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110章 :打爆英軍 文 / 落雨流痕

    /

    23日凌晨,天還未亮,中華民國在阿拉伯半島上的戰略軍用機場一片忙碌,待機室裡的飛行員一批接一批的跑了出去。

    他們接到任務,對埃及英軍,及也門法軍、印度英軍展開大規模轟炸。

    在發動機的轟鳴聲中,一架架轟炸機及戰鬥機飛上了天空,這些轟炸機當中,蚊式轟炸機雖然依舊很多,但是更多的卻是5發動機的重裝甲轟炸機。

    除了原先的天火1型轟炸機,中華民國又研製出了天火2型轟炸機,天火2型轟炸機的載彈量高達1.3萬公斤,比天火1型多出了5000公斤,是一種超大型的轟炸機。且作戰半徑達到4500公里,是中華民國設計出來用於地毯式轟炸及轟炸敵國後方的戰略轟炸機。

    凌晨3點,中華民國中東省戰略機場起飛的飛機第一波次達到一千六百架,第一波次飛向了埃及。

    埃及英軍在睡夢中遭到了轟炸,儘管前一天已經宣戰,大英軍絲毫沒有預料到會在夜晚遭到轟炸。

    此時的世界,飛機還無法夜間作戰。

    然而中華民國的空軍已經實現了夜間作戰技術的裝備普及,飛機不僅能夠夜間執行轟炸任務,同樣也能在夜間進行空中格鬥。

    炸彈呼嘯著從頭頂上丟了下來,是成排成排的炸彈。將英軍軍營炸成一片火海,同時英軍的倉庫、醫院等設施,也遭到了猛烈的轟炸。

    一場轟炸當中。投擲下了大量的炸彈。英軍在埃及佈防的三十多人兵力當中,有近五萬人被炸死或戰鬥減員。

    與此同時,英軍蘇伊士運河附近的地中海艦隊也遭到了夜襲。不到半個小時的空襲當中,被炸沉戰列艦五艘,驅逐艦十六艘。

    第二波次則飛向也門,對付法國人的。與此同時,阿富汗機場則起飛了兩千多架飛機飛向印度。

    印度的轟炸任務較多,主要是對英軍的作戰交通樞紐進行轟炸,以及對英國的亞洲艦隊進行轟炸。

    在印度。英軍數量達到二十萬,同時還有很多印度士兵,加起來有八十多萬軍隊。不過那六十萬印度士兵顯然是不靠譜的。

    英國也想增加印度防禦的軍力,但實在是有心無力,對印度實在是鞭長莫及。

    亞洲艦隊這天凌晨在中華民國凌厲的轟炸下同樣損失慘重,印度英軍駐地更是遭到了地毯式的狂轟濫炸。

    凌晨5點。天已經濛濛亮了。

    按照作戰計劃。中華民國緊接著向埃及、印度、緬甸、馬來投送大量空降兵,埃及方面空投兵力5萬,印度方面空投10萬,緬甸空投3萬,馬來空投2萬。

    這些空投兵力,主要是為了圍堵英軍後方。或是搶佔一些交通樞紐,以配合正面進攻。

    這樣的空投規模,在其他國家看來也許很大。但是對於中華民國來說卻是小意思,中華民國有大量的運輸機可以投入使用。即將士兵投送到敵後的同時。也能有足夠的能力保障空投部隊的補給。

    60萬中華民國野戰軍從阿富汗攻入印度,英軍只能說一觸即潰,中華民國的空軍力量太過強悍了。

    雙方還未開始接觸,英軍的機場就已被大量炸毀,飛機都被炸得差不多了。失去了制空權的英軍還怎麼打仗?

