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134章:誰是傻瓜?2億換50%石油儲量 文 / 落雨流痕

    第三更,五千字大章!今天更新一萬二了!繼續哭求求包養,哭求求月票!

    要知道在西方人當中,德國才是最能打的。//高速更新//

    至於紅色毛熊,實際上毛熊並不是很能打,完全是靠遼闊的版圖和眾多的人口及資源耗死德國人的。

    而德國在二戰中犯下的一個重大錯誤就是,他們沒有戰略轟炸機群,無法轟炸已被轉移到烏拉爾山脈以東的毛熊工業

    對於中國來說不存在這個問題,中國只要以閃電般的速度拿下後世的哈薩克斯坦地區,也就是中亞細亞地區,就能夠對毛熊進行全境轟炸,到時候毛熊沒有飛機大炮,就算是再能適應極寒作戰,最終的下場也只是滅亡罷了。

    因此江渝不會去摻和這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的工業基礎還很薄弱,要想和歐美抗衡還需要一個發展時間。

    這個發展時間,也許是二十年!

    二十年後,中國這一代的孩子就能成長起來了,那時候中國才有與整個世界叫板的本錢。

    到時候必然要讓整個世界為之顫抖,中華民族也必然要重新站在世界的巔峰,並推翻西方人的世界體系。

    這才是江渝的最終目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在三十年後,三十年的時間,對於中國來說將是寶貴的三十年。

    三十年足夠讓中國培養出足夠的工程師、技工,也足夠讓中國形成巨大的戰爭潛能。

    朱爾典則在很糟糕的心情中匆匆告別。坐上車後朱爾典立即開始寫電文,準備以最快速度發回英國。

    他開始思考,當初支持這個年輕人是不是錯誤的選擇?

    不過朱爾典很快就把這個問題拋諸腦後。金錢上沒有什麼正確與錯誤,只有你有還是沒有。

    顯然這個年輕人讓他有了金錢。

    雙方的友誼實際上是靠金錢維繫的。

    就在朱爾典走後,江渝來回渡步思考起來。

    「嗯!是時候把毒氣彈技術給德國人了。」江渝想了想,給孫振東打了個電話,命令他把毒氣彈技術交給德國。

    德國此時已經有芥子氣了,芥子氣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合成的,不過一直在德國的私人研究室裡。

    不過德國此時還沒有毒氣彈技術。他們有的是毒氣罐。

    戰爭雙方隨著塹壕戰的來臨,小口徑火炮已經沒什麼用了,但用來釋放毒氣彈卻是很不錯的。

    江渝把毒氣彈技術交給德國。德國很快就能把他們的77mm速she炮改成發she毒氣彈的火炮。

    很快孫振東就打電話過來向江渝報告了德國的回復,孫振東說道:「德國人說很感謝您為德意志帝國提供的幫助,但他們更希望中國能夠直接參與戰爭,他們說這是一場盛宴。去晚了的話可就分不到吃的了。」

    「回電給德國人。告訴他們我們中國目前還處於剛完成統一的困難局面之中,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發展。雖然中國不會加入同盟國,但也絕對不會倒向協約國的。」

    「是。」孫振東應道,然後掛了電話,接著給德國發了封電文,將江渝的原話發了出去。

    德國到現在還是很遺憾,中國竟然一直沒有參與到戰爭中來的意思。

    本來中國與日本發生戰爭,德國是高興了好一會。這可能意味著在遠東地區多了一個盟友。

    當然也擔心中國打不過日本,使得中國無法在遠東地區發揮足夠的作用。

    不過接下來的發展卻是大大的出乎了德國的預料。日本竟然被中國乾淨利落的打趴下了。

    聯合艦隊被炸沉!

    近上百萬陸軍被殲滅!

