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琅其實並沒有阿布思料想的那麼狡猾,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他的戰術思想只有兩個:
首先一個,跟他游擊將軍的散官銜十分相符:實行遊擊戰,集中優勢兵力打了就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其次,先分割敵軍,再圍點打援,佔據戰略主動。
打蛇打七寸,突厥王庭既是這場滅後突厥之戰的終點,又是後突厥的軟肋所在,。
突厥王庭的貴族們拖家帶口,老弱婦孺一大串,隨行還帶有他們多年來從四處劫掠來的無數財物,行軍多有不便。
只要殲滅護衛王庭的六千騎兵,那王庭就變成一位玉體橫陳,任君採擷的細嫩少女。
想什麼時候上,就可以什麼時候上。想怎麼上,就可以怎麼上。怎麼幹起來爽,就可以怎麼幹。一切都可以隨意而為。
關鍵的問題是,在享受**大餐之前,怎麼剝掉王庭這位多汁少女厚實的衣服。
正面對戰,松漠營三千人對陣突厥六千人,顯然不太現實。
如果是安西四鎮或平盧軍鎮那些精兵悍將,倒是可以試上一試。
但李琅帳下統領的並非悍不畏死、身經百戰的精銳邊兵,而是京師龍武軍的老爺兵。
好看,但不中用。
龍武衛就好像後世那些天天跨著正步,在廣場上升國旗的儀仗兵。
正步跨得是夠水準,國旗也升得煞是好看,但你把他們趕到槍林彈雨的殘酷戰場上去試試。
儀仗兵今天在國內舉行看似牛/逼哄哄的國慶大閱兵,明天自己的國民就在索馬裡被海盜肆意劫持,在東南亞被小國士兵隨意殺害,多麼大的諷刺。
軍隊決不是為了好看,而是要能夠殺死敵人,保護百姓。
所以,為保證戰鬥的勝利,李琅不但要使用嚴厲的軍法:勇猛作戰者破格擢升,畏敵怯戰者一律陣斬。
你怕死,我就讓你先死,。
而且在每一次對陣時,松漠營都應該對縱橫草原的突厥狼騎保持相對優勢的兵力和旺盛的士氣。
這就需要設法分散拱衛突厥王庭的軍力,便於將其各個擊破。
在這一方面,後世那個沒有進過私塾,沒有上過軍校,沒有受過系統軍事訓練,甚至連大字都不識幾個的**哈赤用不到五萬的兵力殲滅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楊鎬楊進士楊大爺統帥的十二萬優勢明軍的薩爾滸之戰就是經典戰例。
當然,明軍是不值一提的軍隊,是綿羊。羊再多也只是羊,狼不在乎它面對的羊是一隻還是一群,甚至是越多越好呢。
**哈赤殺了幾萬頭羊,說起來也算不得什麼英雄。
但突厥騎兵不是綿羊,他們是餓狼。所以,李琅承擔的壓力要比**哈赤大得多。
李琅昨夜並不急著進攻阿波達幹部,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故意要讓阿波達干把唐軍進攻的軍情傳遞給突厥王庭,企圖讓王庭分兵支援阿波達干。
這個企圖已然成功了,突厥王庭果然分兵來援。
只是李琅沒想到援兵實在太多,松漠營不但一口吃不下,而且還有可能被噎死。
李琅只得再施一計,用羞辱突厥騎兵屍體的方式,企圖激怒王庭援兵再次分兵。
地上南下的馬蹄印是李琅故意布下的煙幕,由校尉王志高帶領兩個隊的兵力押解阿波達幹部的部分俘虜和牛羊南下誘敵。
而松漠營主力在圍殲了阿波達幹部的騎兵後,未作片刻停留,就帶著其餘的青壯俘虜和幾百頭拉著乾柴的健牛在劉子陵的二弟劉新山的帶領下,順著劉新山早就探明的近路直奔王庭所在的可敦城,。
劉新山在這個回歸計劃中的任務是負責帶人監視突厥王庭的一切動向和偵查地形,尋覓捷徑。
他們從回紇出兵時就開始潛伏在突厥王庭周圍。距今為止,已經在草原上躲躲藏藏、風餐露宿了兩個多月,始終尾隨著突厥王庭移動。
在雲州計劃實施時,李琅跟劉新山取得了聯繫。
此後,劉新山向李琅傳遞著突厥王庭的每一個新動向。
……
克倫魯河是一條東西流向,下游消失於阿波達幹部東面沙漠的內陸河,位於後世外蒙古境內。
如果借用後世的經緯度標示法,這條河流跟契丹汗帳所在的松漠都督府幾乎處在同一緯度上,當然,經度上相距千里之遙。
克倫魯河上游北面便是突厥王庭所在的可敦城。
可敦城只是一個地名,並不是一個城池,突厥四處遊牧劫掠,從不築城。
「可敦」是突厥可汗妻子的稱呼。
一些可汗在某個地方娶了一個美女妻子,愛屋及烏,就把妻子出生的地方取名為可敦城,草原上,有不少這樣的可敦城。
這說明,風霜交加的草原上,也是有不少美女的。
隔河遠遠望去,可敦城營帳座座,炊煙裊裊,像是在生火烤羊,飽餐候戰。
突厥王庭的斥候早就查探到李琅大軍逼近克倫魯河南岸的軍情,但王庭並沒有逃跑。
不是他們不想跑,而是他們實在沒地兒可跑,。草原雖大,但現在已經沒有突厥王庭的容身之地。
骨咄葉護可汗沒有估算到李琅竟然玩起了游擊戰,撇開他的四千大軍,逕直奔襲王庭。
李琅的用兵策略超出了骨咄葉護可汗對唐軍一貫使用穩打穩扎、步步推進戰法的固有認知。
遠處傳來陣陣悶雷,急促又沉重,克倫魯河的河水莫名地蕩漾起來。
唐軍來了。
馬蹄隆隆,鐵騎推進。
一望無際的唐軍從南面滾滾而來,鐵蹄錘擊大地,卷揚起沖天的塵土和草屑。
紅色的旌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明艷的鎧甲和長長的槊頭在陽光下反射出奪目刺眼的光芒。
「掘土……立盾……弓弩手準備……」
克倫魯河北岸,突厥王庭騎兵慌亂的哇哇大叫。
骨咄葉護可汗面對突其而來的唐軍,對策是一面派人向鶻隴匐白眉特勤和阿布思傳達火速回援的命令;
一面利用王庭現有的一千多騎兵在克倫魯河北岸匆匆地掘土立盾,劍拔弩張佈防,力爭堅持到王庭出援阿波達幹部的主力大軍回援。
等到王庭主力大軍回援後,兩軍再南北夾擊,一舉殲滅這股來襲唐軍,讓王庭轉危為安。
跟許多草原內陸河一樣,克倫魯河河水並不深,戰馬可以直接趟過去。
雖然由於前段日子的連日大雨,使得河面寬闊了一倍有餘,但大軍仍然可以直接渡河,無需架設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