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琅口出盛世危言,張晉擔心李琅在皇帝寵信的內侍面前妄言無度惹來禍端,忍不住暗中阻止道:
「適逢盛世,河清海晏,天下安樂,四夷臣服,縱有宵小戎夷一時犯上作亂,待國朝兵威一至,必將跪伏受降,李壯士憂國之心無可厚非,憂患之意卻不必執著,。」
魏方進聽李琅說得過於懸乎,也是不信,點頭認可張晉所言,道:
「夷狄兵臨長安城下,這事也就百年前突厥頡利可汗幹過。當年,頡利可汗率軍20萬攻抵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里,國朝面臨前所未有之危難……可如今大唐天威遠播,兵戎鼎盛,夷狄要想再攻至長安城下,似乎已不大可能。」
袁孝卻是繼續對李琅嗤笑連連道:
「危言聳聽……莫非還有第二個頡利可汗不成?」
李琅不慌不忙地順勢問道:
「袁將軍可曾查閱過頡利可汗當年的進軍路線?」
袁孝居於宮中,熟悉相關的文史籍冊,冷笑一聲道:
「當然是從朔方、太原方向而來。」
「那麼請問,現在負責防備這個方向的河東軍鎮可還有兵可守,袁將軍不會這麼快就忘掉在雲州兵力捉襟見肘的那一夜吧。」
袁孝呆了一呆。
人所共知,河東軍鎮的大部兵力被抽調到青海湖和小勃律,連節度使王忠嗣本人也帶著麾下一眾將領去了西域小勃律迎戰吐蕃和大食聯軍,。
近日已有王忠嗣大勝吐蕃和大食聯軍的捷報傳回,但因路途遙遠,王忠嗣班師回朝返回河東至少也得歷時月餘。
袁孝恍然發現,目前,長安的東北面就是一個巨大的空洞。
當年,頡利可汗正是越過這片地域兵臨長安。
不過,袁孝又怎能讓李琅佔據口頭上風,稍稍鎮定了一下,即刻反駁道:
「河東確實沒有守軍,可也沒有夷狄,遭受攻擊的擔心完全多餘。」
「永遠都不要輕視敵人。」
李琅微笑地望著這位掛著將軍銜的白淨太監,
「吐蕃和奚族、契丹三方勢力的中間銜接區域是不是突厥故地?」
「是又怎樣?」
「突厥故地是不是尚無任何勢力佔據?」
「是……」
「奚人和契丹人想不想要這塊水豐草肥的無主之地,奚與契丹要不要先發制人,提前準備與回紇爭奪這片廣袤的青青草原?」
「……」
「這樣一來,奚與契丹的騎兵會不會出現在陰山北面的突厥故地?」
「……」
「阻午可汗被軟禁以後,奚與契丹的對外方針發生了重大改變……」
跟袁孝多費口舌也是無益,李琅索性直接道,
「如今大唐的軍力被分散集中在小勃律、青海湖、榆關這三大點,。吐蕃會設法突破皇甫惟明的圍困,進而切斷河西走廊,斷絕小勃律唐軍和安西軍的軍械糧餉。
青海湖、榆關則像兩個打出去後被黏住的拳頭,敞露出河東這塊毫無抵擋能力的赤/裸胸膛。如果敵軍為了破局,於突厥故地集結大軍,越過陰山,途徑河東,直撲長安……到那時,整個攻防就會易位,國朝完全陷入被動境地。」
「你是說,河東會成為夷狄選擇的主攻方向?」袁孝背脊已有冷汗滲出。
「河東至少會是敵軍的一種選擇,畢竟,除戰略需要以外,河東還擁有敵軍所缺乏的糧食、鐵器、食鹽等諸多軍用資財卻無兵防守……但敵軍還有其他選擇……」
「還有其他的攻擊方向?」
李琅的話越說越「離譜」了,不但袁孝驚詫,連魏方進和張晉也伸長脖子靜聽。
