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傾國

龍騰世紀 77 仁者必敗 文 / 傾國

    四月二十一日,山海關。,盡在李自成終於與吳三桂大軍對陣了……

    此前,他曾命吳襄再次寫了勸降信,吳襄甚至出了「我兒來救我」的哀號!包括這次出兵,他也把吳襄全家以及前明太子、王子一併帶來了。李信那句話「吳三桂未必真能喪絕人倫,他不過是想要更高條件而已」,始終在他腦海中旋繞,以至於他也認也吳三桂不至於看著老爹見死不救吧?

    然而,這回他卻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儘管李自成不算「君子」,然而他畢竟是農民!這個古老的階級,也一直習慣於古老的想法,對明末出現的新生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嚴重地估計不足!其實,這不干「人倫」什麼事,只是一樁生意,而對方出價比這邊高出一籌而已!在徹底的奸商看來,那怕父母和至親好友,也照樣可在一定的標價之下出賣!

    於是,闖王再次犯下重大錯誤,被吳三桂以「談判投降」為名而拖延了進攻步伐整整五天!而在這五天當中,滿清攝政王多爾袞的十萬大軍終於趕到,吳三桂也就徹底地撕下了偽裝,宣佈整軍出戰!

    「大帥!」送信趕回的參將郭雲龍立即提醒他,「滿清攝政王的回信要求不是借兵,而是要你歸順大清,晉為番王!」

    「沒關係!」吳三桂其實早料到這一步!假如樹上有一顆桃子,某人伸手便能摘得,何須他人借其之手摘下,再返還他人?笑話!之所以只提「借兵」而不談「歸順」,無非是生意談判的一種技巧而已!

    因此,他立即出關會見了多爾袞,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滿清「平西王」的封贈,並與多爾袞剃頭盟誓,約定:

    「幸王整虎旅,直入山海,尾夾攻,逆賊可擒,京東西可傳檄而定也!更祈令大軍秋毫無犯,則民心服而財土亦得,何事不成哉……」

    乾脆就挑明了,事後北京一帶全歸滿清!可歎至今仍有歷史學家以為三桂本意不是賣國,純屬胡扯!

    山海關是萬里長城東段的起點,居諸關隘之的「天下第一關」。它的關城與長城連接,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座極其堅固而不可逾越的險關。

    山海關的主體建築關城,呈四方形,周長八里一百三十七步四尺,環以護城河,寬五丈,深二丈五尺。關城東西南北各設一座關門:東門叫「鎮東」、西門叫「迎恩」、南門叫「望洋」、北門叫「威遠」。在東西兩門外,與關城緊密相連有兩座小城,稱羅城。它是為加強關門的防禦能力而建的。在東門外的,叫東羅城,西門外的,叫西羅城。東羅城建於萬曆十二年,其城牆高二丈三尺四寸,周長五百四十二丈四尺,東、南、北三面各設一個門,門外有護城河環繞;再有水門兩個、角樓兩個、敵樓七個。在與東羅城相交接的城牆上,還有兩座樓,用以屯兵設防。西羅城在關城內側,西門外。遲至崇禎十六年才動工修建,只修了一個西門,明朝就滅亡了……

    在關城南北兩側兩里處,長城的內側,南水關、北水關附近,還各建一座小城,稱翼城。南側的,叫南翼城;北側的,叫北翼城。城牆高二丈餘,周長三百七十七丈四尺九寸。各設南北兩個門。南北翼城是駐關的防兵屯駐之處,它從南北兩個方向拱衛關城。

    從而山海關城,依山臨海,與長城連為一體,於城外設城,門外設門,構思奇妙,防禦十分嚴密,自成一完備體系。只要有足夠的軍隊防守,任何強大的敵人很難破關。

    自清太祖努爾哈赤,特別是到清太宗皇太極時期,一直在窺視關門,想要得到它。可是,他們深懼山海關的防禦無暇可乘,堅固無比,從不敢履險攻打關城,每次進兵總是繞道內蒙古地區,從長城薄弱的龍井關等處入口。以滿清八旗之強,竟也望關門而興歎二十餘年!

    因而,李自成這番親自率軍前來攻關,也不能不說是冒了相當風險!

    此時此刻,吳三桂早已派遣精銳兵馬突出關城,在山海關以西的石河西岸佔據要津;並由三桂部下一位姓佟的副將和一個姓臧的將官協同,率部自龍王廟直至譚家坡排成聯營,嚴陣以待!同時,另行徵召當地鄉勇三萬餘人,揮戈搖旗,協助吳軍。

    因此,要說吳三桂這時總的軍力,其實已達八萬,高過闖王!

    戰鬥先在石河西展開。

    這是一場拚死的惡戰,吳軍與闖軍都揮出最大的戰力,以求戰勝對方!雙方死戰,連殺數十餘陣。闖軍隨後動側翼突襲,幾乎衝入佟副將營內,卻仍被姓臧的部將引軍擊退!而吳軍三萬鄉勇也不顧生死,向闖軍起一次次的側翼逆襲,以至於生員譚有養、劉以禎等人均衝入闖軍陣中而被擊斃,傷亡慘重,血染石河!

