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頓了頓,繼續說道:「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居然攻入北京。//歡迎來到閱讀//先帝只得暫避承德,命令您留京全權處理與英法的『議和』事宜。隨後,在您的主持下,我們與英、法兩國分別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與《中法北京條約》,英法才得以退兵。咸豐十一年,先帝病死於熱河,這時的朝局就變得微妙起來。一方面,先帝在遺照中留下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輔佐當今皇上,卻沒有給您任何名分。另一方面,您在主持『議和』期間所展現的才能,得到了在京的宗室貴胄和朝廷大員們的肯定,他們的中的很多人甚至在私下裡議論,說因為主少國疑的緣故,希望您能傚法宋太宗,登基以固國本。這些事情,不知是否實屬?」
奕訢點點頭,說道:「這些事情確實是有的,當時文華殿大學士桂良、戶部侍郎文祥和內務府大臣寶鋆等都曾經寫信或者登門遊說,希望我傚法宋太宗。但是,我都明確回絕了,表示我更願意傚法周公,輔佐當今皇上成為一代明君。」
張繼點點頭,說道:「我相信您說出這些話是真誠的。」」「
奕訢長歎一聲,說道:「十年奪嫡之爭,十年府邸蟄伏,我早已看透了,也厭倦了。特別是主持『議和』期間,我與英、法兩國的外交官和軍官進行了大量的接觸,深深地感受到了我大清的落後,當時,我的想法就只剩一個了,那就是發展『洋務』,富國強兵。」
張繼說道:「其實說句誅心的話,當時的局勢下,您的確是繼承大位的最適當人選。不過,您回絕了宗室貴胄和朝廷大員們請求您繼位的請求,但是您還是協助太后發動了『辛酉更張』。」
奕訢點點頭,說道:「確實如此,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都是飽學鴻儒,為人正直、為官清廉,這是我一直以來都敬佩萬分的。但是,他們食古不化,盲目排外,反對『洋務』。如果真的由他們來輔佐當今皇上,我大清只怕會更加閉塞,更加落後。另外,老臣輔政,大權旁落,這也是極其危險的事情,一旦朋黨爭權,蕭牆禍起,那先帝豈不成了我大清的罪人?當時,太后已經有意要處理掉他們,於是我就協助太后,在從熱河護送先帝靈柩返京之際,發動兵變,將他們一網打盡了。雖然這樣做違背了先帝的遺詔,對他們也不公平。但是,我別無選擇,我也並不後悔。」
張繼點點頭,說道:「您說的沒錯,有時為了大義,我們只能犧牲一些小節,我相信,後人一定會給您一個中肯的評價的。我們接著往下說,從『辛酉更張』開始,太后就非常倚重您。您被封為議政王,並擔任軍機處領班大臣,還陸續兼任宗人府大臣內務府大臣,總管皇族事務和宮廷事務,並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的職務主管外交事務。可以說,您是總攬了內政外交大權,無論是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還是推行『洋務運動』,您都是主導者。可以說,這麼多年來,您是大清實際上的掌舵人。但是,您是否想過,這樣的狀態是可持續的麼?」
奕訢悚然一驚,說道:「你的意思是?」
張繼點點頭,說道:「是的,這樣的狀態只可能是暫時的,過渡性的,不是可持續的。當今皇上繼位的時候,確實是主少國疑的情況,我大清又有『**不得干政』的祖訓,太后只能用『垂簾聽政』的方式打擦邊球。此外,太后畢竟是女人,不可能拋頭露面地去直接處理政務。所以,太后才必須仰仗您。也就是說,這些年,這也就是您能總攬內政外交大權,推行『洋務運動』,進而推行『新政』,並不是因為太后認同您的政見您,而只是因為您是最適宜的輔政人選。因為您上有皇叔之尊,中有主持『議和』,鎮壓太平天國之功,下有宗室貴胄和朝廷大員們的支持,此外,您沒有登基自立的野心,您說,還有比您更合適的人選麼?」…,
張繼頓了頓,又繼續說道:「但是,話說回來,皇上畢竟會長大,總有親政的一天,到那時候,您又該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呢?」
奕訢說道:「但是皇上支持『新政』,對我也信任有加,他確實是誠心誠意地要我繼續輔政的啊。」
張繼說道:「是的,皇上的確支持『新政』,對您也信任有加,他確實是誠心誠意地要您繼續輔政。但是您是否考慮過這是為什麼?這是皇上在佈局。皇上知道,太后其實並不支持『新政』。當年她發動『辛酉更張』,清理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大臣並不是因為他們食古不化,盲目排外,而只是因為他們作為輔政大臣威脅到了她的權力。作為大清的皇帝,作為愛新覺羅氏的子孫,皇上認為自己有責任使大清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但是他又自知龍體欠安,時日無多,因此在為身後事作安排。他知道您為人正直、支持『新政』,所以仍舊要您繼續輔政,是希望在自己龍馭歸天之後,借助您的力量與太后的力量抗衡,使『新政』能夠被推行下去。換句話說,皇上已經把您當成了『新政』和大清的希望了啊。」
奕訢完全沒有想到那個平日裡臉色蒼白、滿面病容的弱冠少年居然有著這樣遠大的志向和深厚的城府,想到他對自己的信任和托付,不由得悲從中來,失聲痛哭道:「皇上……皇上啊」。
張繼說道:「恭親王爺,請您節哀。現在的局勢您應該已經看明白了,一旦皇上駕崩,圍繞著我大清未來數十年的政策走向,『新政』派和守舊派之間必定會有一站,您是我們『新政』派的首領,中堂大人、李鴻章大人、左宗棠大人等是我們『新政』派的中堅,太后則是守舊派的幕後支持者,信親王爺和倭仁是守舊派的主腦,他們還網羅著一批六部衙門的官員,雖然沒有什麼確切的證據,在我看來,醇親王爺也和他們是一個陣營的。至於『新政』派和守舊派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全要看您願不願意前進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