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ghuangji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己未年,中華民國國防軍也進入了改制狀態。
首先增加了中華民國野戰軍,擴編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削減國防軍兵力,轉為野戰軍兵力。
中華民國將分為東北亞邊疆區、北海邊疆區、中亞邊疆區、西藏邊疆區、中南邊疆區、南華邊疆區六大邊疆區。
這五大邊疆區是與其他國家國界相較的地方,國防軍負責在這些地區建設邊防。
其中東北亞邊疆區駐軍10萬,其中8萬駐紮日本,朝鮮駐兵3000,其餘1.7萬駐紮庫頁島、北海道、外東北等地區。東北亞地區基本上沒什麼敵人,防備的也就是日本,借日本人一百個膽子也不敢亂來。不過該防備還是得防備,中華民國要防止日本建設軍工業,以及研究一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同時還要隨時準備鎮壓日本暴民,駐紮八萬人也夠了。
北海邊疆區,駐兵30萬,主要是建立北海行政區與俄國西伯利亞行政區的交界邊防,防止俄國人從那裡跑進北海行政區搗亂。
中亞邊防區,駐紮兵力50萬,其中40萬駐紮於突厥地與俄國的國界線上,另外10萬,2萬駐紮於與波斯接壤的土庫曼斯坦地區,8萬駐紮於阿拉伯半島。
西藏邊疆區,駐紮5萬,建立與印度的邊防。
中南邊疆區駐紮兵力10萬,主要分佈於中華民國與緬甸、暹羅、越南的交界線上,這一地區主要建設邊防,防止移民偷渡、毒品流入。
南華邊疆區駐紮兵力10萬,主要建立與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的邊防。
國防軍總兵力為115萬。主要任務就是建設邊防,戰爭期間,則與野戰軍群一起在該區域的戰場上作戰。
中華民國野戰軍兵力則定為300萬,分為華北野戰軍群、華西野戰軍群、東北野戰軍群、華南野戰軍,也就是三個野戰軍群,一個野戰軍……
其中華北野戰軍群,駐地位於漠北(外蒙),兵力為100萬,這是一支快速反應部隊,可以向四面八方的戰場進行快速機動。主要機動方向為俄國戰場。
華西野戰軍群,駐紮於中亞烏茲別克斯坦地區,兵力120萬。主要機動方向為俄國戰場與中東、北非戰場。
東北野戰軍群,駐紮於東北吉林、遼寧一帶,兵力為60萬,一是用來防備日本,二是在戰爭爆發後。可以支援各個戰場。
華南野戰軍,駐紮於中南半島,這是一支叢林作戰野戰軍,兵力為20萬。
這樣配置看上去有點失衡,南方兵力太少。
實際上爭霸世界的主要戰場都是發生在北半球的北方地區,南半球之所沒什麼爭霸的野心。因為南半球面積不夠大,非洲、澳大利亞、南美都沒有爭霸的前提,。
北半球有爭霸的前提,而北半球的北方是十分寒冷的。
要知道萬物有陰陽。北方氣候寒冷屬陰,但陰中有陽。不管是在北方生存的人還是動物,亦或是植物,都偏陽性。
如北方人更加高大、勇武,北方的黃牛肉質偏燥。東北人參也是偏燥的,而太行山脈的中原人參因為生存環境沒那麼寒冷。所以藥性溫和。
在古代,書上講的人參都是中原人參,男女老幼皆可服用,而且大補元氣。那時候,人們一般用東北人參來冒充中原人參,後來在明末時被扒光了。
越是冷的地方,生命體越是偏陽,陽的性質就帶有喜好爭鬥的一面,因此北半球的北方成為爭霸世界的主戰場。
世界主要的強國,都是在北半球偏北。中國算是有些偏南,不過亞洲地區往北比歐洲更冷,所以中國華北也算是在這一範圍內。
而美國,則一半在北半球的北方,一半在偏南地區……
中國自古有道是——皇帝不過江。
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也就是北半球的北方流氓多。
古代打仗的目的是什麼?目的就是——搶劫。軍隊是暴力機構,最初的目的就是搶劫。
原本這世界是沒有統治的,後來發現,武力可以形成統治,靠稅收手段來進行搶劫。
但世界上到處都是搶劫犯的時候,並形成一個個統治的時候,這時候每個民族就必須具備一個暴力機構來抵禦其他搶劫犯,並搶劫別人。
軍隊的本質實際上就是這樣的,因為爭霸世界的主要選手,全是在北半球的北方地區。
世界各列強就是一個個搶劫犯,中華民國在本質上來說也是如此,只是搶劫方式比其他列強高明,採取的是經濟殖民手段。
總的來說,如今世界列強,多是靠團結內部,而去搶劫外部。從而削弱外部,強化內部。
