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大漢嫣華

龍騰世紀 五十八:出征 文 / 柳寄江

    長樂前殿

    劉盈抬起頭來,目光清亮直視劉邦的眼睛,「父皇,兒臣想請命領軍出征英布。」

    劉邦冷笑道,「胡鬧。你們母子兩個倒好,一個要戰,一個不要戰,當行軍打仗是好玩的,由得了你們說來就來,說去就去?」

    「這次不會了。」劉盈堅定答道,「只要父皇能答應,母后那裡,我自己去說。」

    劉邦怔了一怔,仔細的瞧了瞧面前這個自己的兒子。

    原來他不知不覺已經長這麼高了。他前額寬廣,似乎隨朕。而一雙眸子,卻是和皇后一般。

    劉邦忽然心悸,揮手道,「下去吧下去吧。你要願意打,朕還樂意省事呢。不過你若敗了,朕就不見你這個兒子了。」

    「胡鬧。」

    當前殿高帝的意旨已經下來,這才得知消息的呂雉氣的渾身發抖,在椒房殿來回走了幾步之後才回過頭來,望著兒子神情疲憊,「盈兒,你素來聽母后的話,這次為何如此自作主張?戰場凶險,你若有個萬一——」

    「可是母后,」劉盈跪坐在榻上,抬起頭來望著母親,「兒子想去試一試。」

    呂雉怔了一怔。

    「兒子知道若稟了母后,母后愛惜兒臣,多半不肯讓兒臣去的。這才先到父皇面前求了。母后,」他懇切道,「兒臣是自己想去的。」

    呂雉瞧著面前的兒子,只覺得心中滋味百般俱全。這些年。恨著兒子身上無自己剛毅地同時,她已經習慣了自己說了什麼,這個兒子便聽命去做的日子。忽然有一天,他來到自己面前,對自己說,「我想怎樣怎樣。」她既有一種兒子終於長大的欣慰之感,更多的卻還是失落,彷彿那個一直在自己庇護下的孩子終於萌動,蠢蠢的想要走出自己的視線。

    出征前夕,劉盈在東宮與幕僚研究此戰方略。忽聞宮人稟報,楚國翁主劉擷來訪,侯在宮門之外。

    他迎出來,瞧見遠方堂上背對著自己而立的麻衣少女,一時之間有些怔忡。****

    記憶中,這個堂妹總是與鮮衣怒馬聯繫在一起,飛揚跳脫。卻不得不在一年孝期中以素色的服裝扮自己,整個人看起來也寡淡些。

    「太子哥哥。」劉擷忽的回過頭來,見到他,歡喜作色。「聽說你即日出征,我特意過來送你。你開不開心?」

    劉盈笑道,「本不必勞妹妹特意來這一趟地。」

    「這怎麼成?」劉擷固執搖頭道,「太子哥哥你是第一次出去爭戰。我總想著,要心誠些,上靈才能庇佑。庇佑你旗開得勝。她神色誠摯,劉盈見了,到底心裡也有些感動。笑道,「如此便多謝妹妹。」

    「對了,」劉擷瞧了瞧他身後,神情難掩失望,凝眉問道,「我聽說,張偕這幾日也在太子哥哥你這兒,他可知道我今次前來?」

    「知曉。」

    「那他便不肯出來見我一見?」她難過道。

    「擷,」劉盈微微轉身。掩住話語中不耐,「我知你對張偕一片心意,但如今出征在即,不是你們小兒女談情的時候。」

    「我就是知道你們出征在即才非要走這一趟的。」劉擷驀的道,神情激烈,「你們不是去風花雪月。而是要去打仗啊。我總是想。若是他受了傷,或是根本回不來了。我該怎麼辦?太子哥哥,」劉擷抓住他的手臂,求道,「你讓他出來見我一面可好?」

    劉盈歎了一聲,只覺一個頭兩個大,招過一個宮人,沉重吩咐道,轉請副將張偕,務必,過來一趟,安撫楚國翁主。

    後來,劉盈隱約聽說,張偕與劉擷大吵了一架。

    「莫名其妙。」張偕怒氣沖沖的抱怨,也只有生氣到極處的時候,這個少年身上才現出一種鮮動生活,「她不知道從哪裡聽來我和宣平侯府的長娘子交好,竟質問我是否是對她有意。」「阿嫣?」劉盈愕然道,「開什麼玩笑,阿嫣才幾歲?」

    「是啊。」張偕微微笑道,「那個小丫頭才幾歲?」

    「偕,」劉盈好奇道,「楚國翁主容貌姣好,又是楚王嫡女,在如意出生之前,一直是劉家的第一美人。\\\\\\又對你一往情深,多年執著如一,與你實是良配,你奈何不喜與她?」

    張偕怔了怔,喟歎道,「心之向背,實無辦法。」

    「好了好了。」他搖手道,「值此大軍征戰之際,咱們還是將心思集中在淮南叛軍之上。

    辛酉日,宜出行,宜格鬥。

    這一日,是大軍出征之日。

    二千餘片精鋼打造的甲片密密疊壓猶如魚鱗,胸背之上用陰線固定,只露出極短繩段,精細之能堅固圍護;而於臂,腰則使用陽線,使之能靈活活動。陳瑚撫過托盤之上泛著冰冷光澤地甲冑,歎了口氣,轉身將魚鱗甲為劉盈穿上。甲冑冠纓之下,劉盈的面容英姿勃發。

