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伐魔錄

正文 第八十九章 意外之功 文 / 東暉

    洛陽宮太極殿,除了大體上的輪廓上依稀可以看出昔年晉都宮室的隱約風貌,卻早已失去了盛世之時的富麗堂皇,重歸故都的晉人雖然盡心的進行了重新的修繕,但也不過使宮室的地板變得更潔淨了些,一些臨時加上去垂掛在宮闈邊的玉製佩飾被晚風一吹,便發出稀稀疏疏的啷當輕響。只有幾個香薰中散發出的香味透洩出華貴之氣,這是大司馬為了今晚的中秋之宴,特地取出的最上品西域熏香,嗅入鼻中,淡雅清幽,沁人心脾。

    大殿之上的案席陳設卻是別出巧思,沿著正中主位,成弧形擺開一圈,卻都是面向宮闕之外的方向,也與慣常飲宴席位分列主位兩旁的風格大相逕庭。

    月上中秋,會飲歡宴,這樣的陳設自然方便與宴眾人抬頭賞月,所以當一眾世家的王孫公子們安坐於席的時候,倒是頗感新奇,從位席往殿外的方向望去,便可見到皓月當空,銀盤高掛。

    謝玄坐在左首第六席上,這無疑是對陳郡謝氏地位的首肯,左首的前幾席留給了琅琊王氏的子侄們,而右首的前幾席則安坐著穎川庾氏、太原王氏的幾位公子。在這種世家地位的排列中,韶嶺殷氏和滎方安氏卻顯出了劣勢,殷虞被安在了右首十餘席開外,而與他向來如膠似漆的安婼熙則被安排在了左首第十三席上,由於席位是呈弧形開散,二人可算是遙遙相對,倒是那個重傷初癒的北海王氏的三公子王紘,帶著尚且煞白的臉色,坐在了右首第九席上。

    他們在一個月前就趕到了洛陽城,比之按原定路徑前往洛陽的貴胄大隊也只晚到了兩三天而已,那一路的世家子弟們依然保持著優哉游哉的閒情逸致,只顧著聲色犬馬的賞玩遊樂,又哪裡知道謝玄殷虞這一路的艱險?便是偶爾聽聞了關於廣良鎮的可怖情事之後,也當作了神鬼誌異的荒誕故事,有幾個腦滿腸肥,卻又自以為見多識廣的公子由是解釋,胡虜凶戾,於我神州華夏來說,豈不就是妖魔也似?必是那廣良鎮遭了胡人洗劫,鄙民膽寒,便以妖魔形容之,這是痛恨胡人之說也。話又說回來,不是說大司馬一路勢如破竹,胡人聞風喪膽麼?如何還有胡人作祟?可見大司馬軍報多有不實之處。這種含沙射影的論調倒是引起了眾多世家公子的認同。每當聽到這些,謝玄便是心下苦笑,他打定主意回去要從叔父處一探祀陵尉的虛實,至於那些妖魔橫生,逞兇肆虐的真實經歷,便跟他們說了,他們也不會信的,反惹人笑。世人大抵如此,只相信自己親眼所見,卻對道聽途說之詞付之一哂。不過讓謝玄意外的是,無論是殷虞、安婼熙,還是那些親歷此事的家丁護衛們,竟也在眾人面前諱莫如深,想來都是對妖魔心有餘悸,不便宣之於眾之故。

    當大司馬一身玄黑色的寬襟長袍昂步而入的時候,眾公子紛紛離席,向大司馬趨前而拜。

    從稱呼來看,似乎眾公子之間也多有不同,名謂從大司馬、大人、桓公等等,不一而足,甚至還有幾個直接喊桓大司馬為世叔,阿叔,似是更透著些親切之意。

    桓大司馬面露微笑,威嚴又不乏溫和的一抬手:「諸位賢侄免禮,不必客氣,安坐安坐。」

    入座之前,桓大司馬還和幾位世家公子寒暄了幾句,尤其看到了殷虞,還上前幾步,執著殷虞雙手道:「亭霖,令尊一向可好?多年不見,可著實掛念矣。」

    按輩分來說,大司馬算是殷虞爺爺輩的,更是位高權重,這般降尊紆貴的一問,殷虞頓露受寵若驚之色:「不勞桓公動問,家父吃得睡得,最慕前朝阮嗣宗之風,時常山前野下,縱酒放歌矣。」