    戰鬥從早晨開始,一直激戰到中午,誰知闖軍人數雖少,卻極為精銳,吳軍與鄉勇飛皆招架不住,西北防線遂告突破!有數千名闖軍騎兵飛奔至關城的西羅城北側,正要乘勝登城,守禦此處的吳將卻又以偽降欺騙攻城的闖軍將領,暗中卻傳令偏將從北坡偷襲而下,突然進行兩面夾擊,終將闖軍擊退!

    而在大戰石河西的同時,李自成又以部分兵力攻打北翼城。此城易從山上受到危脅,因此闖軍集中兵力直取,欲打開一缺口,突入山海關,因此日夜狠攻!負責拒守北翼城的山海關副總兵冷允登拚死防守,屢敗屢戰。捱到次日清晨,闖軍蜂擁強攻,竟直撲到城下,有的已登城,情況十分危機,冷允登只得自率親兵拚力堵擊。幾乎正在呼吸存亡之間,吳三桂親自帶人趕到,才把已爬上城的大批闖軍擊落至城下!

    同時,由於李自成展開的是一種全面進攻,東羅城,西羅城也受到頻頻攻擊,卻在鄉紳馬維熙、劉克禮、呂鳴章等人率領鄉勇的協守之下屹立不動!

    可見,山海關不愧為一座經營多年的雄關堅城!

    事後不少人皆以為吳三桂此戰兵力處於劣勢,其實根本不是。正如宋獻策事前所料的,由於闖王是攻方,吳三桂是守方,因而此消彼長之下,吳三桂此刻加上鄉勇,兵力還高過闖王兩萬!

    要說劣勢,只不過因為闖軍的戰鬥力高過吳軍一籌!這也是後人頗有爭議之處,但這時闖王畢竟有幾分代表「正統」,其士氣決不是人心惶惶的吳軍可以同日而語的!然而既使這樣,吳軍仍舊承受住了闖軍的不間斷的重擊,與之大戰一整天,曾幾度危機,又幾度轉危為安。說明關寧鐵騎的戰鬥力也確實非同小可!

    戰況表明,這是一支其他各鎮明兵所不能比的勁旅!既便清兵不來,闖軍要想徹底擊敗它,也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更何況闖軍連續犯下許多重大錯誤……

    實事求,闖王雖說出兵冒險,並非不能戰勝吳三桂。闖王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把對手估計得過於「仁義」!他以為吳三桂多少會保持著一些封建思想中的忠孝節義,卻不知這時的明朝官吏思想早已商化,「居官有同貿易」,除了女子,誰還講什麼忠孝節義?

    其實既為敵對,就該毫不留情!闖王如果早五天展開強攻,不管有何損失,必定能在清軍趕到之前擊敗吳三桂!那麼,只要以剩餘部隊據守山海關,多爾袞兵力再多,也只能是多而「滾」!

    只可惜當局者迷!

    而闖王最後一個錯誤,則導致他六萬精銳幾乎片甲不留!

    第二天,他見吳三桂五萬精銳齊出,也不想想人家好好守著關城,為什麼會孤注一擲,便打算一戰定乾坤!指揮大軍在石河西岸的紅瓦店一帶擺開決戰的架勢,北自山,南至海,綿亙二三十里,排成一字長蛇陣!

    這種陣勢,除非已方兵力遠於敵,而對方也再無機動兵力,才可使用,能使對方一兵一卒不能逃脫!

    然而,如果對方另有奇兵,集中兵力攻其一點,此陣極易突破,導致全盤瓦解!

    其實昨天深夜,就已有偵騎部隊報告,他們在一片石遭遇清軍部隊並被擊敗!然而闖王卻錯誤地認為,對方也只是偵騎部隊,滿清舊君才喪,新君不過七歲孩兒,怎麼也要守孝一年,安定了內部才能出兵吧?至於吳三桂至多敗逃降清,又怎會主動接引清兵?

    他再一次把對手想像得過於「仁義」了!吳三桂怎見得不會主動接引清兵?清軍又怎會像漢人一樣守孝?

    因此,當他與吳三桂五萬精騎博殺正濃,眼看就要將之消滅之時,一陣大風刮過,清軍突然從側後衝出,猛攻長蛇陣的右翼一點,闖王頓時驚慌失措,目瞪口呆!

    長蛇陣頃刻瓦解,闖王急令退兵,已是不及!眾多士兵被趕下大海,數萬死屍遺骨三年未盡……

    這一仗,並不是闖王軍隊「盡皆**不能作戰」,而是被對方突然襲擊兩面夾攻,倚多為勝!

    同時,與其說是敗於戰術,不如說是敗於戰略,敗於對敵抱有「仁義」幻想!

    因此,與其說是「仁者無敵」,不如說是「仁者」必敗!

    求推薦!救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