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094章 :汽車消費狂潮 文 / 落雨流痕

    中華民國的虛假情報傳遞出去之後,美國海軍差點被嚇尿了。

    「天吶!天吶!中國人竟然想要進攻我們美國本土,他們竟然已經有能力製造出三十艘戰列艦!」

    「這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中國人已經掌控了戰列艦製造技術,他們的技術是從德國和日本那裡獲得的。相當於他們即能造德國風格的戰列艦,也能建造英國風格的戰列艦。而且中國人在技術上十分擅長,更有其龐大的工業基礎和龐大的人口做支撐,建造三十艘戰列艦顯然沒有任何的問題。」

    「三十艘戰列艦,起碼要花掉十億左右的財政,不過這對於中國人的財政收入來說,顯然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美國海軍內部顯然都比較認同中國有能力建造三十艘先進戰列艦的觀點,戰列艦這玩意在小國眼中可能很難造。但在有工業基礎的大國眼中,卻不是什麼有難度的玩意。只要有足夠的錢,就能夠造出一大堆這種玩意出來。

    相比之下,羅斯柴爾德財團和美國財團收到這個消息之後,就開始罵娘了。

    「該死的,真是該死的東方猴子,他們難道不知道一場戰爭過後需要的是建設嗎?難道他們的內部矛盾已經發展到必須通過發動戰爭來解決的時候了嗎?」

    「他們內部的矛盾非常小,每個勞動力都有工作,還有完善的福利體制,根本就談不上什麼劇烈的內部矛盾。這些東方猴子。顯然是想趁著歐美國家在之前的戰爭中還未恢復過來之前,就擊敗我們。」

    「那怎麼辦?」

    「如果中國人真的要發動一場戰爭的話,那麼歐洲顯然是保不住的。只有撤往美國,我們還必須加強軍備力量,好防備中國人的進攻。」

    只是一個假消息,就讓歐美國家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與此同時,那些在華間諜也陸續的發回了他們的一些發現,例如確實有很多造船廠開始製造一些大型的商船,但是中華民國卻刻意的進行掩蓋。這反而成為了最大的疑點,也從側面證實了,中華民國要秘密建造三十艘戰列艦的消息可能是真的。

    為了防止中國可能發動的入侵。羅斯柴爾德財團與美國財團,英國法國與美國,國家與財團之間進行了頻繁的磋商,都在想辦法應付。

    最好的辦法。也是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守住美洲大陸,而要想守住美洲大陸,那麼海軍顯然是最關鍵的存在。

    中國人既然要造三十艘戰列艦,那麼他們則應該製造更多的戰列艦。

    中國人要造三十艘,他們也應該造個三十艘才行。不過,這數量太尼瑪多了吧!三十艘啊!

    而且是全新的戰列艦,這可不是之前和德國人打仗時用的那種戰列艦了,隨著戰列艦的噸位越來越大。成本也不斷提高。

    一艘戰列艦,估計也得用個兩千萬美元吧!三十艘。就是六億美元的造價啊!而且這只是先期投入。

    接著要打炮,要維護,海軍還要開工資的,這才是真正的大頭啊!