那些搶劫不了外部的國家,只能靠稅收來搶劫內部了。
所以世界本質,就是一群統治者在瓜分利益。只不過選擇的路線不同,有的統治者會分給民眾一杯羹,有的國家則只能把民眾的利益拿去分給其他國家一杯羹。
中華民國走的就是團結內部,搶劫外部的路子。
既然要爭霸世界,主戰場還是選在北半球的北方地區,因此野戰軍群都佈置在北方。
之所以不把野戰軍直接放在前線,那是為了不被敵人偷襲成功。
一旦敵人偷襲,就像是二戰德國打俄國時一樣,直接把前線部隊一鍋端了,又沒有預備軍群,那損失可就大了。
陸軍改制後,中國野戰軍在北方有280萬大軍,如果是對俄國的軍事行動,加上國防軍可以調用350萬軍力。
另外海軍將組建60萬海軍陸戰隊,主要駐紮於南華共和國,主要威脅澳大利亞。
空軍則組建5個空降師,兵力為10萬。
陸軍總兵力415萬。海軍總兵力80萬,空軍總兵力15萬,三軍總兵力510萬,同時裁撤生產兵團。
當這個改編計劃提交到中央時,袁世凱與宋教仁很爽快的批准了。
陸海空三軍,此時已經施行義務兵役制,職業兵減少了,但還是有保持最初那部分職業兵。
如炮兵就是職業兵種,炮兵是技術型兵種,同時中華民國的炮兵在作戰時危險性較低。第一是火炮射程更遠,二是火力更加兇猛,三是集群作戰主要使用自走炮。生存能力強。所以成為中華民國陸軍當中的職業兵。
同時基層士官也是職業兵,在戰場上擔任指導、指揮小單位作戰的任務。在一個經驗豐富的士官的指揮下,就算是訓練不太充分的士兵在戰場上也能有不錯的戰鬥力。
普通義務兵的服役期限為3年,個別兵種為4年。士官服役期限則是8年左右,期間將受到全面學習戰場上的小單位指揮理論、經驗。服役8年左右轉入預備役士官行列,士官是介於士兵與軍官之間的單位,退伍後國家分配工作。
預備役軍官則繼續留在軍中加強作戰理論、學習最新作戰經驗,只是不帶部隊。
普通士兵,沒個月也有錢,不過不叫軍餉了。而叫『生活補貼』,每個月是5塊錢,相比現在工人的工資比較低。
作戰期間。才會發軍餉,作戰時,一個月20元軍餉,傷殘、陣亡皆有撫恤金。
三軍擴充到510萬,每年光是生活補貼、軍餉。就高達3.5億,加上伙食、裝備維護、訓練消耗。一年花掉15億元是肯定要的,相當於每個士兵每個月消耗25元炎黃幣左右。
這樣的軍費,能夠保障士兵有充分的訓練。
總參謀部接著制定了完整的改編計劃,然後遞交給了江渝。
「從徵兵,到裝備到位,以及軍區建設等等方面,大概兩年內能夠完成調整,海軍方面需要五年左右完成大海軍計劃。」蔣方震報告道。
「時間正好夠用,調整過之後,我們中華民國的軍力將大大提高。」江渝滿意的點了點頭。
現在中華民國,已經有了組建強大國防力量的底氣。
黃油和炮彈,這兩者的選擇上,中華民國比較均衡,並不走極端路線。如冷戰時期,美國是典型要黃油的國家,蘇聯則是典型要炮彈的國家。
結果美國佬打仗方面只能欺負欺負小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多都是靠其他國家當炮灰主力。蘇聯的經濟則被炮彈給拖垮了,這兩者都不是學習的好對象。
實際上經濟發展之類的,在這個大戰四期的時代,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軍事而服務的。而中華民國保持一支人數相對其他國家較多,而本國人口又能輕鬆承受的軍事規模,也是很有必要的。
510萬兵力,中華民國4.5億人口,承受這個數字還是很輕鬆的,加上附屬國的勞動力,還不到1%。同一時期參戰的美國也是這個兵力,但是他們卻是120的人口入伍作戰。
現在江渝不得不感慨,「有人口就是好啊!」
如果不是考慮到戰後人口太多,會影響後代的人均財富佔有量,江渝還真的想搞『人多力量大』了。
不過現在中華民國允許生三個孩子,如果連續生三個女兒的話,還能繼續生。人口依舊是不斷增加的,只不過是一種緩速的增加。
人口實際上也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歷史遺產了,一個落後國家要想成為世界霸主,就離不開這個人口基數。
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的人口可不是好吃懶做,作戰意志薄弱的垃圾人口,不管是搞經濟建設,還是戰爭爭霸,都是能夠勝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