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三人在佛塔之中,冷風很少吹進,但周圍沒有樹木,因此也不能生火取暖。楚天野將身的外套脫下,披在李靜寧身,隨後坐在李靜寧的身後,雙掌運功,為李靜寧驅趕寒氣。不一會,李靜寧渾身便感到十分溫暖。
楚天野站起,來到李靜寧的一側,向她說道:「你睡一會,不用擔心,把你的手給我便是。」
李靜寧一笑,說道:「你不必為了我耗費你的功力了,我坐會便可以的。」
楚天野:「靜寧有所不知了,我所修煉的內功心法與一般江湖高手不同,真氣的補充與恢復都是非常之快。而且,不僅可以為你驅寒,還可以帶動我真氣的流動,這也算是修煉的一種方式,大師應該瞭解的。」
玄因點頭說道:「女施主可以放心,對楚施主來說沒有損耗傷害的。」
玄因也是如此之說,李靜寧數天歷來從未睡過安穩的覺,的確有些乏累。此時身在雪山山頂,敵人也不可能出現,這讓她的心裡也有些許的放鬆,那種困乏立即湧。李靜寧不再拒絕,將左手遞給楚天野。
楚天野迅的將佛塔內的一切看了一遍,說道:「等我一會。」說完,楚天野站起,將牆角的一些乾草鋪在李靜寧的身後,讓李靜寧躺下,才握住她的左手,真氣緩緩的湧入李靜寧的體內。
又是一陣沉默,很快,李靜寧便睡著了,而且睡的很香。
待李靜寧睡熟之後,楚天野開口說道:「聽聞大師曾遊歷中原各大寺院,可謂是佛法精深,不知,大師為何會在這雪山山頂出現?」
玄因睜開雙眼,說道:「這也是一寺院啊。」
楚天野眉頭微皺,隨即舒開,恭敬說道:「大師的確與常人不同,不瞞大師,小子所修煉的心法確是『紫籐訣』,只是沒想到大師佛眼竟能透過外表,直指本質,這分功力,小子非常欽佩。」
玄因露出恍然之色,說道:「果真如此,否則老衲真的想不到世間還會有如此精妙的功夫。不過,施主佛性甚高,剛才一語充滿了佛味。」
楚天野一笑,說道:「大師過獎了,小子雖對諸佛皆有仰慕,但佛法無邊,豈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領悟的。」
玄因搖頭說道:「《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所覆,如瓶內燈光,不能顯現。又《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無明覆故,不得解脫。」
楚天野皺眉問道:「大師的意思是說,所有人均可修佛?」
玄因會心一笑,說道:「施主果然很有佛性。」
如此之說,反而讓楚天野感到不好意思,楚天野對不熟悉的事物一般都會有些擔心的。楚天野說道:「大師太過抬舉小子,小子曾經得連雲宗駱紫暄指點一下佛道,但聽的雲裡霧裡,不明所指。小子這點道行,自己還是非常清楚的。」
玄因揚眉說道:「紫暄雖師承飄渺,但自幼熟讀道、佛兩家經典,無論是在佛,還是在道,都是一修行的奇才,能得她指點,對施主還是有些幫助的。」
楚天野點頭說道:「小子也知道,但是恕小子愚笨,對道佛兩宗都是非常陌生,那日紫暄所講的故事,小子根本參不透。」
玄因:「剛才老衲便已說過,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施主沒有明白,只是因為沒有被點悟罷了。」
楚天野恭敬說道:「還請大師指點。」
玄因:「佛性者,即覺性也。但自覺覺他,覺知明瞭,則名解脫。故知一切諸善,以覺為根;因其覺根,遂能顯現諸功德樹。」
楚天野立即聽的頭大,說道:「大師可否講的通俗一些,小子實在是愚笨。」
玄因一笑,說道:「一人若有大成,在於一個『覺』字,而『覺』可以用『悟』來解釋。一切修行均在於此,而『悟』又在於修心。修心可分為救果與慎因兩方面,救果就是根據佛法來掃蕩過去已經熏成的舊日習氣,所謂『隨緣消業』;慎因就是審慎今後自己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動,勿再顛倒昏迷,亂作亂為,以免再增新習氣,所謂『莫再造新殃』。」
楚天野點點頭,說道:「這點小子聽懂了。」
玄因淡淡一笑,接著說道:「學佛的人,無論修什麼法門,必須注重戒律。雲棲大師說:『持戒為平地,禪定為屋宅,能生智慧光,次第得明照,定慧力莊嚴,萬行為具足,乃至成佛道,悉由戒為本』。《梵網經&;226;心地品》說:『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
楚天野問道:「若如此一來,修佛的人不是要有許多的戒律,這一點,小子不甚推崇。」
玄因:「施主果然悟性很高,但修佛之所以有戒律,那是針對一些定力不夠的人,像施主這般,便不會有太多的約束了。」
楚天野尷尬一笑,靜待下文。