    劉盈懸劍於腰,握妻子的手,一笑道,「莫擔心。我會打贏這場仗,平平安安的回來。」

    語畢,他放開妻子地手,走出內室,走出東宮,走出長樂宮闕。

    闕門之上,觀樓之中,高皇帝劉邦目光炯炯的看著一身戎裝的兒子。「去吧。」他揮揮手。

    於是御史大夫趙堯捧著虎符從闕門之上走下來,「太子殿下。」他微微一笑,將背彎的比跪在君前的儲君看起來還要低得幾分。

    劉盈伸手,從墊著玄色錦布地漆盤中舉起一半右側虎符。恭敬的托在手上,虎符在正午日光直射下,「淮南右一」四個錯銀大字閃耀著奇異的光。

    「兒臣謝父皇賜符,此去定不負父皇所望。」他頓首再拜,起身翻身上馬,揮手道,「出發。」玄色一千著鮮亮鎧甲的北軍將士執戟隨行,浩浩蕩蕩的行過長安街頭,直奔灞上而去。

    「陛下,」趙堯笑道。「太子已經去遠了。」

    「我知道——朕知道。」劉邦用手敲擊著觀樓闌干,「朕想,朕是不是做錯了。」

    「陛下這話說的,」趙堯陪聲笑道,「陛下是天子,天子怎麼會錯呢?」

    劉邦微微一笑,不計較他說著什麼,依舊遠遠瞧著一眾北軍留下的煙塵,「盈兒此去,勝了朕固然歡喜。但他太子之位也就亦發穩固;若他敗了,若他敗了——他畢竟是朕親子,朕又真能忍心瞧他狼狽若斯麼?」

    午時三刻,劉盈抵達灞上。鼓吹齊響,胡笳長鳴,灞上軍營營門洞開,舞陽侯樊噲率眾將迎出,以軍禮參拜太子。

    「既是在軍營中。」劉盈揮手朗聲道,「便只論軍職,不論儲君。孤並無任何不同。」

    樊噲笑著拱手道,「是,劉將軍。」甲冑下抬起一張胡茬豪壯的臉,二人相視,共同而笑。

    「陛下對太子還是不錯的。」帥帳之中,樊噲指著案上地圖道,「灞上軍營有共有九千人馬。將軍又帶來了一千北軍。尚徵調了諸侯軍,又發盡全國死囚。淮南不過傾一國之力,雖英布善戰,但漢軍又豈是吃素地?定然是手到擒來。」

    「太子信舞陽侯所言麼?」舞陽侯辭去後,有一人從帳中幕後繞出,淡淡道。

    他穿著一身白衣。束髮為冠。腰上懸下一隻小巧綠色錦囊,整個人乾淨而又舒爽。

    劉盈並不吃驚。微微一笑,「許先生此話何意?舞陽侯是孤至親姑父,絕無欺瞞之理。」

    許襄哂笑道,「小子並不敢說舞陽侯有欺瞞太子之意,小子只是言,太子不可因了舞陽侯一席話而輕了此戰。」

    劉盈褪去戎裝,交到長騮手中,尖銳問道,「先生此前不是說英布有四必敗之理,如何此時又反口?」

    許襄微微一笑,「此一時彼一時,英布他縱有千百條敗理,也沒有一條是漢軍輕敵。當時太子不能肯定是否要戰,小子自然要力勸;如今太子既然已經要上戰場,謹慎對敵總是好地。小子既然是太子謀臣,自然會處處為太子謀劃。」

    「許先生懂戰?」劉盈銳利審視。

    「不懂。」許襄怡然道,「但此戰勝負,大半非戰之力。」

    劉盈遽然而笑,「戰而非戰之力,豈非荒謬?」

    「不荒謬。」許襄目光如炬,直直瞧著劉盈的眼睛,「太子可記得,商山四皓反對太子領軍所說的理由?」

    「先生不是一條條駁斥了麼?」

    「這世上很少有事情能分出絕對的是非對錯。小子認為太子當戰,這一點到現在還沒有改變,但小子也必須讓太子知道,此戰由太子出戰,比由陛下出戰,要難的多。」

    提到高皇帝,劉盈怔了一怔,溫和道,「父皇身經百戰,最後為帝,自然為人子不及。」

    「不然。」許襄搖頭,「陛下雖身經百戰,卻未必懂戰。」

    「許襄——」劉盈拍案而起,「你大膽。」

    少年地手指直指著額頭,許襄眼睛不眨,淡淡道,「這話不是我說地,是淮陰侯說的。淮陰侯曾言,陛下不善將兵,而善將將。太子認為,你將將地手段,及的上陛下麼?」

    劉盈坐於案前,微微沮喪,「不能。」

    「所以陛下領軍,十停功夫有九停辦放在戰本身上,兵多將猛,自然容易取勝。太子領軍,卻要將五成功夫花在讓眾將領信服之上,甚至還要多。所以小子說,太子領軍,比陛下要難上數分。」

    燭火畢駁,劉盈在帳中呆坐良久,猛然抬頭,許襄卻早已離帳而去了。

    第二日,在灞上軍營祭蚩尤,佑漢軍得討叛軍,旗開得勝。之後大軍開拔奔赴淮南。

    宣平侯府裡,魯元長公主牽著三歲地張偃在院中行走,不知不覺間間神遊萬里。

    「阿母,阿母。」張嫣迭聲叫喚。

    「啊。」魯元猛然回神。

    於是答案揭曉,是包月。

    關於這個結果,總之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晚上十一點左右再上一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