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216章:資源與產業 文 / 落雨流痕

    第二更到!萬字更完!感謝飄雨同學的,以及無言淺唱同學的打賞!

    ————

    「不用修那麼多公路,這個標準是國內用的,在遠東那麼冷的地方,每千公頃森林修個10公里公路就行了,其他的用泥路就行了,那年降雨量也不多,泥路還是很好用的。」江渝對周子躍說道。

    此時中國的林業資源管理已經進入了一個逐漸精細化的時期。

    財團有大筆的錢花不出去,於是就開始不斷的優化產業,就如財團從國家那裡承包過來的林地,承包期限為幾百年,承包價格也很低。

    國家把林地收歸國有後,然後低價承包給財團,這其中的內幕很少人知道,報社也不會去報道。

    財團拿到這些林地資源之後,便開始在林地間大修公路。

    每個林區都有一條鐵路修進去,然後這個林區裡每一千公頃修30公里公路,將林區進行精細化的砍伐。

    中國此時砍伐木材不像後世中國那樣一砍就是砍個精光,砍得整個山頭都光禿禿的一片。

    那些還未成熟的樹木是不砍的,砍完之後馬上安排人工造林。

    例如每一千公頃的森林,建設前期先把這一千公頃內少部分的成熟以及所有過熟樹木砍掉,留下的樹木則都是差不多大的。

    除了每年抽砍外,如這一千公頃森林的樹種是三十年成熟,則把一千公頃森林分成三十個區域,每個區域五十畝。

    每年砍光一個區域,然後統一人工造林。

    三十年下來,就能砍光這一千公頃的森林,三十年前種下的那個區域的樹木則又可以砍伐了。

    同時每一片區域的屬木在前期可以多種植一些樹苗下去,長到十年,或二十年就可以抽砍一次。

    等於是每年要砍伐一片區域,也得抽砍一片區域。

    從而形成一個循環,在這片區域內每年的砍伐量都處於一種比較穩定的狀態。

    而砍伐方式自然不能用以前那種,隨著中華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人工成本是越來越高的,森林砍伐再用人把木頭搬上車的話是肯定不行的。

    用油鋸伐倒樹木後,則要用吊車把木頭吊到車上去。再用汽車運到鐵路支線,直接將車皮吊起來裝到火車上運到木材加工廠去。

    國內的很多地區雨水比較多,如果是修泥路的話,被雨水隨便沖一下就泥濘不堪,因此得修公路。

    財團對森林的開發是分出一個個林場,每個林場一般都在五千公頃左右,然後配備油鋸、汽車、吊車等採伐工具。林場的員工也不多,員工數量正好一年能夠把劃分出來的採伐區域砍完,並對各區域進行抽砍。

    同時每十個或者二十個林場,則有一個造林隊,並有一到兩名林場技術人員,同時還有一個機場。

    機場配備有飛機,平時用來噴灑殺蟲劑和肥料的。同時在氣候乾燥的季節,這些飛機會對林區進行灑水以防止森林火災。

    這種模式下的伐木工人的個人產值還是比較高的,而且森林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不會一下砍伐太多導致生態問題,也不會把森林資源浪費在那裡。

    而那些生態環境比較差的西北地區,種下的樹木基本上不會砍伐。同時那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區,同樣不會對森林進行砍伐。

    而在新佔領的俄國遠東地區則不需要修那麼多公路,每一千公頃森林修個10公里公路就很夠用了,畢竟那裡雨水不多,泥路也是很好用的,不會因為雨水變得泥濘不抗。就算是出現坑坑窪窪的情況,隨便開幾輛鉤機過去挖兩下就行了。

    後世美國佬國內的森林都只有10公里公路,也就只有德國人把自身的資源利用到了極致,每千公頃森林修了45公里鐵路。

    森林是一種可再生的資源,只有把可以利用的林地資源利用到一定程度,才能避免對那些熱帶雨林的開採。

    熱帶雨林的作用就是製造氧氣。

    而在寒帶區域的森林,氧氣製造能力並不是很強,而且那些原始森林的木材比較適合工業加工。

    因為那些樹木都是比較直的,不像雨林裡的很多屬木彎彎曲曲的長得不規則。

    砍一片再人工造一片,如此循環下去,對環境並無什麼影響。儘管對野生動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脅,但隨著人類的發展,野生動物完蛋也是必然的,弄些國家森林公園、國家保護區保護一下也就是了。

    如果中國把新佔領的遠東地區的森林資源開發出來,那麼每年開採1.5億立方米木材完全不是問題。

    此時中國所掌握的森林面積十分巨大,傳統的版圖範圍內,森林面積為2億公頃,加上東南亞地區弄到了2.6億公頃的熱帶雨林,其中英占緬甸北部山區的森林全部割讓給了中國,藏南地區的廣袤森林也被中國劃走。

