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027章 點燃非洲戰火 文 / 落雨流痕

    /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歐洲戰場一直未能平靜,協約國與同盟國儘管沒有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但是塹壕戰卻是依舊在進行。

    雙方的塹壕距離最短的甚至只有不到百米。

    雙方都在瘋狂的挖著塹壕。

    各種武器不斷的招呼著對方。

    狙擊步槍算是讓士兵們最為恐懼的東西,也許哪一天不小心冒出腦袋就被上帝點名了。

    不過雙方的士兵已經有了很豐富的經驗,大多時間都不把頭冒出塹壕。

    除了狙擊步槍,還有大量的迫擊炮,給雙方都造成了很大的殺傷。這些迫擊炮,很多還是中華民國出口的。

    中華民國的迫擊炮,是一種真正具備了迫擊炮形態的,有很強實戰意義的先進迫擊炮,雙方都買了不少中國的迫擊炮。

    另外,雙方還經常把塹壕挖到對方的塹壕裡,然後塞滿炸藥,轟的一聲把對方炸上天去。

    雙方的塹壕,甚至是互相包圍。

    這就是典型的一戰模式。

    這場戰爭已經進行得太久了,雙方都已經有些精疲力竭,但偏偏又有中華民國與美國的輸血,使戰爭得以持續。

    這已經是戰爭的第五個年頭了。

    五年的時間,在中華民國已經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五年前開始建設的工程,所有都已經完工了。

    五年,在工業建設當中算是一個週期。

    五年時間可以把一座大型鋼鐵廠建設起來,也可以把一個大型礦山建設好。

    但是在中華民國,很多鋼鐵廠、礦山都是兩年到三年就建設了起來,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年,中華民國就擁有了很多錢,當時投資建設了大量的工程,此時這些工程基本上都完工了。

    這也是這一年中華民國鋼鐵產量暴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於協約國和同盟國來說,五年的戰爭不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雙方打得精疲力竭,而且戰爭遲遲不能結束,更是耽誤了發展。

    如果沒有中華民國的崛起,那麼這種拖延不算什麼,他們依舊是世界最先進的代表,但此時卻不一樣了。

    他們多拖一年,中華民國與他們的差距就拉大一年。他們一年時間甚至追趕不上此時一年所造成的差距。

    因為雙方的生產力水平已經開始拉開了。

    歐美國家要想追趕中華民國的發展速度,首先就得把生產力更新換代,同時還得有內部市場啊!

    打沒錢了,有個毛的市場啊!

    也就只有美國有比較大的內部市場,但是相比現在中華民國的內部市場來說,還是遠遠不如的。

    戰爭過後。還有一大堆的問題。

    欠債總得是要還的是吧!

    本來就沒什麼錢了,現在又要還錢,那就更沒有什麼錢拿去發展了。同時戰爭死了那麼多的勞動力,就算是有錢,市場也減少了很多。

    勞動力死了那麼多,戰後生產也動力不足。

    相比之下,中華民國這五年下來。一直沒有陷入戰爭泥潭,還賺到了大把的鈔票,勞動力更是沒有減少。

    戰後的歐洲,如果沒有資金注入的話,那麼就只能成為三流國家。

    如果有資金,中華民國也沒有崛起的話,倒還是能夠重新成為一流國家。但現在,就算是剩餘資本注入。他們也只能成為二流國家。

    一流國家,就只有中華民國和美國,這是第一梯隊,是歐洲永遠都無法追趕上去的。

    因為歐洲打死就那麼巴掌的地方,又分成n個國家,那些國家再怎麼發展,也受限於版圖面積的問題。

    儘管他們有殖民地。但是他們是武力殖民,根本無法讓殖民地擁有更高的生產力,殖民地的生產力太低的結果就是沒有多少勞動成果可以掠奪,這就是典型的不給馬兒草又要馬兒跑的模式。

