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意伐蜀
景元三年(262)冬,蜀漢大將軍姜維於沓中屯田,對於這位屢次侵擾魏國邊陲的原魏人,魏國大將軍司馬昭是恨的牙癢癢的。
甚至有人主動請求為刺客入蜀行刺姜維。當時從事中郎荀勖認為與其派遣刺客鬼鬼祟祟的去暗殺,不如以堂堂正正的以大軍討伐更像
樣。(1)這樣就使得司馬昭突然提出滅蜀的軍事計劃,大舉伐漢之議方出,換來的卻是「朝臣多以為不可,獨司隸校尉鍾會勸之」。於是司馬昭以鍾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準備籌措伐蜀事宜。
洛陽城內,「司馬公之威」更是人人皆懼,可司馬公「咨詢」一出,大眾卻還個個唱反調,遠在千里的朝堂諸公尚且如此,那
和蜀漢近在咫尺的前線又怎麼會悶聲不出?果然一直在一線和蜀漢作戰的征西將軍鄧艾認為蜀國未有間隙,不宜加兵。連連上疏,屢
陳異議。司馬昭雖然懷恨,但鄧艾是伐蜀不可缺的將領,於是派遣大將軍府主簿師纂師纂去向其「開導」。結果「胳膊擰不過大腿」
,鄧艾只能奉命。同時師纂也成為鄧艾司馬,明擺著是放心不下安插的監視者。(2)
此次伐蜀,表面上司馬昭是「以蜀大將姜維屢擾邊陲,料蜀國小民疲,資力單竭」而欲大舉圖蜀,司馬昭一口咬定「其亡可知也」,更是說出「我今伐之如指掌耳」(3)及「滅蜀漢後三年滅吳的大話」。可是蜀漢要真的這麼不經打,那滿朝文武和邊疆鄧艾可
真成「瞎子」了。實際不無別的原因:
早在甘露三年,二月,司馬昭陷壽春城,斬諸葛誕,夏五月,司馬昭就讓朝廷下昭以其為相國,封晉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錫。
一面又假惺惺的前後九讓乃止。接著甘露五年四月,司馬昭在朝廷再次下詔下,終於不在「禮讓」,當上了相國,晉公,加九錫,這
明擺著是效仿曹操的老路。少帝曹髦不愧是魏武子孫,「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終於忍無可忍,在五月初七,聚集了一幫烏合之
眾,驅車討司馬,下場當然是螳臂捍車,身死南闕。
不過在當月二十一日,司馬昭「固讓」相國、晉公、九錫之命,太后「詔許之」。這自然是因為曹操當魏公可沒把漢獻帝捅個對
穿,司馬昭自然不好意思被人說自己為進位晉公而把皇帝捅了。其後這種「封——讓」的把戲又玩了幾次,司馬昭卻還一直羞答答的
不肯上台。不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欲進爵為公是必然之事,當年曹操受封魏公後是再取得關中的軍事勝利後才進爵的,
司馬昭雖然有那麼一場淮南之勝,不過「平叛定亂」畢竟不比魏武的「掃清**」。那麼司馬家既然處處以曹魏為榜樣,自然也得取
得對外軍事上的勝利才好意思。故此此次伐蜀只要取得軍事上一定的勝利,對司馬昭而言就是成功。
果然在鍾會下漢中後,詔以征蜀諸將獻捷交至,覆命大將軍詔進位,爵賜一如前詔,司馬昭在群臣的「勸進」下「乃受命」。(
4)
注(1)時官騎路遺求為刺客入蜀,勖言於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義以伐違2。而名以刺客除賊,非所謂刑於四海
,以德服遠也。」帝稱善。(《晉書,荀勖傳》)
注(2)征西將軍鄧艾以為未有釁,屢陳異議。帝患之,使主簿師纂為艾司馬以喻之,艾乃奉命。(《晉書,文帝紀》)
