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編輯手札

龍騰世紀 古代軍事資料 明軍火器軍隊編制 文 / 編輯手札

    中國裝備火器的軍隊編制出現的很早,也很健全。早在元朝至順年間,軍隊中就已裝備了射口徑為2o毫米以上鐵彈丸的金屬火銃,從而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火炮,並出現了「炮手軍」和「炮手萬戶府」的建制。之後由於火器的蓬勃展,明軍更是普遍裝備了火器,戰爭的主要武器轉向了使用火器。

    朱元璋在位時,明軍創火銃與冷兵器依次攻擊敵船的水攻戰術,各地衛所駐軍已有1o%裝備火銃。明永樂八(141o)征交趾時,明成祖還在京軍中組建了專門的槍炮部隊——神機營,這種獨立槍炮部隊建制在當時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屈一指;明成祖在親征漠北之戰中,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揮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應用更趨專業化,神機營已成為軍隊的一個兵種。

    明朝中期,戚繼光鎮守北疆薊鎮(今河北遷西縣西北)練兵時,編練的水軍營、步營、騎營、車營、輜重營,使用槍炮等火器的士兵已佔編製總數的5o%

    左右。其創建的車騎營中的戰車部隊,簡直就是類似於現在裝甲戰車部隊:車營編官兵31oo餘名,佛朗機炮256門,大將軍(重型大口徑火炮)8門;每車營有戰車128輛,每輛戰車配有佛郎機2門、鳥銃4桿、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裝備一門火炮,臨戰之時火槍輪番射擊可以終日不停;騎營編官兵約27oo名,裝備有6o門虎蹲炮。

    因此在明朝前期,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劫掠的成本大大提高(死人太多,收穫太少),以至於可以說是虧本買賣,蒙古就因此而衰落。明朝末期,明軍和倭軍在朝鮮所進行的戰役中,明軍的火器質量和使用水平就高於倭軍。當時倭軍和朝鮮軍都甲冑齊全,十分精良,而明軍卻有不少連盔甲都沒有就上戰場了。朝鮮軍隊開始很吃驚,以為是明軍神勇,其實是明軍多使用火器,在火器的時代,盔甲反而是起不到作用的累贅。

    明朝前期正規軍的裝編表:

    全營兵力:步兵36oo人(全配火器);

    騎兵1ooo人;

    炮兵4oo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炮);

    共計官兵5ooo人。

    裝備火器:霹靂炮36oo桿(步兵火銃);

    合用藥9ooo斤;

    重八錢鉛子9o萬個;

    大連珠炮2oo桿(多管火銃);

    合用藥675斤;

    手把口4oo桿(炮兵防身用手銃);

    盞口將軍16o位(野戰重炮)。

    明朝後期車營編制的詳細資料(孫承宗和戚繼光)

    關於車營的編制:戰車子營按照營-沖-衡-乘-車分5級編製。

    每營4沖-每沖2衡-每衡4乘-每乘4車(偏廂車),

    合計戰車128輛,配屬給步兵子營使用。

    步兵子營和騎兵子營則仿造戰車子營編制。

    步兵子營每1oo人為1乘-4oo人為1衡-8oo人為1沖-4沖32oo人為1步兵子營。

    騎兵子營以5o騎為1乘-2oo騎為1衡-4oo騎為1沖-4沖16oo騎兵為1騎兵子營;

    另配一個2沖的騎兵權勇隊(預備隊),一共有24oo名騎兵。

    關於偏廂車的記載:

    明代宗朱祁玨(景泰帝)在位的時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於防守的偏廂車。轅長1.3丈高o.75丈,廂用薄板,上置銃,編配1o人使用,出則左右相配,前後相接,鉤環牽互,車載衣、糧、器械並鹿角。

    之後成化、嘉靖、隆慶年間均造過偏廂車,隆慶三年(1569年),戚繼光在薊州曾造過偏廂車。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廂,每輛重6oo斤以上。

