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136章:壞到流膿的建議 文 / 落雨流痕

    這一年,中國的工業因為原材料的原因,所以一直得不到最快速度的擴充。不過隨著14年投資的鋼鐵廠、礦山,以及礦山鐵路的建成,到16年的時候就會得到解決。

    不過相比於美國的鋼鐵產量來說,此時美國3000萬噸的鋼鐵是中國鋼鐵產量的6倍,這差距可謂巨大。

    但如果到了17年,那情況就會不同了,那時候中國各省大鐵礦、大鋼鐵廠陸續投產,鋼鐵產量還將出現一個暴漲的過程。

    而美國撐死也就只能發展到四千多萬噸鋼鐵產量。

    第一是市場需求的問題,第二是美國鋼鐵冶煉的技術問題。

    此時中國的鋼鐵冶煉技術全球領先,冶煉速度更快,轉爐鋼也不比平爐鋼的質量差,中國能用更少的勞動力冶煉更多的鋼鐵,這是美國現在的冶煉技術所辦不到的。

    中國唯一比美國較為有優勢的就是造船業,不過到1916年,美國的造船量將超過中國,但到了17年就不得而知了。

    就在工業機器運轉的轟隆聲中,澳大利亞、加拿大政府於1915年4月宣佈撤銷排華政策。

    並且澳大利亞、加拿大政府做了一個簡單的道歉,雖然沒什麼誠意,但兩個英國自治領卻敢在明目張膽的排華了。

    此時的中國確實已經是崛起了,繼續排華將引起極大的外交爭端。

    只有美國對此無動於衷,此時的美國和中國可謂是競爭對手,兩國都忙著出口,顯然現在美國佔據一定上風,出口總量比中國要多許多。

    也因為美國的運輸條件比較便利,中國要出口到歐洲必須跨越較長的路途,而美國出口商品到歐洲,只要跨越一個大西洋就夠了。

    但在許多領域又是中國佔據了上風,中國的很多商品是美國所沒有的,或者質量完全比美國要好。

    最簡單的就是飛機。

    同樣是簡單的木質結構飛機,中國飛機的性能更加優越,美國根本造不出來,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美國造不出那麼先進的發動機。

    而且美國的工業設備也停留在第一次是工業**的層次,現在忙於生產,也沒時間更換設備。

    如果是性能差的飛機,中國也有,價格還比美國低很多。

    美國的飛機製造業被搞得鬱悶無比,飛機製造業的第一桶金已經被中國給賺到了,現在美國要想發展飛機製造業,必須投入更多的金錢。

    當金錢投入其中後,造出了和中國人一樣的飛機,中國人也許就開始降價出售了,到頭來美國的飛機製造業依舊賺不到多少錢。

    而中國早就拿著之前賺到的錢,研製出更先進的飛機了,然後繼續用先進的飛機賺取巨額暴利。

    這就是領先一步的巨大好處。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只能保證其國內市場使用自己製造的飛機,從而對中國飛機製造業進行追趕。

    此時歐洲的飛機訂單,美國是不要想指望了,英法根本就看不上美國的飛機,美國飛機上了戰場只會被德國戰鬥機打成烤火雞,不僅沒有一點作用,反而搭上一個飛行員和一架飛機的錢。

    非鋼鐵製品的出口方面,還是中國出口得比較多。

    此時中國的棉花產量雖然和美國沒有多大差距,但畢竟那要供應四億人穿用,能夠出口的紡織品並不是太多。

    但由於紡織品價格很高,這一年的中國人都選擇了不買新衣服,除非是冬天用來御寒的冬衣和棉被。

    節省下來的紡織品都用來出口了。

    現在出口太划算了。

    現在出口一件棉衣賺到的錢,以後能買好兩三件棉衣。

    另外加上英國本身佔據的紡織品市場,但因為英國的出口停頓,世界棉花產地的棉花都開始出口到別的國家,中國則趁機進口。

    中國從這一年起,能夠進口大量的棉花。

    甚至於在俄國都能進口到大量棉花,俄國的紡織品生產急劇下降,棉花產出後甚至沒人要。

    這相比從其他地方高價收購棉花不同,俄國的棉花質量高,而且價格便宜,並且就在哈薩克斯坦地區。

    因此中國的紡織品出口,並不比美國少。

    而在其他的商品出口上,只要是非鋼鐵的,中國對歐洲的出口量大多都比美國來得高。

    同樣也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德國在大西洋上不斷的打擊英國商船,而在亞洲地區則沒有這個顧慮。