    桓大司馬看了殷虞一眼,面上微笑絲毫不變:「好!像阮嗣宗好!志向高遠,有濟世之懷,來日還朝,還要請鴻若一抒胸臆也。」

    殷虞深深一躬:「家父敢不從命。」表情虔敬恭順,直到大司馬放脫了他的雙手。

    ……

    裾坐於廊下的樂師奏起了雅樂,這代表著太極殿中的中秋宴會開始了。

    桓大司馬的正中主位正是昔日晉朝先帝的皇座所在,桓大司馬在位中談笑風生,安之若素,卻是毫不以為意,一時間殿上巡席敬酒,贊功頌德,好不熱鬧,侍役進進出出,往各席上添酒加餚,亦是一派忙碌之景。

    謝玄恭謹的避席,與大司馬共飲一觥,彼此說笑了幾句,在大司馬繼續巡席之後,卻把注意力放在了宴席居於右首位末的十餘名黑衣人身上。

    很顯然,這些黑衣人並不是素來為大司馬出警入蹕的公府劍客,事實上那些公府劍客此時正環列於大司馬主位之後,而且這些黑衣人雖然服色同樣尚黑,衣裝制式卻與公府劍客大不相同,襟擺細削,質地粗劣,更多了些草莽之氣。

    謝玄奇怪的是,何以在今晚這個王孫公子雲集的中秋之宴上,這些江湖草莽一般的黑衣人也得以列席安坐?偏偏自開席後,大司馬也從沒有對這些黑衣人介紹過片言隻語,那些貴胄公子自重身份,也不曾去敬酒攀談,而這些黑衣人們也絕無拘謹之色,自斟自飲,頗顯灑脫,卻不知是何來路,這一番看的久了,謝玄漸漸覺出興趣來,尤其看那端坐最前的小鬍子男子,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古怪氣質。

    ……

    其實夏侯通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自然,他不喜歡這樣拋頭露面,如果不是桓大司馬今晚一再的盛情相邀,他根本就不會來到這個場合。

    聽說乾家的那些斬魔士也在附近,值得慶幸的是,他們還沒有和自己朝過相。可夏侯通自己清楚,雖然自己的慕楓道氣息並不是那麼容易被察覺,但問題是,那位乾家的五聖火鴉化人池棠可是和自己一同前往長安刺殺暴君的,一旦發現了自己,只要交談下詳加推敲一番,自己虻山陷地的真實身份恐怕就很難隱藏了。

    宴席上的氣氛熱烈,大司馬的巡酒還沒結束,也許是為了語出驚人之效,大司馬只是往他們墨家劍士所在略一示意,也沒有過來敬酒,身邊顏蠔、郭昕一眾心中沒事,又感為大司馬立了大功,自是放懷吃喝,只有夏侯通幾杯水酒下肚,牽動了忐忑心懷,面色竟也少見的紅了起來,雙眼謹慎的環視殿上,忽的與那謝玄的目光相觸,只覺得對方的雙眸湛然若神,心下一跳,忙垂下眼來。

    此時,侍役正往案席上傳菜置餚,好大一盤澆著醬酢的蒸魚剛剛在夏侯通面前放下,那侍役卻伸出手來,在心神不寧的夏侯通手上輕輕一觸。

    這一觸如遭電噬,一股玄靈氣流直透脈門,夏侯通渾身一震,霍然抬眼,便見那案前侍役目中閃過一絲熟稔的淡金光色,表情似笑非笑。

    「你……先生你……怎麼來了?」夏侯通認出此人是誰了,急忙舉箸,胡亂吃了幾口餚,掩飾內心的震驚,卻用傳音之法將問話送入了對方的意念之中。

    僕役垂首退下,就像其他僕役的動作一樣,恭順而謙卑,然而灰蓬客帶著笑意的聲音卻浮現在夏侯通的腦海:

    「我只是來近距離看看,跟我一樣想當皇帝的人罷了。」

    「是那位桓大司馬嗎?……一介凡夫,又豈能……豈能與先生相比?」

    「不必誇我,至少現在看起來,他比我更可能當上皇帝。」灰蓬客的聲音漸漸遠去,就在夏侯通以為他已經離開的時候,卻又響起了灰蓬客忽遠忽近,不可捉摸的傳音:「你不必緊張,在這個宴席上,除了我的人,沒有人會認出你來,拿出你的氣概,準備接受大司馬對你的褒揚,這是你進入他們朝廷官署很重要的一步。」