    英軍一失去了制空權,其戰車剛開出來就被中國空軍所炸毀,沒有了戰車,陸地上根本無法與中華民國野戰軍抗衡。英軍只能躲進工事當中,但是對付那些工事及堡壘,中華民國則用上了噴火戰車等裝備。只要英軍一被合圍,基本上不會負隅頑抗,很快就舉白旗投降了。

    英國佬舒舒服服的過了那麼多年的好日子,一個個都嬌貴得很,加上歐洲人的意識觀念本身就和亞洲不同,自然不會拚死作戰。

    僅僅三天時間,中華民國野戰軍就一路推進到了印度比卡內爾,如果不是後世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的山脈的阻礙,恐怕能突進得更加深入。

    中華民國野戰軍攻入印度,印度人民都沸騰了。一路上中華民國野戰軍嚴肅軍紀,不劫掠、不姦淫,盡量少破壞(如有作戰需要,可以破壞),這樣的作風受到了印度人民的熱烈歡迎。

    中**隊就像是救星,能讓印度脫離殖民統治。特別是中華民國派遣轟炸機,在印度各地大量播撒傳單。

    這些傳單向印度人民宣傳中華民國野戰軍入印作戰,是為了趕走英國殖民者。並向印度人民許諾,戰後允許印度**,並將幫助印度組建一個民主**的政府。同時號召印度人民勇敢的站起來,反抗英國殘暴的英國殖民者。

    進攻印度的司令官是中華民國陸軍上將吳佩孚,這是一個對國學和傳統文化很有研究的傳統秀才,因此派他去印度作戰,因為印度也是一個精神文明國家,其文明核心則是《吠陀經》,與中國《易經》有類似之處。

    吳佩孚只要了六十萬兵力,並保證三個月內解決印度戰區。

    「欲三月解決印度,更多的是要把印度人武裝起來。從而使英軍寸步難行。」吳佩孚一到戰區,立即修改了作戰思路。

    吳佩孚向最高統帥部申請調撥了五十萬支衝鋒鎗,五十萬支步槍,以及大量子彈、手榴彈等裝備,然後動用軍情局培訓出來的印度暴動份子,讓他們再次行動起來,在英軍控制力薄弱的印度農村組建地方武裝力量。

    然後通過電台聯絡,中華民國出動空軍將這些物資空投給他們。

    吳佩孚還定了個規矩,誰打下的地盤大。擊敗的英軍多,誰就多拿作戰物資,日後印度**後。也將按照這個標準來分配利益。

    「這樣會造成很多印度軍閥的產生,那麼印度**後怎麼處理?」在電話裡江渝對吳佩孚問道。

    「到時候拉攏一批,打壓一批,再孤立一批,自然也就能夠解決問題,印度地形平坦,這些軍閥是很容易解決的。」吳佩孚說道。「我們甚至可以把印度分裂成十幾個小國家,讓他們對我們中國永遠無法產生威脅。」

    江渝想了一會,感覺這個辦法確實可行。於是補充道:「再空降一批軍事指導員過去,負責對他們的作戰進行指導及審評。」

    「是,大帥。」吳佩孚應道。

    江渝倒並不擔心印度,印度這個國家缺乏龍脈。永遠都只是一個跳舞的民族。就算不分裂印度也無所謂,印度是無法對中國造成什麼威脅的。

    對於那些軍情局培訓出來的印度人來說,他們遇到這個機會,誰不想掌控未來的印度?

    吳佩孚拿捏準了他們的心理,於是先免費的把那些廉價的衝鋒鎗、步槍等常規軍火用運輸機空投給了那些印度地方武裝。

    這樣一來,印度就到處都是地方武裝了。日後印度**了,必然產生大量的軍閥,這時候即可以讓他們分裂成好幾個互相敵對的國家。從而使中華民國可以賣軍火,也可以扶持一個傀儡政府。然後賣軍火給印度政府軍去消滅其他軍閥,這都是利益。

    這些物資以極快的速度被空投到了印度各地區,印度各地方武裝拿到了軍事裝備,同時還得到了中**事指導員的指導,不出半個月的時間,整個印度都陷入了暴動之中,英軍在印度根本就站不住腳了,只能勉強控制著一些城市。

