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編輯手札

龍騰世紀 古代軍事資料 中國-軍營、軍神、軍妓 文 / 編輯手札

    關於中國古代軍事和戰爭的研究多如牛毛,只要是有人感興趣的方面,就一定可以找到相關的文章。但是對於古代軍營生活和一些普通士兵的方方面面卻沒人感興趣,也沒人真正瞭解古代軍營生活的真實面貌,我想寫的就是關於這些方面的點點滴滴。需要說明的是,這方面本來資料就少,也沒人去考證,所以我寫的錯漏之處難免貽笑大方,不過笑過以後請給我指出,先行道謝。希望本文能讓大家對古代軍營的真實生活有一點體會。

    軍營

    《李衛公兵法》中詳細介紹了唐代軍隊紮營的全過程。軍隊還在行進中,斥侯兵就必須把前方可能紮營的地方詳細報告給軍隊統帥。紮營實在不像我們通常所想的那麼簡單,唐軍的軍營四周要圍起一道臨時的木牆。製作方法是先砍兩排樹幹,一排長一排短,把樹幹底下燒焦以後埋二分之一入土,長樹幹排成緊密的一排在外,短樹幹排成一排在內,然後在兩排樹幹之間架上木板,分為上下兩層,這樣長樹幹長出的部分就成為護牆,木板上層可以讓士兵巡邏放哨,下層可以存放防禦武器和讓士兵休息。唐軍的一個小隊是五十名士兵再加上隊長隊副各一,紮營的時候也是如此,大家的營帳兩兩相對,在營帳的周圍和營區之間要挖排水溝。嚴禁士兵在各個營區之間亂竄,本營區以內也不許各個帳篷亂跑。

    每個營區挖一個公共廁所,有意思的是兵法中對於軍營衛生也非常重視,不厭其煩的強調廁所挖的位置非常重要,要離水源和貯藏糧食的地方遠遠的,要離營房有一定的距離,但不能太遠,以免上廁所的官兵不能及時歸隊,當然也不能太近。

    當時的軍營還非常重視防疫,比如人和牲口的生活垃圾要及時掩埋焚燒,重病患和傳染病患要隔離等。

    軍隊的伙食也隨級別不同而大大的不同。比如霍去病,在封狼居胥山的那場戰役中,他隨身攜帶御用廚房,結果打完仗撤退的時候因為嫌太重而將新鮮的肉類糧食大批拋棄,而因為深入匈奴境內太遠,全軍後勤供給不上,士兵根本吃不上一頓飽飯,結果出塞時全軍十萬餘匹戰馬入塞時只剩下一萬匹不到。而霍去病還要求士兵為他在沙漠中修建臨時球場(沙灘排球???)。其實古代的軍隊中士兵的命還沒有戰馬值錢,漢武帝劉徹在對匈奴動總攻以前在邊塞養了三十萬匹戰馬,其中最好的戰馬完全都是用小米餵養的!那麼當時一匹戰馬究竟值多少錢呢?研究絕對的價格沒什麼意義,因為當時的物價因為一千零一種因素在波動,但我們可以看看相對購買力。在《通鑒紀事本末》中記載,公元一一一年冬季,為了對付西羌的叛軍,懷縣縣令虞詡建議中郎將任尚讓各郡民兵復員,代價是每人繳納數千錢,每二十人繳納的錢共買一匹戰馬。如果以每人繳納三千銅錢計算,一匹戰馬價值六萬銅錢!!!

    一匹戰馬就如此昂貴,那麼古代的戰爭到底開支有多大呢?公元一六八年,為了徹底消滅西羌的叛亂,護羌校尉段?上奏章陳述他的滅羌計劃:動員騎兵五千人,步兵一萬人,戰車三千輛(註:按照當時的三人戰車標準應該有戰車軍九千人)用三個冬季和兩個夏季的時間(我認為很可能並非是長期攻擊性戰爭,只是分別動三個冬季攻勢和兩個夏季攻勢),約計費用四十五億銅錢!!!!

