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飛雲訣蒼生血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二章 紅娘子出場了 文 / 醉拍闌干

    金步搖沒有拒絕,側頭道:「史德威。」

    史德威上前一步抱拳道:「末將在!」

    「史大人的家丁暫編入你的斥候隊,現在你人手夠了,偵騎範圍擴大到五十里。」

    「末將遵令!」史德威抱拳退下。

    金步搖轉向史可法道:「巡撫大人,此一去不知能不能歸,還請大人將出征家丁的姓名登記造冊……不枉他們為國捐軀。時候差不多了,本將這就回中軍等待採買的糧秣送到,就此拜別。」說罷,從方濤手裡接過韁繩翻身上馬,三人一同絕塵而去。史可法望著三人遠去的背影感慨良久,然後一揖到地,返身上轎。

    一個時辰之後,騎兵們再次上路,這一次隊伍中多了二十個家丁,統統都被分配到了斥候的隊伍當中。從廬州開始轉而向北,穿過淮南就離宿州不遠。到了宿州之後,金步搖匯合一部分商號衛隊,隊伍擴充到了三百出頭。人手寬裕的金步搖終於有了喘息的機會,開始手把手地教方濤三個如何騎馬,如何作戰。不過從目前情況看,這種病急亂投醫的指點只能對方濤一人勉強有效,至於招財和進寶,招財勉強能混個及格分數,進寶的成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了。

    在宿州停了一天之後繼續北上,當天就到了河南地界,進了河南之後,官道平整了不少,速度也明顯上來了。和西北不同的是,河南這兩年雖然受災,可嚴重程度還沒到西北那個地步。所謂嚴重程度沒到那個地步是指,人還有活下去的可能而並非是物質生活很豐富,整個河南物質生活能稱得上豐富的,只有福王朱常洵一人……

    福王朱常洵,性別男,民族漢,已婚,配偶姓名……太多,不騙字數了;祖籍安徽鳳陽,現居河南省開封市,愛好為酒、美食、財物和女人;政治面貌為宗室,職務為退居二線的領導幹部,成份為地主,文化程度不詳,生平履歷兩個字形容:奇葩;健康狀況據說良好,不過體重三百六,三圍分別為二百、二百、二百(這種體型活到五十六歲才被殺,之前還搞那麼多女人都不死,應該算得上身體不錯了,營養好,本錢足,就是難免讓人揣測一下這種體型一次能堅持多久……額,這個話題太十八禁了);官方檔案中除了曾經陰謀篡位之外沒有其他前科,民間檔案中到處都是前科,宮廷密檔中記載其為「國本之爭」當事人之一。

    當金步搖到了杞縣開始聚攏黃河以南所有能趕到的商號衛隊時,聽到劉家二小姐到達杞縣準備渡河北上消息的福王居然派人快馬加鞭送來了請柬,赴宴。隨之而來的居然還有一批勞軍的物資。這讓原本已經被金步搖帶來的鐵騎嚇得不輕的杞縣縣令直接嚇得被人抬回縣衙搶救去了。

    福王富,但是福王更摳。整個河南人都知道,體重快趕上一頭種驢的福王是一隻名副其實的鐵公雞。讓福王出錢勞軍?異想天開!這位大爺不要「軍」去勞他老人家就算萬幸了!可這一波騎兵是什麼來頭,居然讓福王都掏錢勞軍了?縣令就這樣被嚇著了,原因是,福王掏一兩銀子出來之後,一定會想辦法搜刮十兩作為補償。

    好歹對方是宗室,算起來也是自家親戚,金步搖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將軍務暫時交給史德威自行去了。史德威常年混跡軍中,軍務倒也熟悉,加上目下騎兵總數還不足千,調度起來也算得心應手,何況現在距離戰場還有很長的路途,所要做的事情無非就是做好渡河的物資準備,掏錢租賃船隻而已。

    如此一來,方濤三人倒也閒了下來,揣著銀子進縣城閒逛。因為隨時都有可能出發,三人也不敢解甲。方濤的鎧甲還算正常,雖然這個時代已經很少有人穿明光鎧,不過到底大家還認得這是咱天朝產物,進城時,把門的兵丁也沒敢阻攔這位「將軍」;進寶的鐵葉甲倒是不太重,但是對於進寶來說這已經算的上是「超載」了,白著一張小臉氣喘吁吁地跟在方濤身後拚命堅持;招財就慘了點,一身西洋板甲惹來了無數奇怪的目光:霍!哪兒來的大秤砣?