注(3)文王笑曰:「我寧當復不知此耶?蜀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眾人皆言蜀不可伐。(《三國
志,鍾會傳》)
注(4)冬十月,天子以諸侯獻捷交至,乃申前命…………公卿將校皆詣府喻旨,帝以禮辭讓。司空鄭沖率群官勸進……………
帝乃受命。(《晉書,文帝系》)
二,各懷鬼胎
鄧艾對伐蜀雖然持反對意見,但是接到伐蜀的正式命令後,還是著手籌辦事宜。因為此次伐蜀不同於以往的防禦戰,鄧艾並不滿
足於本部魏軍的攻堅野戰能力,於是在隴右當地許以重賞,招募涼州兵馬,羌胡健兒,共得五千多人。後來在伐蜀作戰中,這些邊地
兵馬建立了第一的功勳。(1)
伐蜀大軍的主力部隊統帥,本以鄧艾為最佳人選,可司馬昭卻選擇了鍾會,鍾會雖然此前在壽春之役中表現出其才能,「時人謂
之子房」,但即使是真的張良再世,也未必是一個優秀的統帥,更何況從沒有獨自統領大軍作戰的鍾會。想昔日諸葛亮讓和鍾會差不
多性質的馬謖指揮軍隊的結果,而讓鍾會指揮伐蜀的十餘萬主力部隊,那實在是有點懸!但是司馬昭也別無選擇,那是因為:一,鍾
會乃其親信,「雖在外司,時政損益,當世與奪,無不綜典」,讓他帶兵總比其他將領放心。二,當時魏國上下內外包括鄧艾都認為
蜀不可伐,只有鍾會不唱反調,「亦以為蜀可取,豫共籌度地形,考論事勢」。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沒鍾會的「逢迎上意」,司
馬昭的伐蜀大計早就腹死胎中了,司馬昭不選鍾會還能選誰??
但當時洛陽卻有一堆人不看好鍾會。按慣例,魏國凡是派遣將帥出征,怕其起異心,都要留下家屬作為人質,可鍾會卻是單身而
無子嗣。(2)西曹屬邵悌就此提出疑問,建議司馬昭另派他人。(3)司馬昭卻是笑著說:「若蜀以破,遺民震恐,不足與圖事;中
國將士各自思歸,不肯與同也。若作惡,祗自滅族耳。」(4)司馬昭表面上對邵悌的擔憂不以為然,其實心裡也早就有戒心,魏國
將軍領兵出征,皆置監軍,司馬昭卻聽鍾會外甥荀勖的話,派廷尉衛瓘持節監鄧艾、鍾會軍事,行鎮西軍司,給兵千人。(5)衛瓘
和鍾會兩人都擅長書法,交情甚厚,在鍾會軍中兩人更是「坐則同床,行則同輿」,親密的「如魚得水」。其實荀勖雖然父親早亡,
為鍾氏所養,但是和鍾會卻是「情好不協」,鍾會曾誆騙其家傳寶劍,他也用計使得鍾家新建毫宅報廢。(6)經過這兩番暗鬥,親
家也早變冤家了,荀勖推薦的監軍自然也不會是鍾會的福星,鍾會也明白這點,在滅蜀後和衛瓘一起誣陷鄧艾後,就讓只有千人的衛
瓘去抓鄧艾,無異是想來個一石兩鳥,讓其送死。(7)當時鐘會除去衛瓘比除去鄧艾更心急,可見這兩人「親密」到什麼程度!但
是鍾會結果還是完在這位和他「坐則同床,行則同輿」的監軍手上。
又按魏制,要鎮將軍領兵出征者,都要設置護軍監督諸將,在此人選上司馬昭選擇了兩個人,以胡烈為征蜀護軍(8)於鍾會軍
,田續為鄧艾護軍。(9)胡烈其兄胡奮為司馬懿左右親信出身,後其女更為司馬炎貴人(1o),胡家完全是司馬家的親信。到日後
,鍾會死在胡烈父子手上,鄧艾也命喪田續之手。司馬昭這兩個護軍可還真「所托得人」。其實,早在「鍾會以才能見任」時,司馬
昭的妻子王元姬就常和司馬昭說:「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試想當鍾會在司馬昭身邊時候,等於孫悟空在
如來佛掌心,司馬昭自然不會怕他起異心,但當這次鍾會受「大任」於其身時,司馬昭又怎麼會不提防?