    而且從以上的軍種構成來說我們不能不驚歎於漢軍的強大,平均每三名步兵就有一輛戰車(日本6上自衛隊也不過如此)平均每兩名步兵就能分攤到一名騎兵,而且如此強大的混合軍團由於大量的戰車騎兵的使用,它的移動力和突擊力都是十分驚人的。如果與羅馬軍團交手我十賠一賭羅馬人必敗。

    再回到唐軍的軍營,在軍營中,即使是騎兵也不是隨時有權力騎他的戰馬的,而且中國傳統的騎兵的大多數時間恰恰不是在馬背上。《李衛公兵法》中要求在騎兵的營區一角建一些木馬和土馬,讓士兵在上面練習上馬下馬(所以我懷疑鞍馬是中國人明的,一笑)。在各營區中還要留足足夠操練部隊和軍事調動的空間。

    傳統的軍營中是嚴禁騎馬奔馳的,級別不到就是手裡有戰馬也不准騎,安營紮寨的時候還必須選擇有水草易於放牧戰馬的地方,因為光吃輜重糧草的消耗是無論如何供給不上的。

    至於那些流星探馬是否允許騎馬入營匯報軍情,史書中沒有記載,不過我認為不行。還有就是歷代軍營都是嚴禁女性入營,不過這一點比較複雜,我們下面專門談論。

    軍神

    中國古代的軍神是誰?有人說是關羽,這是有問題的,關羽的封號縮寫是「關聖帝君」,說是武聖人差不多,歷代拜關羽的除了青幫就是大刀會義和團(註:洪門起初不拜關羽,洪門拜的是洪門五祖和萬雲龍大哥,後來大家都混黑道規矩也亂七八糟起來了,至於義和團的信仰從西王母到豬八戒都有。我有空寫一篇專題專門介紹歷史上的中國幫會和綠林規矩),正規軍沒有祭祀他的。

    岳飛也有問題,他只給封了一個「王」,離神好像差得不是一點。

    我認為中國傳統的軍神是「蚩尤」。關於蚩尤有好多不同的說法,比如是苗族的祖先等等。其實蚩尤本來是戰國時期秦國的軍神,秦國人民對他有著深厚的階級感情:),而蚩尤也特別給面子,保佑秦軍百戰百勝,一統華夷。始皇帝贏政封禪之旅中祭祀的八個神靈都在山東半島(故齊國境內),這裡有一個原因,最早「封神」的確實是姜子牙,是他開始封了一大堆的神來祭祀,而這些神靈都流傳了下來,所以這些神靈祭祀的地方都在故齊國境內。(費了不少力氣查到了姜子牙封的八個神:一,天神,在淵水祭祀。山東省博市臨淄鎮南。二,地神,在泰山,粱父山祭祀。梁父山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南。三,兵神,在平6祭祀。山東省汶上縣北。傳說是蚩尤的出生地,所以蚩尤是山東大漢。四,陰神,在三山祭祀。山東省萊州市北。五,陽神,在之罘山祭祀。山東省煙台市北之罘島。六,月神,在萊山祭祀,山東省龍口市東南。七,日神,在成山祭祀,山東省榮成市東北成山角。八,四季神,在琅琊山祭祀。山東省膠南市南琅琊山)。

    而秦以後歷朝歷代對於軍神也沒什麼說法,軍神從此默默無聞,除了蒙古人祭祀一個啥都要管的「長生天」。(即騰格裡)

