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正文 第001章 大選前奏,黨派改組 文 / 落雨流痕

    /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己未年,史載:其時民國經濟繁榮、大興土木,百姓收入增長、安居樂業;工業蓬勃發展,當年鋼鐵產量躍居世界第一……為保民族安危,陸海空大元帥江渝強化國防,海陸空三軍兵力增至五百餘萬,預示民國走向世界大國舞台,步入爭霸世界之開端。

    這場軍事大調整在計劃出來後,立即拉開了序幕。

    各地立即開始徵召新兵入伍,參軍報名十分踴躍。

    中華民**人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們入伍後學習文化知識和民族主義思想,對同胞有良好的自身品德。

    退伍士兵找工作非常容易,幾乎所有企業都是搶著要這些退伍兵,他們退伍後當工人多是從事收入高的技術工種。

    加上這些年來驅逐洋人、開疆擴土,軍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地位崇高。幾乎所有熱血青年,都十分崇拜軍人。

    很多年輕人都想參軍,可惜沒門路。

    中華民國之前的徵兵主要是在農村展開,因為農村的年輕人普遍沒有文化,因此江渝希望更多的農村年輕人能夠進入部隊受到文化教育。

    如今城鎮化進展十分快速,很多勞動人口轉移到了城鎮,因此這次徵兵,也開始在城鎮徵兵。

    主力也變成了在校生,同時也有農村的青年。

    這意味著,中華民國陸軍的文化水平開始增長,但軍隊依舊是那些未受過教育的農村青年的教育基地。

    過去,國防軍及大量的生產兵團的組建,使得一批又一批的農村青年受到了文化教育和軍事訓練。

    同時農村青年也在生產兵團當中學到了『機械化農業』技術,退伍後很多轉職去開農機,或者自己去經營農場。

    也有很多生產兵團退伍兵當了工人。

    國防軍和生產兵團使這些農村青年增長了眼界,同時擁有了走出了農村的底氣。他們很多都成為城鎮化人口。

    還有許多農村士兵通過自身努力,被送入淮安軍校學習,最終成為了軍官……

    農村青年除了參軍,大部分都被強制性要求進入夜校、成人學校學習文化,雖然文化程度學出來不是很高,但起碼能認字,能看報,有了自我學習更多知識的能力。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農村青年基本上都掃盲了一遍,大大提高了中華民國的國民文化水平。

    此時很多農村青年已經進入城市。進入工地,走出了窮困的農村。

    城鎮化腳步,也見證了中華民國的發展歷程。

    農村的學生。也都進入城鎮學校學習。全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這時候已經沒有多少未受過教育的農村青年可以徵召了。

    如今徵召的主力就是學生兵。

    這一年,中華民國有近兩百萬學生兵入伍,學生兵儘管不如農村兵能吃苦,但在文化上有優勢。

    同時中華民國的教育體系不是教育少爺兵的地方。學生們的意志力還是非常不錯的。

    在軍事設備越來越先進的中華民國海陸空三軍,文化兵需求量也是不斷增多的。這些學生兵入伍,也加強了作戰能力。

    軍工廠也開始運轉,各種軍事裝備的倉庫也都打開,這次擴軍搬空了這些庫存。各部隊的軍官配置名單也在緊鑼密鼓的制定。

    中華民國的這次軍事擴編、改制,也牽動了世界的神經。

    協約國大感緊張。中華民國的陸軍擴軍程度雖然不大,然而一旦到了戰爭時期,卻能夠快速的動員起上千萬的軍隊。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五百萬正規軍?

    哪個國家在和平時期可以維持這麼龐大的軍隊規模?

    昔日也就是俄國能夠勉強相比,但是俄國也沒有五百萬大軍。戰爭時期,再動員一倍軍力,那就是上千萬啊!

    現在的歐洲,能夠抵擋上千萬大軍嗎?

    看起來很懸。

    協約國現在後悔莫及……中國已經發展起來了,想要遏制中國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

    打倒了一個同盟國。可是卻出現了更加恐怖的敵人,這讓協約國迫切的想要結束這場戰爭。

    這顯然,暫時是做不到的。

    特別是羅斯柴爾德財團,此時看到他們謀劃的世界大戰,出現了如此不可控制的變數,更是後悔不已。

    「早知道會這樣,就應該在1911年堅決鎮壓中國革命,讓中國長期處於滿清統治之下。」

    「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

    「我們現在要考慮的是,中國人是否意圖參戰,而且會加入哪一方。這些該死的中國人,他們的承諾就像是放屁一樣,把我們耍了一次又一次。」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咒罵道。

