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大兼併時代
揚州軍已經訓練整編完畢,人心很安穩,彼此很融洽,陳蘭喬蕤也都很歸心。由網友上傳==
軍隊廖化黃忠賈詡等人cao心,政事陳群杜襲荀攸cao心,內勤華歆掌控,皇甫嵩還在賦閒。
接下來一段時間,張揚過得很愜意悠閒。每天看看cao練,處理統籌一下大局。同時令影子和鄭冰秦妍掌控下的刺客堂,將各州的消息及時地傳回來,遇到麻煩事兒就召集謀臣們開會商議,做出決定,然後應變。
這不,兗州青州都遇到了跟徐州一樣的大旱,加上之前波及範圍極大的暴雪,舉州上下幾乎顆粒無收。
河床乾枯,井水見底,本就是北方少水的地方,這下子更是雪上加霜。
長時間缺水,大量牲畜渴死,人也脫水萎靡,甚至出現死人的現象。
加上動亂兵災,缺水缺糧的百姓只得舉家南遷,逃亡相對安定被視為樂土的徐州,進而才是更南方的荊州。
大批難民的南遷,剛剛都被黃巾殺了刺史州牧、動亂的無以復加的青州兗州自己都無暇顧及,自然沒辦法去管一些賤民的去留。
這些難民現在還是良*民,可一旦俄久了天不怕地不怕了,再加上有心人煽動蠱惑,這些人就會轉變成黃巾變民,危害四方,十分可怕。
所以,這些人必須趕緊消化吸收處理乾淨,把禍害扼殺在搖籃裡。而且,這可是寶貴的廉價勞動力啊。
下邳的大族們,就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付出了比招募當地人少得多的工錢和口糧,就完成了巨大的工程,非常划算。
而且,現在動亂這麼多年,天下各州人口都銳減。打仗打什麼,打的是錢糧,打的是人才,更重要的拼的是人口兵力。人口基數越大,補充戰爭損失的人馬就越快捷方便,戰鬥持久性就越好。
比如真實歷史上,三分天下之後,魏國佔據了北方絕大部分領土,同時也擁有天下七成的人口。
東吳主要是依托合fei地勢,長江防線防禦,蜀國諸葛亮就以攻為守,年年征伐。
蜀國也取得過一些不小的軍事勝利,但由於魏國龐大的佔據絕對優勢的人口兵員優勢,損失十萬,比如一個月就能重新招來十萬壯丁補充。
而蜀國的益州遠不是後世天府之國那樣的經濟發達人口稠密,而是到處是蠻夷的荒涼之地。一旦損失十萬壯丁,就是傷筋動骨的事情,足以讓一大片地域每家都失去兒子和丈夫。
所以,諸葛亮連連伐魏失敗後,就得等好幾年。等人心安定下來,糧草兵丁訓練完畢了,才能重新再次伐魏。比起魏國動不動就十萬十萬人馬的調撥來說,蜀國就窮困的多了。
一言以蔽之,人口很重要,想盡一切辦法招攬各州難民。並且那些還在猶豫來不來,以及還沒打算來的,都要想辦法鼓動動員把他們遷過來。
等北方打完了,格局明朗了,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張揚都會讓他們大吃一驚。
讓他們統一了北方,佔據了四五州的偌大廣袤的土地,才發現千里無人煙了。
沒有人,再大的土地沒人種就是荒地,就沒有足夠的兵員,人馬就會餓肚子。
這一招叫做釜底chou薪,沒有人,我看你們這仗怎麼打!
張揚心中暗暗得意,指示陳登要以人為本,不惜下血本去完成。
然後棗祗,杜嚴兩人與陳登同去下邳,協助陳登安置處理下邳日漸繁重的事物。
曹操那邊也傳來消息,在兗州招了兩萬新軍cao練完畢之後,就和鮑信一起帶著將近三萬大軍向青州並發,別部司馬程昱留守,穩定後方,保證糧草供應。
張靈兒讓管亥侵入袁紹的冀州,一番激戰之後失敗告終,就趕上曹操帶著大軍來攻打。
張靈兒手下也都是打過很多硬仗的草莽將軍,再加上她的智謀統帥,七戰勝了五次,曹操鮑信打得十分艱苦。
而且在一次曹操策劃的伏擊戰中,被黃巾將領識破,鮑信被luan箭射死。曹操悲痛萬分,接受了鮑信臨死前的囑托,掌管了他的軍馬,大將於禁也歸附曹操。
合軍一處、哀兵悲亢,曹操指揮軍馬絕地死戰,圍攻張靈兒所在的城池。連天的戰鬥,死傷慘重但他們始終不放棄。最後城門被攻破,張靈兒帶著親兵出城逃避,被曹操大軍追擊,城下黃巾潰敗。
加上此時青州已經焦土一片,要糧沒糧,要水沒水,這麼多黃巾留在這裡,幾乎是自取滅亡。
於是張靈兒立刻決定,南下,去徐州吃大戶去!
於是曹操就佔領了青州,領土跟袁紹公孫瓚陸地相接,還跟公孫度成了鄰居。因為公孫度已經派海船度過渤海,從今日的朝鮮遼東半島南下青州,開疆擴土了,沿海的海濱現在都是公孫度這個海外皇帝的疆土了。
曹操一下子擁有了兩州的土地,十分歡喜。可是底盤大了,卻是要人沒人要糧沒糧,要兵沒兵,佔領的青州幾乎是廢墟,曹操感歎:天負我曹操啊!