玄因:「佛法三藏十二部,汪洋浩瀚,博大精深,總的說來,其內容可分為教法、理法、行法、果法四方面。教是佛所說的言教,理是教中所說的義理,行是依理所起的行持,果是由行而證的覺果。」
楚天野:「那小子如果想要修法,當修何法最為重要?」
玄因指指自己的胸口,說道:「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重要。」
楚天野皺眉問道:「修心?」
玄因慢慢講來:「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所覆,不能顯了。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然無為,名之理入。行入謂四行,其餘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
楚天野又有些把握不了,問道:「何為報冤行?」
玄因解釋道:「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
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
無冤訴。經云:逢苦不憂。何以故?識達故。此心生時與理相應,體冤進道,故說言報冤行。」
楚天野點點頭,說道:「這就是尋常人所說的因果報應之說了。」
玄因露出讚賞的微笑,接著說道:「隨緣行者: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苦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是故說言隨緣行。」
楚天野漸漸有些思路,說道:「隨緣,這一點與道家有些相同之處啊。」
玄因點點頭,說道:「本來佛、道便是一家。」
楚天野:「紫暄曾經也這麼說過的。」
玄因笑笑,接著面所說的,接著解釋道:「無所求行者: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功德黑暗常相隨逐,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了達此處,故捨諸有,止想無求。經曰:有求皆苦,無求即樂。判知無求真為道行,故言無所求行。」
楚天野有所領悟,說道:「人生在世,不過百年,對整個世界來說,只是滄海一粟,渺茫至極,世間所有的追求都將失去,這就是無為。」
玄因看著楚天野,說道:「施主當真是佛性頗高啊,老衲看來,都有幾分嫉妒了。」
楚天野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說道:「請大師接著教誨。」
玄因:「稱法行者:性淨之理,目之為法。此理眾相斯空,無染無著,無此無彼。經曰: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應當稱法而行。法體無慳,身命財行檀捨施,心無吝惜,脫解三空,不倚不著,但為去垢,稱化眾生而不取相。此為自行,復能利他,亦能莊嚴菩提之道。檀施既爾,於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是為稱法行。」
楚天野又皺起了眉頭,沒有領會最後一種法行的含義,問道:「大師剛才曾說,修心,便可總攝諸法,因何一法能攝諸法?」
玄因:「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皆悉依根。栽樹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樹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楚天野:「何為觀心?」
玄因:「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了四大五陰本空無我;了見自心起用,有二種差別。雲何為二?一者淨心,二者染心。此二種心法,亦自然本來俱有;雖假緣合,互相因待。淨心恆樂善因,染體常思惡業。若不受所染,則稱之為聖。遂能遠離諸苦,證涅槃樂。若墮染心,造業受其纏覆,則名之為凡,沉淪三界,受種種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體故。」停頓一下,看著楚天野接著說道:「涅槃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觀心,可名為了。」
楚天野:「小子略略懂得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