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十六章:有便宜可佔 文 / 落雨流痕

    良弼等少壯派組建的皇族宗社黨,悍然在北京發動了兵變,企圖消滅袁世凱為首的國務內閣,恢復皇族內閣一黨天下的局面。

    那一天,禁衛軍很快就佔領了北京的大街小巷,聲稱要把袁世凱等內閣成員吊死在四大城門樓子上。

    禁衛軍的兵變嚇得袁世凱不敢回府,躲進了奕劻的慶王府避難,奕劻作為鐵帽子王,能自由出入紫禁城,他進攻面見隆裕皇后,陳述兵變的後果,可能引起漢族官員的對立。把隆裕皇后嚇得連忙把宗社黨頭頭良弼召入宮中,然後劈頭蓋臉的就一陣痛罵。

    良弼出了紫禁城,很快就帶著禁衛軍撤出了北京城,一場兵變終於消失了,袁世凱意識到良弼是清帝退位的唯一阻力,恰時南京聯絡員汪精衛潛伏到了北京城,袁世凱深知革命黨擅長暗殺。

    於是在幾日之後,在袁世凱的配合下,北京革命黨向良弼丟出了炸彈,良弼沒有被當場炸死,但卻已出氣多進氣少了,兩日後身赴黃泉。

    良弼一死,隆裕皇后更是被嚇得面無人色,連忙召開御前會議,商議清帝退位。

    然而那一天,僅有袁世凱的代表趙秉鈞到場,隆裕皇后被嚇破了膽子,連叫趙秉鈞前去跟袁世凱說,什麼條件他們都答應,保全她母子二人性命要緊。

    直到2月12日,清廷終於頒布了退位詔書。

    ……

    1月中旬,江渝等人看到全國局勢混亂,清廷遲遲未能退位,而此時他們經過三個月的動作,已經差不多囫圇消化了安徽、蘇北,已經有能力繼續擴充地盤。

    趁著全國局勢混亂,正是擴充地盤的好時機。

    向南擴張顯然不太明智,南京成立了臨時政府,這要是派兵去打,顯然會被輿論指責,而向北擴張,不僅能搶到地盤,而且還是北伐逼迫清帝退位。

    經過一陣秘密謀劃,江渝和蔣方震等復興軍軍閥頭目,盯上了山東、河南、蘇北交界的那塊『黃金地帶』。

    那裡是如今中國最重要的產棉地,也是最主要的產棉地,而新疆等地如今還未大規模種植棉花,雖然已經有一些,但作為商品流通到華東地區的卻是基本沒有。

    只要控制了這個產棉地,等於是直接壟斷了中國紡織業本土原材料供應,能夠攫取到不少利益。

    見有便宜可撈,隨即江渝命令楊洪飛率領第一師向山東發動蠶食進攻。

    第一師兵分兩路,一路沿棗莊、臨沂、日照發動進攻,一路直插菏澤,然後向濟寧、泰安、萊蕪發動進攻。

    同時鑒於對外擴張的需要,江渝與蔣方震等人商議之後,又擴建了復興軍第三步兵師,以鞏固後方防禦力量,另外擴編三個農墾兵團,以應不時之需。

    1月13日,第一師攻入山東,此時的山東防禦力量薄弱,雖然有北洋第五鎮,但只有一個協的兵力,另外一個協被調出山東鎮壓革命黨去了。

    而在濟南,僅有吳鼎元的一個標,其餘基本上沒有新軍兵力,只有一些戰鬥力低下的地方舊軍和團練。

    再則第五鎮此時已陷入內亂之中,山東巡撫孫寶琦因革命黨的脅迫,曾宣佈山東duli,結果很快被袁世凱派遣出去的張廣建、吳炳湘聯合第五鎮北洋軍,又取消了山東duli。

    山東作為袁世凱其勢力根深蒂固的省份,顯然沒那麼容易duli,僅duli了十三天就宣佈取消duli了。

    孫寶琦duli時得罪了人,取消duli時又得罪了人,兩邊不討好的情況下,乾脆不幹了,捲著銀子自己跑了。

    復興軍第一師極為迅速的就拿下了棗莊、臨沂,左路軍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夜攻克菏澤,接著迅速佔領菏澤周邊的縣城,沛縣、豐縣、單縣、武城縣、金鄉縣相繼攻克。