監軍、護軍都有了人選,剩下的就是總理將軍幕府的長史了,這回選了個相府參軍杜預,雖然杜預老爹杜恕當年和司馬懿不和到
出人命,可是杜預卻是司馬昭妹子的夫婿。後鍾會遇朱,鎮西將軍府屬全部跟著完蛋,只有杜預沒完,《晉書》稱唯預以「智」獲免。雖然杜預為晉之名將,但這回應該是以「司馬昭妹婿」無事。試想眾將、衛瓘、胡烈,那個會殺晉公妹婿。(11)
司馬昭雖然嘴巴上說伐蜀容易,但還是怕蜀漢知道消息有所準備,於是一邊「征四方之士十八萬」,一邊卻令東南諸州造船,又
讓東吳降將安遠將軍唐咨作浮海大船,儼然一臉海6水並進,南征東吳的樣子。(12)司馬昭是唱戲唱的十足,可是在沓中的姜維一
眼就看穿了司馬昭的伎倆,馬上上表後主,請求派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隘口陽安關、陰平橋以防未然。(13)偏偏碰上個黃皓滿
嘴讒言劉禪聽巫師也不信姜維的話,都不當一回事情,姜維的奏章給壓下,群臣更不敢得罪黃皓。(14)結果司馬昭雖然被姜維識破
,卻一點損失也沒有。
注(1)昔伐蜀,募取涼州兵馬、羌胡健兒,許以重報,五千餘人,隨艾討賊,功皆第一。(《晉書,段灼傳》)
注(2)魏制,凡遣將帥,皆留其家以為質任。會單身無子弟。(《資治通鑒,胡三省注》)
注(3)初,文王欲遣會伐蜀,西曹屬邵悌求見曰:「今遣鍾會率十餘萬眾伐蜀,愚謂會單身無重任,不若使餘人行。」(《三
國志,鍾會傳》)
注(4)《三國誌,鍾會傳》
注(5)先是,勖啟「伐蜀,宜以衛瓘為監軍」。及蜀中亂,賴瓘以濟。(《晉書,荀勖傳》)鄧艾、鍾會之伐蜀也,瓘以本官
持節監艾、會軍事,行鎮西軍司,給兵千人。(《晉書,衛瓘傳》)
注(6)鍾會是荀濟北從舅,二人情好不協。荀有寶劍,可直百萬,常在母鍾夫人許。會善書,學荀手跡,作書與母取劍,仍竊
去不還。荀勖知是鍾而無由得也,思所以報之。後鍾兄弟以千萬起一宅,始成,甚精麗,未得移住。荀極善畫,乃潛往畫鍾門堂,作
太傅形象,衣冠狀貌如平生。二鍾入門,便大感慟,宅遂空廢。(《世說新語,巧藝》)
注(7)會陰懷異志,因艾專擅,密與瓘俱奏其狀。詔使檻車征之,會遣瓘先收艾。會以瓘兵少,欲令艾殺瓘,因加艾罪。(《
晉書,衛瓘傳》)
注(8)鎮西將軍鍾會帥前將軍李輔、征蜀護軍胡烈等自駱谷襲漢中。(《晉書,文帝紀》)
注(9)瓘自以與會共陷艾,懼為變,又欲專誅會之功,乃遣護軍田續至綿竹,夜襲艾於三造亭,斬艾及其子忠。(《晉書,衛
瓘傳》)
注(1o)宣帝之伐遼東也,以白衣侍從左右,甚見接待。泰始末,武帝怠政事而耽於色,大采擇公卿女以充六宮,奮女
選入為貴人。(《晉書,胡奮傳》)
注(11)初,其父與宣帝不相能,遂以幽死,故預久不得調。文帝嗣立,預尚帝妹高6公主,起家拜尚書郎,襲祖爵豐樂亭侯。
在職四年,轉參相府軍事。鍾會伐蜀,以預為鎮西長史。及會反,僚佐並遇害,唯預以智獲免,(《晉書,杜預傳》)
注(12)文王敕青、徐、兗、豫、荊、揚諸州,並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為將伐吳者。(《三國誌,鍾會傳》)
注(13)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三國誌,姜維傳》)
注(14)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三國誌,姜維傳》)大將軍姜維表後主,求遣左、右車
騎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及陰平橋頭。黃皓信巫鬼,謂敵不來,啟後主寢其事。群臣不敢言。(《華陽國志,劉後主志》)
三,漢中功過
景元四年秋八月(263),魏**洛陽,大賚將士,陳師誓眾。但是朝臣對司馬昭的伐蜀軍事行動依舊不滿,將軍鄧敦說蜀未
