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瀾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一十一章 往事如煙(上) 文 / 澹寧居士

    慈禧太后說道:「話不是這麼說,你的功勞、苦勞,我全都看在眼裡的。」

    奕訢聽到慈禧太后如此推心置腹地和自己談話,感覺時機已經成熟,邊說道:「既然太后如此說,我有幾句話想講,如果說得不合適,還請太后見諒」。

    慈禧太后說道:「一家人何必這麼生分,六叔有什麼話想說直接說就是了」。

    奕訢點點頭,說道:「昨天的中俄談判我沒有參加,但是也在軍機處看到了相關的材料。我竊以為,我們是戰勝國,俄國是戰敗國。但是在整場談判中,我們反而一直被俄國牽著鼻子走,完全沒有佔據主動權,提出我們想要實現的各種條件。此外,《中俄互不侵犯條約》的草案內容也大大不利於我們。從咸豐八年(1858年)的《璦琿條約》開始,包括咸豐十年(1860年)的《北京條約》,甚至可以上溯至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和雍正五年(1727年)的《恰克圖條約》,俄國侵佔、割佔我大清的領土將近二百五十萬平方公里,他們在我們領土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罄竹難書。這次,松濤他們九萬健兒浴血奮戰、九死一生才奪得戰爭的勝利。我們正應該借這個機會與俄國交涉,即便不能拿回丟失的全部國土,能拿回一部分來也是值得的啊」。」「

    奕訢說完後,偷偷瞟了慈禧太后一眼,只見後者並沒有看他,只是雙眉緊鎖,專注地盯著棋盤,似乎在尋求破解自己攻勢的辦法。

    半晌,慈禧太后開口了,她不緊不慢地說道:「六叔,你說的也未嘗不是事實,俄國確實侵佔、割佔了我們不少的領土。但是,那些地方不是冰封的雪域,就是荒蕪的沙漠,要回來也沒什麼用處,還得朝廷出錢費力地組織人手前去開荒、屯田,未免太不值得了。我們是戰勝國,對戰敗國不提太多的條件還顯得我們寬和一些,這才是天朝上國的樣子。我們這次遠征俄國,已經懲戒過他們了嘛,就不必再提這些苛刻的條件了。」

    奕訢聽慈禧太后這麼說,心裡頓時冷了一大截,暗暗替曾國藩和張繼他們感到不值得。他一向是恪守「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為人處世信條的。但是,茲事體大,他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繼續說道:「太后,這不僅僅是領土的問題,還牽涉到人心,這是大大鼓舞我們民心士氣的好機會啊,我們可以借此機會振作一番,實現大清的『中興』氣象。此外,俄國是虎狼之國,如果不把它的利齒和爪子削乾淨了,將來還會為禍為患的。」

    慈禧太后不以為然地說到:「兵法上不是常說『窮寇莫追』麼?老百姓也常說『兔子急了還咬人呢』,就是因為俄國是虎狼之國,我們才不能把他們往絕路上逼。萬一他們真要幹出什麼狗急跳牆的事兒來,要和我們來個魚死網破,這事兒可該如何收場?俄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他們那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和那兩千多萬人口孕育著巨大的戰爭潛力,這些潛力一旦被挖掘出來,就會變成巨大的戰爭能量。即便是這次我們遠征俄國,俄國已經元氣大傷。但是,俄國國內也仍然尚存八十多萬正規軍,地區武裝和民兵也有五十多萬。你覺得我們能抵擋得了這麼些人麼?能姑息就姑息了吧,只要能讓他們保證以後不向我們發動戰爭,這場談判就算是成功了,還管那麼多幹嗎呢?」…,

    說完這句話,慈禧太后大概也覺得自己的話有些生硬了,於是拍了拍奕訢的肩膀說道:「六叔,你的人品和才具都是極好的,只是性子未免太過認真了。難得糊塗嘛,何必事事都那麼認真呢?醇親王奕謹的幕僚魏羽在閒聊時,曾經和我說過一句話,據說是法蘭西的國王路易十六說的,我覺得很有道理,原話是這樣『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所以嘛,『小車不倒只管推』,何必考慮那麼多事情呢?」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奕訢也知道基本沒什麼希望了。但是,他還是希望再博一下,於是正色道:「太后,話不是這麼說,那二百五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也是我大清的基業,是愛新覺羅家的列祖列宗用血汗打下來的」。

    沒想到,慈禧太后還沒等他說完就打斷了他,只聽她冷冷地說道:「六叔,有些事兒該你操心,你自然應該操心,有些事兒不該你操心,你就不必操心了。你要知道,這個家是誰在當?是我和皇上在當。話說回來,當年宣宗爺(道光皇帝)原本是極喜歡你的,也想著把大位傳給你。後來,宣宗爺雖然把大位傳給了先帝,但是先帝也一直待你不薄。你是覺得這個家應該由你來當,因此便操心這麼多事兒麼?還是你覺得我們孤兒寡母守護不了愛新覺羅家的列祖列宗用血汗打下來的大清基業呢?」

    慈禧太后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著實刺痛了奕訢的心,也著實讓他感到恐懼,他知道,自己已經觸犯了慈禧太后的忌諱,讓他感覺自己擅權自重了。於是,急忙說道:「臣不敢,臣從來沒有,也不敢這麼想,是臣昏悖了,臣沒想那麼多。萬望太后見諒」。

    慈禧太后看到那段話的效果已經達到,也就不再多說什麼,邊站起來慢慢地向門外走去,邊淡淡說道:「既然如此,那也就沒什麼了。六叔請回吧,我今天累了,這棋就不下了。」

    ……

    慈禧剛剛說到的道光皇帝原打算傳位給奕訢的事情倒也是事實。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繼位,但是直到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已經年屆六旬的道光皇帝仍舊沒有確定自己的繼承人。

    其實,之所以出現這個情況,原因是很複雜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