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龍騰世紀 第070章 窩裡橫 文 / 我要當盛唐皇帝

    雖然李隆基有點惱怒李琅的不識抬舉,但他天寶「開元大吉」的好心情並沒有受到李琅殿堂拒官的影響,。

    畢竟大唐人才濟濟,多李琅一個不多,少李琅一個不少,李琅不想當官,自會有無數人擠破腦袋往官場裡鑽。

    李隆基也不想花費時間把李琅的回歸計劃通告給朝臣們,因為這事說亦可,不說亦可,說出來固然能體現出他的大度豁達,但同時也有損皇家尊嚴。李琅剛才奏言中的「只為贖罪」之語緣於何故,讓朝臣們自己去瞭解吧。

    當然,相信朝臣們也沒有興趣去瞭解一個草民的言行,即使瞭解了,也不便於隨便亂說,說出來也沒多大意義,李琅的回歸計劃很可能止於少數人知曉,就此塵封。

    李林甫本來擔心李琅繼續護送李靜慧和親契丹會給他帶來麻煩,故而想要「臨陣換將」,豈料李琅自斷仕途,倒省得他再多費周章,他意外中也很是高興:

    燕雀豈會胸懷鴻鵠之志?流民就是流民,上不得官面,只配捲起褲腿下地種田,倒是讓他白白擔心一場,。

    早就應該看得出來,這個李琅一點都不懂官場規矩,根本就不是當官的那塊料。

    至於朝堂上的其他官員,大多是世家門閥出身,自視甚高,對李琅這樣的寒門庶族子弟素來輕視加敵視。

    唐朝七宗五姓,清河崔、博陵崔、范陽盧、滎陽鄭、隴西李、趙郡李、太原王,他們是唐朝勢力最龐大的七個門閥。

    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自覺高人一等,常常不與寒族交往通婚,甚至打壓寒士,還自稱是唐時郡望第一流的高門士族。

    而且,他們打壓的對象不但有李琅這樣的無知農夫,還包括一眾進士科出身的寒族官員。

    李世民為免於皇權受制於各大門閥,完善了從隋朝大業元年開始實行的科舉制。

    科舉制的實施,特別是科舉制中考士子文學才華的進士科,讓門閥公卿子弟「拼爹」遊戲大打折扣,引起他們的普遍反對。

    大唐世家大閥出身的「政治精英們」歷來不但瞧不起李琅這樣舞槍弄棒的農夫,也瞧不起那些舞文弄墨的酸丁。

    在對世家大族動輒掄起刀子就殺人的武則天時期,他們被鐵血女皇殺得肝膽俱裂,絲毫不敢叫喚,著實憋氣了很長一段時間。

    現在好不容易等到李唐神器復位,緩過氣來的世家大族便發動反攻倒算,攻訐「進士無行」,不斷上表要求皇帝廢除「輕薄浮華」的進士科,併力捧考傳統政治範疇題目,對有家學淵源的世家子弟極為有利的明經科,意圖重現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士族統治,壟斷上層政治,。

    所以,身為寒族的李琅拒官,他們不但不會覺得可惜,反而樂觀其成。

    李琅罷官下殿後,朝堂君臣議定,由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的侄兒,親勳翊衛羽林郎將陳清接替李琅的護衛之責,領率隸屬龍武軍的松漠營繼續前往契丹。