可討,在這兵之時說此等話語,無疑是在觸犯司馬昭的權威,結果鄧敦就沒鄧艾那麼幸運,被司馬昭殺了示眾。1魏國此次兵分三
路大舉伐蜀。西路由征西將軍鄧艾率領,帶兵三萬從狄道(今甘肅臨洮)向甘松、沓中進攻,。中路由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帶兵三
萬從祁山(今甘肅西和縣北)向武街、陰平橋頭進,截斷姜維的歸路,這兩路目的完全是絆姜維於沓中,使其不得東顧漢中。東路
則是魏軍主力,由鍾會親自率領,帶兵十餘萬分從斜谷(今陝西郿縣南)、駱谷(今陝西盩厔南)、子午谷(今陝西鄠縣南)三道,
向漢中進。
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姜維提出的禦敵
的方案卻是: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禦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今陝西沔
縣東)、樂(今陝西城固)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
裡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於是令督漢中胡濟卻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
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此五地都在今甘肅東南界,陝西西南界一帶)皆立圍守。2
姜維此舉被後人毀譽不一,但是就當時蜀漢戰略形勢,姜維此舉並未錯誤:
先,魏延、王平之日,蜀漢兵力尚強,有足夠的軍力去實兵諸圍以御外敵。在涪關另駐紮大軍可接應漢中,而此刻涪關早就沒
了駐軍,姜維卻因為黃皓,帶領大軍避屯沓中,後主更是不聽姜維奏章增兵漢中,使得漢中兵力薄弱為歷年之最,諸圍守之兵不足萬
人(後蜀令諸圍皆不得戰,退還漢、樂二城守,然兩城亦只各兵五千)。要做到諸圍實兵談何容易?
其次,王平拒曹爽那次,蜀軍將領也大多以「力不足以拒敵」,認為「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
,可最後還是用拒敵國門之策。那是因為當時護軍劉敏認為「男女布野,農谷棲畝」,這樣會造成資敵3。而姜維之策已經先「斂兵
聚谷,野無散谷」,使得敵軍無法就地徵糧。
最後,當年曹操率領大軍討伐漢中,張衛率眾拒守陽平關,結果曹操率領十萬之眾,卻因為地險守易,雖有精兵虎將,勢不能施
,對兵三日,便欲撤軍。4後來要不是天祐大魏,漢中還是五斗米道的天下那。張衛的法子和姜維一樣,就是守住陽平關,讓你面對
天險,望關興歎。而曹操的大軍當時還能以「民麥為軍糧」,卻也面對雄關,無計可施,按姜維戰略那敵軍就比曹操更糟糕,因為他
們是野無散谷,只能千里運糧,可見姜維此戰略並未曾錯誤。
魏軍五路大舉進軍,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消息傳到成都,後主才大夢初醒,慌忙調兵遣將去堵這漏子。後主讓廖化馳
援姜維,當時漢中諸圍尚有守軍,而姜維也曾在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皆立圍守,所以成都又派遣張翼、董厥
前去陽安關口,協助外圍駐軍。5從這軍事舉動來看,成都方面還是想沿用「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的老戰略,
可是成都又改變了主意,命令漢中諸圍不得和魏軍交戰,全數退回漢樂兩城堅守。6成都方面最後還是用了遠在沓中的姜維之策,為