    攻入印度的五十萬中國野戰軍,卻是一路上毫無阻礙。

    一名士兵在日記中寫道:「這就是一場軍事漫步,十分輕鬆。在我們到達之前,英軍的統治體系已經崩潰了,大部分英軍都集中撤退到了為數不多的幾個沿海城市當中。」

    英國亞洲艦隊則在一開戰就遭到了中華民國多個方向起飛的轟炸機的狂轟濫炸,整支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中國印度洋艦隊與中國南海艦隊已集結了以八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戰鬥群對新加坡展開突擊。

    新加坡,這裡是扼守馬六甲海峽的戰略要地,英國在這裡修建了堅固的堡壘群,並駐紮著十萬英軍。

    中國野戰軍從後方包抄,即從暹羅方向對英軍發動進攻,英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十萬英軍轉眼陷入包圍之中。

    為了減少傷亡,中國陸海兩軍對新加坡採取了圍困政策,並且瘋狂的向新加坡的英軍傾瀉火力。

    英軍被圍困的第二天,中華民國陸海兩軍,向英軍發射了大量的火箭彈,以及炮火。

    艦載36管105mm火箭炮是此時中華民國海軍的一個很普及的裝備,幾乎每一艘戰列艦上都有,也有很多護衛艦和驅逐艦裝備了這種火力兇猛的裝備。

    一次齊射,就如雷神咆哮。英軍陣地霎那間就陷入一片火海。

    在緬甸戰區,中華民國西南國防軍則迅速攻佔中緬鐵路,這條鐵路修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中國向英國輸出軍火物資的一條通道,此時則變成了中華民國進攻緬甸的一條通道。

    同時中華民國野戰軍從暹羅方向對緬甸發起了進攻,對緬甸施行兩面夾擊。

    緬甸英軍還未與中國陸軍接觸,便已遭到了中華民國空軍的猛烈轟炸,那炸彈簡直就像是不要錢一般的往下丟。

    林立海是西南國防軍69師136團的一名營長,他奉命從雲南邊境突入緬甸作戰,屬於先鋒部隊。

    剛突入緬北,英軍還沒碰上,就聽說英軍已經被空軍炸得向仰光撤退了。第一天行軍很順利,沿著鐵路線突入了一百六十公里。第二天依舊風平浪靜,一路上受到了緬甸土著的熱烈歡迎。

    「中**人所發動的這場戰役,是以解放者的身份出現的,因此受到了土著的歡迎。」林立海在日記中寫道。

    突然外面傳來砰的一聲槍響,林立海連忙跑了出去。發現一名新兵已中槍身亡,下面報告說有個英國狙擊手埋伏在不遠處的小山頭上。

    此時已是夜晚,林立海立即進行了燈火管制。同時將這一敵情向上級做了匯報,這是兩天當中唯一的一次遭遇敵情。

    本來林立海只是想走個過場,然後派人去把那個英國狙擊手端掉。然而讓他很納悶的是,上級很快下達了一個命令,要求林立海在確保士兵安全的情況下,盡量用火力打擊消滅英國狙擊手。

    看著這個指令,林立海張著嘴好半天沒反應過來。

    火力打擊?

    這不是大炮打蚊子嗎?

    後來林立海才知道。原來是前線戰況太過順利,而國內又進入了全面的戰爭狀態,軍火產能過剩。前線士兵又打不掉那麼軍火。所以上級才下命令,讓他們盡量的『揮霍』一下軍火。

    而此時林立海雖然還不知道怎麼回事,還是遵循著上級的命令,將營裡裝備的六門火箭炮拉了出來。然後對準英軍狙擊手所在的小山頭。一陣猛烈的火力傾瀉,頓時整個小山頭都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第二天一早,林立海派人到小山頭去進行搜索,在個小水溝裡發現了那名英軍狙擊手的屍體。