    除了方濤,另外兩個都被沉重的鎧甲壓得不行。

    「讓你們別出來你們還不聽!知道受罪了吧?」方濤別著手,在街道上悠閒地走著,沿途的百姓雖然瞧著招財的鎧甲很奇怪,可卻出於多年來對官兵的畏懼,反而遠遠地避開來看。雖說大明禁了弓弩長矛,可卻沒禁私人攜帶防身刀劍,至於甲冑麼,也禁過,可一般人家也玩不起這東西,買得起也保養不起。方濤三人只知道大明禁止百姓私自擁有弓箭長矛,卻不知道有些玩意兒一樣犯禁,三人又沒什麼軍職,大咧咧地穿出來若是被有心人這麼一炒作,不當場逮起來就怪了。

    這年頭怪相叢生,以致所有百姓都見怪不怪,就連巡街的差役看到方濤三人都以為是進城公幹的小將,少不得笑臉以對。廢話麼,普通人誰有那麼多錢置辦這一身行頭?何況城外還有一支來歷不明的大軍呢,據說福王還派人勞軍來了,豈是能隨便得罪的?這年頭冒充士子、冒充文官的倒是有,冒充窮丘八的?吃飽了撐的!

    「濤哥兒,」招財湊到方濤耳邊低聲道,「大家都朝咱們看呢,就連差役都不趕咱們走,還給咱們陪笑臉的……」

    「那是!」方濤有些得意道,「咱們現在也是為大明捐軀的將士了,再不受待見能行麼?」說著,方濤嘴巴咧開,露出兩排光潔的牙齒,朝圍觀招財的百姓微笑致意。

    「啊也!快看緊自家東西,那廝笑了!」一個百姓叫了起來,其他百姓一聽到叫聲立刻收拾好自家的東西作鳥獸散。

    「他們還給咱們讓路,真客氣……」方濤一臉尷尬地說道。

    任何一個活人扎堆的地方都不可能少了一種討生活的方式:雜耍。當然,雜耍把式的多少,與一個地方的繁華程度有關,同時也與一個時代的經濟水平有關。杞縣的街頭就是有這麼一個雜耍賣藝的,引來無數人圍觀。之所以圍觀的人多,那是因為人家不是拿著不開刃的生鐵片子擺兩個花架子然後就敲鑼收錢,更不是吞軟劍、吐火球之類的物理、化學常識表演,而是實打實的「雜技」。

    兩個長相敦厚結實的姑娘抬著一頂滑竿,滑竿的中央不是軟椅,而是一根直聳雲霄的長竹竿。幾聲鑼響之後,敲鑼的中年漢子毫不意外地說了幾句:江湖救急、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之類的場面話,聚攏的人當然就不會少了,儘管大家都是抱著「捧人場」的目的而來,可是有熱鬧誰不瞧?

    中年漢子話音一落,一個身穿紅衣的年輕女子就躍上了滑竿,三下五除二蹭蹭蹭爬到了竹竿頂端,手腳之利索,立時引來了無數的叫好聲。女子到了竿頂朗聲道:「諸位看官,小女子出來混飯吃靠的是真本事。今兒我就在這竿頂上呆著,哪一位看官手頭還算寬裕的話,不妨銅錢朝小女子扔過來,距離小女子三尺之內若是接不住,我家阿爹賠你雙倍!」下面立刻安靜了下來。這根竹竿粗看上去就知道是跟三丈開外的茅竹竿,這麼高的距離別說扔個三尺,能不能扔那麼高也難說,至於上面那位姑娘,嘖嘖,更是了不得,一般人就算用繩子拴著,扯那麼高也該手腳發抖了,這姑娘居然還能中氣十足地說這麼久!

    那場最終決定大明王朝生死的蝗災此時還在醞釀之中,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它的降臨。這一年的河南雖然受了點災,可在歷史上向來災如牛毛的河南來說,早就習以為常,一直在「受災、重建、再受災、再重建」的循環中渡過千年的河南人,還真沒把這趟蝗災之前的演習當作一回事。相反,數千年的生存經驗讓河南百姓的生存智慧和適應能力、忍耐力達到了巔峰狀態。這種巔峰狀態就是,只要還能喘氣,就可以活下去,所以我們翻閱史書往往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一旦出了大災有百姓造反,河南百姓極少是帶頭的。

    不就是丟個銅板麼?河南百姓雖然手頭窘迫,可到底還不像陝西流寇一樣窮得只剩下人。這種耍把式的周圍,總有些幫閒的漢子不吝嗇幾個銅錢。於是很快就有幾枚銅錢朝紅衣女子飛了過去,興許是丟銅錢的地痞故意作怪,銅錢直接砸向了紅衣女子的身體。

    竹竿上的紅衣女子輕輕一笑,兩腳鉤住竹竿,身形輕輕一閃避過銅錢,單手一抄,同時接住了飛來的數枚銅錢,動作輕盈而優美,散發著青春的活力。底下再次傳來了叫好聲。有了帶頭的,後面跟風的自然也就有了,七七八八的銅錢雖然不多,可也是從各個方向扔過去,紅衣女子在竹竿頂端一邊躲閃騰挪,一邊一個不漏地將銅錢全都接住,如數納入懷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