何朝令夕改,大概也是因為怕漢中的守軍不足,只得採取退守漢、樂、陽安的辦法了。
鍾會東路大軍主力分從斜谷、駱谷入,鍾會自走斜谷,又命魏興太守劉欽從子午谷進,斜谷、駱谷並非什麼坦蕩通途,鍾會命
牙門將許儀在前開道架橋,鍾會在後面督率大軍。那知道有一次過橋的時候,碰上「豆腐渣工程」,橋面塌陷,偏偏又把鍾會的馬腿
坑陷了,幸好沒跌到橋下去,要不以秦嶺的險峻,鎮西將軍不死也得重傷。鍾會自是大怒,以此下令斬殺許儀。許儀是魏初功臣許褚
之子,鍾會竟不外開恩,將士們人人震驚害怕。其實試想,在魏末之時,司馬家一家獨大,鍾會黨附其後,即使如名如嵇康、貴如
曹髦,尚且性命不保。許儀一區區先代功臣之子,其性命又怎麼放在鍾會眼裡。
由於蜀漢已經將外圍據點兵力撤退,因此鍾會三路大軍齊頭並進,直達漢中。蜀漢以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兵各五
千。鍾會派遣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萬人,荀愷圍漢城,李輔圍樂城。8鍾會自己率領大軍直撲陽安關,至漢川,祭諸葛亮之廟
,令軍士不得於墓所左右芻牧樵采。9漢、樂二城為諸葛亮所築,魏軍攻打不下,鍾會於是親自攻打樂城,又派遣胡烈為前鋒攻打陽
安關。
當時駐守陽安關的是關中都督將軍傅僉和分將蔣舒,蔣舒本為武興督在位庸碌無為,結果為朝廷派人代替了他,另派其助傅僉把
守關口,蔣舒因此懷恨在心。見到魏軍前來,就想賣國出降。11其乃詭謂傅僉曰:「今賊至不擊而閉城自守,非良圖也。」僉曰:「
受命保城,惟全為功,今違命出戰,若喪師負國,死無益矣。」蔣舒本來是想讓傅僉出城,自己好乘機獻城,但見傅僉不上當,就說
:「子以保城獲全為功,我以出戰克敵為功,請各行其志。」遂率眾出關。傅僉以為他是出戰,因此沒有防備,那料蔣舒一到陰平,
就投降胡烈。胡烈烈乘虛襲城,傅僉格鬥而死,魏人義之。12後晉武帝詔曰:「蜀將軍傅僉,前在關城,身拒官軍,致死不顧。僉父
肜,復為劉備戰亡。天下之善一也,豈由彼此以為異?」父子兩代皆死國難,光亦足可耀漢乘矣!
傅僉戰死,胡烈攻破關城,漢中庫藏積穀皆為魏軍所有。13鍾會本來進攻漢城、樂城月餘不克,正在窩火,卻聽得前面胡烈輕取
陽安關口,那能不喜出望外,也不管漢樂兩城,逕自長驅直入,向劍閣進軍。14本來鍾會軍連漢樂兩城都難下,那更別說險要在兩城
之上的陽安關了。鍾會的處境比建安二十年的曹操更糟,姜維之策亦可保全漢中,可偏偏天不佑漢,鍾會獲得了和曹操一樣的運氣。
1秋八月,軍洛陽,大賚將士,陳師誓眾。將軍鄧敦謂蜀未可討,帝斬以徇。(《晉書,文帝紀》)
2《三國誌·蜀志·姜維傳》
3魏遣大將軍曹爽襲蜀時,議者或謂但可守城,不出拒敵,必自引退。敏以為男女布野,農谷棲畝,若聽敵入,則大事去矣。遂
帥所領與平據興勢,多張旗幟,彌互百餘里。會大將軍費禕從成都至,魏軍即退,(《三國誌,蔣琬傳》)
4武皇帝始征張魯,以十萬之眾,身親臨履,指授方略,因就民麥以為軍糧。張衛之守,蓋不足言。地險守易,雖有精兵虎將,
勢不能施。對兵三日,欲抽軍還,言『作軍三十年,一朝持與人,如何』。此計已定,天祚大魏,魯守自壞,因以定之。(《魏名臣
奏載楊暨表》)
5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
助。(《三國誌,姜維傳》)
6蜀令諸圍皆不得戰,退還漢、樂二城守。(《三國誌,鍾會傳》)
7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會在後行,而橋穿,馬足陷,於是斬儀。儀者,許褚之子,有功王室,猶不原貸。諸軍聞之,莫不
震竦。(《三國誌,鍾會傳》)
