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011章 :鋼鐵產量暴增 文 / 落雨流痕

    /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後世的非洲,也就只有南非等少數國家經歷經濟殖民,從而發展得還行。而那些只接受過武力殖民,而未被經濟殖民的非洲國家,則普遍落後。

    同時西方國家為了獲得超廉價資源,而摧毀了剛果,使剛果陷入混亂。為了亞丁灣航道,摧毀了索馬裡共和國。

    為了石油,分裂的蘇丹,打擊了利比亞。

    在非洲,唯一沒有被殖民過的國家就是埃塞爾比亞,埃塞爾比亞這個國家的版圖中有非洲最大的高原和山脈,有非洲屋脊之稱,這也是非洲龍脈最強的國家,這條小龍脈已是非洲最強大的龍脈了。

    也正是這條龍脈的原因,埃塞爾比亞人沒有遭受過西方人的殖民。

    此時中國正在與埃塞爾比亞接觸,並在其境內展開投資活動,是非洲地區的重點投資目標。

    作為一個被西方殖民者包圍的國家,埃塞爾比亞面對中國拋出的橄欖枝無比欣喜,兩國迅速建交,關係很快升溫。

    中華民國每年向埃塞爾比亞援助一批糧食和藥品,不過埃塞爾比亞的體制有些陳舊,很多投資沒辦法展開。

    此時統治埃塞爾比亞的是佐迪圖女皇,她是阿比西尼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稱號是「眾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異母姐妹之子埃雅蘇五世繼位;1916年埃雅蘇五世被廢,遂即位為女皇。

    這位顯然又是一位從宮廷陰謀中獲勝的人物,只不過她依靠的是攝政王海爾〞塞拉西的幫助。

    作為穿越者的江渝,在查閱了資料之後發現,原來這個海爾塞拉西還是塞爾維亞最後一位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

    他與佐迪圖女皇鬧翻,是因為他致力於改革埃塞爾比亞,而佐迪圖女皇則是一個守舊派。

    守舊,能更加維護她的君主利益。

    而海爾〞塞拉西遊歷了歐洲之後羨慕於歐洲的繁榮與強大,也決心在非洲進行改革。

    此時海爾〞塞拉西還未開始遊歷歐洲,對於改革還沒什麼**,江渝喜歡的就是這種改革派人士只有這種人士才能支持經濟殖民的建立。

    守舊而腐朽的君主,是不利於經濟殖民的。這種君主只適合被武力殖民,而海爾〞塞拉西這種致力於改革的君主,則是可以通過經濟殖民來控制的。

    這種控制很隱蔽,就像是羅斯柴爾德財團控制那些歐洲王室一樣。

    因此江渝在己未年夏季,向海爾塞拉西發出了訪問中國的邀請,海爾〞塞拉西有些受寵若驚中國作為歐戰期間迅速崛起的強國,此時已經成為世界弱小國家的領頭羊,稱之為『第三世界領袖,。

    近幾年來,中國一直在大力援助第三世界國家,國家形象在第三世界國家眼中非常正義。

    塞爾維亞作為中國大力援助的國家之一,雙方關係良好,接到邀請之後,海爾塞拉西第一時間決定出訪中國。

    他於己未年7月帶著兩頭獅子和三頭斑馬乘坐著輪船前往中國。

    自秘密協議簽訂後,中華民國與協約國之間的合作立即在一種靜默中展開,首先中華民國通過中緬鐵路、中亞鐵路將物資運往緬甸沿海及科威特。

    然後用商船運從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航線運往法國南部港口。

    此時最安全的海運路線就是地中海航線了,儘管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在大西洋上很凶悍,但是英國封鎖了直布羅陀海峽,在那裡布下了大量的反潛艇魚雷,同時在地中海地區佈置了大量的護衛艦用於反潛作戰,使得地中海的德國潛艇得到了肅清。

    協約國最安全的海運路線,還是走地中海,而這條航線卻是中國能夠用得上的,一些美國商船也在走這條航線,但他們要從美洲東岸一直南下到南大西洋然後繞過非洲好望角,航行過東非沿海,然後再進入蘇伊士運河,整條航線比較漫長,效率大大降低,不過勝於安全。

