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初唐逍遙王爺

龍騰世紀 第十四章 用唐文化直接影響非洲 文 / 初唐逍遙王爺

    正當李泰在波斯與布蘭等人商談時,李恪在一處古堡跳望東方,「四弟啊,你若是再不前來,你三哥我都快成穆斯林了」

    在被白衣大食現身份過,他們並未怎麼限制李恪的自由,不過李恪倒是不好意思逃跑了。就算想跑也難,半島最多的可是沙漠啊。想著李泰,李恪不禁想起李泰對伊斯蘭教特點的評價。

    伊斯蘭教不僅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而且還建立在行為基礎上。要做一穆斯林,除了相信真主安拉以外,還要按規定方式生活,必須實踐對國家、人類、社會、家庭……的一切義務,才能算一個真正的斯林。根據宗教原則制定的法典一一沙裡亞,制約全體穆斯林的行為,它涉及日常生活、家庭、社會、政治等各種事務。所以,伊斯蘭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它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由於與生活方式緊密相聯,伊斯蘭教既重視出世,也重視入世,注重兩世生活,是伊斯蘭教的一個特點。因此,伊斯蘭國家沒有修道院,沒有出家的修士和修女;伊斯蘭教反對獨身主義,其「阿訇」、「伊瑪目」都是世俗性的宗教職務,他們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與普通穆斯林毫無二致。

    想到這,李恪不禁咒罵了句該死,你們白衣大食反對獨身也就罷了,沒必要對自己這個被俘虜的大唐王爺也搞禁止獨身吧?不過,這個伊斯蘭教還真不是一般的可怕啊!

    穆罕默德所創立的伊斯蘭教是適合遊牧民族的宗教。它強調單純的信仰,教義及儀式都比較簡單,任何人只要在眾人面前朗誦一次信仰的信條,即可承認為穆斯林。伊斯蘭教帶有一些民主平等色彩,如穆斯林皆兄弟,彼此平等,禮拜時不分貧富,對富人號召施捨,對一般群眾還是頗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伊斯蘭教也反映了當時阿拉伯社會的局限,如對偷盜者規定了斷手的處分,劫掠卻屬正當,並允許奴隸制及多妻制的存在等。

    到了白衣大食統治地區之後,李恪才明白為何李泰對伊斯蘭教那麼顧忌,對穆斯林的評價那麼怪異了。自己在那裡生活也兩年了,對他們民族的信仰與平時處世風格不禁也生出了奇特的感覺。這恐怕才是最適合民眾生存的地方吧,這般人人皆兄弟,生活方式簡單,但卻更容易體現一種信念的宗教、國家,雖然展才沒多少年,但這勢頭之猛,前所未見。也怪不得李泰遠在大唐時就如此忌憚了。

    「殿下」身後傳來動聽的聲音,雖然漢語還不是十分嫻熟,但兩年的時間早就令那位現任哈里最疼愛的小女兒學會了,此刻她來到李恪身邊。臉帶輕紗,卻掩飾不了其生動活潑的天性,由於歲數不大,故而還帶著天真的本性。

    李恪淡淡一笑,「怎麼了,有什麼事嗎?」對著這位小公主,李恪也不禁心生奇怪的感覺,或許是異族女子的熱情或者對方的心性,令得可以十分放鬆地與這位小公主及其姐姐交談。而這位小公主的姐姐也很好地繼承了出嫁從夫的意念,她則是對李恪描述的大唐十分感興趣。最重要的是哈里無心在當下與大唐動戰爭,李恪在白衣大食也與李泰在波斯一般受到重視。

    小公主四下看了眼,湊到李恪耳邊低聲道,「我打聽到了消息,哈里可能會同意讓您去蘇斯,哦,對了,您經常提及的您的親弟弟,魏王已經到了波斯都泰西封,哈里可能要讓您去跟他見面」

    李恪眼前一亮,對著那年僅14的小公主詢問道,「你是說真的?」

    小公主肯定地點頭,四下看了看,又小心地低聲道,「已經有人來通知了,姐夫啊,你可是說過帶我去大唐的。而且我想見見那位被你稱道的弟弟」

    李恪不禁苦笑一下,搞了半天,她是想跑出去玩,搖了搖頭,心想這樣也不錯,能不能去是她的事,自己只管去找李泰就成了。當下拉小公主去找她姐姐,在這處古堡,是作為李恪暫時居住的地方,他也能算是個主人了,畢竟在阿拉伯,女子的權力可不高