8蜀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兵各五千。會使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萬人,愷圍漢城,輔圍樂城。會徑過,西出
陽安口,(《三國誌,鍾會傳》)
9秋,魏鎮西將軍鍾會征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采。(《三國誌,諸葛亮傳》)
11蔣舒為武興督,在事無稱。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漢中守。舒恨,故開城出降。(《三國誌,姜維傳》注引《蜀記》)
12蔣舒將出降,乃詭謂傅僉曰:「今賊至不擊而閉城自守,非良圖也。」僉曰:「受命保城,惟全為功,今違命出戰,若喪師負
國,死無益矣。」舒曰:「子以保城獲全為功,我以出戰克敵為功,請各行其志。」遂率眾出。僉謂其戰也,至陰平,以降胡烈。烈
乘虛襲城,僉格鬥而死,魏人義之。(《三國誌,姜維傳》注引《漢晉春秋》)
13使護軍胡烈等行前,攻破關城,得庫藏積穀。(《三國誌,鍾會傳》)
14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三國誌,鍾會傳》)
四,沓中歸師
在鍾會大軍分三路進軍漢中的時候,鄧艾和諸葛緒也奉司馬昭之令,各率部眾,鄧艾自狄道攻姜維於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自祁
山軍於武街。1司馬昭的戰略是:「艾趣甘松(沓中西面蜀軍鎮戎)、沓中連綴維,緒趣武街(注一)、橋頭絕維歸路。使艾與維相
綴連;雍州刺史諸葛緒要維,令不得歸。」也就是讓鄧艾和姜維部隊保持接觸,加以牽制,而諸葛緒則當頭攔截。鄧艾先遣天水太守
王頎等直攻姜維本營,又命令隴西太守牽弘等邀擊姜維前路,金城太守楊欣等奔赴甘松。三路分別針對姜維軍的頭中尾,倒是嚴格執
行司馬昭戰略。可是姜維早就瞭解了司馬昭的意圖,那會領他和鄧艾的情與魏軍蘑菇,一聞鍾會大軍進入漢中,就率領全軍向漢中轉
移。鄧艾攻頭斷尾打腰段的計劃全部泡湯。斷尾的楊欣自然是追之不及,姜維本是天水人,自降蜀漢之後,屢屢出兵光顧老家,身為
天水太守的王欣想著姜維定是恨的牙癢癢,那管什麼歸師勿掩,連忙綴尾追殺,終於在陰平西北強山的強川口追上。2一場大戰,蜀
漢牙門將趙廣臨陣戰死,3此戰諸書多雲魏軍敗姜維,但試想歸心似箭的蜀軍那有功夫和其糾纏,不過是應酬一回就往橋頭方向撤退
,魏軍如真大敗漢軍,又怎麼會讓姜維趕往橋頭的途中跟丟目標?王欣等追之不及。蜀軍一路東行,眼看橋頭在望,卻叫一聲苦,原
來雍州刺史諸葛緒的三萬大軍早佔據橋頭,阻塞道路,候在那了。
本成都令右車騎將軍廖化往援姜維,廖化軍至陰平(非陰平縣,當為《姜維傳》「還住陰平」之陰平,疑為橋頭東之一關隘),
聽聞諸葛緒自祁山——建威——武街一路殺來。廖化由於比諸葛緒晚出,此時必然無法先搶佔橋頭,以其之兵力,亦無法硬磕三萬
魏軍奪還橋頭。沿羌水東南而下入白水一線,正是武街——橋頭——白水關。蜀漢時「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張瑩《漢南記》曰
:蜀有陽平、江關、白水關,此為三關。自古若由隴右南下攻打蜀地,白水關便是當此道之咽喉。往昔光武曾令隗囂自隴右伐蜀而不
果,便欲走白水一路。5兩百多年隗囂還可以推托「白水險阻,棧閣絕敗」,但是自劉備攻取漢中後,就把白水至成都的交通建設的
大好。6當時諸葛緒要是自橋頭東下九十里,就是白水關了,一旦讓三萬魏軍過了白水向成都挺進,那可真大事不妙了。幸虧諸葛緒
是個死腦子,牢記命令是是斷姜維的歸路,眼珠子只西望景谷迎接姜維,那管白水關方向。廖化軍趕忙就地駐守,以防諸葛緒目光掃