    羅斯吃啊爾德財團此時不得不承認當初的重大失誤。

    他們不應該借十億英鎊給中國人,現在已經變成了養虎為患。

    如今中國壟斷資本,已經在大肆向外擴張了。成為了繼容克財團之後又一個對羅斯柴爾德財團的金融商業王國造成巨大衝擊的對手。

    儘管現在羅斯柴爾德財團的財富看上去比中國民族資本集團還要多,但財富是可以創造的。

    真正的財富是資產,那些黃金說白了也只是一個概念,只是一種奢侈品,也可以剝奪其貨幣價值。

    當每個人都有黃金的時候,黃金不值錢。

    只有黃金都集中於少部分人的手中,黃金才是值錢的。

    從資產上來說,崛起的中國,其民族資產是越來越多的。而要想從中國手上賺走那些財富,首先得有更具競爭力的商品。

    然而從市場上那無孔不入的中國商品就能看出,中國的商品實際上比羅斯柴爾德財團的商品更有競爭力。

    高技術含量的東西,他們有的,中國也有。他們沒有的,中國也有。

    從技術上來說,西方國家已經被中國領先了。

    這種領先造成了資本競爭方面的不利影響。

    至於想通過市場手段吞併中國民族資本。顯然不太現實,雙方在『錢』這個東西的力量上差距並不是太大。

    如果要主動去咬中國民族資本的話,其結果就是被反咬一口。

    武力上就更不太現實了,中國民族資本是有強大武力保護的,不是那種任人宰割的小資本。

    當資本足夠強大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強大的戰鬥**,任何資本想要讓其妥協都是不太可能的。

    此時中華民國走的是『軍國資本主義』路線,表面上掛的是民主,但實際上和美國類似。

    然而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是民族主義國家。外來資本是不能隨意在其境內流通的。

    而中國資本,卻可以在其他國家自由流通。

    這就是打造出了一個堅固的大本營,誰也入侵不進去。而中國民族資本集團依靠大本營的支持。不斷向外擴張、再擴張。

    這種民族主義是讓羅斯柴爾德財團最為厭惡和畏懼的,因為民族資本主義限制了他們的資本在國際上的自由流通。

    也就是說中國勢力越大,他們的資本流通範圍就越小。

    甚至到最後,他們將完全無法流通,那也就意味著滅亡的時候到了。

    所以他們也畏懼。這次大力排斥,宣揚民主,反對民族主義。

    可是中國人現在一點也不聽忽悠,我行我素的搞起了民族資本主義,儘管表面上搞了民主,但實際上卻深諳民主模式的精髓。

    ……

    說到民主。中華民國的第二屆總統大選在己未年拉開了帷幕。

    代理總統也代理了兩年多時間了,總不能一直代理下去。國內的總統大選呼聲也越來越大,江渝也不能繼續忽視下去。

    因此。中華民國在己未年也開始準備第二屆總統大選,和第二屆的國會大選。

    第一屆國會議員當得蠻爽的,一但就是八年,拿錢也拿到手軟。

    議員本身收入就不錯,加上財團收買他們。這下收入就更高了。當了八年議員,很多人都當得心滿意足了。

    相比上一次國會選舉的亂象。中華民國出台了《反賄選法》,這部法案限制了各黨派精選時的經費,都不得超過一定數額。

    全國上下的神經都被牽動了,這是中華民國第二次大選。

    大選還未開始,實際上總統人選已經確定了。

    那就是國民黨領袖宋教仁,宋教仁擔任代理總統期間,中華民國發展迅速,經濟繁榮、工業大幅度增長,人民收入水平不斷增加。

    因此民眾都希望由宋教仁繼續當總統。

    此時中華民國的主要黨派也就是共和黨、民主黨、統一黨、國民黨四大黨派。

    「四個黨派太過複雜了,不如整改成兩大黨派,更為簡單得多。」趙海洲在選舉前對江渝建議道。

    「嗯!四個黨派確實是繁瑣了一些。」江渝點頭道。

    「從實際需要上來說,財團只需要兩個黨派就足夠了,分成四個黨派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趙海洲接著說道:「我們只需要兩個黨派在民眾面前爭來爭去的表演一番就行了。」

    聽了趙海洲的建議,江渝開始重視黨派的數量問題。

    四個黨派貌似確實太多。

    如果只有兩個黨派,那麼每次大總統競選,只要推出兩個主要選手在民眾面前就可以了。

    「那就改組吧!」江渝點頭道。

    ……

    競選前的改組,也有些雞飛狗跳,不過總的來說改組還是很快就完成了,因為此時中華民國的四大黨派都已被江渝所掌控。

    四大黨派,最終改組成了『民主黨』、『共和黨』兩個黨派。

    即國民黨併入民主黨,統一黨併入共和黨。

    民族黨黨魁:宋教仁、湯化龍。

    共和黨黨魁:黎元洪、陶成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