「請袁將軍仔細想一下,國朝還有哪片地域因遼東戰事而變得非常空虛?」
李琅也不明說,過猶不及,張晉剛才的話外之意李琅聽懂了,凡事留三分餘地,是時候收斂話頭了,
「從靜和公主遇襲至今,事發已近兩月,奚契一直都在用種種辦法拖延戰事,盡力避免與國朝交兵,實則很可能就是需要時日協調各方行動,進行全盤部署。」
眼見李琅敷衍其詞,說不出個具體地點來,袁孝以為李琅不過是在虛張聲勢誇大情勢,嘴上操著太監特有的變聲不屑道:
「紙上談兵……」
……
袁孝和李琅之間的交談最後是在袁孝「聳人聽聞……紙上談兵……」之類的質疑聲中結束的,。
袁孝臉色凝重不屑,心中其實非常滿意。
只要他將雙方這一番言談稟明皇帝,無論李琅所言是虛是實,幾分虛幾分實,都將給他帶來安全感,而妄言之責則全由李琅承擔。
怎麼算他都不吃虧。
事後,魏方進從南山酒樓訂了數十道名菜,於縣衙後堂擺下豐盛家宴,宴請三位來客。
袁孝急於回宮奏事,沒有給魏方進面子;張晉心中不快,也婉言拒絕;魏方進有心單請受到太真照拂的李琅入席,又瞻前顧後怕「五楊」多心。
總之到頭來一個客人都沒請成,卻讓家中一妻三妾幾個內眷吃得肚兒溜圓,打著飽嗝埋怨他花錢大手大腳。
魏方進家中男丁不旺,親兄弟僅有兩人,姐妹卻是不少,魏方進打小在女人堆裡長大,慢慢對女人養成了依戀感,成年後有些懼內。
被一群女人指責,魏方進也不敢強嘴,心裡好生鬱悶,只得去找手底下那一眾縣衙佐官出氣,督促他們加緊佈置接待事宜。
袁孝步出縣衙大門後,也突發鬱悶。
免租的佈告廣泛散播以後,宜壽縣城沸騰了。
雨澇免租本就是在遵循朝廷制令,可百姓們是淳樸的,他們因此而對皇帝、太真,還有李琅的感激之情難以抑制。
有人從衙役嘴中得知李琅正在縣衙,頓時眾多百姓紛紛慕名湧來。
午後,府前大街被聞訊聚集過來的人流給堵得水洩不通,袁孝的人馬在衙役們的清道下費了很大的勁方才擠出去,。
擁擠倒也沒什麼,讓袁孝鬱悶的是不斷湧來的百姓那一聲聲將軍的高呼:
「李將軍……」
李琅早已不是那個從五品下的最低階將軍了,他袁孝才是貨真價實的朝廷堂堂三品將軍,可沒有人知道他袁孝是誰。
每個人都是來看李琅的,數千百姓高聲齊呼李將軍。
李琅曾經有過游擊將軍的散官銜,去官以後,將軍依舊可以作為一種民間尊稱,並無僭越之嫌,袁孝鬱悶也是白搭,唯有在宜壽留下落寞的背影返京而去。
李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擠出一身大汗才掙脫人們的熱情,逃也似的與張晉從縣城南門出城。
當然,期間李琅一些「為民請命份所應為」之類堂而皇之的場面話也沒少說。
歸途中,李琅向張晉問道:
「道長,魏縣令都跟你商議了一些什麼玩樂法子讓玉真公主和太真仙子盡興?」
「根本就沒有啥子商議,貧道光聽他說來著,帶著耳朵去就行了。」
張晉把積鬱的心情釋放出來,沒好氣道,
「他也沒安什麼好心眼,他之所以將我們找去,心裡想著的是,一旦出點什麼小岔子,聖上怪罪下來,他好拿我們頂缸。」
「怎麼一回事,不至於的吧。」
李琅不驚反笑,心道,楊玉環要是出什麼意外,別說皇帝會降罪,我更不允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