    而在大唐國內,非洲的甘棠國在貞觀十年(636年)向唐朝入貢,據載,甘棠在「大海南」,今人認為應在「非洲東海岸」。殊奈國在「林邑南,去交趾海行三月餘日」,被史家目為「絕遠」之地,殊奈國自古未通中國,在貞觀二年(628年)十月,曾次遣使唐朝。

    李泰等人是去了波斯,但對非洲的幫助也開始進行,大唐以商業貿易為由,船隊與波斯灣南部沿海停下補給之後,直接越過阿拉伯半島的也門,進入紅海地區或非洲東海岸。原本要最晚至9世紀上半葉,唐朝人才對東非沿海某地的風俗、物產及其與大食的關係有比較詳細的瞭解。

    商船等在東海岸登6的先經過孝億國,即古代的上埃及(siut,埃及南部——尼羅河上游)再向下埃及(勿斯離國)進,也就是自公元前三、四世紀開始,一直被外族佔領、統治的埃及部分,處於尼羅河匯入地中海的區域。

    對於與非洲的貿易,大唐選擇了陶瓷。在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陶瓷與絲綢一樣,也是連接東西文化交流的紐帶。與絲綢不同的是,陶瓷器具有沉重和易碎的特點,對於以畜力運輸為主的古代6路貿易而言,大規模、長途轉輸陶瓷器皿,存在許多無法克服的困難,而海上交通的展則使陶瓷器皿的大規模出口成為可能。

    唐代在我國古代陶瓷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考古工作者在全國各地現了許多唐代生產陶瓷的作坊和窯場遺址,大體上說,唐代陶瓷生產有兩個主要特點,一是在製作綠釉和褐釉陶器技法的基礎上,在北方出現了以釉彩絢爛、造形生動著稱的「唐三彩」陶瓷器,唐三彩器物有許多是用來作陪葬的冥器。二是北方邢窯生產的白瓷器和南方越窯生產的青瓷器以製作精美、技藝高、特色鮮明,成為唐代兩大陶瓷系統。

    如同香料作為唐代海上對外貿易重要進口物一樣,陶瓷器是唐代海外貿易的重要輸出品。本世紀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朝鮮、日本、越南、柬埔寨、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阿曼、也門、土耳其以及東非、北非各地,都現了中國古代的陶瓷製品,這些陶瓷製品的現表明了古代海上貿易活動的繁榮狀況。其中在「日落之地」東非及北非沿海,特別在是埃及的福斯塔特(fustat)現的大批唐代陶瓷殘片,以及在「日出之地」日本各地出土的大量唐代陶瓷,最具有典型意義。

    唐朝外銷陶瓷不僅豐富和便利了非洲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且還對輸入地的手工業生產和審美情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除了輸入品外,福斯塔特(南地中海和北非的政治、經濟中心,在埃及土倫王朝時期,是尼羅河流域的中心城市)陶瓷殘片大部分是本地產品,這些產品的突出特點是,它們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國陶瓷器的仿製品。如多彩紋陶器和多彩劃刻陶器仿唐三彩,白釉陶瓷仿唐代白瓷,而黃褐釉線刻陶器則是越窯瓷的仿製品。同樣的情形還出現於波斯,**世紀時,當唐三彩和輸入波斯之後,在本地很快就出現了多彩彩紋陶器和多彩線刻花紋陶器,人們將這種華貴的陶器形象地稱作「波斯三彩」。這時在邢州白瓷的影響下,在波斯還出現了白釉藍彩陶器。大量當地仿唐陶瓷器的現,從一個側面表明了唐朝文化對世界各地文化產生的強烈的吸引力。當然這些輸入地生產的陶瓷器並不是簡單地模仿唐代器物,而是經過改造,具有了本民族的風格。

    直接將大唐文化、商品注入非洲,這是李泰想出的主意,趁這白衣大食不敢與大唐鬧翻的期間,只要李恪還在白衣大食那,李泰坐鎮薩珊波斯。大唐可以先一步將手伸向埃及,原先歷史中的埃及因進入鐵器時代晚於西亞、北非,灌溉工具落後,金礦挖掘過多,黃金來源減少被他國滅亡,自此開始了上千年的奴役生活。如今直接讓大唐去影響埃及,這也是不得不做的,畢竟埃及離阿拉伯半島太近,只有直接讓大唐的文化與伊斯蘭教文化進行衝撞了,這是試驗大唐儒家文化與阿拉伯文化對抗的一次嘗試,但關鍵是能否做到將大唐文化傳播來。這是與時間比賽啊,西線、北線僵持,東線回復戰鬥力,大唐軍隊早日到達波斯,那事情就開朗許多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