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風雨年月第三十三章節浴血湘北(八)
第6戰區部隊在宜昌的四外攻擊,其重點是在東山寺一線,但未能最後突破,但第32軍、第2軍、第75軍第13師卻在10月10日上午攻佔宜昌郊區多處據點,並從東面突入宜昌城,與日軍展開巷戰。不過由於日軍以飛機20架向中**隊猛烈轟炸,並施放毒氣。各部隊傷亡很大,乃撤至城外。
午後,第6戰區長官司令部下令調整部署,準備再攻。軍事委員會鑒於日軍返轉部隊已接近宜昌,為避免陷於被動,遂電令第六戰區停止攻擊,將部隊有計劃撤至城外,控制要點,進行休整。這樣中**隊開始撤離戰場,第6戰區反攻宜昌的作戰至此結束。
而此時,日軍岡村寧次中將指揮的華北方面軍為策應第11軍的長沙作戰,也於10月2日以第35師團自新鄉以南發起進攻,強渡黃河之後,於10月4日卻輕易擊退第1戰區第3集團軍部隊,佔領中原重鎮鄭州。
長沙作戰結束後,軍委會於10月16日至21日,在南嶽召開軍事會議,進行作戰總結,軍委會認為由於兵力部署和戰場準備不相配合,未能適時集中主力於決戰場發揮統合戰力,尤其是將主力第4軍、第37軍、第10軍《、第74軍先後投入正面,逐次參加戰鬥,這種添油戰術最為不利。
雖然此戰對日軍來說,是「在激烈動盪的國際局勢中受到極嚴格制約的條件下作戰的」其參謀本部要求盡早結束作戰,以便準備對南方用兵,因而第11軍攻佔長沙僅兩天便迅速返轉,退回原防。重慶軍政當局曾借此宣揚日軍是被中**隊擊潰、中國取得了第二次長沙大捷,從政治角度看,軍政當的宣傳可以理解的,畢竟中國需要以此鼓舞士氣、民心,維護國際形象,但軍事角度上,誰也不能否則長沙作戰是失敗的。
軍事委員會有計劃地組織.第3戰區、第5戰區、第6戰區、第9戰區之間的戰略協同和戰役協同,特別是指示第6戰區發起對宜昌的反攻作戰,都屬正確的決策,反映出在戰爭指導上的積極意圖。尤其是對宜昌的反攻,無論在規模和鬥志上都超出日軍的預料。但中國方面在這次會戰中的失利和失誤則是更多的。
第27集團軍總司令楊森、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在會戰總結報告中都承認,對敵情判斷不當,友軍彼此不信任,致乏協力,部隊運動遲緩,師以下軍官戰術修養不夠,指揮能力薄弱,部隊紀律太壞,執行命令不徹底,訓練不足,仍有呆守陣地的習慣,不知控制預備隊。
部署指揮不當而陷於被動,更是大問題所在。
雖然軍事委員會、第9戰區都曾.明白指出日軍第11軍處於第3戰區、第5戰區、第6戰區、第9戰區的戰略包圍中,是有利態勢。但第9戰區的戰役指導方針和實際部署卻使得自己從而一次又一次陷於被動。雖然戰前,第9戰區的作戰指導方針中提到在汨水以南撈刀河兩岸地區對日軍實施反擊並殲滅之。但卻是只是建立在日軍在突過新牆河、汨水後必受到很大殺傷和消耗,戰力大減的基礎上,這種情況下或許選定在汨水以南與其決戰是有利的。而且這只從決戰的地域上考慮,根本是一廂情願。
實際上可以看得出,這次長沙會戰中日軍的兵力.相當集中,且在強渡新牆河、汨水時並未受到重大損失,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突擊力。第9戰區的設想與戰役的實際發展不符,又沒有應付意外情況的預案,故而只會陷於被動。
而從從兵力部署和使用來看,第9戰區並沒有將主.力控制於外側機動位置,無論在新牆河南岸還是在汨水南岸,守備部隊都處於日軍主力的進攻正面,側面力量極弱,不可能對日軍翼側構成威脅;而在日軍突破汨水後,第9戰區仍按原計劃將增援的第26軍、第10軍、第74軍一字擺在日軍進攻的正面,企圖阻止日軍並和日軍決戰,而且這些兵力的投入是逐次投入,結果反被日軍各個擊破,徒增傷亡。待到日軍突過撈刀河,第9戰區已無預備隊可用,全面陷於被動,使得日軍進佔長沙。
這樣一來第九戰區在作戰計劃中強調的「應運.用誘敵殲滅戰法」,也就等於是結果成為一句空話。所有在會戰期間,實際上不是第9戰區在誘使日軍就範,而是日軍的快速攻勢迫使第9戰區長官司令部手忙腳亂、處處就範。上下組織指揮如此,則全戰役陷於被動和不利就是必然的了。