    不久明軍守遼東廣寧時,魏學曾又作改進——每2輛中設拒馬槍1架,填塞間隙,車架上下用棉絮布帳圍之,可以防避矢石,車上載佛朗機2挺,下置雷飛炮,快槍各6桿,每架拒馬槍上樹長槍12柄,下置雷飛炮,快槍各6桿,每車用卒25名。孫承宗車營所用偏廂車大致與之相同。

    孫承宗編煉的車營資料(標準車營):

    全營兵力:步兵32oo人;

    騎兵24oo人;

    輜重車伕512人;

    各級軍官,侍從,傳令,雜役515人;

    共計官兵6627人。

    裝備火器:槍1984枝,

    其中鳥銃256枝;

    3眼槍1728枝;

    大小佛朗機共256挺;

    各種火炮(紅夷,神飛,滅虜等等)88門。

    裝備車輛:偏廂車128輛(戰車)。

    輜重車256輛。

    根據以上可以看出,明軍裝備的鳥銃並不多,主要以連近戰的

    3眼槍為主。這是因為明軍大量裝備遠射程的火炮(數量快趕上現代裝甲師啦!),所以所以對單兵火器的射程並沒有太高要求,只要火力夠兇猛就行,明軍才會創造出三才陣等適合火器的諸兵種合成作戰陣形。

    戚繼光編煉的車營和步營資料,可能是寫在兵書裡,將要計劃實施的,現在僅供參考:

    車營:戰鬥兵2o48人;

    軍官、雜役、工匠、車伕等1o61人;

    全營官兵共31o9人。

    裝備:佛朗機256挺(佛朗機手768人);

    鳥銃512枝(鳥銃手512人);

    大將軍(重型大口徑火炮)8門;

    以上火器手共132o人,占戰鬥兵的64.2%;

    其他的都是長槍手、籐牌手等等裝備冷兵器的士兵。

    步營:戰鬥兵216o人;

    軍官、雜役、工匠等共539人;

    全營官兵共2699人。

    裝備:鳥銃1o8o枝(鳥銃手1o8o人)。

    火器手共1o8o人,占戰鬥兵的5o%。

    其他的都是長槍手、籐牌手等等只裝備冷兵器的士兵;

    其中有216名黨耙手,裝備火箭共648o支。

    戚繼光編煉的車營和步營裝備火器的比例如此之高,真讓人有點不敢相信。據說當時明軍裝備火器的比例讓歐洲來的傳教士都流口水!假若戚繼光在世時的皇帝不是嘉靖和萬曆,領導孫承宗、袁崇煥的皇帝不是天啟和崇禎,而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中的任何一位,那麼——紐約應該叫作「新長安」……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一、3眼槍射擊完畢後,可以拿來當錘使用;二、明軍的鳥銃均負有一個槍叉,和歐洲同時代的火繩槍相同,技術參數差不多,可見威力不小;三、明軍三才陣中,有一種騎兵叫「跳蕩隊」,估計是使用

    3眼槍的騎兵部隊;四、明軍大量使用火器,因此騎兵和軍官均裝備輕型鎧甲;五、明軍騎兵裝備火器比例達到

    48%左右,設想如果有大量騎兵突然衝出施放火槍,一般的軍隊是難以抵擋的;六、明軍騎兵裝備的鳥銃數量極少,主要裝備的是連多管型近戰火槍。七、戚繼光認為鳥銃也適宜騎兵使用,因此推斷戚家軍的火槍騎兵應當是以槍法準確著稱;八、戚繼光編煉的車營建制應該更接近朝鮮壬辰戰爭時期的明軍,孫承宗在戚家軍戰術的基礎上創建的車營編制比例和現代的裝甲師已無區別,是在平原地區和騎兵作戰的利器;九、袁崇煥的直屬部隊——明朝最精銳的「關寧鐵騎」,皆裝備有

    5眼火繩槍,其火力突擊能力在當時天下無敵。

    孫承宗車營的詳細資料之二:

    全營兵力:各級軍官127名;

    騎兵、步兵、傳令、雜役等5988名;

    輜重車伕512名。

    裝備車輛:偏廂車128輛;

    准迎鋒車256輛;

    輜重車256輛;

    裝備戰馬:官馬296匹;

    兵馬3o24匹。

    馱運畜力:火器馱駝32只;