向東面,打白水關的算盤。
諸葛緒西待姜維多日,總算盼到,磨刀擦掌,欲與姜維來個了斷,那料姜維見前路已斷,也不和諸葛緒硬拚,命令全軍不再東行
景谷,反繞道陰平縣西北孔函谷兵入北道,一副抄魏軍後路的樣子。諸葛緒果然上當,後退三十里,意圖阻擊姜維。才擺脫了諸葛緒
的糾纏。其實姜維只入北道三十餘里,一聞諸葛緒北上,就立刻退還原地,還軍東向,迅穿越橋頭。等到諸葛緒知道上當,還師阻
截,蜀漢已經通過橋頭一天了。一日之差,諸葛緒一月功夫白費,司馬昭如意算盤落空。7
「一步之差,滿盤皆輸」,此次魏軍東堵西追,虧在鄧艾西方三路出擊扑了空,一步之差,先制人不成,反被姜維搶了先機。
由於是兵分三路,之後即使追上姜維,也不是全軍齊上了,故此僅和蜀軍一戰,便無力窮追猛打了。由於這樣諸葛緒雖然成功佔領橋
頭,卻因為蜀軍後面沒有追兵,得以大搖大擺的入北道三十里,使得諸葛緒急退。如果王欣等能做到「與維相綴連」,蜀軍就不能來
回進入「北道」了,如此不光「艾與維相綴連;雍州刺史諸葛緒要維,令不得歸」能達成,就是盡殲沓中蜀軍也不在話下。
注一,《華陽國志,漢中,武都》云:下辯縣,郡治,一曰武街。但此武街並非武都郡治。《水經注,羌水》云:(羌水)又東
南逕武街城西南……羌水又東南流至橋頭,合白水,東南去白水縣故城九十里。故諸葛緒所向武街應為羌水流經之武街。
1《晉書,文帝紀》
2《鄧艾傳》但云:「欣等追躡於強川口,大戰。」由於楊欣、王欣名俱為欣,不知為誰,然觀《水經注,卷二十》云:「姜維
之還也,鄧艾遣天水太守王頎敗之於強川。」當知為天水太守王頎。
3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三國誌,趙雲傳》)
4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
威,故住待之。(《三國誌,姜維傳》)
5會公孫述遣兵寇南郡,乃詔囂當從天水伐蜀,因此欲以潰其心腹。囂復上言:「白水險阻,棧閣絕敗。」(《後漢書,隗
囂傳》)
6《三國誌,先主傳》注引《典略》:備於是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
7聞雍州已塞道屯橋頭,從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後。諸葛緒聞之,卻還三十里。維入北道三十餘里,聞緒軍卻,尋還,從橋
頭過,緒趣截維,較一日不及。(《三國誌,鄧艾傳》)
五,諸葛緒
姜維歸師衝過橋頭,來到廖化所駐守之陰平,兩軍會合,決定奔赴陽平關馳援,走到半路得知關城已破。為了避免遭受東西魏軍
夾擊,蜀軍放棄陰平退住白水,同時張翼、董厥兩人亦至漢壽,二人本來奉命增援關城,協助外圍駐軍,但由於成都朝令夕改,令外
圍諸軍不得交戰,兩人又聞知魏軍還有諸葛緒中路殺來,遂回視馳援廖化、姜維。三路人馬會合之後,此刻鐘會大軍長驅而前,四人
決定放棄白水關,退保劍閣。1
那邊魏軍鄧艾和諸葛緒也於陰平會合,本來五月詔書云云:「蜀所恃賴,唯維而已,因其遠離巢窟,用力為易。今使征西將軍鄧
艾督帥諸軍,趣甘松、沓中以羅取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督諸軍趣武都、高樓,尾隔討。若擒維,便當東西並進,掃滅巴蜀也」2
這生擒姜維的任務本是鄧艾、諸葛緒的,可由於兩人配合不當,煮熟的鴨子飛走了,反倒是東線的鍾會因為蔣舒這個變數,輕取陽平
,立了頭功。身為西線最高長官的鄧艾臉色自然好不到那去。但是鄧艾畢竟久在西方,對於蜀漢地形關隘瞭如指掌,馬上想出一個戰
略:
自陰平景谷旁有步道道向南,過平武縣至江由,再經左儋道可達涪城。鄧艾想趁蜀軍方至劍閣,成都姜維等規劃未定,稱許而入
