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十五章:華東商會(第二更到) 文 / 落雨流痕

    抱歉,第二更晚點了,今天自己弄廣告牌,弄到晚上十點半才回家,草草吃了點東西上來更新!

    明天早上8點之前第一更會發上來。

    ————

    就在江渝在組織農會的時候,國內的局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12月初南北在英國的調停下進行了和談。

    袁世凱派出了唐紹儀,南方派出了伍廷芳,雙方的分歧有些大,正如江渝所預料的那樣,袁世凱一開始意圖採取君主立憲制。

    這樣一來袁世凱有不少好處,首先不用背負什麼噬主的罵名,再則君主立憲後也不需要什麼選舉。

    但是南方革命黨拒不接受這一提議,而是堅持要滿清退位,並成立中華民國。

    為了策反袁世凱這個實力派,孫文許諾袁世凱,只要支持共和就讓袁世凱擔任大總統。

    袁世凱接著面臨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和談一旦鬧崩了,他怎麼辦?

    如果武力蕩平南方革命軍,首先飛鳥盡彈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第二,他沒有錢去打,再則英國佬不支持他打。

    滿清在10年的股災過後,由於金融風暴的原因,錢莊倒閉使得滿清損失了大筆公款,加上革命爆發時正值秋收,南方稅款收不上來,根本就沒錢。

    打也不能打,更沒錢打。

    袁世凱見此,十二月底唐紹儀也承認了共和,不再堅持君主立憲制。

    自從孫大炮回國後,馬上就和武昌方面進行了爭權奪利,因為孫大炮活動多年,又擅長鼓吹,很快就壓制了武昌政府,12月29日召集各省代表選舉中華民國總統。

    安徽省代表缺席,江蘇省代表由程德全派發,最終孫大炮以15票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大炮成功當選了總統,即到處借錢。

    首先向日本人借錢,說:如果沒有幾百萬銀子的話,那我當了大總統只能落荒而逃了。

    日本人說:我們一時也變不出這麼多銀子。

    最後是上海商會出了八百萬兩銀子,支持孫大炮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江渝收到消息,頓時眼紅了。

    「尼瑪,有銀子給孫大炮吃喝玩樂,就沒銀子來安徽蘇北投資?」江渝不爽了,農會剛辦完,就馬不停蹄的準備開辦『工業發展大會』,意圖吸納民族資本,合股開辦工廠。

    而在外資方面,江渝是堅決不引狼入室的。

    回想後世,外資每年攫取中國60%的GDP,從而綁架經濟、政治、外交,導致中產階級全面塌陷,底層民眾長期養分不足。

    外資畢竟是外資,總歸不是自己的。

    經濟上有一種效應叫『涓滴效應』,即高收入群體進行消費,從而將養分一層層的傳遞給低收入群體。

    如果外資投資了很多產業,那麼等於就是『漏水』,而且是不斷的漏水,屆時雖然表面上繁榮了,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反而會造成很劇烈的內部矛盾,根本就是得不償失。

    因此江渝根本不引進什麼外資,反而對外資極為排斥,兩淮行政總署在工商稅方面定得很高,但對於民族資本商人,又有退稅政策。同時通知了下面的行政人員,給外資辦什麼手續之類的,能卡就卡,能拖就拖,老子玩死他們。

    為了培養出一批能為民族服務的民族商人,江渝並非是中國商人就接納,而是在這些中國商人當中進行挑選,那些亂七八糟的洋行買辦商人,以及那些不道德的商人是排斥在外的,能入江渝法眼的,則拉進『華東商會』當中。

    華東商會是江渝組織的一個具備紀律約束性的商會,加入華東商會的成員,必須遵守各項規定。

    首先不能購買外國奢侈品,如果要購買必須向商會申請,如果那些奢侈品實在需要,中國又沒有出產的,可以吮許購買一些。

    同時資本要有國界,不能像國際資本那樣沒有國界,也就是說加入商會的商人,不能將資金抽逃出國。

    再則加入華東商會的商人,在生活上不能太鋪張,對於社會緊缺資源,不能過度佔有,以免造成內部矛盾。例如房子,不能超過三棟,佔地面積不能超過150平米。女人也是社會緊缺資源,因此禁止他們三妻四妾,忍不住可以上青樓,也可以娶幾個洋妞回去。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切資本以服務民族為重,必須服從商會會長的指揮,民族面臨困難時必須解囊。

    作為回報,江渝則將對他們開方便之門,對他們大力扶持,並與他們一起進行金融圍獵、投資。

    華東商會的成立,類似於美國共濟會。

    商會除了吸納有民族意識的民族資本商人,還吸納各種社會精英,同時還將成立海外分部,發展海外成員。

    商會分核心成員與外圍成員,只有核心成員能接觸到決策層。

    商會規模越大,人脈就越廣泛,渠道也就越寬。一個目標制定下去,馬上就能調動大量人脈,馬上就有專業的精英拿出一個完整的施行方案。

    當商會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在市場上要誰死誰就得死,絕對得破產,從而將那些無法為商會所用的商人排擠出市場,並讓更多的新興商人蜂擁加入商會。