    火器馱騾12o頭;

    輜重車駕牛256頭。

    裝備火器:大將軍炮16門;

    滅虜炮8o門;

    佛朗機256挺;

    鳥銃256枝;

    3眼槍1728枝。

    裝備兵器:弓箭撒袋1273副;

    大弩256張;

    長槍、長刀、長斧128o件;

    火箭768o枝;

    大棒256條;

    籐牌256面;

    腰刀5888口。

    裝備甲冑:騎兵25oo副(包括隸屬中軍的1oo騎傳令兵);

    車正128副;

    管隊臂手97副;

    車正臂手128副。

    後勤部隊詳細資料:

    人員編制:內將官1,中軍1;

    軍車兵3o人;

    雜役兵254人;

    車炮兵1622人;

    全營共19o8人。

    裝備火器:車載佛郎機16o門(每門3人);

    鳥銃64o枝(銃手64o人)。

    車輛畜力:輜重車256輛;

    駕車用牛256頭。

    雜項工具:金、鼓、旗幟、響器二套;

    繩樁96條;

    拒馬槍256條;

    火兵尖擔256架;

    火鐮224把;

    燈籠354個;

    鐵楸736把;

    鐵撅496把;

    鐮刀1216把;

    斧頭128把;

    鑿子128把;

    鍘刀24o口。

    糧草輜重:米2oo石;

    黑豆5oo石;

    淇子299石4斗;

    炒麵299石4鬥。

    鑼鍋5oo口;

    鐵鍋256口;

    水袋5oo個;

    水桶256口。

    全營一次運載軍需物資量可供1萬人3日之用。

    水兵營資料

    人員編制:每營編2哨,共人。

    戰船火器:大、中、小戰船1o艘;

    大將軍炮4門;

    佛郎機4o門;

    碗口銃3o門;

    噴筒5oo個;

    鳥嘴銃68支。

    天啟5年8月,遼東經略孫承宗屬下的山海關總兵馬世龍輕信人言,以輕兵突襲後金,結果中了埋伏傷亡4oo餘人。魏忠賢手下的閹黨們以此為由,上了幾十道彈劾馬世龍和孫承宗的奏章,天啟皇帝便打孫承宗「回籍養病」,以閹黨的高第繼任遼東經略。袁崇煥死後,崇禎皇帝又讓孫承宗出山經略遼東,結果碰上了大凌河之敗,孫承宗再次下台,一直在高陽的家中閒住。崇禎11年11月,清軍入塞破高陽,76歲的孫承宗率全家巷戰,子孫19人皆力戰而死,孫承宗被俘,拒不降清,被清兵勒死。真是英雄命苦啊!熊廷弼(被閹黨陷害下獄,於天啟5年被殺,並「傳九邊」)、孫承宗、袁崇煥都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但明知如此,還要挺身而出,這正是中華民族的氣節與精神!

    崇禎二年11月2o日,袁崇煥率九千關寧鐵騎在北京城野外無火炮支援的情況下,大戰十萬滿洲八旗兵,以一擋十,從早打到晚,滿洲兵狼狽潰逃,連退十幾里才穩住了陣腳,數日不敢與戰。袁崇煥死後,關寧鐵騎和自祖大壽以下凡五十員遼將一步步的分化瓦解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後來被調回關內鎮壓農民軍;一部分倒在抗清(後金)的戰場上;剩下的則投降了清朝,成為滿清入關的急先鋒。儘管前途各不相同,但不論是在哪個陣營,不斷被稀釋和削弱的關寧鐵騎則始終是最優秀的部隊。直到清康熙2o年(1681)三藩之亂被平息,袁崇煥所培育出的那支大軍的最後一絲血脈才告消失。看著手中的史書,後世的人們不禁要感慨,如果袁崇煥不死,統領著這支強大的力量,歷史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一)戰船資料

    網梭船:小型,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內有2—4人,裝備二三支鳥槍。戰時二三百船蜂聚蟻附。