    軍妓

    這是個比較敏感的問題,事實上中**隊使用軍妓的歷史之悠久堪稱源遠流長。追究最早的軍妓在哪兒出現毫無意義,古羅馬帝國的軍隊攜帶過軍妓,古巴比倫更是認為妓女是人類最高尚的職業,啥事情都擋不住一個高尚,如果說古巴比倫軍隊中沒有這種人類最高尚的職業,您相信嗎?中國戰國時期那個臥薪嘗膽的傢伙就使用過軍妓鼓勵士氣,那是在夫差陷於對齊國作戰的北方戰線的時候,史書對這一段歷史語焉不詳,只說勾踐徵召婦女慰勞士兵,我估計當時還沒有職業軍妓,這些婦女中搞不好有相當一部分是被勾踐抓來的良家婦女。在這方面功勳卓著前無古人的是齊國的管仲,他開辦了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妓院,而且是國營的,當然以後妓院的所有制從全民轉為集體到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私營色情業的達使中國基本上沒有職業軍妓,於是這個優良傳統飄揚過海到了日本。對了,解放前的妓院之神就是管仲,但蘇楊一帶也有供奉梁紅玉的。到了漢代,在《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漢軍出征匈奴的時候,不少軍官把妓女藏在輜重車裡帶著一起上路(原文並沒有指出是軍官,但我認為這是很顯然的事情,這種好事士兵想也別想),李廣親自把這些妓女一一搜查出來全部殺死。那麼這些妓女很可能就是當時的職業軍妓了,可能軍隊駐紮的時候允許攜帶軍妓而出征時不允許吧。也不排除這些軍官脅迫駐地妓女一起上戰場,反正中國歷代都有囚犯到邊疆服兵役的傳統,可以想見軍隊裡那幫傢伙決非善類。

    到了宋代,我記得一份奏章上面反映的問題很有意思,上面說因為連年戰亂,國家對軍隊的供應又非常富裕,造成了軍隊的腐化奢靡。駐軍的地方糧價要比正常糧價高一倍以上,軍營周圍全是酒樓妓院,官兵們在那兒報效國家樂不思蜀。這種情況的一個最有名的人物就是韓世忠,韓世忠本來是個地痞流氓,可能還有黑社會背景,他當兵以後四個夫人都是從妓院找來的,其中梁紅玉排名第二。不過當時上自君主下到官兵,人人樂此不疲,政治**可見一斑。從當時的詩詞就可以看出,不論軍官政客,贈妓都被認為是一件非常香艷風流的事情。在這方面管的最嚴的恰恰是清代,官員將領們納妾可以,但**就要被監察御史參上一本,丟官是小事,坐牢都有可能,所以清朝前中期這方面風氣很好,就算是晚清,在這方面也比明朝好多了。

    說個個人的奇談怪論,我認為「嫖」這個字在古漢語中和現代漢語中完全不同,證據就是劉邦有個女兒,這位長公主姓劉名嫖。(長公主是公主裡最高的一級,通常現任皇帝的姐姐封長公主,大清稱為固倫長公主,而一般的公主稱和碩公主,親王的全稱應該是和碩親王,親王的女兒古稱翁主,與公主相區別,但清代好像沒有這種稱呼)

    營嘯

    說到「營嘯」就不能不說到「監嘯」,所謂「監嘯」是指中國古代監獄中往往在深夜或凌晨突然爆出犯人的尖叫,繼而大量犯人狂,互相撕打毆鬥,甚至於互相咬噬,種種恐怖的瘋狂都爆出來,而且監嘯之後,犯人往往大量死亡,這種東西連獄吏都不敢彈壓,認為是獄神怒或者太歲臨門。營嘯的情況與此類似,中國古代軍營之中營規森嚴,別說高聲叫喊,連沒事造造謠都有生命危險。而且軍營是地道的肅殺之地,中國傳統的軍規有所謂「十七條五十四斬」,當兵的都是提心吊膽過日子,經年累月下來精神上的壓抑可想而知。另外一方面傳統軍隊中非常黑暗,軍官肆意欺壓士兵,老兵結伙欺壓新兵,軍人中拉幫結派明爭暗鬥,矛盾年復一年積壓下來,全靠軍紀彈壓著。

