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歲月

龍騰世紀 第四卷 鏖兵武漢第六章 節 休整(六) 文 / 歲月

    此時,為了能夠統一有效的指揮沿長江進攻的華中派遣軍各師團,組建了第11軍,以岡村寧次為司令官,而根據6月15日御前會議的決定,6月18日大本營又以大6命第119號正式下達了實施漢口作戰的預先號令,確定大本營企圖於初秋攻佔漢口。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應於長江及淮河口向前逐步佔領前進陣地,準備爾後之作戰。並下令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應準備執行關於確保佔領區域安定之現行任務,尤須盡力掃蕩該地區內之殘敵。

    而6軍參謀總長-院仁王又緊接著下達了大6指第161號指示華中派遣軍應利用海軍中國方面艦隊與6軍波田支隊在6月13日佔領安慶的結果,協同海軍伺機佔領黃梅、九江一線。而華北方面軍則應該確保佔據地區內的安定,且應就策應華中派遣軍向漢口作戰,研究並準備一部兵力向鄭州方向前進,牽制中**隊第1、第5戰區。

    華中派遣軍在接到大本營的預令後,於6月2o日派遣作戰主任參謀返回東京,與大本營聯繫作戰問題,確定了以第2、第11軍從9月上旬開始攻佔漢口附近的要地,雖然要目標固然是攻佔要地,但也將消耗國民政府軍的力量作為輔助。盡力迫使中**在武漢形成決戰。而第2軍的作戰方向,則由豫東附近開始,至於向信陽攻擊還是向漢口攻擊,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但第2軍的作戰主要任務只是牽制,以利於第11軍的漢口作戰。

    而負責主要作戰的第11軍須以主力使用在長江右(南)岸。為使政治、謀略工作緊密配合,在9月上旬以前派遣軍主力不要開始作戰。但到了9月上旬即使政治、謀略工作還不夠充分,也應從六安、九江一線開始作戰。航空兵團的主力。編入華中派遣軍指揮之下,即第1飛行團屬第2軍,第4飛行團(轟炸由華中派遣軍直轄。漢口作戰結束後,立即進行廣州作戰。那時華中派遣軍為策應這一作戰,應做好進入長沙附近的準備。

    為做好進攻廣東地準備,應另外使用第5、第8師團作為戰鬥投入兵力。

    4月至6月間,日本國內此時已經完成了1o個師團的擴建,第15、第17、第21、第22、第23、第27、第1o4、第1o6、第11o、第116師團,這1o個師團。除第23師團、第1o4師團調至滿洲的海拉爾、張鼓峰其餘8個師團於7月中旬全部調至華北華東。

    第1o4師團在從海拉爾短暫駐屯後,又轉至大連準備進攻廣州。而由中國駐屯旅團擴編而成的第27師團則是轉往杭州。

    這個時候,儘管日本6軍總兵力已為34個師團又6個混成旅團,共約9o余萬人,但由於在中國戰場的緣故。其除了在國內留置近衛師團、第11師團兩個師團、朝鮮留下第19師團一個師團、台灣留至半個混成旅團外,其餘兵力全部投入在中國,兵力約為人,佔其總兵力的91.7%,當然這其中包括關東軍個師團,不過就便是這樣,在華北、華中方向投入的兵力也是極為驚人的。

    根據其大本營的指示,在華日軍在將徐州會戰、豫東作戰後立即正在豫東、皖北地區地第第第6、第9、1o、第13、16、第1o1師團轉移南下,並集結於廬州附近地區。又從華北方面及國內剛組建的師團中抽調了第1o6師團等作戰部隊,加強華中派遣軍。、

    這樣一來。此時集於華中地區地日軍便共有14個師團,而用於直接參加進攻武漢的日軍預計多達9個師團的兵力,約25萬餘人。海軍-中國方面艦隊為了參加進攻武漢,也集結了各類炮艦、掃雷艦、炮艇、魚雷艇以及各種輔助艦船總計約1oo余艘。6軍航空力量、海軍航空力量計劃參加進攻武漢的部隊,共有轟炸機、戰鬥機、攻擊機、偵察機約4oo余架。早在南京失守後,國民政府最高軍事委員會負責指揮作戰地軍令部就已經對日軍的動向作出判斷,並提出相應的作戰意見,且草擬出《對武漢附近作戰之意見》供統帥部參考

    按日軍的行動而判斷,日軍華中方面軍企圖打通津浦線的作戰已經很明顯了。而一旦打通津浦線後,日軍勢必當以鄭州及武漢為其作戰目標。且侵襲鄭州及武漢的路線一定會是以一路沿隴海西進圖取鄭州。以切斷平漢線之聯絡,同時安陽方面的日軍沿平漢南下。以夾擊黃河北岸的中**隊;以一路由廬州經六安、潢川趨信陽,力求截斷平漢線,再轉而南下進逼武漢;或待隴海一路佔領鄭州後,再沿平漢線南下取信陽、武勝關,同時以一路由廬州、六安經商城、潢川,再轉經麻城、黃安,與平漢路之敵會攻武漢。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以一路沿長江北岸經大別山脈南麓,由安慶、太湖、宿松、黃梅與海軍協同而會攻武漢。

