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八十三章:中國的巨大變化 文 / 落雨流痕

    1913年.兩淮行政總署上繳中央的稅款高達六億元,也就是說去年兩淮行政總署一共收了十五億元的稅,比清末時期滿清的稅收還要高。

    但從百姓的生活上來看,很多百姓卻感覺沒什麼稅。

    這一年在華東派系治下,以江蘇、安徽、山東三省來說,個人平均生產總值突破了100元。

    而在這四省,人口已經突破了1億人。

    而在江西、浙江、湖北、湖南這四省,也有不錯的發展,總的來說,13年整個中國的生產總值已經突破了230億元。

    而兩淮行政總署收了15億元的稅,看上去稅收確實很低,還不到生產總值的十分之一,普通百姓也感覺稅收不重。

    但實際上卻不然,這十五億元的稅收當中,雖然很大一部分是江渝的財團上繳的稅收,但江渝的財團壟斷了大部分市場,但交的稅卻是最輕的。

    那些非華東商會內的商人,他們要承受的稅收則比較高。而那些和財團競爭的商人,他們同樣也要承受比較高的稅收。

    這種稅收制度,極大程度的確保了江渝旗下的華東集團、西北集團的壟斷地位。

    那些普通商人也逐漸發現,經營商業已經越來越不容易了。很多行業已經不是他們能夠進入的,這些行業都已經被壟斷了。

    這一年,江渝的華東集團一共盈利16億元,超過政府稅收。

    當然華東集團此時也是負債纍纍累,上百億元的借款,大量的投入,使得這一年的收入和支出都在飛速增長。

    不過對於能否還清這筆借款,江渝比誰都有信心。

    一戰過後,英鎊大幅度貶值。戰爭期間貶值得更厲害,加上到時候出口量激增,要想還清這筆貸款其實並不難。

    只要把這筆貸款還清,江渝的財團就將正式成為一個小巨人了。

    當然這一年的軍費問題成為了內閣和國會爭論的焦點。

    兩淮行政總署上繳國會的稅收是6億,那麼按照約定,這一年國防軍將拿到地方稅收中的4.5億元。

    北洋政府這一年從直隸、河南、山西、東北搞上來的稅收勉強達到了2億元,其中很多還是華東集團貢獻的稅收。

    加在一起,這一年北洋政府能動用的稅收為8億元。

    按照約定,中央給北洋軍多少軍費,也要給國防軍多少軍費。也就是說不管怎麼搞,首先在軍費上國防軍就比北洋軍多出了4.5億元。

    以北洋軍這種等級的陸軍,就是有個1億軍費。也能拉出上百萬兵力了。而以國防軍來說,1億軍費遠不夠訓練和裝備上百萬兵力,當然這是指正規軍。

    如果是生產兵團,普通士兵都不用發餉,1億軍費拉出上百萬兵力那是輕輕鬆鬆。

    最終軍費還是北洋軍與國防軍內定為各1.5億元。北洋軍則保持100萬兵力,國防軍保持25個常備甲種師,10個常備乙種師,總共65萬兵力,同時保持200萬規模的生產兵團。

    當兩大軍事集團在協議上各自簽下名字的時候,北洋軍從這一天起正式成了國防軍的軍事附屬。

    1914年。國防軍拿到了6億元軍費,其中海軍拿走了1億元,空軍拿走了5000萬。陸軍為4.5億元。

    但在外人看來,雙方卻是保持著一種平衡的局勢。

    因為外人並不知道國防軍還有另外的軍費支撐,只認為北洋軍和國防軍的軍費開支都是一樣的。

    所以造成了一種錯覺,即北洋政府依舊能夠對華東派系進行制衡。

    只不過上次倒江戰爭讓日本暴跳如雷的是,袁世凱竟然選擇站在了江渝一邊。使得日本吃能吃了一個大悶虧。

    特別是那一千五百萬元的貸款,不僅沒有達到目的。日後肯定也是沒得還的,因為這是無抵押貸款。

    最終只會成為爛賬,中方則會對他們說,他們無力償還。

    ……

    軍費就搞掉了中央3億元,剩下4億元要用來支撐教育、水利、民政、醫療、農業、工業等等領域,自然是不夠的。

    不夠怎麼辦?

    向銀行借錢啊!

    例如此時的北洋政府向華東集團借款100萬元修建一個工程,那麼接下來華東集團就會弄出一個兄弟公司,或者一個空殼公司,把這個工程接下來。

    實際上這個工程的成本價可能只需要60萬。

    財團會讓政府不斷的加大開支,加大開支之後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好過很多,但問題是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大量的財政赤字。

    政府負債太多怎麼辦?