    同樣是這天早上,兩架運輸直升機從後面的補給站給他們營送來了兩天『戰鬥』所消耗掉的補給。

    這是林立海第一次見到這種像竹蜻蜓一樣可以飛起來的直升機。

    讓林立海意外的是,他們營竟然還分配到了一架武裝直升機,還有一架小型運輸直升機,同時還有四名直升機駕駛員。

    只見他們分配到的這架武裝直升機上安裝著兩挺12.7mm電動火神炮。同時還掛著5枚火箭彈,絕對是一個兇猛的低空火力堡壘。能適應各種任務。主要任務是反戰車。

    林立海問了飛行員後才知道,這種叫直升機的飛機,是中華民國十幾年前就研發出來的玩意了,只是一直處於保密狀態。野戰軍的很多部隊去年便開始秘密裝備,今年野戰軍已開始大規模裝備。而他所在的國防軍,才剛剛進行裝備。

    這種命名為直2的武裝直升機,以及蜻蜓3運輸直升機,在接下來的推進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蜻蜓3運輸直升機是一種小型直升機,主要是用來運輸戰場傷員的,能夠快速的把傷員在複雜的地形中運到後方野戰醫院去。

    直2武裝直升機則非常兇猛,英軍的高射炮打不到,英軍步兵的步槍也無法對這種防彈的武裝直升機造成什麼威脅,高射機槍基本上也沒什麼用,缺乏單兵防空武器的英軍,拿這種武裝直升機根本沒什麼辦法。幾乎是無敵,在前線橫衝直撞,對一些還在撤退中的英軍大肆追殺。

    至於正面交鋒,那就別想了。不躲在工事裡,兩下就會遭到中國空軍和戰略炮兵的狂轟濫炸。

    中國士兵動不動就呼叫空中支援、火炮支援。

    躲在工事更完蛋,塹壕用不了多少時間便會被中華民國的裝甲部隊打個稀巴爛,鑿出一個缺口後迅速對他們進行合圍,到時候想跑都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英軍能做的就是不斷的撤退再撤退。

    這是一場完全不對稱的戰爭。

    一群英軍狼奔豕突,用了三天時間一路潰敗到了仰光。到了仰光後,悲哀的發現,海軍已經不行了。

    除非他們退到山裡去打游擊,但是那裡的條件太惡劣了,不用中國人動手他們可能就已經被叢林吞沒掉大部分了。

    如果留在仰光,難道跳海游回英國嗎?

    而印度英軍同樣也差不多,他們一路潰敗到印度沿海,海上交通已被中國潛艇部隊給封鎖了。

    中國海軍對新加坡形成包圍後,又迅速的向印度方向行進,快速的將印度海路封鎖得嚴嚴實實。

    英軍想要撤退都沒有任何辦法。

    而英軍在印度次大陸又因為中國的軍事援助,導致大量地方武裝的出現,從而使他們寸步難行。

    新加坡、仰光、孟買英軍相繼遭到包圍,在包圍中的英軍是無比絕望的,因為他們離本土太遙遠了。

    每個英軍士兵都知道,要等待本土的支援是不可能的。他們只能孤軍奮戰,如果負隅頑抗,只會失去生命。

    新加坡英軍率先投降,緊接著仰光、孟買英軍,在陷入包圍後都未堅持超過半個月,也相繼投降。

    在馬來、緬甸、印度的對英作戰,中國陸海空三軍的損失很小,只陣亡了不到1000人。這主要是得到了英國殖民地民眾支持的原因,沒有什麼游擊隊襲擾,加上軍事技術及規模都已對英軍形成碾壓效應。

    其中印度戰區最為成功,本身印度挺大的一個地方,要想殲滅英軍很麻煩,但是吳佩孚通過扶持地方武裝的方式,摧毀了英軍的統治,迫使英軍集中,才一口吞掉了印度英軍。

    在也門的戰爭,則解決得更為快速。

    也門一個屁點大的地方,法軍被中國空軍地毯式的炸上一遍,不到兩天時間就悉數投降了,期間法軍只做了象徵性的抵抗。

    主戰場則變成了非洲。

    北非、中非戰場是中國陸軍負責的,而南非戰場則是由海軍負責。

    中華民國空軍對埃及西奈半島地區一陣狂轟濫炸之後,一百五十萬大軍如潮水般湧入埃及,瞬間就把埃及英軍打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