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誰主沉浮

正文 第三十六節 文 / 紅色哥薩克

    紫禁城中極殿內,崇禎召集內閣會議,出席的人有內閣首輔陳演、魏藻德等人,司禮監太監曹化淳、王承恩,還增補了新任兵部尚書陳新甲。!!

    崇禎道:「諸位卿家,洪承疇大軍抵達遼東快一年了,他與皇太極之間還沒有開戰,你們怎麼看?」

    滿頭白髮的當朝太師、內閣首輔陳演說道:「依老臣之見,洪大人按兵不前,自有他的道理,他現在按兵不動,是想以逸待勞,待到天氣轉冷,皇太極軍中糧草欠缺,軍心大亂,自當一舉擊之。」

    崇禎道:「魏藻德,你怎麼看?」

    魏藻德道:「臣也以為洪大人是在等一個時機,以逸待勞,一舉攻之吧。」

    陳新甲聽了這兩人的話,面上有不屑之色,崇禎看見了,問:「陳新甲你又怎麼看?」

    「臣倒以為,洪大人這麼做,似乎還有深意。」陳新甲故弄玄虛地說道。崇禎果然好奇地問:「有什麼深意?」

    陳新甲道:「拖得時間越長,軍費增加得越多,洪大人按兵不動,無非是兩個目的,一是增加餉銀,這二嘛,呵呵,我看,滿洲軍隊頑勇,洪大人也有保存實力之嫌。皇上您派他過去就是打仗的,仗要是打不起來,那就喪失我們的初衷了。」

    崇禎半信半疑,陷入思索之中。陳新甲又道:「臣倒以為,現在我大明江山,積疾甚多,糧草給養,一半要分給陝西剿匪,一半又要接濟遼東,戰事拖得越長,我們的供應就越困難。夫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洪大人拖著不打,我怕冬天一到,軍心疲倦,糧草再接濟不上,軍心就散了。為我大明長治久安著想,我看理應督促洪大人,集結全部兵力,與皇太極決一死戰,即使不能重創對方,也能令他們損兵折將,到時,我們再集結全國兵力,乘勝追擊。皇太極哪能禁得起這兩次打擊,這樣的話,我們才有可乘之機,騰出手來,再集中精力剿陝西的頑匪,否則我們首鼠兩端,必然顧此失彼。」

    崇禎道:「依你之見,我們就要集中精力,一舉攻之,才能緩解全國壓力?」

    「不錯,兩邊都拖著,不如集中精力先破一邊,才能佔儘先機。臣還有一建議,臣建議現在就派一名特使到洪大人軍中,傳達聖意,監督戰事,體驗軍情,上行下效。」

    「派一人到軍中去?」崇禎遲疑了一下,道,「朕已經全權放手讓洪承疇處理遼東事務,再派一人,是否妥當?」

    「聖上,您難道忘了祖大壽之變嗎?」陳新甲意味深長地說道,「遼東一帶,可是大帥們說一不二的地方,古人常說一句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崇禎恍然大悟:「你說得對,你這一提醒我倒想起來了,遼東是得有人節制,要不遲早還會出一個祖大壽。你的這個建議朕准了,即日派監軍去軍中,至於何時開戰,容朕再想想。」

    陳新甲陰陰一笑道:「皇上,冬天馬上要到了,光是大軍的棉衣,一下子就要做出十幾萬套來,陝西大旱,今年產糧之地統統歉收,國計民生,容不得少數人擁兵自重,以逸待勞,休養生息啊!皇上請三思。」

    崇禎眉頭緊皺,沒有說話。

    三天後,宮中傳來消息:崇禎下旨,加封洪承疇太子少保之職,即日起兵,與皇太極展開決戰,一月之內,完成戰事。另派陳新甲門生張若麒前往監軍,負責督戰。

    與此同時,範文程在京城中的密探幾乎在同時將消息傳送過來,皇太極當即命令,調全國兵力及火炮,雲集松山。

    張若麒得到命令後馬上出發,兩日後到抵洪承疇營中,送來崇禎手諭,聖旨上說要他「剋期進兵」,不得遲緩。

    洪承疇接到了崇禎的聖旨,知道已經不能挽回局勢,當即召集八大總兵召開軍事會議,商定,一月後集結糧草與皇太極開戰。

    但是,這次軍事會議參加的人除了八大總兵外,還有張若麒,當他聽到洪承疇要一月後開戰之時,馬上站起來說:

    「洪大人,兵貴神速,我聽說皇太極已經抽集全部兵力趕往松山,我們若慢了一步,恐怕會被他佔據有利地形,聖上要你剋期進兵,一月時限,依卑職看,未免有些太長了。」

    洪承疇看著他,正要說什麼。張若麒半帶勸解半帶忠告地說道:「大人,卑職這次來時,聖上特意囑咐過,仗是非打不可的,要是拖到了今年冬天,還打不完這一仗,聖上可是要興師問罪的。」

    洪承疇雙眉一立,就要斥責他,但轉念一想,又換上了一副笑臉,道:「監軍大人說得有理,容我想一想再做決策。」

    但是他其實沒有想的時間了,兩天後,宮中又來了旨意,要他即日出兵,不得再拖。

    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疇下令,揮師前進至松山與杏山之間,督師援助錦州,兩天後,在監軍張若麒的催促下,他做出了下令進兵的決定,除唐通留守外,其餘七鎮總兵各率本部兵力集結於松山城附近,糧草囤積於杏山、塔山之間,他自己親率六萬大軍抵達松山。這時清軍已經搶先一步到達在松山之間的義州,屯兵於此。豪格部則先率一部,到達松山之外的乳峰山上,佔據著有利的地勢。到此時,皇太極終於等到了與洪承疇掀起總決戰的時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