    加上佔領了俄國遠東地區,又獲得了3.16億公頃森林。

    中國的森林面積在接連的擴張之後,瘋狂的增長到了7.8億公頃,人均森林資源將近2公頃。

    後世世界人均森林面積為0.6公頃,此時世界人口為16億,人均森林面積達到2.5公頃左右。

    也就是說,此時中國的人均森林面積依舊沒有達到世界人均水平。

    同時,此時中國計算人均森林面積,把那些附屬國的森林面積都算進去了,也就是說那些藩國百姓和東南亞土著,沒有對森林的擁有權。

    但依舊低於世界人均森林面積。

    但是,此時中國的森林面積,以及足夠支撐中國的發展了。

    中國歷來都人口比較多,資源比較少,導致老百姓一直處於一種沒有足夠養分的狀態下生存。

    經過一番擴張之後,中國缺少資源的情況大大緩解。

    而且此時中國已經有錢去進口資源了,而且在海外投資了不少資產,也就是說可以廉價進口資源。

    此時中國的石油儲量達到了5116億桶,人均1279桶,占世界石油總量的43,和後世中國人均石油只有可憐的14桶相比,是365倍。

    加上釣魚島已是中國的了,釣魚島那儲量估計在30~70億噸的石油,未來也都是中國的。

    以及南海那些石油此時也都是中國的,越南與中國簽訂的《附屬國條約》當中明確規定越南沒有領海權。

    這些石油都還未算入以上數據當中。

    此時中國佔領了阿拉伯半島大部分,正死盯著伊拉克、敘利亞,同時也死盯著波斯,如果把這些國家的石油再佔領了,那麼中國的石油存儲量還將進一步抬升。

    ……

    「養鹿業在遠東地區也是很有發展價值的,隨著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提高了,鹿茸、鹿皮、鹿肉、鹿奶的消費量將會不斷提高。養獸業也可以大力發展,貂皮大衣、狐皮大衣之類的高檔服裝將有巨大需求,而且還可以大量出口。黑熊也可以大規模的養,可以用活熊取膽的方法獲得膽汁,這方面國內需求越來越大了。」

    江渝和周子躍繼續詳談著遠東產業發展的問題,遠東地區比較冷,能發展的產業也就是那麼多。

    「養獸業的利潤確實不錯,市場需求量也大。」周子躍點頭道,隨著老百姓口袋裡都有錢了,那些裘皮大衣賣得非常不錯。

    「遠東地區的森林資源豐富,我們就在遠東地區佈置木材加工產業,把木材加工成傢俱、地板之類的產品之後再運回關內,以降低運輸壓力。其中造紙業的污染比較大,我們就出口到日本,讓小日本為我們造紙。我們自己則保留附加值高的特種紙張製造業。」江渝繼續說道,周子躍都一一記下。

    此時隨著建設重點放在了國內,房地產建設的大時代即將拉開,國內多地板的需求量會大幅度增長,甚至是劇烈增長。

    同時老百姓搬進了新房子,自然要換新傢俱、新廚具、新餐具。就像是別人送了一個鳥籠給你,你就很有可能去買一隻鳥來養一樣。

    當然這年頭中國老百姓還流行自己找木匠造傢俱,或者找木匠來蓋房子。

    一般農村蓋好瓦房之後,還要鋪設二樓的木板之類,傳統的木匠會住到僱主家裡做工,僱主為了讓木匠用心幹活,待遇一般都不錯,日常幹活都有點心吃。

    不過這種模式正逐漸被淘汰。

    未來農村將不蓋瓦房了,而是概別墅。

    老百姓在農村或者在郊區,自己蓋一棟別墅並不需要多少錢。以中國目前高效率的生產力不斷普及,收入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有能力自己蓋別墅的群體將越來越多。

    加之此時中國的人口壓力不是很大,才四億多人口,加上版圖擴張速度很快,不需要堅守什麼18億畝耕地紅線,土地政策還是很寬鬆的。

    加之城市越來越喧囂,而汽車也即將普及開,到郊區去蓋房子的人會越來越多,中國住房問題是完全不用擔憂的。

    而蓋別墅所需的板材隨著俄國遠東地區被中國佔領,也將不是什麼問題。

    東南亞地區的熱帶雨林也能提供一些木材,不過中國在熱帶雨林地區只砍伐過熟林,過熟林的囤積會使生態系統更加不穩定。

    建築原材料這都屬於財團壟斷的範疇,中國各省的工程隊都是財團組建的,財團開了十幾個建築公司。

    這十幾個建築公司之間互相競爭,這是一種良性的競爭,工程利潤都是比較高的,這杜絕了惡性競爭的產生。

    所謂惡性競爭,就是相互壓價,壓到用真材實料去搞這個工程已經沒錢賺了,然後就以次充好,搞豆腐渣工程以攫取利潤。

    國家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民間資本不能組建工程隊,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中國只有華東派系發展出了一定工業。

    戰爭開始後,其他國家基本上不會出售什麼工程設備。而江渝的軍閥財團所生產的先進工程設備也都是給自己的工程隊用的,不會賣給那些民間工程隊。

    民間資本想要開工程隊,首先國家會統一審批,就算是鄉鎮一級的工程隊都是中央負責審批,一旦工程設備不達標,對不起,審批不通過。

    沒有經營執照的工程隊是被嚴厲打擊的,打擊理由也很正當,杜絕豆腐渣工程嘛!