更糟糕的是,軍.委會情報部門對日軍的情報工作不詳,並沒有第11軍隊動向理應給予更敏銳、更密切的監視。而日軍方面為準備此次會戰,從8月中旬起即從鄂西、鄂南、贛北抽調部隊,向湘北集中。如此大規模的部隊調動,無論是軍事委員會的情報部門,還是第3戰區、第5戰區、第6戰區、第9戰區,甚至就是在當面接觸的各部隊,在長達1個月的時間裡都毫無察覺,直到日軍要發動全面攻勢前一兩天,才發現日軍已在湘北集結重兵。
故而當戰事開始之時,第9戰區因情況不明,對會戰無從進行、也來不及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以致其第一線守備部隊第4軍、第58軍甚至被日軍吸引膠著於大雲山,雖然在發現日軍主力在湘北集中之後,乘夜匆匆轉回新牆河以南,但部隊剛進入陣地,喘息未定,日軍已開始強渡新牆河的進攻,使得各部隊在倉促之間,舉步維艱、步步失策。
反之而砍,日軍情報部門卻多次破譯第9戰區電報,對第9戰區部署行動瞭如指掌,所以能及時調整部署,甚至是追著第9戰區的各部隊實施打擊。
各戰區之間的配合也不密切,雖然軍委會在9月20日及以後多次電令第3戰區、第5戰區、第6戰區應當乘日軍兵力集中於湘北、其他方面兵力減少之機發起反攻,以策應第9戰區作戰;同時也令第9戰區盡可能拖住日軍,以利其他戰區反攻。儘管這一想法和要求都是積極的,但實施情況卻是十分不理想。第3戰區、第5戰區只是對日軍進行了較廣泛的襲擾活動,除第3戰區以第100軍對南昌外圍據點的攻擊兵力稍大外,其餘的反擊都只是投入較少兵力,反擊規模有限,並沒有揮戰略外線優勢,更談不上牽制日軍、起到策應作用了。
第6戰區反攻宜昌的作戰具有相當規模,不僅是對第9戰區最有力的策應,也是在這幾年來,正面戰場上少有的積極行動,是值得稱許的,但這次反攻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攻擊宜昌的兵力不夠集中、開始攻擊的時間稍晚,對日軍返回的情報並沒有捕捉到,更沒有拿捏好,以至於功虧一簣。第5戰區沒有能夠同時積極行動,主動配合,如以較大兵力切實遮斷漢(口)宜(昌)公路、京漢鐵路南段、遲滯日軍由湘北返轉鄂西,或許能給第6戰區再爭取到幾天時間,則克復宜昌、予以第13師團以重創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南嶽軍事會議的第一天,除了總結之外,還宣佈了此次作戰的賞罰令,獎賞了克復長沙的趙季平暫編第6師,。對第99師295團1營營長曹克人少校堅守湘陰,頑強抗擊了多倍之敵,最後全營官兵壯烈戰死和第190師副師長賴傳湘率部殺敵直至犧牲的英勇行為均予以表彰。而卻對第74軍58師廖齡奇師長予以逮捕。
對於這則消息,周成義倒是感到意外,但也不是很愕然。雖然此戰第74軍傷亡慘重,第58師傷亡55%,第57師傷亡40%,但這並不是廖齡奇被逮捕的原因所在,因為畢竟作戰失敗的責任是戰區長官司令部,就是殺頭,挨個殺,也殺不到他廖齡奇,然而導致這位58師的師長被逮捕的原因卻是另外一起事情。
當初接到戰區長官司令部的撤退命令之後,李天霞第51師、余程萬第57師最先擺脫了日軍的糾纏,順利撤出戰場,而第58師則因已在春華山一線陷入與日軍的激烈膠著之中,難以迅速脫離戰場,損失最重。不過儘管在激戰中傷亡近半,並且被完全優勢的日軍包圍切割,但是58師依然突圍而出。本來在這樣極端不利的態勢下,能夠將部隊撤下來,避免全師覆沒的命運,廖齡奇也算大功一件了,但是他接下來的舉動是導致了他現在的這番局面。
當初撤退下來之後,廖齡奇並沒有執行戰區長官司令部要58師退往瀏陽的命令,而是自行將一部由湘陰港渡瀏陽河,集結於鎮頭市西南許家橋、土橋及南門壩一線,收容從日軍包圍中突圍出來的58師各團、營、連部隊,隨後在收容完畢之後,他又強行攔下一列火車,將殘部拉到株州整理,而自己則順道回祁陽探親去了,沒有再參加後期的會戰。
而恰巧的是,在回家的火車上,廖齡奇遇到了第9戰區長官司令部的一名高參,而當這位參謀回到戰區長官部後,則向薛岳報告了這件事。本身廖齡奇擅自將部隊後運株州,不僅是直接藐視了戰區長官部的權威,也被認為是畏戰逃跑行為,而且還是使得58師並沒有參加10月初發起的側擊作戰。而51師、57師卻是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