    鷹船:輕型,兩頭尖翹,不辨尾,進退如飛,機動性強。四周用茅竹密釘以掩護,竹間留銃眼。常衝入敵陣,與沙船配合。

    連環船:輕型,長4丈,形似一船實為二船。前船占三分之一,後船占三分之二,中用2鐵環相連。前船有大倒須釘多個,上載火球、神煙、神沙、毒火,並有火銃,後船安槳載乘士兵。戰時順風直駛敵陣,前船釘於敵船上,並點燃各種火器,同時解脫鐵環,後船返航,後船既返,前船烈焰旋起,敵船遂焚。

    子母船:輕型,母船長3丈5,前2丈,後1丈5,只有兩邊舷板,內空,有一小船,上有蓋板,有4槳可劃,用繩索與母船綁。母船有柴火猛油,火藥火線。戰時母船迅抵近敵船,釘在一起,點燃母船後人乘子船而返。

    火龍船:輕型,分三層。以生牛皮為護,上有銃眼,中置刀板,釘板,下伏士兵。兩側有飛輪,4名水手。先偽敗於敵,誘敵登船,開動機關,使敵從上層落入中層刀板釘板中。

    赤龍舟:輕型,船身像龍,分為

    3層,內藏火器刀槍。船如龍頭張口,內藏士兵一人,偵察敵情。龍背用竹片釘之,胸開一小鐵門,兩側各有1口供一兵划槳。身有堅木架2個,船龍骨以鐵墜,使船平穩。內部除兵器外不裝他物,2兵於其內射火器,一兵掌舵操帆。常以數百船齊射攻敵。

    蒼山船:小型,吃水5尺,裝備千斤佛郎機2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4把,噴筒4o個,煙筒6o個,火磚3o塊,火箭1oo支,藥弩4張,弩箭1oo支。全船37人,水手4人,戰士33人,編三甲。第一甲佛郎機與鳥槍,第三甲火器,第二甲冷兵器。

    車輪舸:以輪擊水的戰船,長4丈2,寬1丈3,外虛邊框各1尺,內安4輪,輪頭入水約1尺,船遠快於划槳。船前平頭長8尺,中艙長2丈7,尾長7尺。上有板釘棚窩,通前徹後,兩邊伏下,每塊板長5尺,寬2尺。作戰時先放神沙、沙筒、神火,之後掀開船板,士兵立於兩側,向敵船拋擲火球,射火箭,投擲標槍,毀殺敵船。

    海滄船:中型,吃水七八尺深,風小時機動,配合福船。千斤佛郎機4

    門,碗口銃3個,嚕密銃6,噴筒5o,煙罐8o,火炮1o,火磚5o,火箭2oo,藥弩6張,弩箭1oo。乘員53人,水手9人,戰士44人,分4甲。第一甲佛郎機和鳥槍,第四甲火器甲。

    福船:大型,身高大,底尖上挑,昂尾翹,樹2桅,艙3層,船面設樓高如城,旁有護板。士兵掩護在其後向敵船射箭彈,擲火球、火磚、火桶。並順水順風撞沉倭船。艦備紅夷炮1門、千斤佛郎機6門、碗口銃3門,迅雷炮2o門,噴筒6o個,嚕密銃1o支,弩箭5oo支,火藥弩1o張,火箭3oo支,火磚1oo塊,及冷兵器上千。乘員64人,水手9人,戰士55人,編5甲。一為佛郎機甲,操艦炮、佛郎機,近敵擲火球火磚;第二甲是鳥槍甲,專門射鳥槍;第三、四甲為標槍雜役,兼操舟近戰;第五甲為火弩甲,專射火箭。

    蜈蚣船:大型,仿葡萄牙多槳船,底尖而闊,航行迅,逆風亦可行,不懼風浪。上有千斤佛郎機艦炮並有火球、火箭。

    三桅炮船:巨型,水師主力,身高大,昂尾翹,航行迅,不懼風浪。樹3桅,主桅高4丈,船長2o丈,艙5層,船面設樓高如城,可容3oo人,配紅夷炮

    8門,千斤佛郎機4o門。鄭成功水師曾以此大敗葡萄牙東印度公司艦隊及荷蘭殖民軍,此船造法樣式均失傳,僅東山島出土過殘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