    前面剛打下縣城,後面武警、警察、醫療隊、宣傳隊、行政人員就到了,然後迅速的展開工作。

    後方則通過車隊將糧食、棉衣等賑濟物資送到各縣城,以配合行政工作的展開。

    戰火的突然降臨,讓陷入其中的山東百姓都為之提心吊膽,然而當戰鬥結束後,他們卻難以置信的看到,這支從蘇北打來的軍隊,竟然對老百姓秋毫無犯。

    他們穿著贊新硬朗的軍裝,邁著整齊的步伐,臉上帶著自信與堅毅,是老百姓見過的軍隊中最精神的一支。

    這支軍隊沒有滿清舊軍的腐朽氣息,更無北洋軍身上的強橫作風,他們和老百姓說話時總是那麼的和氣,買賣時總是那麼的公平。

    只是一瞬間,老百姓心中就湧起了對這支軍隊的空前愛戴。

    因為他們堅信,這支軍隊是保護老百姓的軍隊,是與老百姓站在同一陣營的軍隊。

    加上後面陸續運來的賑濟物資,老百姓更是徹底接受了兩淮行政總署組建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工作在老百姓的配合之下順利開展。

    通過這些政策,江渝開始迅速消化佔領的新地盤。

    盤踞在菏澤的辮子軍統帥張勳,這次又落荒而逃了。

    張勳是滿清的死忠份子,辛亥革命期間負隅頑抗,被滿清封為兩江總督,隨後一路潰敗,從蘇北過境潰敗到了山東菏澤。

    當時復興軍正在蘇北打地盤沒空理會張勳,這才讓張勳順利的跑到了菏澤。

    這一次復興軍對菏澤發動進攻,辮子軍試圖反擊,然而開打不到二十分鐘,就被復興軍那猛烈的炮火給嚇得落荒而逃。

    此時的張勳沒有地盤,恍如喪家之犬,他輸不起,一旦手上的辮子軍打光了,他狗屁也不是。

    因此張勳又一路跑到了德州,袁世凱對張勳一時也沒什麼辦法,此時山東的兵力有些太過空虛了。

    復興軍對山東的進攻,大大出乎了袁世凱的預料。

    南京革命黨顯然不可能有膽子敢北伐,他們根本不敢動北洋軍的虎鬚,革命黨的高層說得不好聽點就是一群投機分子,得了好處便行,哪裡捨得跑到北方來和北洋軍拚命。

    武昌革命軍與南京又不和,武昌方面雖然好一些,但本身實力並不強。再則離山東比較遠,這次進攻山東肯定不是武昌革命軍。

    眼看山東又要不穩了,袁世凱有些想要罵娘了,連忙讓人前去調查。

    調查很快就有了結果,袁世凱很快便獲知,這次進攻山東的軍隊是佔據安徽和蘇北的復興軍。

    「爹,這個復興軍甚是奇怪,武昌爆發起義之後,他們第二天就進行了響應,而且很快就攻佔了整個安徽和蘇北,安徽巡撫朱家寶也被他們給殺了。但後來他們只發了一封不痛不癢的通電,之後就沒什麼聲音了,當時武昌革命軍勢頭更大,因此我們一時也抽不出功夫管他們。接著他們不僅不爭安徽都督、江蘇都督的職位,而且連南京政府的選舉也缺席沒去,而是自己搞了一個什麼兩淮行政總署,與南京革命黨並不是一路的,而且和武昌革命軍也不是一路。」袁克定對袁世凱說道。

    袁世凱略微一思索,說道:「我倒是想起來了,前不久這個兩淮行政總署還在安徽蘇北頒布了一個什麼農改政令,結果在報紙上大肆論戰。」

    說著,袁世凱猛然一驚,問道:「後來如何了?」

    由於北京城凶險非常,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袁世凱根本沒精力去理會跳得不並歡的軍閥頭子江渝。

    「後來,沒出什麼事。」袁克定不明所以,袁世凱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拍手道:「厲害,厲害啊!」

    「爹,有什麼好厲害的?」袁克定不解的問道。

    「你想想,若是爹現在頒佈一個同樣的政令下去,那些大地主還不反了我?到時候恐怕是到處混亂,可是這個兩淮行政總署卻沒弄出什麼亂子,這說明什麼?說明他們對地方的控制力已經達到了一個很可怕的地步。」袁世凱來回渡步,半響又對袁克定問道:「那個江渝到底是什麼底細?」