    台灣和朝鮮被中國收復和解放。

    日本的海上交通更是被中國用陸海兩軍徹底封鎖,此時的日本每天還要被中國飛機不斷轟炸。

    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就連當初嘲笑中國不自量力的想要封鎖日本海運的各國媒體現在也都住嘴了,而且都在為當初的報道感到臉紅。

    中國已經在對日戰爭中表現出了強大的戰爭素質,其軍事作戰能力非常強大。

    這讓德國再次心思活絡起來,如果能把中國拉入同盟國之中,德國就能和中國一起對俄國進行兩面夾擊。

    到時候必然使俄國迅速投降。

    俄國投降後,中國可以通過俄國的鐵路把力量源源不斷的輸入到歐洲戰場,到時候德國不僅不需要兩面作戰,而且還能增加歐洲的作戰力量。

    這樣一來,儘管在海洋利益上沒有任何作為,但卻可以在陸地上成立一個超級陸地大國。

    只要有足夠的資源,德國必然將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不過當德國向中國發出邀請後,中國卻一直沒有答應這個邀請,不管德國開出什麼樣誘人的條件。

    得到的回答都是『光榮中立』。

    中國的中立讓德國十分的無奈和遺憾,不過中國能把日本打趴下,也讓德國感到欣喜,要知道日本早已向德國宣戰,如果日本沒有被打趴下,在德國人想來肯定會派遣兵力支援歐洲戰場。

    這樣看上去同盟國已經賺了。

    而且中國雖然在為協約國生產軍事訂單,但生產的都是一些沒什麼技術的玩意,最有技術含量的也就是飛機了。

    不過中國也在向德國提供先進的軍事技術。

    例如戰鬥機!例如毒氣彈!

    還有那些不知道有沒用的戰車!

    同時中國還在為德國製造潛艇,使德國潛艇數量正在不斷的快速增長。中德之間的貿易也正在抓緊開展。

    雙方都在製造運輸潛艇。

    這些運輸潛艇下水後,兩國就可以進行貿易了。

    至於中國正在和俄國人進行軍事物資貿易的問題,德國人則絲毫不擔心。因為中國既然不會賣給俄國人先進的軍火,俄國人要怎麼運輸這些普通軍火就是一個讓他們手忙腳亂的問題。

    俄國人動員的士兵太多了。

    前線連俄軍士兵的糧食補給都無法保障,其後勤混亂程度讓人十分無語。

    就算俄國買到了軍火,也未必能運到前線,就算能運到前線,這意味著其他物資的供應量必然減少。

    因為俄國的鐵路就那麼一條通往前線的,能運多少東西德國人心裡有數。

    不過就算是這樣。俄國尼古拉二世還是在不斷的向中國採購軍火,作為君主而高高在上的尼古拉二世,顯然不太瞭解下面的問題。

    他只知道。沒有軍火應該去採購。

    不過俄國的軍火採購方面倒是沒有採購什麼炮彈,因為俄國的戰前炮彈儲量多達一千兩百萬發,暫時還不需要採購。

    需要採購的是步槍,還有子彈。

    俄國前線大約有33%的士兵沒有槍械。也不知道他們空著手上戰場能夠幹什麼。也許除了挖塹壕當苦力外,並無什麼用處,而且還增加了後勤壓力。

    但俄國人並未去算這筆帳,其糟糕的後勤系統確實讓人瞠目結舌。

    俄國人打仗,靠的就是用人去堆。

    軍火的利潤這就高了,儘管是普通步槍和子彈。而且俄國人採購的不是本國步槍,而是中國換下來的毛瑟步槍。

    還得從中國這裡買子彈。

    當然用了毛瑟步槍的俄國人,還可以使用從德軍那裡繳獲的子彈。

    ……

    另一方面。朱爾典很快就把電文發回了英國。

    英國內閣看到了電文後,英國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大怒。很恨的說道:「大英帝國已1經同意廢除中國的不平等條約,而且還同意中國收回租界和鐵路,中國人還想怎麼樣?他們這是得寸進尺。」

    「阿斯奎斯先生,顯然中國人並不認為這是大英帝國的交換條件,而是認為那些東西本就不應該強加在中國頭上。不過中國經過對日戰爭之後,中國確實已經有了成為大國的本錢。」阿斯奎斯的秘書對他小聲的說道。

