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第一軍閥

龍騰世紀 第五章:華東集團 文 / 落雨流痕

    江北巡防營的面試裁汰率很高,達到近三分之一,那些舉止談吐太伶俐的不要,這種人上戰場就會瞻前顧後,很容易當逃兵。那些沒有家庭的也不要,軍人就像是利刃,家庭就像是劍鞘,沒有劍鞘的利刃很容易傷到自身。

    還有面帶凶死之相的更是堅決不要,而那些面帶有福之相的,身體素質就算不達標,勉強還過得去的也是會要的。

    即無有福之相,也無凶死之相的則按照正常標準選拔。

    這些士兵幾乎都是百里挑一,年輕、朝氣、樸實!整體氣運強大,是最好的新兵,江渝前前後後招募了一千五百人,組建了三個營,對外宣稱一個營。

    軍營正在修建,而軍裝、軍火早已運到青島德租界,這年頭海關都掌控在洋人手裡,弄點軍火進來還不容易,而且目前也沒有禁運。

    江渝採購的軍火數量極為龐大,不過大部分都是他岳父支援給他的,毛瑟98K5萬桿,mP18衝鋒鎗5000支,ZB-26輕機槍3000挺,馬克沁重機槍500挺,75速射炮300門,各種口徑迫擊炮800門,子彈5000萬發,炮彈100萬發。

    以上都是自家兵工廠製造的,由於一些軍火採用半自動化生產線以及沖壓技術製造,成本比較低。

    除此之外,江渝還採購了德國105mm榴彈炮60門,法國155mm榴彈炮36門,法國的155mm榴彈炮是比德國150mm榴彈炮的性能更好的,不過法國人太迷信75速射炮,這種大口徑榴彈炮是法國的外銷產品,法軍並不裝備,估計法國炮兵已經不會用榴彈炮了。

    對於軍火出口,不論是德國還是法國都很積極,因為這一階段不論是法國還是德國,工業生產能力已經開始過剩了。

    產能過剩怎麼辦?

    那自然只能通過政府採購軍火來解決了,採購軍火的目的自然不是為了回爐,而是為了通過戰爭手段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把問題轉嫁到別的國家,否則一旦產能過剩的問題爆發出來,將出現內亂,從而導致統治不穩定。

    所以說德國孕育的辛迪加是一個恐怖的壟斷怪獸,而英國、法國的卡特爾同樣也是一頭壟斷的小怪獸,美國的托拉斯則是比德國還要恐怖的超級大怪獸。

    怪獸打來打去是很正常的,現代戰爭的爆發往往都和經濟問題有關,經濟不景氣是催生戰爭的主要因素。

    這些軍火被走私到了青島德國租界,江渝到淮yīn上任後,一邊募兵一邊建造軍營、倉庫,忙得不亦樂乎。

    裝備到達後,江北巡防營便展開了訓練。

    江渝和蔣方震將早就定好的軍紀頒布了下去,江渝又把自己的人手安插了進去,是一叫孫振東的掌櫃學徒,是江家培養起來的,五歲就到了江家做事。

    江渝小時候培養了一批與他同齡的掌櫃學徒,此時這些掌櫃學徒也已經逐漸長大了,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江渝手下的商業人才將不斷湧現出來。

    把孫振東安插到江北巡防營,是讓他擔任督導大隊隊長,專門嚴肅軍紀,並對士兵進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的主要目的,還是抓住軍權,除了要宣傳民族主義思想之外,還要向士兵們灌輸忠於江渝的思想,要讓他們明白江渝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為了加強這種觀念,江渝到了淮yīn之後立即淮yīn投資工商業,在淮yīn圈下了不少的地皮,地皮下面全是鐵礦、鹽礦、油田,以及不少的工業用地。

    能投資的東西有很多,不過石油、鐵礦的開採是肯定要發展的,江渝找了一支德國鑽井隊,前來淮yīn鑽井。

    要鑽的井有不少,開採石油要鑽井,開採地下岩鹽也要鑽井。

    另外還從德國聘請工程師,並購買設備組建了數支工程隊,開始在淮yīn大興土木,廠房、宿舍、學校、醫院都要有。

    江渝在回國前就做好了大量準備,江渝要在杭州投資一個大型造船廠,在德國時已經購買了三座一萬五千噸級的大船塢。

    同時回國前還讓漢斯採購機器、設備,並調派人員,把遠華集團的合成氨製造廠、硝酸製造廠、zhayao製造廠、機械製造廠、機床製造廠、電機製造廠、發動機製造廠、拖拉機製造廠、汽車製造廠、飛機製造廠開設到中國來。

    漢斯知道江渝有這方面的想法,早已做好了準備,不過他對在中國投資沒啥興趣,在中國的投資還是江渝自負盈虧的,因此江渝成立了一個遠華集團的中國分部,重新命名為『華東集團』。