    這個模式和美國共濟會是差不多的,美國共濟會則是由各財團組成,制度和華東商會基本相同。

    張謇、尤先甲、朱葆三等人成為了江渝發展出的第一批華東商會成員,他們在淮yīn參加了工業發展大會。

    參與大會期間,他們參觀了淮yīn的行政、軍隊、工廠。

    讓他們感覺震撼的地方很多,江渝只回國兩年,便做出了如此巨大的成績,也讓他們這些老一輩商人為之汗顏。

    同時也意識到,這個年輕的後生將是未來中國的主宰。

    從經濟實力上來說,江渝掌控的經濟實力已經是中國最強,工業能力更是不論袁世凱還是南方革命黨都無法比擬的。

    而在行政方面,他們也看到了與南京政府不一樣的風氣。

    南京政府成立之後,上海商會支援了孫大炮八百萬兩銀子,結果革命黨那群人,整天爭權奪利,干實事的少得可憐,吃拿卡要樣樣精通,搞得蘇南等地十分混亂,反倒是讓老百姓懷念起滿清統治時期的日子。

    而在蘇北、安徽則不同,這裡行政風氣廉潔,官員務實勤快、公正守法,幾乎看不到任何舊官僚的風氣。

    在蘇北和安徽發展實業,政府方面是完全不用擔心的。絕對不會有人來搗亂,也不會有流氓來敲詐。

    同時江渝還推出了不少工商業扶持政策,不過大多只限於華東商會的成員享有。

    例如技術上的支持,江渝手上有很多先進技術,而且在德國有門路,可以和德國的工廠交換技術。

    良好的行政環境和社會治安,加上較強的技術競爭優勢,如今的蘇北和安徽正逐漸成為一個工商業發展的天堂。

    江渝的各種政策,改變了在中國發展實業的困難xing,讓一切變得更加簡單。

    同時在軍事實力上,復興軍的規模雖然不大,但絕對是精銳,而且還有自己的兵工廠,加上江渝手上有大把銀子,一旦有需要可以隨時擴軍,陸軍的建設成本並不高昂。

    相比之下,不論革命黨還是北洋軍,在軍費上都是十分拮据的。而且江渝並非把所有錢都投入到軍事當中,而是更加注重發展經濟、工業,這會使得江渝手中掌控的實力越來越強。

    在進行了一番考察之後,張謇、朱葆三、尤先甲等人紛紛加入華東商會當中,成為了第一批核心成員。

    張謇在工商界擁有很高的聲譽、人脈,而朱葆三作為上海商會會長,同樣也擁有很高的聲望、人脈,尤先甲雖然差一些,但也是蘇州商會會長。

    他們將各自商會當中的品行端正的商人,逐一引薦到華東商會當中。要想進入華東商會,必須有人作保。

    加入之後,還將考察一段時間。

    各方面符合要求之後,才能享有商會的福利。

    華東商會的骨架開始形成,一個聽從江渝指揮的商業團體逐漸誕生。

    加入了華東商會的張謇、朱葆三、尤先甲等人,紛紛開始在蘇北、安徽投資實業。

    江渝則與張謇合辦『兩江紡織公司』,一個托拉斯模式的紡織集團隨之誕生,江渝占90%的股份,張謇占6%的股份,另外4%則由其餘幾個紡織商人持有。張謇就任董事長,把兩江紡織公司的股東旗下的紡織廠都整合了起來,全部換上華東紡織廠的先進紡織設備,並開始對其他紡織廠進行兼併。

    當所有競爭對手都被兼併之後,壟斷便可形成,這將意味著超額的利潤。

    不過兼併本土紡織廠並不急於一時,因為中國的棉布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洋布,以英國、日本的洋布最多。

    第一步,是要擊敗這些洋布,奪回本土市場。

    第二步,才是兼併其他紡織廠。

    以兩江紡織公司所掌控的紡織技術,在生產成本方面有巨大的優勢,擊敗洋布並不是太困難。

    朱葆三與江渝合作的項目比較多,銀行、保險是最主要的兩個,朱葆三此前已經開設了『通商銀行』,以及『華安水火保險公司』,最主要的合作項目,就是朱葆三為江渝作保,向上海銀行、錢莊貸款。

    朱葆三在上海金融界是一塊金字招牌,出了名的講信用,只要他一句話,就能借到大筆的錢。

    尤先甲則是和江渝合辦養蠶基地、繅絲廠,以及生絲出口。

    這次工業發展大會之後,總共募集到了一千三百萬民族資本,這些民族資本在兩淮工商總局進行了登記,成立了上百家實業公司。

    這些資本雖然不多,但企業數量卻不少,不少企業在華東集團的扶持下做強做大,呈現出遍地開花的局面。

    兩淮的工業發展,已經遠遠的走在了各省之前,並迅速將差距拉大。

    此時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袁世凱也決心要逼迫清廷退位,然而清廷卻遲遲未能退位,全國局勢更加混亂,而在兩淮地區則十分安定。

    滿清退位並非那麼容易,阻力來自以良弼為首的滿清少壯派。

    自1月起,段祺瑞聯合五十多名軍官,接連兩次通電威脅滿清政府,並將指揮部從漢口前線遷往保定。

    保定離北京很近,威脅的意味很昭然若揭。

    北洋軍的反水,讓滿清意識到,撲滅南方革命已無可能。但良弼認為,滿清只要除掉袁世凱,然後挾持北洋軍,依舊能保住北方大半江山。

    而良弼等人手中,則掌握著兩萬禁衛軍。禁衛軍是一支軍官多有滿人組成的軍隊,他們裝備精良,平日裡負責保衛京城的皇親貴胄,讓袁世凱也十分忌憚。

    很快,禁衛軍在北京發動了兵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