    阿斯奎斯不得不承認秘書說的話有道理,作為一個大國,廢除不平等條約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也是不可能繼續維持那些不平等條約的。

    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時候,各國都沒有什麼意見。

    沒有哪個國家會為了這些不平等條約與此時的中國開戰,那是毫無利益的愚蠢行為,所以中國順利的廢除了不平等條約。

    只不過這並不代表中國得到了滿足。

    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索取海外利益是很正常的舉動,而且是在自身能夠待價而沽的情況下。

    「而且如果我們不穩住中國的話,後果將非常嚴重。」

    「馬上召開內閣會議吧!」阿斯奎斯無奈的說道,這正是糟糕的一天。

    很快內閣會議就召開了,英國的政客們一致認為,如果中國倒向協約國,必然會使戰局徹底糜爛。

    中國陸軍的實力不容小覷,中國陸軍擁有眾多先進的裝備,雖然看起來很敗家,但戰鬥力確實很強。

    更讓英國不容小覷的是中國的工業能力,從對英國的出口中就能看出。

    中國的飛機製造業規模龐大,是世界上飛機產能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根本無法與之相比。

    一旦中國倒向同盟國,協約國首先將失去中國這個目前正在為英國充當兵工廠的中立國家,而同盟國則將獲得這些生產能力。

    「滿足中國人的條件並不是不可以,他們的殖民地需求的胃口並不大,只是想要一個大沙漠,而且這個大沙漠還沒有被大英帝國佔領。如果大英帝國不同意,中國人依舊可以派遣兵力對這塊半島的空白地區進行佔領。而且中國人並不要也門這塊殖民地,運河依舊掌控在大英帝國手中。大英帝國需要付出的僅僅是阿曼、阿聯酋這兩塊殖民地,並且把科威特的宗主國讓給中國罷了。」一名內閣成員發表了他的看法。

    「中國人為什麼想要這麼一塊毫無價值的殖民地?真是讓人感覺到奇怪。」又有一個內閣成員發言道,他的話中充滿了懷疑。

    「中國人顯然是看著地圖來畫的。說不定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那裡是一片沙漠。而且中國人確實不想參與到這場戰爭當中,從他們大肆在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進行投資就能看出。如果一旦開戰,那些投資就得泡湯了。或許他們真的只是想隨便找一塊殖民地,好安撫民眾和那些激進的年輕軍官們。」

    內閣會議中,這些英國內閣成員始終想不通中國要這塊殖民地幹什麼。

    而且他們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英國沒有對阿拉伯半島進行徹底的佔領,如果是戰爭爆發前英國只要警告中國一句。讓他們不准進入阿拉伯半島就能奏效,但是現在顯然不可能了。

    英國哪裡顧得上中東的問題,中國人真的要想擠進阿拉伯半島。英國也無法阻止。

    另外如果不答應中國的要求,中國極有可能倒向同盟國,加只阿拉伯半島本身就是一個不毛之地,除了英國佔據的那些地區有點農業資源外。為佔領的地方雖然有不少綠洲。但在英國看來都沒什麼價值。

    就算佔領的地方,也沒什麼價值。

    把這片不毛之地讓給中國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如果能夠換取中國保持中立,甚至對奧斯曼帝國發起進攻的話。

    而且現在奧斯曼帝國參戰,阿拉伯半島也隨時可能遭到奧斯曼帝國的進攻,只要確保也門地區還控制在大英帝國手裡,蘇伊士運河的利益就不會丟失,這是英國在該地區最核心的海洋利益。

    很快英國內閣就確定了應對方案。並發電授權朱爾典與中國進行商談,那些條件都可以答應中國人。

    如英國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這沒有問題。

    以及讓澳大利亞、加拿大取消排華政策同樣沒有什麼問題,在戰爭的面前,這些東西都是可以不考慮的。

    特別是取消了排華政策後,中國的意思是要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進行投資,英國自然是希望投資越多越好。

    這樣一來中國就有東西捏在英國手裡,倒向同盟國的可能性就小得多了。

    ……

    就在英國內閣商議的時候,江渝已經命令海軍立即組織兵力,並暫時放棄進攻琉球的計劃。

    江渝讓他們先出征阿拉伯半島!