,佔領涪城,直軀綿竹。但是大概由於追擊姜維,鄧艾軍無論在兵力上和士氣上都有一定損耗,況且深入敵軍腹地不多帶點人怎麼行?而身邊雍州刺史諸葛緒的三萬大軍既未曾和蜀軍交戰,又蹲在陰平養得精神十足。
昔年討伐毌丘儉,諸葛緒為泰山太守,鄧艾時任兗州刺史、振威將軍,遣其於黎漿拒戰叛軍。3現在鄧艾為征西將軍,諸葛緒為
雍州刺史,魏制征西將軍統雍、涼兩州刺史。4所以諸葛緒可謂是鄧艾的老部下了。鄧艾本以為邀諸葛緒一同進軍江由其必然一口答
應,那知道諸葛緒竟然和鄧艾打起官腔,借口命令是邀擊姜維,給他的詔令沒有叫自己西行。於是所以率軍東向白水,與鍾會會合。
諸葛緒出身琅琊陽都諸葛氏,自三國至晉,諸葛氏與琅琊又一大族王氏已經成為當時顯赫的「族姓」。6而鄧艾卻是出身屯田部
民屬於三等公民,在當時魏國的中正九品正展為「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和鄧艾一樣出身同鄉州泰被司馬懿破格提拔後,就
曾被鍾會之父鍾繇當眾嘲笑為「釋褐乞兒」。7對於世族出身的諸葛緒,當然是向同為望族的鍾會靠攏。
諸葛緒是一心想靠攏鍾會,可是別看鍾會一面派人祭諸葛武侯之墓,對姓諸葛的敬禮有加,可面對這位諸葛公卻早就打起了小算
盤。在會合諸葛緒後,鍾會也必然知道了鄧艾的計劃,擅長勾心鬥角的鍾會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鍾會一面和諸葛緒
進軍劍閣,一面派遣將軍田章率領一支部隊增援鄧艾,「從劍閣西,逕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據《華陽國志》記載
,劉備曾於陰平景谷南的步道設置義守,號關尉。8鄧艾如果要走陰平道入江由,必然要先攻克該地。」田章所擊破蜀軍就是平武關
尉的部隊。在去劍閣的路上,鍾會就以諸葛緒拒絕同鄧艾南進為由,向洛陽密告其臨敵畏懼、懦弱不進,不久洛陽命令來到,把諸葛
緒裝入囚車押送回京治罪,三萬軍隊盡歸鍾會麾下。9
諸葛緒如與鄧艾同行,必建不世之功,最後結果卻是囚車一輛。但是後來因為鍾會謀叛,再加琅琊諸葛氏又是司馬家拉攏的對象。其在晉朝任太常,在晉武帝初置宮卿時,又任命為衛尉,孫女入宮為夫人,一門光耀。10再回頭看鄧艾、鍾會,塞翁失馬,安知非
福,人生無常,可一歎!
1《三國誌,鍾會傳》,《三國誌,姜維傳》
2《三國誌,三少帝紀》
3《三國誌,鄧艾傳》:毌丘儉作亂,……艾以與賊勢相遠,非要害之地,輒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諸葛緒等於黎漿拒戰,遂
走之。
4《三國職官表》
5《三國誌,鄧艾傳》:鄧艾追姜維到陰平,簡選精銳,欲從漢德陽入江由、左儋道詣綿竹,趣成都,與諸葛緒共行。緒以本受
節度邀姜維,西行非本詔,遂進軍前向白水,與會合。
6《晉書,諸葛恢傳》:導嘗與恢戲爭族姓,曰:「人言王葛,不言葛王也。」恢曰:「不言馬驢,而言驢馬,豈驢勝馬邪!」
7《三國誌,鄧艾傳》注引《世語》:宣王為泰會,使尚書鍾繇調泰:「君釋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擁麾蓋,守兵馬郡;乞兒乘小
車,一何駛乎?」
8《華陽國志》:平武縣有關尉。劉主時置義守。
9《三國誌,鍾會傳》:會遣將軍田章等從劍閣西,逕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長驅而前。會與
緒軍向劍閣,會欲專軍勢,密白緒畏懦不進,檻車徵還。軍悉屬會。
10武帝受禪,尊為皇太后,宮曰崇化。初置宮卿,重選其職,以太常諸葛緒為衛尉,太僕劉原為太僕,宗正曹楷為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