    尤其是大戰之前,人人生死未卜,不知自己什麼時候一命歸西,這時候的精神簡直處於崩潰的邊緣。

    營嘯的起因可能只是一個士兵作噩夢的尖叫,於是大家都被感染上這種歇斯底里的瘋狂氣氛,徹底擺脫軍紀的束縛瘋狂洩一通。一些頭腦清楚的傢伙開始抄起傢伙來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由於士兵中好多都是靠同鄉關係結幫拉派,於是開始混戰,這時候那些平時欺壓士兵的軍官都成了頭號目標,混亂中每個人都在算自己的帳,該還債的跑不了。我目前看到的最早的記載營嘯的是在東漢對西羌的戰爭中,記載於《通鑒紀事本末》,估計有更早的,但是在下才疏學淺,還沒現。

    由於國情的不同,世界各**隊計算戰功的方法也不一樣,蒙古是割耳朵,日本是人頭加耳朵鼻子(豐臣秀吉第二次侵朝時日軍為報戰功瘋狂割耳朵鼻子,後來這些耳朵鼻子被埋在京都郊外,稱為「鼻塚」,至今尤存),中**隊的傳統是割人頭,美其名曰「紀」。在明代的史料中記載有抗倭瓦氏軍的資料(關於瓦氏軍的問題很有意思,不過放到抗倭戰爭中去詳細解釋):士兵「以七人為伍,每伍自相為命」。打仗時「四人專主擊刺,三人專主割」這說明每個小隊中還有專門割人頭的小組,不過我估計比較合理的是在格鬥中受傷的和疲憊不堪的輪換下來割人頭,大家輪流才能保證旺盛的戰鬥力,而且估計割人頭小組還要負擔殺死敵軍傷兵和處理敵軍俘虜的業務。

    我記得戚繼光在《練兵紀要》中講了這樣一件事:在邰州九戰的戰役中,一個士兵提著一顆人頭跑回戚繼光的馬前(我認為這兒有問題,在古代的戰場上不奉號令擅離隊列者殺無赦,別說跑到中軍,就是回頭看一眼都有生命危險,所以我估計這傢伙起碼也是個參將以上的軍官)他說他斬倭寇領一名,紀在此。這時又一名士兵哭著跑過來(我還是有疑問),哭著說這是他親哥哥,在戰鬥中被量芸傷,還沒死,因為軍官指揮部隊前進,他不能過來救援。被前面那傢伙活生生砍死,割下人頭前來冒功。所以當時戰場上的明軍如果連老百姓都找不到了,就只能砍自己人來領戰功了。

    喝兵血

    關於什麼是喝兵血有不同的說法,其中主要的一種是指軍隊中的軍官吃空頭餉,就是士兵陣亡或者退伍了不上報,照樣按照原來的花名冊領軍餉,甚至偽造花名冊騙軍餉,當然好處都流進軍官的腰包。這和今天的死了人不報,憑空吃勞保有異曲同工之妙。

    爾滸之戰明軍預計出兵四十萬,如果真是四十萬的話努爾哈赤輸定了,問題就出在吃空頭餉上。由於明軍的最大業餘愛好就是吃空頭餉,以至於軍隊集結的時候軍官搞不清自己有多少士兵,有的甚至整營人馬都是憑空編造出來的,這樣的結果是明軍預計的四十萬大軍實到二十萬(也有說十幾萬的,最少說十二萬),這樣的軍隊還要採用「分進合擊」的戰術,一分下來每路兵馬不過一兩萬人,而且無論官兵都是老奸巨猾之輩,雖然有一些忠勇無雙的悍將,但是如此腐朽的軍隊能打勝仗才叫怪事!

    事實上吃空頭餉由來已久,所謂「東邊有聖人出焉,西邊有聖人出焉,其心同,其理同」。還是拿東漢的鎮壓西羌叛亂的戰爭來說,到公元一四五年為止,東漢政府三年間居然為那些專打敗仗的軍隊支付了八十餘億錢,費用居然是上述伐羌計劃的兩倍!吃空頭餉的問題正式出現在東漢政府的三府奏章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