    有些東西去晚了可就沒有了。

    就算不能佔領阿拉伯半島,科威特起碼要佔領,光是科威特那麼一個屁點大的地方,石油儲量就完爆中國了,其儲量達到了全世界石油儲量的10%,拿下那裡中國就不用缺油了。

    至於阿拉伯半島的後世沙特阿拉伯範圍內,那裡有占世界儲量28%的石油,居世界第一,同時後世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那塊地方有占世界儲量9.5%的石油,把三兩個地方佔了,就能獲得世界上47.5%的石油儲量,加上中國自身的7%的世界石油儲量,中國保守估計就有54.5%%左右的世界石油儲量,也就控制了世界一半的石油。

    那塊地區要徹底佔領的,而且把阿拉伯人徹底趕出那快地區,反正那快地區現在也沒多少阿拉伯人,那裡連一個國家都未形成,那裡等於說是一塊沒有統治的無主地區,中國進入那裡根本不算入侵。

    只能說是在那裡建立統治和秩序。

    只要中國正式佔領了那裡,並把阿拉伯人趕出去,換上中國自己的移民,那裡就屬於中國的永久性版圖了。

    不管是海軍還是陸軍,都對江渝的這個命令很不理解,那塊不毛之地要來幹什麼?

    而江渝也未解釋,只是對軍方高層們說道:「未來那裡將成為整個民族的財富之源。」

    不過江渝的命令已經下達,他們只能認真的去執行。

    第一批投送到阿拉伯半島上的兵力確定為五千人,足以橫掃英國未佔領的那片區域了,也就是後世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那塊地方。

    但遠遠不需要那麼多兵力,可能兩千人就夠了,但江渝還是讓陸軍派遣五千兵力過去,同時還計劃在半島上建立一個軍用機場,弄個兩百架第一代轟炸機過去,對付那些阿拉伯牧民足夠了。

    先進的第二代轟炸機則完全沒必要。

    不到五天時間,海軍就準備好了,把原先準備登陸琉球群島作戰的陸軍分出五千,帶著大量物資,護送著他們前往阿拉伯半島。

    路途較為遙遠!

    不過只要等俄國完蛋了,中國攻佔中亞細亞地區,到時候就能直接從陸上支援阿拉伯半島。

    朱爾典那邊也給江渝做了回復,他不找袁世凱,精通中國正直的朱爾典知道,現在直接找這個年輕人比找袁世凱更直接。

    有些東西,袁世凱也不拿主意的。

    特別是在外交和對外戰爭方面,都是由江渝直接主導的,袁世凱只管內部的事情,而且也多是按照這個年輕人的路子走。

    「內閣已經同意將阿曼、阿聯酋、沙特、科威特這片地區轉讓給中國,至於價格問題,還需要商談(ps:為方便閱讀,直接採用後世的名字)。」朱爾典見到江渝後對他說道。

    「價格只要不是太離譜都不是問題。」江渝直接說道。

    「那我想是沒有問題的。」朱爾典點頭道。

    隨後中國與英國都派出人員進行價格談判,經過幾天的談判之後,英國將阿曼(此時為兩個國家)、阿聯酋,包括科威特的宗主權以2億英鎊的價格出售給中國,包括其中的英國資產。

    英國佬樂翻了,佔領這些地區根本就連一百萬英鎊的成本都沒有付出,至於所謂英國資產嘛!也就是港口值點錢,什麼工廠、礦場幾乎沒有,這個價格可謂大賺特賺。

    中國人太傻了,簡直就是傻瓜!

    這個錢直接由江渝的寡頭財團來出,而當時的人們並不理解江渝的做法。

    當中國佔領了這片區域後,也未對石油進行開採,一點風聲都沒透露出去,直到多年之後,人們依舊認為那裡是不毛之地。

    直到後來,驚人的石油儲量被發現後,人們才意識到,當初江渝的決定是多麼明智的了。

    2億英鎊,換到超過50%的世界石油儲量!

    傻瓜都知道是誰賺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