    「聽說很年輕,不到二十歲,庚戌年初剛從德國回來。」

    袁世凱皺眉道:「怎麼我以前沒聽過這麼一號人物?」

    「爹,他是乙巳(1905)年日俄東北之戰後出國,但他一開始去了英國,考上了英國劍橋大學,半年後又跑到了法國,還在法國混出了點名堂,丁未(1907)年初又跑到了德國,又考上了德國陸軍大學,在德國待了三年,不過孩兒卻未打聽到他在德國具體做了什麼,庚戌年初他又回國了,然後在江北巡防營任統帶。」

    「那這小子這次要幹什麼?」袁世凱百思不得其解,提前一句話不說就打山東,打了也不發什麼通電,更不提什麼要求。

    袁世凱自然不知道江渝要做什麼,因為袁世凱的腦子裡有定性思維,中國長期都是小中央大社會的體制,對地方掌控力度很低。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軍閥們打地盤只要在上層鬧一鬧就可以了,只要統一了上層,那麼地方自然在統治之下。

    而江渝卻完全摒棄了這一模式,開始加強地方控制,從而走出一條地方包圍中央的路線。

    說白了就是不斷蠶食地盤,當地盤變得足夠大時,就能對中央政府產生壓制現象。

    袁世凱一時半會沒想到這一點上,他的固定思維並不容易讓他這麼快反應過來,自然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管怎麼樣,山東不容有失。」袁世凱豈能看到到嘴的羔羊就這麼跑了,一旦山東亂了,南京革命黨便會得寸進尺了,到時候可就不是這麼容易好壓制的了。

    適值此時,隆裕皇后起草了退位詔書,然而這時候禁衛軍再次嘩變,沒有辦法的袁世凱,只好低聲下氣的和馮國璋求情言和。

    馮國璋曾在漢口前線瘋狂鎮壓革命軍,而且還進宮覲見隆裕太后,讓隆裕太后撥給他三百萬兩,他可單獨平定革命軍。

    袁世凱當時可不是要滅了革命軍,而是要拿革命軍要挾清廷,馮國璋的計劃讓他嚇出一身冷汗,隨即把段祺瑞派到了武昌前線,下了馮國璋的指揮權,並讓馮國璋到擦哈爾就任都督。

    馮國璋在漢口前線被袁世凱釜底抽薪,心中鬱鬱,回到北京後也不去察哈爾就任,直接回自己的宅子裡待著去了,和袁世凱鬧翻了臉皮。

    此時袁世凱讓袁克定上門求情言和,給足了馮國璋面子,馮國璋這才覺得心裡舒坦。

    馮國璋是良弼的結拜兄弟,人稱馮蠻子,是禁衛軍可接受的人物。只是馮國璋猶豫不定,袁世凱沒辦法,只要親自出馬,到了馮國璋府上,對他說:你可知英雄蓋世的項羽敗在何處,他敗在婦人之仁,敗在看不清局勢。

    雖然馮國璋在情感上忠於清廷,但絕對不可能為了清廷殉葬,因此這才挺身而出,前往禁衛軍軍營,他登上高台,手持南北協議達成的『皇室成員優待政策』大聲宣讀,然而禁衛軍的士兵們說,朝廷已經沒有了,禁衛軍肯定會解散,與其如此不如拚死一搏。

    馮國璋當即保證,禁衛軍永遠存在,一切待遇照舊。並說如果信不過馮某,可派兩個代表日夜跟隨,如果馮某做不到,可當場要了馮某的腦袋。

    一場嘩變再次消除了。

    2月12日清政府頒布了退位詔書,統治了中國近三百年的滿清王朝,就此壽終就寢,走向了滅亡。

    而復興軍自1月中旬開始進攻山東,在沒有遇到什麼抵抗的情況下,又把手伸到了河南商丘。

    復興軍的不安分給了袁世凱調開禁衛軍的借口,2月15日,滿清頒發了退位詔書只有三天,袁世凱就把禁衛軍調往山東進剿復興軍。

    對於袁世凱來說,命令確實是用『進剿』的字眼,顯然袁世凱還未把復興軍放在眼裡。

    在他看來,用禁衛軍去對付復興軍,已經有些大材小用了,不過禁衛軍在北京城外駐紮一直讓袁世凱感覺如鯁在喉。

    ——————

    第一章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