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八章:與時間賽跑 文 / 落雨流痕

    這個世界,這個市場,無非就是資本家的養殖場,先把人們養肥了,然後通過各種泡沫的製造,將人們的財富掠奪一空,然後繼續養,養肥了繼續宰殺,不斷的循環、重複。

    戰爭與經濟同樣也是不斷的循環、重複,當生產力過剩之後已經無法繼續發展,就會催生戰爭,當戰爭的破壞之後,再一次的發展建設……

    所以當一個人無法成為頂級資本家的時候,那麼絕對富不過三代。當一個國家沒有形成民族財團的之前,是很難在越來越現代化的戰爭中取得勝利的,任何的繁榮都只是曇花一現。

    經過這次橡膠泡沫經濟的江渝,更加清醒的意識到了這一點,中國必須有一個能與外資相抗衡的資本財團,就如西歐大陸的羅斯柴爾德財團,美國的國際財團,以及德國的容克財團一般。

    最起碼,在未來兩百年內,資本都是毋庸置疑的主流。

    要想形成中國民族財團,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日本資本正式形成。

    此時中國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國家,要想發展起自己的民族財團很難,但並非不可能,而軍事、工業、農業、金融、教育、基礎設施缺一不可。

    發展要趁早,江渝一面開始大規模興辦教育,即每開一種工廠就建一所專門的學校,同時繼續向德國派遣技工學徒。

    華海集團在德國的規模已經越來越大,通過技術優勢,以及銀行的關係,規模還在不斷擴大,所涉及的生產項目也越來越多,安排幾千名技工學徒並不困難。

    這些技工學徒對於別的德國工廠來說也是很歡迎的,因為他們並不需要支付給這些技工學徒太多報酬。德國工人對他們也沒什麼敵意,因為他們學成之後將回到中國去,不會和他們搶飯碗。

    這些學徒被安排到各種工廠當中,涉及各種工業生產項目。

    同時江渝又派遣了三百多名留學生到德國,這些留學生也是被安排去學習理工農醫等專業知識。

    農業方面江渝也開始涉及,他抽調了兩千萬元的資金,開設了一個農墾公司,農墾公司在蘇北進行了初步的圈地。

    不過土地價格雖然還算便宜,但投入太大了,一畝地上百元的價格還是嫌太高,2000萬元根本買不了多少土地,因此初期圈的地都是荒地,然後僱傭貧民進行墾殖,10年墾殖的目標是六十萬畝。

    大規模的圈地時機還未到來,農業技術也未完善。

    拖拉機是農業生產的利器,化肥也是必要的,高產種子目前是別想了,不過江渝已經投資了一百萬元,成立了數個培育基地,正在大力研究高產技術,為此江渝查找了一大堆的資料,讓農業研究人員進行研究。

    最隱蔽的還是軍事上的建設,江北巡防營的規模已經擴充到了一個旅的規模,比原先的人員多出了十倍!

    多出的人員,則對外宣稱是工廠民兵。

    只不過這些民兵的裝備太好了,而且平日也不怎麼從事生產,幾乎都在訓練。

    江渝還成立了淮yīn講武堂,開始自己培養軍官,講武堂分步兵科、炮兵科,以及偵察科、特種作戰科。

    講武堂聘請了很多德國教官,同時江渝和蔣方震任正副校長,即有德國人的東西,也有自己的東西。

    例如偵察科有空中偵查,並有一個空軍班,除了空中偵察還有教空軍理念。特種作戰科則是教特種作戰的。

    軍隊的訓練方面請了大量德國教官,還有許多留學德國陸軍學校的中國教官,軍中的訓練很艱苦,一開始德國教官們甚至擔憂如此艱苦的訓練,會不會造成士兵嘩變。

    然而一段時間下來,讓那些德**官們目瞪口呆的是,這些中國士兵竟擁有超強的能耐力。

    那些普通士兵都是務農出身,本身就是十分樸實,更加吃苦耐勞,而且軍中待遇很好,他們不想放棄。

    要想讓自己和家人都過上好日子,就必須堅持下去。

    為了讓士兵們明白民族大義,軍中還開設有軍校,要求每個士兵都必須學習,工廠裡同樣有夜校。

    在淮yīn,不管是工廠還是學校,都是施行軍事化管理。每個工人上10個小時的班,晚上還要上夜校,只有達到了一定的文化標準,才吮許他們在傍晚下班後自由娛樂。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標準,上了年紀的學會寫自己名字,並學會認識數字就可以了。中年人則要求認識五百個字,年輕人則要求認識一千五百個字以上,並且還要學會簡單的算術。

    文化的普及,使得士兵未來有潛力成為基層軍官,讓工人有潛力成為技工,甚至是工程師。

    當文化程度達到一定水平,江渝則會對他們進行獎勵,有物質上的獎勵也有精神上的獎勵。

    對於兒童,江渝一邊讓他們接受教育,一邊也在用童工,這年頭的中國孩子沒有玩的奢侈,用童工一是為了讓他們長大後不會四體不勤,二是讓他們從小接觸工業生產,讓他們更熟悉生產過程,第三也是為了減少教育成本。

    學校就是這樣的,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成為高級人才,而那些不能成為高級人才的學生,還不如讓他們早點投入到工業生產當中。而那些能夠成為高級人才的學生,則挑選出來進行深造。

    軍隊、工廠、學校、工地,都在和時間賽跑,沒有任何的鬆懈。

    江渝除了在淮yīn有一個旅的兵力,在上海還把商隊護衛給換了,組建了一個營的兵力,在蕪湖地區同樣組建了一個團的兵力。

    同時江渝還組建了一個特種作戰營,這個特種作戰營配備了清一色的衝鋒鎗,還配備了狙擊步槍等裝備。

    全軍設有武術教官,回國後江渝給張占魁寫了封信,把他師兄韓慕俠請到了淮yīn,擔任江北巡防營武術教官。

    韓慕俠是近代武術宗師之一,戰鬥力很強悍,歷史上曾打死俄國大力士,並且是大刀隊的教官,人稱『玉面虎』。

    由於江渝拜在張占魁門下,韓慕俠成了他師兄。

    全軍的刺刀訓練由韓慕俠擔任總教官,韓慕俠將形意拳簡化,形成了一個簡單、實用的套路讓普通士兵練習,並在軍中普及簡單易學的硬氣功、擒拿法。

    軍中的特種兵、偵察兵,每個人都要習武,以增強他們的身體敏捷程度,畢竟在敵後作戰過程中,個人武藝也是很重要的。

    習武之人,首先反應力很快,而且體力之類的更強,行動起來也更加悄無聲息。

    而在特種作戰營,大多數士兵都是習武出身,本身就有這個基礎。近代社會發生劇烈變革,傳統的走鏢已經無法為武人提供生計,武人們正面臨著失業的問題,習武之人也已經開始減少了。

    不過慶幸的是,中國各地的武風依舊比較濃重,很多農村地區的宗族都有武學傳承,有的地方甚至是全村習武,而近代那一大批武林高手還在世。

    這批有武學基礎的士兵經過韓慕俠的教導,在武學方面都有顯著進步,名家畢竟是名家,而且韓慕俠拜過不少師傅,接觸的武學較多,五花八門都能得心應手。

    單是短兵相接的戰鬥力,加上那些衝鋒鎗,這支部隊在世界上就無人能敵。

    ————

    從此章開始修改,刪除主角duli黨派內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