    十幾個建築公司,分包了各省的省級、市級、縣級、鄉鎮級的工程項目,這些建築公司有先進設備,人才方面雖然緊缺一些,但互相之間卻是借來借去,加上很多工程的技術性並不高,倒也能支撐得住。

    隨著日本被吞掉了,日本培養出的那些工程師全被中國獲得,日本人擅長測繪,那些工程測繪的專業人才緊缺的問題得到了緩解。

    德國的工程師大量到來之後,人才緊缺的問題進一步解決。

    壟斷了工程建設,就等於是壟斷了房地產開發。壟斷之下,各工程隊都有大量資金投入到設備、人才培養等方面,加上互相的競爭使得各公司有緊迫感,所以工程質量是在不斷提高的。

    加上原材料生產被財團壟斷,此時已經形成了一個越來越完美的資金循環,大量財富不斷被財團攫取,財團又建設各種工程,把財富花出去,使老百姓有工作有收入,然後再通過消費流回財團的口袋。

    不過當前房地產還是沒有開搞,工業也沒有開始猛爆汽車。

    中國在1917年全年,首先還保留著50的軍工業生產,一部分出口給協約國,一部分援助給了同盟國。

    同時中國將建設重點放在了鐵路和公路的建設方面,以及施工設備、農機、汽車、商船、油輪的製造方面。

    「今年我們瘋狂建設了5萬公里鐵路,鐵路總長已經達到了13萬公里了,今年省級公路則修了3萬公里,市級公路修了8萬公里,鄉鎮級公路則修了6萬公里。總體來說,我們中國的地方原材料開採還是比較落後的。」周子躍對江渝說道。

    「這也是沒辦法的,誰讓我們發展得晚呢!戰爭要是能再拖兩年,我們中國的交通環境應該就能大幅度的改善了。」江渝說道,鐵路、公路主線就像是血管,那些鐵路支線、鄉鎮公路就像是脈絡,有了良好的交通才能將養分輸送到全身。

    之前中國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攫取到利益,主要是江渝把交通傾斜到了鐵礦、煤礦開採,以及鋼鐵、軍工運輸上。

    把主要的原材料運出來,把主要的商品運出去,形成一個個集中的產地。

    但畢竟是傾斜的,雖然把幹線的交通修得差不多了,但支線卻依舊比較挫。中國很多省份的原材料都開採不出來。那些小型的礦產,雖然單個產量不起眼,但是如果全國的小礦產加在一起卻是很可觀。

    甚至就是最基本的建築材料——木材,如某縣明明有很多木材資源,但因為公路沒修進去,導致資源得不到開發。只能通過鐵路從外地運,那麼就加大了運輸壓力,甚至因為運不過來,就導致木材價格飛漲,一些建設項目不得不擱置一邊。

    於是,很多工業就只能集中在沿海地區。

    此時中國工業,以長江三角洲一帶最為發達,大多數輕工業都集中在那裡。

    而重工業,則多數集中在交通建設成本比較低的蘇北、安徽、山東、湖南以及西北地區,四川、東三省的重工業也有一定發展。

    只有全國的交通條件改善了,經濟才能迅猛增長。

    此時中國也因為財團對工業的壟斷,產業非常集中,各種行業分別集中於一些地區,然後向全國輸出這些產品。

    並將全國的原材料運往該地。

    這就造成了鐵路運輸的繁忙,這也是為什麼後世的中國十萬公里鐵路就能支撐的原因,而此時江渝建設起來的工業體系卻必須有更多的鐵路,不僅是因為運輸量增加了,同樣也是因為這年頭的火車速度沒後世的快,運輸效率也沒那麼高。

    當然,這也使中國的人口大量集中帶那些有產業的城市。

    而此時的中國因為人口的大量遷移,很多省份已經徹底成為原材料產地,因此那些省份的交通建設主要是以原材料開採為主要目的的。

    而那些省份的居民,則主要以開採原材料為主,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加工這些原材料的企業。

    就像後世美國那樣,產業高度集中。

    因此現在的中國,也可以選擇不建設一些地區的交通,畢竟中國此時還可以從海外用輪船把原材料運回來。

    而那些交通落後地區的百姓,則遷移出來轉業成工業人口,從而使整個民族都快速發展起來。

    所以中國的交通建設並不困難,那些交通建設困難的省份只需要建設一條主幹線進去,並建立主要支線,其他的可以不建設,把人遷移出來就好了。

    「自從我們加強壟斷之後,鐵路、公路股票上漲勢頭非常迅猛,加上投入股市的資金增多了,現在民間資本已經能夠支撐鐵路建設了,同時也能支撐部分公路的建設。明年就不用我們自己花錢去建設了。」周子躍一副暗笑的模樣,因為之前吃了一次鐵路的虧,股民們對鐵路有點牴觸。

    但是,隨著這些年鐵路分紅年年上漲,人們還是抵擋不住鐵路的誘惑,各地又掀起了鐵路投資熱潮。(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本站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