而幽州公孫瓚武將集團和劉虞的文官集團,因為對待烏桓等少數民族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差別太大。一個要趕盡殺絕一個要感化統治,進而消化吸收,最後全部變成漢民,去蠻夷化。
劉虞個人品德休養很高,意志堅定,人格魅力很大,對人對事公允謙和,加上是正宗的漢室宗親,大漢的賢者,治下百姓都很崇敬他,異族也都把他當成父親長者一樣看待,公孫瓚沒發跡之前,幽州的少數民族問題不是問題,黃巾起義席捲幽州時,劉備涿郡起兵幫助剿殺,烏桓鮮卑人也都接受劉虞號召帶領軍馬鎮壓。
公孫瓚是個鐵桿的鷹派,什麼都用手中的刀說話。劉虞就是一個鴿派,溫文爾雅,有禮有節。
公孫瓚的確很能打,但對待本來臣服於劉虞大漢王朝統治的異族也毫不客氣,他們不來招惹公孫瓚就去找他們,不打也得打。烏桓人非常憤怒,劉虞和文官集團也都很憤怒,大罵公孫瓚這是沒事找事兒,不把幽州打爛不甘心嗎!
公孫瓚冷笑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現在他們臣服,那是因為他們還很弱小。等我們漢人出了問題,他們就像狼一樣狠狠地把我們這些主人毫不留情地吃掉。這個道理,千百年來巡迴往復,可你們總是不吸取教訓,重蹈覆轍!」
劉虞氣得吐血:「孺子不可教也!老夫知道感化很難長久,所以就主張雜居通婚,幼兒全部學習漢字誦讀儒家典籍,穿漢服行漢禮說漢話。如此一來,最多三代,這世上就再也沒有蠻夷,而都是我漢家兒郎了,誰還記得自己的祖先是烏桓人還是鮮卑人?比起無休止的仇恨廝殺,老夫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看吧,正因為你這種自以為是的書獃子多了,不過一百年,這些胡人就會席捲我中原沃土,屠戮我漢民,焚燬我漢室宗廟,那時候就是我漢家的末日!」公孫瓚悲憤地怒吼道。
然後兩個人懷著各自的主張和做法,背道而馳越行越遠。
半個月前,袁紹突然說如今天子被西涼餘孽挾持,大權淪落賊人之首,中樞廢棄,天下諸侯一盤散沙,提議要擁立劉虞為皇帝。
曹操保持緘默,公孫度遙遙響應,陶謙不同意,袁術也反對,烏桓人聽說劉虞要被擁立為皇帝,也高興地派人送來禮物賀喜。
劉虞悲憤地拒絕,寧死不背叛大漢。眾人無可奈何,這件鬧劇才草草收場。
而公孫瓚趁機抓住話柄不放,到處招搖傳播,說劉虞其實早就想當皇帝了,拒絕只是以退為進,先是道德高潔的把戲而已。
劉虞大怒,派人去訓斥公孫瓚。公孫瓚一怒之下把來使給斬了,人頭給劉虞送了回去。
劉虞大發雷霆,加上這時候不下說公孫瓚有圖謀不軌的跡象,似乎是想對劉虞下手奪權,一個人佔了幽州自立。劉虞大驚失色,於是決定先發制人,制服公孫瓚。
劉虞自己糾合十萬人進攻公孫瓚。臨行前,從事程緒勸阻,被劉虞斬首。劉虞告訴士兵:「不要多傷人,只殺公孫瓚一個就行了。」劉虞手下從事公孫紀,因為同姓而被公孫瓚厚待,趁夜跑到公孫瓚處告發劉虞的計劃。當時,公孫瓚的部眾都散佈在外面,公孫瓚自覺不敵,本想逃走。
結果劉虞的士兵不擅於作戰,又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焚燒城池,一時間竟攻不下來。公孫瓚於是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順風縱火,趁勢突襲。劉虞遂大敗,向北逃至居庸縣。公孫瓚追擊,三日城陷,抓住了劉虞,仍讓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務。
正趕上長安政府派使者段訓來增加劉虞的封邑,讓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公孫瓚藉機拜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公孫瓚還誣陷劉虞之前與袁紹合謀要當皇帝,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首,並送首級到京都,半路被劉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劉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後百姓都痛哭流涕。
劉虞死後,他的部屬很多不僅不歸服還大罵公孫瓚,被殺。
劉虞的兒子劉和在劉虞部屬鮮於銀和獻於輔的保護下向北方烏桓人的地盤逃走,得到了烏桓人的歡迎,烏桓人鮮卑人都打起替劉虞復仇的旗號討伐公孫瓚,可都被公孫瓚擊潰,劉和繼續向北逃亡,等待機會。
公孫瓚自己把自己當成了北方六州的主人,發號司令十分囂張,袁紹曹操都虛與委蛇,客套但絕不可能為他是從。
公孫瓚在幽州見沒有了反對的聲音,立刻發兵攻打冀州,淳於瓊被嚴綱大敗,袁紹派人求和,公孫瓚勒索了一些財寶才肯退兵。
袁紹如此做,一是現在剛剛跟黃巾苦戰兵馬疲憊。二是北方的異族輾轉侵入了他的地盤,也是打得不可開交。另外,就是要故意示弱,讓公孫瓚自以為自己是最強的。
想讓敵人滅亡,先讓他瘋狂。
同時,袁術也開始籌劃對劉繇下手,徹底吞併揚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