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七章:瘋狂股災 文 / 落雨流痕

    最終僕內門公司撐不住了,他們也意識到了中國人的制鹼工業的崛起已經無法阻擋了,因此他們只得忍痛給出了第二套方案。

    即僕內門公司讓出亞洲市場80%的市場份額,但華東集團方面不得繼續向其他市場進行擴張。而在亞洲地區,僕內門公司的純鹼如果在價格上有所變動,必須徵求華東集團的同意。

    這個卡特爾協議還是比較靠譜的,而且簽訂了之後能把純鹼價格拉高到壟斷高度,利潤將大幅度增長,亞洲80%的市場(包括澳大利亞)一年就能讓華東集團盈利3000萬銀元以上。

    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僕內門公司剩下的亞洲地區20%的市場也將蕩然無存,而且目前制鹼廠規模不大,要想全面佔領那80%的市場份額起碼得等半年,因此這個協議對江渝來說是很划算的。

    再則江渝可以用純鹼生產更高級的產品,例如染料之類的,利潤將會更高。

    與僕內門公司的競爭告一段落,江渝在其他方面的投資卻是沒有停止,參加南洋勸業會的時候,江渝找到了日後中國銀行家第一人——陳光甫。

    陳光甫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後回到中國,負責辦理南洋勸業會的一些工作,已經在南洋勸業會當中嶄露頭角,本來江蘇巡撫程德全想要把陳光甫任命為江蘇銀行監督,但江渝挖了次牆角。

    顯然陳光甫也明白擔任江蘇銀行監督並不能實現自己的理念,而如果到江渝組建的『華東銀行』任職,則有江渝許諾的『全權』,並持有5%的股份。

    歷史上陳光甫自己辦銀行也只是一個小股東,大部分的股本都是別人出的,以他的財力根本辦不成銀行,陳光甫並未在股本的問題上有什麼意見。

    而且和江渝長歎了一夜,發現江渝也極為精通銀行經營理念,他提出的一元開戶、零存整取、整存零取都與陳光甫不謀而合,大有讓陳光甫感覺相見恨晚的意味,而且江渝擁有很強大的資本,與他合作必然能把銀行辦好。

    華東銀行隨即在淮yīn、上海開設了起來,一開始華東銀行的規模並不大,因為雙方商議後決定,先要將精力放在人才的培養上,而不是盲目的擴張,否則必然會出亂子。

    華東銀行雖然剛開業,但生意卻是很好的,特別是在淮yīn,就算是最普通的工地工人,他們的工錢也都是直接發放到銀行賬戶上,而且還能拿較高的利息,活期利率為2.8%,三個月為6.8%,半年為8%,一年為10%,三年達到13%。

    不論是工人還是軍人,凡事江渝手下做事的,都是存在華東銀行。人們也很樂意將錢放在銀行,首先他們不相信家大業大的江渝會破產,再則存在銀行能拿利息。

    而且這樣的制度確定之後,工頭、軍官無法剋扣工錢和軍餉。

    一元開戶的創舉,也吸引了很多老百姓到銀行存款,儘管這些老百姓手裡的錢並不多,但問題是他們數量眾多,而且這個市場還無人涉及。

    如果整個中國大部分普通百姓都在華東銀行開了戶,那麼華東銀行能夠動用的資金將十分恐怖。

    而且這些存款數額將隨著經濟的發展還不斷增加。

    華東銀行的開設解決了江渝一部分在資金方面的緊缺問題,使他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投資。

    而1910年上半年的橡膠股災,讓江渝圈到了大筆資金。

    這次橡膠投資熱潮源於美國的產業升級,自從福特公司生產出了T型轎車之後,橡膠自然就熱了。

    賬很好算:每一磅橡膠的開採成本為1.6先令,市場價卻在12先令,差額高達7.5倍;引用後世的炒股術語來說,那可是暴利行業,行業評級3A+啊有木有。

    同時在國際炒作推手的推波助瀾下,倫敦股市從1908年開始,橡膠股票就開始不斷的升值了。

    而在1907年,江渝就開始著手佈置。

    江渝旗下一共有八家橡膠公司在英國倫敦上市,在南洋收、美洲購了大量橡膠園。而在中國,江渝搞了不少空殼橡膠公司,由於中國股市缺乏監管,洋人在故事策馬揚鞭毫無阻礙,江渝成功在中國上市了26家橡膠公司,這26家公司的橡膠園都是一些橡膠樹苗。

    從1909年開始,江渝的橡膠公司就開始不斷的增發新股,並暗中慢慢的拋售股票,不斷的進行套現。

    江渝手上的資本就像是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1910年上半年絕對是最高潮的階段,在英國倫敦,最初一股只有15英鎊,到3月份時已經上漲到了120英鎊。而在中國,最初每股只有130兩,到了3月2日已經達到了1080兩。

    而且橡膠的漲勢已經接近瘋狂。

    3月2日:1080兩;

    3月18日:1300兩;

    3月21日:1600兩;