    德國的潛艇因為中國的強烈反對,並沒有在亞洲進行活動。

    中國不配合,德國潛艇也開不到亞洲來,畢竟比較遠。

    而英國在地中海組織了護航艦隊,因此從中國進口商品反而成為最安全的路線,從美國進口雖然比較近,但卻比較危險。

    隨著德國潛艇的不斷增加,英國的商船損失比歷史上戰爭初期急劇增長,畢比歷史上戰爭初期所損失的商船高出了一倍。

    大量從美國進口的物資沉入了大西洋。

    這可都是要英國埋單的。

    美國為了確保對歐洲的貿易正常展開,不得不提前一年組建護航艦隊,直接徵調了兩百多家民間造船廠,製造大量的護衛艦。

    美國國會在1915年批准了製造250艘驅逐艦和400艘獵潛潛艇的計劃,這一計劃直接妨礙了美國商船的建造。

    使得美國在1915年,商船製造能力只上漲到了50萬噸,中國依舊遙遙領先於美國的商船製造能力。

    但在艦船的製造能力上,美國卻是完爆中國了。

    美國艦船製造能力從1914年的13萬噸,製造上漲到了30萬噸,而此時中國的艦船製造能力只有10萬噸,而且大部分是用來製造潛艇的。

    但是中國目前根本就不需要製造大量的驅逐艦和獵潛潛艇。

    「看來歷史已經因為中國幫助德國製造大量潛艇而改變了,確實此時美國也無法再坐視德國的潛艇在大西洋上橫行了。一旦英國的商船都被德國擊沉,而美國又沒有足夠商船,必然使美國的出口陷入停滯。」

    江渝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奮筆疾書,用德文寫出了一篇《群狼戰術,突破護航編隊的有效作戰方式》,然後立即讓人交給德國海軍。

    與此同時,由於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取消排華政策,華人開始重新進入澳大利亞和加拿大。

    江渝也開始在澳大利亞加大投資,加拿大同樣也有投資,但相對少一些,一戰後美國喊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後,加拿大逐漸被美國所控制。

    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投資主要是圈地,然後勘探出地下礦產,並進行初步建設。

    中國要從外部進口原材料這是沒錯的,但並不意味著要持有。

    一戰過後因為人們被壓抑了太久,消費**只支撐了兩年的經濟繁榮,之後迅速陷入蕭條。

    這只前肯定是要把海外資產都賣掉的,這樣才能避免損失。

    到時候要想進口原材料,從那些新礦主那裡進口就是了,實在要重新掌控,賣掉的錢也能買更多的礦產。

    因此江渝此時號召商業協會在中南半島、東南亞、印度、澳大利亞進行投資,只是投機性的。

    當然也有這幾年的原材料需求的因素,不過這個需求一過,就可以賣掉了。

    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到了1915年,財團和華東商業協會的資本向外投資的數額越來越大,到了1915年年末,對外投資總額已經上升到了三十億炎黃幣。

    這些投資在隨後幾年為中國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戰爭期間原材料開採可是非常賺錢的。

    一戰結束後,財團和商業協會民族資本家們則把那些海外資產賣給了財大氣粗的美國人,為此又連本帶利的賺了一大筆錢。

    隨後帶來的世界經濟大蕭條,讓購買了礦產的美國佬們叫苦不迭。

    ……

    歐洲,德國!

    德國海軍高層正在仔細閱讀江渝寫的那個《群狼戰術》,美國人如果知道這事,一定會大呼『用心險惡』、『壞到流膿』。

    但為了使中國能從美國口裡搶下對歐出口的肥肉,江渝看到美國搞護航艦隊,自然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同時江渝在《群狼戰術》的後文指出:「隨著美國不斷的向協約國進行借貸,必然不願意看到協約國戰爭失敗,德國如果出於忌憚德國的目的對於大西洋上的船隻心慈手軟,等到美國建造出了他們那數量龐大的驅逐艦與獵潛潛艇,必然會使同盟國錯失這大好的機會。與其如此,不如放開膽子對大西洋上的船隻進行攻擊,美國為了漁翁得利,必然不願意參與到戰爭當中。而且如果使美國的工業產品無法運輸到境外,也能極大的阻礙美國的工業發展,就算是美國參戰,同盟國也無需面臨其巨大工業能力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江渝這個建議,簡直壞到流膿啊!

    一旦德國真的按照他這個思路去做,那麼美國必然將無比糾結,要是德國採取無限制潛艇戰,那麼美國是宣戰還是不宣戰呢?

    宣戰,等於是要陷入戰爭之中。

    不宣戰,德國潛艇阻礙其對歐出口。

    德國海軍看到《狼群戰術》中的這個推斷,頓時眼前一亮,海軍高層連忙前去面見威廉二世。(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