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官場密碼

龍騰世紀 第六章、花城柳暗愁殺人(1)伏天造地 文 / 黎唱玶

    郭家莊的土地雖不多,種的好了,也夠一年的口糧之用。不知多少年前,郭家莊的人就在莊子的西面用石頭壘了一道攔河壩,鑿了一條引水渠,引到郭家莊,吃水近了,更能澆灌田地,郭家莊的人每家都能夠種上兩三分稻田,逢著重要節日或是客人來了,就蒸米飯招待客人。每到夏季汛期,漲一次大一點的洪水,隊長就得把全生產隊的男勞力召集起來,重壘攔河壩,不然就沒有水澆灌稻田了。

    這次五月當午的洪水照例把攔河壩沖得乾乾淨淨,郭世收因為會寫幾個字,人又老實,被村民們推舉為生產隊的隊長,洪水退後,會計兩個人戶挨戶地交代明天壘攔河壩。第二天,郭家莊的勞力們全體出動,壘了一天,簡易攔河壩就壘成了。壘完攔河壩,勞力們就開始到郭家莊前的銀河裡,擺上一塊一塊的大石頭,做過河之用。後來人們漸漸地對壘攔河壩之類的公事不那麼熱情了,原因很簡單,種地得交農業稅、特產稅、統籌提留等各項稅費,算起來,種一畝地一年還得倒貼賠錢,在生產隊重新分地的時候,除了郭世凡沒要求退地,幾乎家家戶戶都要退,退不出去的,就栽上樹,一塊地上栽了,挨著的那塊地不通風、沒陽光,就種不成糧食了,也栽樹,地上的樹從這一塊兒蔓延到那一塊兒,種糧的地塊兒漸漸少起來。有經濟頭腦的就種些花卉苗木,或板栗、杜仲等,再就是上過一點學的,像郭黎益就種起了西瓜,一年的收入遠遠超過種地。郭世收家的地上就在有一年回應政府號召,栽上了桑樹苗。

    那時武莜縣的那位慈眉善目的老縣委書記陳晴宇已經退休,在離任總結會上,說自己對武莜縣沒什麼貢獻,如果非要說有什麼貢獻不可,就是臨退之前,把武莜縣跑成了國家級貧困縣,國家的扶貧款能夠多往武莜縣傾斜一些,讓武莜縣的老百姓享受一點優惠政策,加快武莜縣的發展。老百姓們都說陳書記是少有的清官,聽說在一次會上,好幾個常委提出提拔他的女婿由副鄉長升格為副書記,他都沒有同意。田青雲就很可惜,想起陳書記親自到自家的蠶坡上,看柞蠶生產,還把那塊致富能手的獎牌親自發到自己手中,那是田青雲永不褪色的記憶呀!

    陳書記卸任後,新來的縣委書記叫白力峰,在平原縣幹過,知道武莜縣有養蠶的傳統,就很高興,鼓勵大家繼續養蠶,不養柞蠶就養家蠶。梓圩鄉農技站站長塗勇在縣工作會上聽到這個消息,熱烈回應,回家租賃了100畝地,育起了桑苗。白書記知道後很是高興,立即組織全縣的鄉鎮黨委書記、鄉長,各局局長到塗鄉長的苗圃地進行參觀,塗站長詳細地介紹了發展苗圃的經驗,印成經驗材料,發給每位參觀者。塗站長種的桑苗也被各鄉鎮搶購一空。沒到年底,塗勇就被提拔成了副鄉長。

    各鄉鎮的熱情更高了,都傚法梓圩鄉弄起了桑園,鼓勵農民養家蠶,家蠶產量剛剛上去,家蠶繭的價格就從30多元一斤跌到了10元,農民破口大罵縣政府胡球整,白書記卻在一次大會上說:「有些農民目光短淺,俗話說『有利木利,常在行裡』,不能因為今年價格低了,就不養了,到明年價格高時,又開始後悔。所以種桑樹不容易,不要輕易把桑園給毀了。」

    絕大多數農民就是不聽話,桑園被毀了一多半。白書記很心疼,連連哀歎。郭世收卻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想著種地是發不了財的,木有聽說哪個種地的種成了萬元戶,糧食豐收了,糧價就低了;糧食減產了,糧價就漲了。管他種糧還是種桑,都無所謂。郭家莊地少,沒有誰種地發財的,可是也沒有聽說平原地區哪個種地大戶發財的,看看電視上種地大戶拿著麥穗滿面笑容地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一畝地又增收多少多少」之類的話,郭世收總是不相信,因為自己家的地那麼少,種地還是精耕細作的,也沒有見有多少收益,大多時間都是在賠錢。郭世收認為那是種地大戶在賠本賺吆喝。郭世收、田青雲夫婦對種地都沒有什麼興趣,自家的那片桑園就沒毀掉,田青雲笑著說:「就是不喂蠶了,俺家桑樹也不毀,大不了長大了,賣桑叉!」

    養桑蠶的失敗沒有澆滅白書記發展農業的熱情。武莜縣是深山縣,人多地少,白書記就讓農民們在冬季農田水利建設時,上山造地——在山上土厚的地方,把櫟疙瘩連根挖出,開墾成良田。這個做法在糧食還不是很足的時代,得到了地委行署的肯定,組織全地區過來參觀參觀。白書記更加起勁了,給每個鄉鎮都下達了任務,每年必須造地1000畝以上。各鄉鎮在冬季農建時節,找一片山坡,組織全鄉的勞力大干幾十天。農建結束後,縣委、縣政府就組織縣委、縣政府全體班子成員、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縣局一把手,到各鄉鎮造地點觀摩評比,打分,分出好壞,並把造地成績列入幹部提拔使用一項重點考核項目。

    梓圩鄉楊書記腦子好使,不僅讓群眾冬季農建,在三伏天組織群眾上山造地,人們汗流浹背,不停罵娘,也沒辦法,這是義務工。楊書記又適時到縣裡找白書記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專題匯報,白書記很高興,說:「楊書記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造地有功,功不可沒!」又組織人到梓圩鄉參觀,從此梓圩鄉的經驗迅速在全縣推展開了。武莜縣不僅冬季農建,還伏天造地,墾荒成績突出,在白書記任武莜縣縣委書記的三年裡,武莜縣人均耕地由不足3分漲到了半畝,貧困縣的帽子也摘掉了,工作成績突出,被提拔為市委組織部長,楊書記也被提拔成了縣委組織部部長,一個叫黃佳生新縣委書記來上任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