    中華民國卻是已經開始到處搞經濟殖民了。中華民國的那些附屬國,說白了就是中華民國的殖民地。

    先給馬而草,再讓馬兒跑。

    生產出來的勞動成果多了,才能掠奪更多的利益。

    不過,西方人的模式不是一時半會可以轉變過來的。因此,歐洲撐死也就是那樣了。

    他們就算是能夠轉變過來,但是他們的殖民地是不靠譜的,很容易被中華民國攻陷,也只是為他人做嫁衣罷了。

    因此歐洲在這場戰爭過後,已無法爭奪世界霸。

    當然,應該看上去現在還是世界老大,但是已經是明日黃花,只是暫時沒人把他們踹下去而已。

    戰場上,雙方也表現出了疲軟的態勢。

    不過中華民國轉而支持協約國,使協約國萌生繼續將這場戰爭進行下去的希望,而同盟國方面儘管得到的援助少了,但是德國的精密加工產品的出口,規模卻是比以往更大了,從中華民國那裡獲得的物資也依舊不少。

    加上波蘭人加入了戰爭,大量波蘭人被動員了起來,彌補了同盟國在兵力上的不足。東線戰場也基本上結束了,紅色毛熊與白俄政府打得正歡,根本沒時間去理會歐洲戰場。

    土耳其、奧匈帝國的力量,也開始向西線戰場傾斜。

    如此一來,雙方在兵力上竟然沒有太大的差距,協約國的前線兵力達到了五百萬,同盟國也達到了四百萬。

    每一天,雙方都要消耗大量的軍用物資。

    中華民國這時候卻依舊在大發戰爭財,除了出售軍用物資外,還出售民用物資,有的通過現金,有的通過貸款。

    就算是貸款不能收回,起碼收到的現金已經足夠彌補成本了。

    在這場戰爭當中,中華民國賺錢太容易了。

    在和平時期,普通商品的利潤永遠只有那麼點。但是在戰爭時期,利潤卻是幾倍,十幾倍,甚至是上百倍的飆漲。

    等於說。出口一年,就頂和平時期出口好幾年,甚至是十幾年。

    這樣一來,如何能夠不富裕呢?

    富裕起來的中華民國,首先老百姓的工資水平就不斷上漲了,儘管現在每個月的普通工資上漲到了30元,在民眾看來這已經是很高的工資了。

    但是還是有一定上漲空間的。上漲到每個月40元工資,使一年收入加上半年獎、加班收入,達到500元是容易的。

    這樣的收入,已經和英國民眾的收入差不多了。要知道英國民眾的收入,之前年收入在100英鎊是普通水平,但還是有很多英國民眾的收入沒辦法達到100英鎊。

    高收入。高福利。

    中華民國在先進生產力的普及下,以及對附屬國、海外市場的掠奪,正在向這個目標邁進。

    江渝曾在大學演講中說過:

    「這個時代,真正的財富已經不再是從同胞身上索取。世界這麼大,財富那麼多,資源那麼豐富。只有我們團結一致,才能真正的獲取大量財富。」

    等於說。此時中華民國正在向一個強盜國家發展。從而為國民創造高福利,高收入,將矛盾轉移到外部去。

    英國之前能搞得起年收入100英鎊,那是因為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可以掠奪,但是英國的生產力並不高。

    英國的工業生產力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很多設備都過時了。

    此時中華民國的工業生產力卻很先進,大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被應用到生產過程當中,生產出來的商品就更多得多了。

    加上中華民國的對外掠奪效率更高得多。先是在商品市場取代了英國很大部分的市場,加上對附屬國展開高效率掠奪,讓附屬國生產出更多的成果。

    所以發30元的普通工資還是非常輕鬆的,本來按照這樣的生產力,發個40元工資已不成問題。

    但是中國此時還需要有勞動力去建設那些基礎設施,所以要建設的東西比歐美國家多得多。

    很多人去建設基礎設施了,那麼商品就生產不出那麼多了。商品供應目前還不足以讓普通工資達到40元的程度。

    如今這種工資水平。一年收入400元還是沒問題的,相當於昔日800銀元,在、1911年,中華民國很多地區的工資還只有2塊銀元。經過9年的發展,瘋狂上漲了30倍左右。

    生產力的提高實際上不止30倍,只不過很多先進生產力還未徹底普及,因此拖了後腿。

    很多生產力低下的產業,都開始分包給附屬國發展了。

    隨著分包出去的個人產值較低的產業越來越多,高產值產業的規模擴大,中華民國的生產力是不斷提升的。

    在生產力不斷提升的狀態下,年收入1000元都是不是夢想。

    這一年,中華民國的國民總產值突破了2000億炎黃幣,已經是美國的兩倍了,不過中華民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多。版圖面積是美國的倍。