    顯然美國在這條航線上沒有中國那麼便利。

    由於中國提供了5億英鎊的物資貸款協約國再次從中國獲得了大量物資,這些物資的出口讓美國很是眼紅,但是美國此時確實無力向歐洲運輸大量物資。

    此時英國只能忍痛借錢了,之前英國的債務還是比較平衡的。

    儘管英國問美國借了87億英鎊的錢,但是算上英國借給法國、俄國的錢,其財政還是平衡的。

    至於內部的那70億公債,則大部分是羅斯柴爾德財團持有的。

    但隨著俄國還款已遙遙無期,這一平衡被打破了。

    不過之前美國貸款給英法時,好似這些錢不用還一樣,所以英國佬現在還以為美國佬借給他們的錢真的是不用還的。

    所以英國政府只把中國的借款計算到了財政當中。

    「我們問中國人借的是價值剮英鎊黃金的債務,經過計算,如果我們用每年財政收入的ul的錢來還這筆借款,那麼我們需要30年才能還清這筆錢,要一直還到1950年左右。」英國內閣做了一個計算,結果讓所有內閣成員都沉默了。

    實際上,這個預計非常不準確。

    戰後英國人才發現,他們的海運業、海外投資業、海外商品市場都遭到了嚴重衝擊,國民收入減少,工業發展疲軟,總總原因使財政收入一直提升不上去,要還完這筆錢,需要一直還到196,為43年。

    「為了勝利,忍耐吧!」

    中國遠洋商船開始活躍於除大西洋之外的各個大洋,因為中國商船使用的集裝箱裝卸技術,因此協約國允許中國在他們的港口投資集裝箱碼頭。

    這顯然為中國壟斷全球集裝箱裝卸提供了條件,就連美國的集裝箱碼頭,也允許中國投資。

    集裝箱碼頭是有很大利潤的。

    儘管這會提高西方國家的運輸效率,不過那些集裝箱裝卸設備都是中國出口的,是非常大的業務。

    己未年夏季,中國遠洋商船總噸位已經突破了1ccc萬噸,去年年底達到了800萬噸,加上上半年製造出的200萬噸遠洋商船,便達到了1000萬噸的程度,毫無懸念的成為了世界第一大遠洋運輸國。

    同時遠洋商船的噸位也越造越大,在這個上半年,下水了一艘45萬噸級的遠洋商船,運貨量因為噸位的提高而大增,同時汽輪機更加節省燃油。

    為了提高運輸效率,這些商船在航行過程中都是以比較快的速度航行,這更加耗油,同時磨損也更厲害一些。

    不過當前運輸分包了協約國的一些運輸任務,所以運輸能力還不是那麼充足,多點一些油不是問題。

    燃油生產價格實際上比較低,特別是在把煉油業分包了一部分給日本之後。

    磨損問題,更不是問題。

    大不了回廠修一下。

    這些都是蠅頭小利,更重要的是中國對國際市場的佔領。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的商品開始肆虐全球市場,其中南美市場一直是中國商品比較薄弱的地區。

    此時美國為了戰爭,將商船大量調往地中海運輸中國物資,美國商品雖然有中國船隻運往南美,但是運輸能力卻降低了。

    中國商品趁機大規模入侵南美,中國商品以更高的質量、更低的價格,迅速在南美打開市場。

    同時中國的商品也開始入侵加拿大,在加拿大地區也取得了很大的戰果。

    各國所爭奪的國際市場,無非就是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加拿大、非洲,此時亞洲、大洋洲、非洲市場都是中國佔領的。

    加拿大、南美,之前則是美國佔領。

    現在中國商品入侵加拿大、南美市場,自然損害到了美國的利益。但是戰爭期間,美國無力抽調更多的商船去管這些市場。

    中國不僅將商品打入加拿大、南美洲,同時商船也為中國運回了大量原材料,特別是缺乏的鐵礦石。

    以及中國一直在進口的稀土,這些稀土進口之後,立即運往日本提煉,稀土提煉是污染極為嚴重的工業。

    不過此時中國已經減少了從澳大利亞進口稀土,那裡的稀土已經被視為中國的資源,先埋著吧!

    在美國,中國則再次大力進口美國的鋼鐵。

    因為出口協約國的需要,以及內部建設需求,鋼鐵缺口再次增長,因此開始在美國進口鋼鐵。

    此時美國鋼鐵價格卻是因為海運的不通暢,大量勞動力參軍而缺乏消費主力等原因,價格反倒下降了許多。

    中國在進口美國鋼鐵的同時,也向美國出口一些優勢產品,雙方達成了『國際收支平衡,的協議,即中國進口多少美國商品,同時也出口多少價值的中國商品到美國。

    實際上還是中國佔了便宜,中國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附加值比較高的,而美國主要向中國出口鋼鐵。

    中國在獲得美國鋼鐵的同時,自身鋼鐵冶煉規模在這一年則處於爆炸性增長的階段,僅上半年就生產了近萬噸鋼鐵,這主要是全國各地礦山投產,同時印度、澳大利亞、非洲、南美洲鐵礦石大部分供應中國的原因。

    鋼鐵廠則到處都在持續建設,早就建成了大量的產能,現在是鋼鐵廠等鐵礦石,有多少鐵礦石就能生產出多少鋼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