    另外江渝要把他的各個實驗室也開到中國來,並從實驗室抽調部分人員前來中國參與研究工作。

    另外江渝還讓他岳父尤科斯在中國成立一個兵工廠分部,股份算誰的都無所謂,反正以後也是江渝的。

    除了投資各種工廠,交通、原材料的問題必須解決,否則靠進口原材料的話太吃虧的。

    如果是發達國家還好說,原材料自然是去挖別人的更好,不過江渝現在沒這個本錢,必須走自力更生的路線。

    因此又在安徽蕪湖地區圈下了鐵礦、煤礦的地皮,隨即聯繫德國方面的技術人員,並從德國製造各種設備。

    德國遠華集團的已經能製造大部分設備了,這年頭的設備、機械主要的還是看人,手工業製造在工業生產當中並未退出,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紀同樣如此,因為手工永遠都是最精密、最靈活的,八級技工絕對是寶貝。

    而德國技工是這個時代各國當中最優秀的,所以他們能造出最精密的機械。

    遠華集團成立後該買的設備都買了,高級技工請了一大堆,江渝又安排了很多中國工人到工廠當技工學徒,同時聘請德國的工程師主持技術方面的問題,再加上江渝提供的一些先進機械製造知識,使得遠華集團已經成為了德國最先進的機械、設備製造集團。

    鋼鐵廠的設備也要建造,江渝提出的轉爐頂吹煉鋼法已經試驗成功,這項技術是嚴格保密的,實驗室是江渝獨股,漢斯都不知道這個技術的存在。

    為了建設蕪湖鋼鐵基地,以及合成氨製造基地,江渝特地跑到了安徽去拜見了安徽巡撫朱家寶。

    塞了銀子,又給了股份30%的股份,朱家寶成了江渝在蕪湖工業建設的官方保護傘。

    之所以給股份,那是因為江渝根本就不在意朱家寶入股,等辛亥革命一爆發,就可以把朱家寶一腳踹開了。

    日夜趕工進行建設,鋼鐵廠基本上也就是在辛亥革命前後一段時間投產,不過剛投產朱家寶是分不到一分銀子的。

    那30%的股份完全就是鏡中花水中月、空頭支票、畫餅。

    同時還要建造一條從淮yīn通往蕪湖的鐵路,以及一條從淮yīn通往連雲港,通往南通的鐵路,總長360公里,可能需要耗資3600萬銀元左右,因為津浦鐵路每公里平均耗資10萬銀元。

    當然津浦鐵路有些水份在其中,很多東西都是要進口的。江渝雖然也是要進口,但在德國他有關係,進口價格便宜很多。

    至於那些要用到很多鋼鐵的機械製造廠之類,就直接在蕪湖、馬鞍山一帶建廠,淮yīn這邊所需煤礦,可以暫時先進口,先運到連雲港,然後從連雲港用火車運往淮yīn。

    為了縮減成本,江渝派人到周邊各省招募了大量流民、貧民,工錢很低,不過最大的吸引力是能吃飽飯。

    在西方國家考察過的江渝明白,工人的人口紅利在工業初級階段是最大的工業發展保障。

    為了建設這些工業,江渝砸下了近三千萬英鎊的巨資,他把法國的雅詩蘭黛公司抵押給了法國銀行,他把雅詩蘭黛公司美國分公司抵押給了美國銀行,貸帶了五百萬英鎊的資金,又通過他岳父的關係從德意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貸款了價值一千萬英鎊的馬克的信譽貸款,同時又把在德國的遠華集團的股份抵押給德意志銀行,拿到了一千五百萬英鎊的貸款。

    感覺自己很缺錢的江渝立即在淮安大力發展輕工業,輕工業投入少,見效快,還能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此時的英國講的是自由貿易,如果輕工業辦得好還能遠銷海外。

    江渝能調用的資金只有三百萬英鎊了,國內家裡能調用的資金也有一千三百餘萬,不過這筆錢是用來做生絲、桐油、茶葉生產、加工、出口的,是不能動用的。

    三百萬英鎊也足夠了,江渝隨即在淮yīn開設了一個捲煙廠,還開設了一個紡織廠,一個精鹽廠、一個火柴廠,一個造紙廠。

    另外在蕪湖開設了一個『五金加工廠』。

    這麼多的工廠,自然少不了火電廠的建設,江渝辦的這些工廠基本上都很少使用蒸汽機這玩意了,而是開始使用電機。

    電機更輕便、平穩,這是電動時代的到來所帶來的好處,電機使機床加工更精密了,使機器運轉效率更高了。

    大量工廠在淮yīn、蕪湖、馬鞍山建設起來,自然也少不了需要很多工人,那些江北巡防營的家屬成了首選。

    江渝給巡防營士兵的家屬開出了較好的待遇,每個月工資三塊銀元(普通工人半塊銀元),還包食宿。只要來工廠上班,就能衣食無憂。

    這年頭有一份衣食無憂的生活是一件很讓人羨慕的事,很多時候都能從老百姓的口中聽出,他們的謀生只是為了掙口飯吃而已。

    江渝給江北巡防營的士兵家屬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很快絕大部分士兵都把家人接到淮yīn。

    在這裡軍人家屬給他們分配工作崗位,衣食無憂不說,生病了醫院免費給看病,要是有小孩的,可以免費送到學校上學。

    這裡條件不是一般的好。

    當然孫振東同時也在趁機宣傳,士兵們也明白,自他們把家屬接到淮yīn起,他們便與江渝坐上了同一輛戰車。

    他們與江渝的關係將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掌控了軍人家屬這個劍鞘,江渝便可以將這把利刃收放自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