    不過相比之下,中華民國的精華版圖面積,相比美國來說,只是比美國多一些而已。

    因為中華民國的版圖,很多是在寒帶地區,而且還是最冷的西伯利亞,美洲因為沒有西伯利亞冷風,所以更寒帶地區暖和許多。

    另外青藏高原、西北戈壁灘、沙漠,這些地方版圖看上去儘管大,但並不適合居住、發展。

    不過相比美國來說,並沒有什麼劣勢,甚至有極大優勢。

    因為版圖那麼大,農業資源已不是那麼重要的程度了,因為本國農業資源已經滿足了。而居住的地方更是不缺。

    在工業時代拼的是什麼?

    資源啊!

    版圖大,說明資源豐富。

    就算是寒帶不那麼適合居住,但是並非不能住人,最冷的勘察加半島都有人居住呢!因此礦產是可以開採的。

    加上中華民國在印度、澳大利亞、中東、非洲、南美、加拿大都有資源可以獲取,因此資源是比美國豐富得多的。

    石油資源更是完爆美國了。

    在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富裕與否就看資源了,特別是能源,能源是先進生產力的基礎動力。

    由於軍事上的發展,市場的佔領。

    此時的中華民國已經從被盤剝,變成了盤剝外部。

    歐美不僅失去了盤剝中國的機會。原先他們盤剝的殖民地也被中華民國攫取了很多,此消彼長之下,差距就這樣縮小了。

    加上中華民國的人口實在太大了,接近五億的人口,就算是人均工業規模不如美國,國民產值也把美國給爆了。

    不如美國的人均工業規模,主要還是鋼鐵產量方面。

    但在其他生產領域。很多人均工業規模,甚至比美國還要高。就如石油產業,這一年中國的石油產量已經把美國的石油產量甩開好幾條街了。

    從國力上來說,中華民國的國力,已經不比美國差了。

    只不過中華民國此時並不打算發動全面戰爭,因為現在沒那個必要啊!

    因為內部沒有矛盾啊!

    戰爭主要原因。還是轉移內部矛盾。

    再加上中華民國的民生還不如歐美,現在發動全面戰爭,那步子就邁太大了,那不是扯到蛋了嗎?

    畢竟,國內要建設的東西還是那麼多。

    如果跑去打仗了,那麼誰來建設呢?

    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起來,戰後一邊要建設。一便又要控制世界,那根本就忙不過來。

    如果現在把基礎設施建設好了,把民生發展上去。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到時候市場飽和了,老百姓已經沒什麼可消費的了,但是產能又過剩,那時候就可以打全面戰爭了。

    現在發動的戰爭,也僅是局部戰爭。為的也只是爭奪一些局部利益。

    中華民國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也在歐美掀起了一股中國威脅論的熱潮。

    英美等國家,一定程度上是全國強盜,特別是英國。

    作為一個強盜國家,欺壓其他民族國家生存的國家,最怕反抗,因為他們心虛。因此今天是xx威脅論,明天又是中國威脅論。

    作為一個全國都是強盜的國家,這些威脅論自然有極大的市場了。

    一些歐美白人,甚至呼籲兩大陣營停止戰爭。以統一對抗崛起的中華民國,以免威脅到他們的西方文明體系。

    這樣的呼聲,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但是兩大陣營是不可能接受停戰的,他們停戰對付中國,中國說不定會選一個往死裡打。