    不過六億美元,還真出得起。就是後面的花費方面,大一點,不過對於羅斯柴爾德財團和美國財團來說也是可以承受的。

    頂多是放慢建設速度,但是中國人也造了三十艘,起碼雙方花的錢都差不多。

    海軍建設的問題,英國與法國實在是無力支撐了,因此美國貸款便成為了接下來的運作方式。

    美國再次承擔二十艘戰列艦的建造與裝備,英國再增加五艘,法國也增加五艘,總共三十艘。

    美國、英國、法國,三大列強再次增加戰列艦製造數量,而中華民國看上去也在秘密建造戰列艦。

    轟轟烈烈的海軍具備競賽再次拉開了。

    只不過這一次的主角,已不在是英國,也不再是德國,而變成了中華民國與美國之間的海軍軍備競賽,英國和法國,只能算是二線、三線了。

    此時,中華民國確實打算造戰列艦,但並非是要造什麼三十艘,只是要造個一兩艘出來而已。

    這次製造的戰列艦,設計噸位突破五萬噸,主炮口徑為406mm,設計最大航速為28節,裝甲也很厚。

    這是超級戰列艦的概念了。

    這種戰列艦,被命名為『名將級』,第一艘為『霍去病號』,是以漢代名將來命名的第一艘超級戰列艦。

    建造這艘超級戰列艦的目的,一是為了增加這次世界海軍軍備競賽的氣氛,使之看起來更真實,免得過早讓歐美知道他們被耍了,使歐美造出足夠多的戰列艦再說,到時候歐美國家的海軍就很尷尬了,戰列艦是造出來了,但是拆掉煉鋼的話,浪費了錢。但是繼續裝備的話,依舊是浪費錢。

    實際上中華民國建造的那些戰列艦,只有一艘是真正的戰列艦,其他的全是在造商船,全是5萬噸級的大型商船,是用來運輸礦石、糧食等大宗商品的商船。當商船大到排水量達到五萬噸程度的時候,一次就可以運很多貨物了。根據設計,這些5萬噸級的商船,載重量可以達到47500噸,吃水深度達到8.8米,一般小港口無法停泊。

    這是華東造船廠經過幾年的研究,加上諸多領域的技術進步後,才決定建造的超大型商船。

    此時世界各國的商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普遍只有一萬噸左右,大的也就是兩萬噸,三萬噸的極少。

    但是中華民國用來運輸大宗貨物的商船,多是三萬噸級的。五萬噸級的在世界來說,除了之前中華民國建造出的5萬噸級油輪之外。根本就沒有什麼船的噸位達到5萬噸的程度,就連軍艦也是如此。

    五萬噸級的商船並非是最大的,後世很多商船都達到十萬噸。不過顯然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是造不出那麼大的商船來的。

    1922年,中華民國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1.8億噸,每年需要大量的鐵礦石供應,而內部鐵礦石因為外部鐵礦石產量限制,因此還未能夠停止內部鐵礦石的開採,因此鋼鐵生產主要集中在華北、華西地區、沿海地區。

    隨著外部鐵礦石開採的增多,可以進口的鐵礦石也在不斷的增長。因此所需的大型商船也是越來越多。

    年底。中華民國在廣東地區,成功建成一座日產鋼水5000噸的頂吹轉爐,鋼鐵生產進入大型化階段。

    此時的世界。如產鋼大國美國,還是用平爐技術對鋼鐵進行生產。美國最大的平爐日產鋼鐵只有600噸而已。

    而且平爐煉鋼不是什麼鐵礦石都能冶煉,酸性強一些的鐵礦石便束手無策。因為兩者相比,氧氣轉爐煉鋼具有以下優點。1:佔地少、基建費用低。約為平爐的60-70%;2:冶煉時間短,40分鐘左右就可煉一爐鋼,因此生產效率高、操作費用低;3:爐齡高,是平爐的1-5倍,耐火材料消耗少;4:適應性強,冶煉鋼種多,質量好,成本低。

    而且轉爐鋼在鋼水的後續處理上很方便。軋鋼等環節的成本也隨之降低。

    中華民國的鋼鐵冶煉技術,已經是震撼了世界。美國等國家也開始大力研究轉爐鋼,但是顯然已經落後一步了。

    中華民國的煉鋼爐已大到日產5000噸的程度,而美國還是600噸,差距是八倍多,成本也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鋼鐵是規模越大,成本越低。

    中華民國的冶金技術,每年要創造大量的利益。因為採礦用先進的露天開採技術,冶金用了頂吹轉爐,成本再度降低,運輸方面用上了大型輪船和集裝箱運輸,鋼鐵成本很是低廉。

    因此這一年武力干涉俄國,並未對中國經濟造成太多的影響。

    轉眼已是1923年了,這一年中華民國的春節在平淡中渡過,但卻是自建國以來,讓民眾們感覺到最安逸的一年春節了。

    老百姓們經過一年的生產勞動,收入普遍增長。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照例在春節期間提高了年後普通工資水平——50元!

