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書友說,小說內容枯燥,沒吸引性,沒大戰略、大兵團、沒愛情、沒激情、沒有大規模的戰鬥描寫,有些內心描寫自相矛盾,甚至沒有敵方的描寫。
為了答謝書友的支持,特自以為是的做下解釋,也是此小說的最初構思。作為和平年代的我們在電腦前描寫大戰略,大兵團作戰,無異盲人摸象,作者不去考慮。
小說構思。作為軍事小說,戰爭中複雜深刻的人性始終強烈吸引著我。查閱資料,翻看歷史,看到的是一個個年輕生命無辜喪生,戰爭對人性毀滅性的摧殘,不記得是誰說過這樣的話,戰爭中沒有勝利者。戰爭與人,勝利者永遠是戰爭。戰爭也沒有所謂正義非正義,戰爭本身就是荒誕醜惡的,敵對雙方參戰者都是犧牲品。
小說的主角巴丹,是一個成長中的軍人,他的成長並不是一般意義上新兵到老兵的成長,而是一種思想上的成熟演變,他內心充滿不安。他是一個懷疑論者,他不像故事中另一個主角戰刀,有著明確目標。
他懷疑一切,甚至連相信兩字都不相信,他只對自己負責。但有一天他意識到,他必須對戰友、對團隊負責。在這種責任與承擔中,他才開始變化,才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國家的義務,這個時候他才是一名真正的軍人。
對於有些描寫自相矛盾,我只能說巴丹是一個有思想的職業軍人,不同時間做不同的思想變化。作為一個有著豐富情感世界的知識分子,巴丹不可避免要去思考。思考戰爭的本質,思考戰爭中人的價值,思考他們這些炮灰犧牲的意義。這些思考讓他痛苦,因此他變得冷漠、尖酸、刻薄。他的冷漠不是因為他自私冷血,恰恰是他內心的困惑得不到解答,他固守一份孤獨,他害怕友誼、恐懼愛情,因為在戰爭中這一切都是那樣脆弱不堪一擊。
小說中並沒有著力描寫愛情,激情。戰爭中愛情是奢侈的,漂亮女性帶給浴血奮戰軍人的是心靈的雨露。我本人比較喜歡巴丹與衛雅之間的情感關係,單純明朗。這種情感超越愛情,超越戰爭,直達人心靈深處,與殘酷戰爭形成天堂地獄般的鮮明對照,是我希望達到的一種效果
沒有敵方的描寫,小說本身描寫的是戰爭中軍人內心複雜情感,對小說的整體並不影響,蘿蔔白菜各有所好,沒有那部作品經得起別人的挑剔,如果書友們實在要挑剔,我也無話可說。雖然只是內心的描寫,但要寫的仍是英雄,但不是那種只知持槍殺敵的簡單化、符號化的英雄,他們是一群有血肉、有情感、有痛苦的普通軍人轉化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