    中國如果鐵了心要打歐洲,美國也只能乾瞪眼,畢竟是隔著大西洋的。

    ……

    俄國,經過一個秋季的血拼,紅色毛熊終於攻破了白俄政府的烏拉爾防線,雙方都損失了不少士兵。

    俄國的勞動力再次減少。

    這個國家,已經被打得千瘡百孔了。

    白俄政府為此一直希望中華民國對他們進行援助,中華民國卻是無動於衷,根本就不理會白俄政府。

    中華民國出兵干涉俄國,那是為了壓制紅色毛熊。

    經過中華民國的武力干涉,紅色毛熊一度被壓縮到了莫斯科以北,伏爾加河以西,白俄政府也收復了大量土地。

    現在白俄政府不斷敗退,那是白俄政府自己太沒用了,不怪中華民國不給他們援助什麼的。

    回答是這樣回答的。

    但實際上中華民國賣給了紅色毛熊不少軍火,軍火貿易依舊在中俄之間展開,只不過中華民國是雙方的生意都做。

    誰有錢,就賣給誰。

    中華民國的軍火貿易渠道,比美國要多得多。

    等於是只要是打仗的地方,以及陣營,中華民國都提供軍火貿易。

    不管是西歐戰場還是東歐戰場。

    陣營足有四個。

    協約國、同盟國、紅色毛熊、白俄,都在買中華民國的軍火,南美國家也有一些開始購買中華民國的軍火。

    埃塞爾比亞,也以貸款的方式買了一批中國的軍火。

    中華民國算是在非洲安插了一個釘子。

    在大量軍火貿易的背景下,中華民國攫取的財富之多,已遠超了美國。

    財團因為軍火貿易,手上的剩餘資本多到嚇人。因為國內的生產力就那麼多,錢根本花不出去。

    剩餘資本又開始向附屬國輸出,附屬國的生產力也只有那麼多,所以儘管消化掉了不少生意資本,但中華民國的剩餘資本在湧入澳大利亞、新西蘭、緬甸、馬來西亞、印度之後,還是有一大把。

    在非洲,中國剩餘資本這一年則是向埃塞爾比亞輸出。

    埃塞爾比亞攝政王海爾塞拉西主持了埃塞爾比亞改革,重點改革農業、稅收、法律、教育這些領域。

    中國剩餘資本在埃塞爾比亞開了很多礦產,同時為埃塞爾比亞發展了經濟作物種植,至於糧食嘛!中華民國可以生產啊!

    同時埃塞爾比亞,也開始發展一些初級加工業。

    中華民國在埃塞爾比亞也興建了很多工程,如鐵路、公路這些基礎設施,使埃塞爾比亞也出現了一次巨大的社會變革。

    埃塞爾比亞人民,在勞動之下獲得了工錢,生活方式也方式了變化。

    軍事也在中華民國的支持下,進行了現代化改革,軍權則掌控在海爾塞拉西的手中。

    此時的埃塞爾比亞,開始逐步變成一顆白種人對非洲殖民統治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並可能對這個殖民體系造成慘重打擊。

    ……

    蘇丹,一支從埃塞爾比亞出發的走私騾馬隊進入從邊境潛入,三天後到達了蘇丹反殖民武裝所在的部落營地。

    這支騾馬隊,為這群蘇丹反殖民武裝帶去了一批軍火。

    這種軍火走私,在蘇丹已經持續數個月了。

    反殖民武裝因為獲得了這些精良的槍械,給蘇丹的英國殖民者造成了一定打擊,並讓英國殖民者頭疼的是這些打了就跑的反殖民武裝,非常難以肅清。

    英國人對此也非常頭疼,他們本土根本抽調不出什麼力量。

    而在索馬裡,英國佔領的北索馬裡反殖民武裝,也獲得了一批軍火。意大利佔領的中、南索馬裡反殖民武裝,一樣也獲得了軍火。

    這些軍火全是從埃塞爾比亞流出的,其背後的提供者就是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正在東非地區四處點火,戰火很快就在東非地區燃燒了起來,東非反殖民武裝到處襲擊殖民軍隊。

    肯尼亞地區的戰火很快也被點燃了。

    不過這些反殖民武裝都不是很專業,英國、意大利雖然打得疲於奔命,但最後還是把這些這些反殖民武裝力量鎮壓了下去。

    「呵呵!這只是第一道開胃小菜。我們對東非反殖民武裝力量的訓練情況怎麼樣了?」江渝對負責此事的唐漢民問道。

    「目前,有大約三千名東非黑人正在中亞行政區的軍事基地進行訓練,有槍械、格鬥、戰術、識圖、發報等方面的訓練,大概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將他們訓練出來。這批反殖民武裝骨幹份子訓練出來之後,定然能夠給東非殖民者予以慘重打擊。」唐漢民報告道。

    「三千人太少了,立即在整個非洲招收反殖民武裝份子,全都送到中亞行政區去進行軍事訓練。」江渝決定道,一個東非,滿足不了他的胃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