    如果日軍兵力充足,其還可以在則浦信、平漢兩路作戰得手後,以一部兵力沿京贛、浙贛兩路直趨南昌、長沙或以海軍掩護,在九江登6,沿南潯路進攻南昌,以截斷浙皖的第3戰區地後方聯絡線。

    所以,無論日軍採取任何一種作戰部隊,都肯定是會佔領南昌後,繼續向長沙、武漢進逼,而此時日軍肯定或是以一路沿浙贛鐵路一線進攻長沙,或由南昌經過武寧,越過幕阜山脈而進逼武漢;又或是兩路並進,直趨武漢、長沙。

    不過考慮到日軍的兵力及時間地因素,加上去年進攻南京時,日軍的迂迴策略而言,則日軍從江南方面西進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浙、皖、贛邊界的地形複雜。且利守不宜攻。日軍如果由這一線起進攻而來,肯定必須需要足夠眾多地兵力與時間,考慮到現在日本政府和軍方已經死抱著戰決、盡快從中國撤出的思想,故而這一線的可能性不大此。

    而去年日軍進攻南京時,方才僅僅只能由江南方面對南京形成包圍,其越過江北的一路兵力始終顯得很是牯嶺,如果不是當時因為防禦在揚州、**方面的中**隊較少,且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江北方向地日軍肯定不會取得任何地進展。但現在。如果日軍由九江登6,轉而進攻南昌。佔領南昌後,再轉而向長沙、武漢前進,則肯定需要眾多的兵力,而且在沒有對浙皖方面地第3戰區形成壓迫之前。日軍將不能不顧慮冒然向武漢進攻,而側背遭到第3戰區打擊的可能性。加上這一路同樣道路交通很差。

    所以根據以上判斷下來,日軍進攻武漢,必將是從江北地域形成合圍,配合沿江而上地部隊,進犯武漢。根據上述日軍戰情判斷,以及中**目前的配置情況,最高軍事委員會在考慮作戰時,即作出了第5戰區在安慶方面的部隊將沿江北岸。在廬州方面的部隊沿浦信線向西撤退;在津浦路方面地部隊則沿隴海路向西退卻,由徐州、商丘西南轉向亳州、淮陽最終退至平漢線郾城、信陽一線。在此構築防禦。而江南方面,第3、第7兩戰區則形成浙、皖一線對東、沿江對北的兩正面的作戰架構。就全盤而言,萬一戰況不利的時候,中**隊也可以由湘贛、幕阜山脈、豫鄂皖境內的大別山脈,尤其是在大別山脈的東、北兩正面做出佈置,將這一線部署為主戰場。

    因為武漢是中國抗戰的政治、經濟、資源中樞,故而武漢的得失關係重大,可是武漢三鎮地形不好,不易防守,近郊尤以其是江北方面幾乎無險可守。而市內更以遍佈湖沼。並不是可以久戰之地,所以在部署的時候。軍委會要求欲確保武漢,則應東守宿松、太湖,北扼雙門關、大勝關、武勝關諸險,依大別山脈以拒敵軍,並與平漢段之積極行動相呼應。

    這倒是不是軍委會地一廂情願,而是實在的構想,如果日軍懸軍深入,則部署這一線地中**隊可臨機予以各個擊破,或在大別山預為隱伏,待其深入之後,再起側擊,只有這樣方可以確保武漢。否則以武漢三鎮為據守點,在近郊戰鬥,且不說武漢這個政治、經濟、資源中心到時候是一片焦土,只有日軍對武漢從容形成包圍,則守軍勢如甕中之鱉,正如去年的南京之戰樣,成困守之局。所以想要確保武漢就必須在武漢之外展開作戰。

    再說到時候,中**隊萬不得已而戰於武漢近郊時,不僅可以於武漢以北地區的孝感、花園、廣水、武勝關之間配置重兵,形成犄角之勢。而日軍若以主力直趨武漢,則可以依托武漢外線所構築的既設工事做頑強抵抗,到時候可以吸引敵的重要兵力集結在武漢外圍,同時從孝感、武勝關一線對集結在武漢外圍的日軍起進攻,擊其側翼;而日軍若不直攻武漢而先攻武勝關、孝感的時候,則武漢守備部隊起出擊,策應孝感、武勝關一線的守軍。

    **方面所提出的守武漢而不戰於武漢也便是這個意思,其方才為上策。

    所以欲確保武漢,則黃梅、英山、羅田、麻城以至信陽方面的**各部地作戰行動,都必須直接參與,這些地帶地部隊作戰可以看作為是武漢中樞外圍對作戰,所以這些方面各部隊都作戰指揮,必須與武漢守備部隊完成統一,所以岳陽、通城、武安、德安以北、由襄樊、桐柏、長檯關、息縣、固始之線以南均開闢為戰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