    按照這個水平,普通工人加上獎勵,一年可以收入700元,而工地上比較累的工人,一年則可以收入800~900元左右。技術工人,則可以收入上千元。而那些偷渡客,一個月可以拿到30元的工資。而那些有綠卡的白人、黑人,一個月則有40元的工資水平。

    「今年提高了工資水平後,民眾對汽車的消費能力就增加了,而且對俄干涉的結束,鋼鐵產量的增加,我們應該大力倡導汽車消費了。」周子躍過年時到江渝家裡拜訪時與江渝商議了起來。

    財團已漸入佳境,世界主動權逐漸被中華民國掌控,這一年的春節對於江渝與周子躍等人來說,也是很安逸的一個春節。

    「嗯!是該大力倡導汽車消費了。」江渝點頭道,鋼鐵大量被製造出來,那麼現在就得用汽車消費來消耗掉。

    工程建設是消耗不了那麼多的鋼鐵的。

    「明年我們明年鋼鐵產量將再次增加4000萬噸,達到2.2億噸,因此在敞開汽車消費的同時,我們還可以在學校裡增加汽車駕駛培訓,從而讓學生走出學校後,即可對汽車消費產生興趣。另外,我們要減少公交車的班次,讓民眾不得不買汽車。」周子躍說道,明年能建成25座日產5000噸鋼水的頂吹轉爐,中華民國的鋼鐵生產,已經進入徹底大型化的階段,同時將淘汰掉一些產能落後的煉鋼爐,形成2.2億噸的高產量。

    此時對於中華民國來說,增加鋼鐵產量是非常簡單的,因為自十年前出現了頂吹轉爐技術後,十年來已經培養出了大批煉鋼人才。技術已經吃透了。加上工業體系的完善,生產力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鋼鐵產量的話。速度還會加快。

    不過鋼鐵生產出來,得能用得掉。因此需要民眾消費,大量的消費。

    「不僅要在國內賣,還要在附屬國也大力銷售汽車。我們要大規模的搞分期付款,同時要加強輿論宣傳,讓老百姓放心的把錢拿去消費。」江渝補充道,中國人愛存錢。這對財團來說並不是很好的習慣,貨幣不流通就不能產生價值了。

    如果民眾不把錢拿出來消費的話,那麼只能讓國家增加稅收。從而建設更多的產業出來。

    因此輿論上還是要宣傳消費的。

    以中華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以及福利保障制度,國民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存款。錢消費掉之後根本不用發愁,反正失業了國家會有保障。至於那些非中華民國公民的。如果當月光族的話。恐怕下場就不會很好了。

    ……

    年後,中華民國的輿論,馬上開始倡導汽車消費。華東汽車製造廠,接連推出幾款豪車。

    而普通民眾消費的汽車,則變成了之前的那些豪華汽車。

    價格更高了,但是汽車也更高級了。不再是如同福特汽車那種四個輪子,和拖拉機沒啥差別的玩意。而是一種比較不錯的普通家庭汽車,擁有流線型的車身。這樣的汽車對鋼鐵的消耗也加大了一些。