    「是……」夏侯通得灰蓬客提點,頓時精神一振,調整心緒,很快便顯得容光煥發,當他再次與謝玄注視的目光相對時,就已然很從容的笑著點了點頭,謝玄點頭相應,遙遙舉杯,以為回禮。

    ……

    「聞聽桓公一戰而下洛陽,陣斬東胡逆王慕容忠;又黃墟設謀,大敗東胡援軍,誅殺燕國凶王慕容厲,當真戰功赫赫矣。」

    說話的是琅琊王家的公子王劭,素來為桓大司馬器重,也是琅琊王氏中為數不多的與桓大司馬親厚的後輩子侄。這番話都是彰表大司馬功績,算是對大司馬敬酒的還祝恭應之詞,至於其後何以巨野大敗,黃河遇阻,大軍班師而還,王劭素性淳厚,自然不會在這個場合不合時宜的問出。

    桓大司馬等了許久,正苦無話題相引,王劭這一祝卻是正合心意,當下施施然站起,說話的語調刻意的帶了些亢奮的修飾:「大奴吾侄,所言大是哉!吾兵鋒所向,胡虜濟北王授首,下邳王伏誅,王師所到之處,蓋當者披靡,摧枯拉朽之勢矣。」

    大奴是王劭的小字,桓大司馬這般稱呼自是顯得更為親和,然而這般大異於常的自彰之詞仍然把王劭在內的眾多世家子弟愣怔了半晌,過了好一會兒,王劭才反應過來。

    「此皆天子浩德,桓公神威也。」王劭一躬到底,一眾世家公子紛紛附和。

    只有謝玄收回眼神,隨著眾人恭維了幾句,心下卻大不以為然,桓大司馬一向內斂沉肅,似這般張揚之語便是有矯飾之嫌,只怕這嘴上的赫赫戰功下,定是另含別情的了,想到一路潰兵殘卒多有所見,不禁慨然有感。

    「更有一樁驚世奇功,怕是諸位賢侄還不曾得知,便是沿途大晉子民也少有得聞,本待吾回朝面見天子時再行提起,不過近日皓月當空,中秋佳節,便說將出來,也讓諸賢侄一併歡喜。」

    桓大司馬高亢的語氣總有些誇張之意,但從話語間透露出的意思來看,似乎還有驚人消息,謝玄不禁又有些好奇起來,當下情勢,還有怎樣的奇功能勝過連殺兩位燕國王爺的?

    王劭順水推舟的長揖:「阿也,又是何等喜事?尚請桓公賜告。」

    桓大司馬玄色袍袖如雄鷹展翅,向兩側張開,身形越發顯得偉岸:「王師駐於黃河南岸,雖為水勢所阻,吾卻早使一支奇兵,潛入燕都鄴城,趁鮮卑胡虜全力防範渡口之際,刺殺燕國攝政太原王,當朝太宰慕容恪!如今燕國已是舉國大亂,惶惶不可終日,來日遣一上將,領兵五萬,必是一戰可下之局矣,似此,大軍今番班師而回,又豈足道哉?」

    桓大司馬的話不啻平地驚雷,在座雖多膏粱紈褲,但誰不知道鮮卑燕國慕容恪之鼎鼎大名?想那燕國年幼新君慕容暐登基,卻是將舉國之事盡托付於太宰慕容恪與太傅慕容評二人,按說燕國兩大才,卻是慕容恪與慕容垂,只是慕容垂素為可足渾太后與太傅慕容評所排擠疏遠,而身為顧命重臣之一的慕容評卻又心胸狹窄,才資平庸,因此整個慕容燕國的社稷重任便只在慕容恪一人之身,其人既有征戰勇略,又有治政雄才,更是忠心耿耿,全無結黨營私之心,可謂大燕國的擎天一柱,倘若慕容恪當真身死,那麼桓大司馬之語倒絕非誇張,燕國之滅亡實是指日可待。

    可這般令人震驚的消息何以今晚才從桓大司馬口中得知?眾王孫公子按照禮節紛紛離座向桓大司馬拜倒以賀:「燕逆為桓公所誅,大晉幸甚,吾輩幸甚。」只是喊聲稀稀疏疏,情緒也並不如何昂揚,顯見得都存了將信將疑之心。

    桓大司馬並不以眾公子的情緒為忤,氣吞萬里的一掃手,聲音洪朗如天神當前:「此事便由吾新募之墨家義士所為。」向末席夏侯通處一示:「夏侯大子先生,此殊勳由你所立,便由你說,那日卻是如何刺殺燕逆慕容恪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