    那自然是出賣一些條件給財團,而財團永遠保障政府的運作資金。

    這一年內閣和國會大肆花錢,宋教仁有江渝在背後的支持,得到了江渝在資金上的保障後,也意氣風發的想要做出一番成績,試圖以最快的速度改變當前的中國。

    因此很多花錢的項目就這麼上馬了,當年預算就超過了5億元。

    在地方上,也和中央國會差不多,政策都在往財團身上傾斜,特別是那30%的地方建設資金,花錢的項目幾乎都是華東集團承包去做。在保證質量的同時,也在為華東集團保持穩定的壟斷利潤。

    同時中央的很對惠民政策也在華東集團的承包下很好的執行了下去,讓老百姓感受到了實際的好處,再也沒有人說什麼北洋不如大清了。

    歷史上有人說北洋不如大清,那是因為北洋時期雖然自由,但軍閥動亂太頻繁,不夠穩定。

    滿清時期則不太自由,但更為安定。

    壬子年以來,兩大軍事集團開始靠攏,癸丑年大肆『削藩』之下,軍閥已經被消滅了大部分。

    地方上的土鱉政府更是消滅了不知多少。也許現在只有一些大山裡才有一些xxx軍政府,或者是什麼神經病皇帝和神經病子民,人數可能還不足百人。

    這種土鱉政府現在幾乎看不到了,而在辛亥年間卻是遍地都是。

    中國地方上的軍閥動亂也在這一年被消除了大部分隱患,各地軍閥逐漸被兩大軍事陣營收編、遣散。

    未來的中國已經不太可能再陷入軍閥混戰的悲劇中去了。

    同時在東北地區,也不再可能出現日本侵略後的『不抵抗』命令,日本也不再可能快速的從中國掠走大量資源。

    此時的中國已經徹底轉變了,而此時日本如何和中國開戰,中國的國力已經不低於日本,戰爭潛力已比日本強上許多。

    時間拖得越久。中國越強大。這時的中國,已經能夠自主發展工業,軍工業規模也能自主擴大。

    加上四億人口。以及豐富的資源。

    日本如果再選擇侵略中國,那麼可以直接死一邊去了。

    時間進入到1914年,巴爾幹問題日益突出,矛盾逐日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

    上海。這一天江渝出現在了碼頭上。

    一個美麗的西方女子從輪船上走了下來,正是從英國前來的愛麗娜,在一個熱烈的擁抱中,兩人再次重逢。

    很多年未曾見面了,愛麗娜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青澀的少女,身上帶著一種讓人驚心動魄的美感。以及能夠撫慰心靈的溫柔氣質。

    「愛麗娜,見到你真讓人高興。」江渝見到多年未曾見到的故人,心裡確實很高興。愛麗娜擁抱著江渝。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個安全的港灣,突然忍不住掉下淚來,「江,謝謝你的幫助和鼓勵,如果沒有你。也許我邁不出這一步。」

    「這將是一次新的開始。」江渝鬆開愛麗娜後笑著對她說道。

    伊氏姐妹見到兩人擁抱在一起,在那兒竊竊私語起來。伊銳志問道:「妹妹,這就是你說的那個狐狸精?」

    「不是她還能有誰,萬里迢迢的從英國來的狐狸精。」伊維峻帶著點氣憤和酸味,不平的說道。

    伊銳志笑了笑,對伊維峻說道:「像他這樣的男人,在留洋時招惹幾個女人算得了什麼稀奇啊!你小心別把自己陷進去了,到時候想拔出來就難了。」

    「我哪有。」伊維峻俏臉一紅,惱怒的輕輕推了姐姐一把,微微抬頭看了一看江渝的身影,不由咬了咬嘴唇。

    不得不說的是,江渝這傢伙要相貌有相貌,一身武藝頗為不俗,卻擁有著像文人一般的俊秀之氣,與人交談中,有一種讓人入浴春風般的溫和,真不知道這傢伙是怎麼裝出來的(江渝:冤枉,天幹上正印透出而已)。

    單憑著相貌和表面的氣質就迷死一大片女人了。

    何況家財萬貫、功勳彪炳、位高權重,要說優點好半天說不完。

    要說缺點的話,和江渝接觸久了的伊維峻也覺得有一籮筐,蔑視民主、女權,是一個包裝在民主的華麗外衣下的影子政客。

    平常十分孤僻,經常一個人躲在書房裡抄抄寫寫,或者在那發呆(江渝:妹紙,哥是在上網衝浪啊!)

    表面上大公無私,實際上卻是在利用實權大肆斂財,其財團起碼已經攫取了中國30%以上的財富。

    但不得不說的是,在這個男人身上,看到了中國的希望所在。

    「呵呵!當我沒說。」伊銳志見妹妹在那發呆,不由笑了笑,溫婉瀟灑的姐姐,可愛淘氣的妹妹,兩個穿著英氣的軍裝的姐妹花打鬧間卻是把邊上的旅人們看直了眼。

    ps:

    眼睛現在變成一個紅一個白,昨天只按照醫院的方法搞,自己去小診所打了次消炎針,結果沒有繼續用清水洗眼睛。今天早上一度又睜不開了,好在落雨發現洗一下眼睛可能對著電腦一會,等眼睛疼了再洗一次……於是這章就艱難的寫出來了!無比受傷,跪求訂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