    3月29日:1675兩……

    這時候股票市場上橡膠股票不僅價格高,而且還買不到。這時候江渝手上的橡膠公司的股票都拋售了50%,從3月末,江渝開始加大拋售速度,短短2個月時間裡,江渝把剩下的股票都拋售了個一乾二淨。

    最初投入股市的200萬英鎊,變成了5600萬英鎊,成為了這次橡膠股票上漲的贏家之一,當然江渝並非是最大的贏家,他只是在羅斯柴爾德財團,以及美國財團背後分一杯羹罷了。

    如果沒有這些財團的大力炒作,橡膠股票根本不會上漲得如此瘋狂。

    那些財團攫取財富的秘密,就在股市當中。

    他們一次次通過泡沫經濟,把股票價格瘋狂拉高,然後攫取到大量資金,接著將資金抽離之後即把泡沫戳破,以此聚斂民財。泡沫崩潰之後,其產業的股票價格又變得十分便宜,他們這時候又大量買進。

    江渝在撤離股市半個月後,國際財團也完成了資金抽離,隨即美國政府在1910年6月宣佈了緊縮政策,橡膠泡沫被無情戳破。

    倫敦股市首先暴跌,隨後波及到了中國股市。

    末日好似一瞬間降臨到了投資者們的頭上,他們的股票馬上成了一堆沒人要的廢紙,然而這次暴跌之前,中國錢莊卻提前收到了消息,馬上收緊了資金,等那些外資銀行收到消息時,中國的大錢莊已經開始抽離了。

    這個消息自然是江渝放出去的,為了保存民族元氣,江渝逐一通知了那些錢莊。

    外國銀行並不是每一個都能接觸到國際財團高層的決策,他們也不清楚什麼時候會大跌,只會在大跌前一段時間收到消息。

    然而這一次中國人的消息卻比他們更早,結果外資銀行在中國股市投資的橡膠股票被套牢了一大批。

    雖然在中國股市上很多小投資者被套牢了,但那些大投資者卻保存了一些元氣,加上外資銀行被套牢,結果投入到股市中的6000萬兩白銀當中,被外資套走的反而沒有,倒是讓中國套走了近600萬元。

    不過這些錢當中,被江渝套走的有不少,高達3000多萬兩白銀。

    而且江渝在倫敦、美國股票市場上套走了更多的錢,達到5300萬英鎊左右,也就是說這次股災雖然讓中國投資者損失慘重,但財富都集中到了江渝手上,而且江渝還從國外套到5300萬英鎊,民族元氣大增。

    但對於那些投資者們顯然損失太慘重了,例如一個叫川漢鐵路公司的「玩家」在股崩中巨虧350萬兩白銀,為保路運動的爆發埋下了伏筆,同時財富集中在江渝手上,民族元氣雖然大增,但滿清的元氣卻是在這次股災中大損。

    因為滿清看不清局勢,拿著銀子跑去救市,結果造成了一定虧損,更恐怖的是一些錢莊雖然提前收到了消息,但並不能完全撤出資金,結果造成了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在中國蔓延開來。

    7月21日,正元、謙餘錢莊倒閉;22日,兆康、森源錢莊倒閉;23日,元豐倒閉;24日,會大、協豐、晉大倒閉。

    10月7日,外國銀行突然宣佈拒收21家上海錢莊的莊票。源豐潤無法周轉,於10月8日宣告清理,虧欠公私款項達2000餘萬兩。它分設在北京、廣州等地的17處分號同時告歇。源豐潤倒台,導致上海大批錢莊倒閉,金融危機開始向全國蔓延。

    源豐潤倒閉的連鎖反應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北至北京、營口,南至廣州,西至漢口、chongqing,全國各大工商業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這等於給全國帶來了一場經濟危機,其巨大影響遠遠超過橡膠股票,實際上從金融和經濟層面上掏空了清政府的最後一絲元氣。

    在這次股災當中,只有開了掛的江渝獲得了巨額利潤,最後結算下來,他的200萬英鎊變成了5.6億兩白銀。

    如此巨額的資金大部分在國外,其中三千萬兩盈利在中國。

    股市的恐怖斂財能力,也讓江渝充分的見識到了。想必國際財團在世界各國吸納的資金更多數倍不止,其中的主宰自然是羅斯柴爾德財團,這個號稱曾擁有60萬億美元財富的家族,此時他們是世界金融的主宰,並通過扶持美國摩根財團控制著美國的金融界,更是通過扶持洛克菲勒財團的方式,逐漸控制了一大批美國實業。

    股災過後,江渝沒有馬上動用這筆龐大的資金,而是把這筆錢匯入德國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

    同時拿出一部分錢,再次購買優質橡膠股票。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橡膠能賺錢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橡膠種植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投產,壟斷起來比較容易。

    當然國際財團也在收購橡膠股票,江渝的目標並非是壟斷,僅是為了買下足夠的橡膠園,日後能夠支撐中國汽車行業的需求就可以了。橡膠可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到時候要到國際財團旗下的橡膠園購買就太吃虧本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