    最低級的那種汽車,則可以賣給那些低收入群體了。

    普通收入水平。在是完全有能力消費華東汽車製造廠推出的新型普通家庭汽車,這種普通家庭汽車,也就是之前那些富豪們開的豪車款式。

    而最新的豪華汽車,性能、外觀上都提升了,但是價格上也更高了,即有針對富豪的款型,也有針對中產階級的款型。

    新款高檔家庭汽車的推出,使中華民國的汽車市場上,出現了富豪、中產階級、普通收入階級都可以消費的汽車。

    其中低產階級的消費汽車則沒有專門生產,主要以二手市場為主。如今市場還未達到飽和的程度,因此低產階級的汽車自然是不可能生產。

    當高產階級、中產階級、普通收入階級的市場都飽和了,那時候才是瘋狂降價,讓低產階級消費汽車的時候。

    要知道,就算是企業沒有利潤,但是國家卻有稅收。財團到時候生產汽車,依舊有利潤,還可以繼續帶動就業。

    不過現在消費市場還未飽和,普通收入階級普遍都沒有汽車。

    對於中華民國老百姓來說,這一年最為激動的便是,宋教仁提出,要在三年內,讓大部分老百姓都買到家庭汽車。

    同時宋教仁號召國民,有能力消費汽車的,不要吝嗇手裡的錢,為支持民族做出自己的貢獻。

    輿論上,也在大肆的宣傳著汽車消費的好處。

    「購買一輛汽車,從此再遠的地方,你都能駕駛著它前往,只要那裡有公路。購買一輛汽車,不論是白天黑夜,還是颳風下雨,都可以給你一個舒適的出行環境……」

    一輛輛家庭汽車,從全國各地的生產線上不斷的被組裝了起來,中華民國的汽車生產線主要分佈在華北、沿海兩個地區,其中沿海汽車製造業最為發達,因為出口也是很方便的。

    在華西,財團正在建設一個新的汽車產業基地,以方便供應華西、中亞、歐洲市場。

    國民在這樣的宣傳下,受氣機影響,很多人都選擇了購買家庭汽車,因為能夠分期付款,因此購買家庭汽車並無壓力。

    駕校則是爆滿,新的駕校則不斷的出現。

    公路投資也因為家庭汽車的暴增,而成為了投資者們的良好選擇。

    僅僅一個季度,中華民國就累計銷售出了家庭汽車1500萬輛,而且還是比較高的價格,成功的讓財團收回了大筆的鈔票。

    僅僅三個月,中華民國也的汽車製造業就生產了1500萬輛汽車,可以說汽車製造業的爆發,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而市場消費的旺盛需求,更是積累的結果。

    中華民國的軍事、行政、教育、醫療、商業管理、科研、技術工、民資商人、農場主這些領域造就了大量中產階級。

    而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生產力的提升,財團造就的那些無比龐大的普通收入階級,其收入水平這一年已經為世界最高。

    美國的普通收入階級的工資已經被中華民國超越了。

    低產階級,在中華民國,也是一個不少的群體,這主要是舊時代的遺留問題,昔日滿清統治下的中國,吸食鴉片、疾病、殘疾讓不少人失去了勞動能力,他們又沒有太高的文化水平,所以變成了低產階級。

    不過像這樣的低產階級,在中華民國將不斷減少。在中華民國這個國家,只要有一把力氣肯幹活,都能活得不錯,房子車子都不是問題。

    相當於中華民國開始走向用國運影響個人命運的階段,如果一個財富分配不嚴格的國家,那麼個人名命運的差異,會快速的使貧富差距拉大。

    而在此時的中華民國,財團壟斷程度不斷增加,相當於大部分民眾都是普通工人,只要有活幹,收入都差不多,只在於有些累一些,有些輕鬆許多。

    三年內讓大部分家庭都有家庭汽車並非是異想天開的許諾,因為可以分期付款的,生產力是完全達到了供應能力。

    相當於,民眾買了汽車之後,將分做五六年的時間來還掉這些錢,每個月只需要還十元錢就可以擁有一輛普通家庭汽車。

    財團這時候通過信貸的方式,在讓大部分家庭擁有家庭汽車的同時,又使接下來可以不斷的回收鈔票,加上房貸、電器購買貸款,一個勞動力一個月的收入,在保障生活能夠比較寬裕的同時,那些盈餘的錢都將還給銀行。

    這就相當於財團獲得了一大群可以支付很少的錢,就可以每個月不斷生產建設的勞動力。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房子、車子、電器在先進的生產力之下,成本是比較低的。但是賣給老百姓的時候卻比較高,但他們又能買得起,至於之間的差價,就是一個個企業的利潤了。

    有了這些利潤,就相當於消費者在購買那些商品之後,接下來要給財團『白幹活』幾年的時間。

    從而財團也就用這些,滿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房奴、車奴們建設起大量的產業。

    這也就是著名的,今天花明天的錢。

    但是享受到房子、車子、電器的同時,還有錢過不錯的物質生活,起碼車子油費、全家吃喝不愁,偶爾還能出門旅遊一下,這對於老百姓來說,就是很好的生活了。

    三年內,中華民國卻又能力讓大部分家庭都買到家庭汽車,以當前中華民國5億人口來計算,也就是說,三年內將生產近1億輛家庭汽車出來。這年頭的家庭汽車,並沒有後世那麼複雜,1億輛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