    朝議還諭旨,原兵部侍郎陳希烈遷為戶部尚書,原京兆府尹盧絢遷為兵部侍郎。

    李林甫並不希望盧絢任兵部侍郎,馨凝閣刺殺案件在盧徇負責的偵查下,毫無結果,最後只得不了了之,這讓李林甫很是不滿。

    不過李隆基很看好盧徇,李林甫也就不敢在李隆基的興頭上說三道四。來日方纔,以後再慢慢找機會擠兌一下盧徇也不遲。

    ……

    興慶宮,花萼相輝樓,一隊隊步履整齊的內侍端著一盤盤菜餚穿梭不息,在每條案幾上都擺上了豐盛的宮廷宴席,樓內酒肉飄香。

    退朝後,李隆基和群臣,以及奉詔而來的鴻臚寺各國使節齊聚花萼相輝樓。

    皇帝在此歡宴降唐的後突厥貴族們,席間觥籌交錯,載歌載舞。

    樓內的舞台上,帷幕徐徐推開,花瓣緩緩飛灑,一百多名絕色的舞伎身著寬大的綵衣,翩翩飄出。

    樂曲聲中,台上舞女如彩雲翻湧,舞姿曼妙,千姿百態。博得賓主一片震天喝彩聲。

    興致極高的李隆基當場冊封帶頭降唐的骨咄祿婆匐可敦為賓國夫人,並每年供給她「粉直」20萬。其餘突厥貴族也俱都給分發了或多或少的賞賜。

    俘虜後的階下囚貴族也能過上朝廷供奉的快活生活,享受百姓上繳的賦稅,李隆基用如此包容的氣度對待殺戮漢民的突厥人,還真是讓人不知說什麼好,。

    這種情形一如後世二戰後,中國的前後兩任政權俱都主動放棄對戰敗國日本的索賠,統治者渾然忘記甲午戰敗後,日本開口就要中國賠償兩億兩巨額賠款一樣。要知道,當時日本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3000萬兩。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皇帝為什麼就不能用這般寬容的心態對待不願搬遷的清江村村民和國內無數流離失所的百姓?

    如果朝廷少徵收20萬「粉直」,就能惠及多少大唐百姓?

    不過,這種現象也算是中國的一種「國粹」:

    中國歷代王朝,從家到國,絕大部分都只知道「窩裡橫」。

    孟德斯鳩曾經講過一句深刻的話:「統治中國的就是棍子。」

    中國統治者數千年如一,對內殘暴,對外軟弱;對百姓橫徵暴斂,對強敵大方仁慈,使得國人普遍地養成勤勞但不勇敢的人格特徵,怯弱諂媚奴性重,人/種雖然繁殖快,卻是一盤散沙,懦弱如羊。

    朝廷對突厥人這樣的強者寬容,對清江村村民那樣的弱者蠻橫,正是「窩裡橫」的表現。

    這也是中原農耕民族保守的內守型文化特點。

    這種文化所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高度文明的中原漢民一次次地被荒蠻落後的北方遊牧民族或外邦強盜殘忍殺戮。漢民徹底失去反抗精神,殺漢民就如同宰雞屠羊一樣,不費吹灰之力。

    宋末和明末尤為突出。

    金、元滅兩宋之時,1122年,全國人口9347萬,到元初1274年,全國人口887萬,這其中還包括作為統治者的蒙古人,色目人等,8460萬宋民被宰殺,。

    滿清入關的時候,滿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總兵力加起來才十七萬人,這其中還包括不能戰鬥的隨軍家屬,實際上的戰兵不足十萬,而純正的滿洲戰兵更少。而明人光李自成就有百萬大軍,更遑論明朝多如螻蟻的正規軍,明人上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文化底蘊更是不知為滿清的多少倍。可就是這十七萬人,竟斬關奪將,一路屠殺,最終順利定鼎中原,他們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最大的奇跡。

    明末人口為一億,到清世祖時全國人口只剩下1400萬人,銳減了80%多,8000多萬明人被宰殺。

    史載,一個清兵,遇見近五十名青壯男子,清兵橫刀一呼:「蠻子來,蠻子來!」,這些青壯皆戰戰兢兢,無一敢動。這個清兵押著這些沒有捆綁的青壯去殺人場,無一人敢反抗不說,甚至沒一人敢跑。到刑場後,清兵喝令:「跪!」,青壯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殺,比羊還好殺。

    留發不留頭,苟活下來的一千多萬明人沒有一個敢不剃頭為奴,連半個都沒有。

    自以為先進的文化,自以為高傲的家世,自以為深奧的官術,在「鄉下人」清兵滴血的屠刀下,屁都不是。

    相同的情形還發生在數百年後抗戰時的南京,一個師的國民黨部隊,遇見16個日本人的小隊,就乖乖投降了。幾百個日本兵押著幾萬名**俘虜去燕子磯屠殺,這些俘虜連逃跑的勇氣都無,流著綿羊的清淚任日本人宰殺。

    連豬都不如,養豬的人應該十分清楚,幾百個人根本就不可能驅馭幾萬頭豬,豬不漫山遍野跑光才怪呢。

    當然,在尚武自信的唐代,這種綿羊文化尚未正式成型。厚待突厥人,只能算作李隆基的個人行為,而非絕大多數唐人的意志,不過,這種文化如今已經初現端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