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俠守護者之一魔俠─墨子
墨子(生卒年不詳,約為前479年—前381年以內),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木石)人。
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
墨家在當時影響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可知戰國之世,墨家屬顯學。
《墨子》一書中體現的墨子的思想在後世仍具有一定影響,廣為流傳的《千字文》中便記載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絲染的故事。到了清朝,隨著諸子學的興起,學者對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墨子曾學習儒術,因不滿禮之煩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據說楚王曾計劃攻宋,墨子前往勸說楚王,並在與公輸般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與主張見墨家。
清朝學者汪中治墨學,他將墨子與孔子平視,認為孔子魯之大夫也,而墨子宋之大夫也,其位相埒。
墨子與孔子有相當程度上的差異。孔子主張久喪厚葬,對祭祀非常重視。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就是針對祭祀的說明。墨子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張節用,節葬,非樂,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
歷史學界至今無法確定墨子的真實姓名。有以下各種說法:
最傳統的說法是,墨子,墨氏,名翟。《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內都如是稱。
司馬遷沒有給墨子立傳。僅在孟子、荀卿傳後。有簡略記載: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元和姓纂》稱,墨氏,孤竹君之後,本墨台氏,後改為墨氏,戰國時宋人。墨翟著書號墨子。而《新唐書藝文志》也沿用這種說法。
童書業根據《廣韻六脂》以及《姓氏急救篇》所引的《世本》文字宋襄公子墨夷須為大司馬,其後有墨夷皋。及《通志氏族略》記載的墨台氏,子姓,宋成公子墨台之後。考證得出,宋襄公之兄公子目夷(子魚),也就是《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所記載的著名的子魚論戰故事的主人公,其名目夷又寫作墨夷或墨台,其後裔以墨夷為氏。
童書業據此認為墨子為宋國公室子姓墨夷氏之後,因此墨子繼承了貴族身份為宋國大夫。
南齊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則稱墨翟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琅環記》也附和此說,並認為墨子姓翟名烏。
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樹屋書影》更具體地提出:以墨為道,今以姓為名。認為他姓翟,並將姓轉成名;而墨是一種學派。
晚清學者江瑔所著的《讀子卮言》承襲周亮工的說法,並進一步說明,以為古代確實有翟這姓氏,但無墨姓,而且戰國諸子中儒、道、名、法、陰陽、縱橫、雜、農、小說等,都沒以姓作為學派名,因此墨應該是學派的名稱。
近代學者錢穆的《墨子傳略》從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開研究,認為古人犯輕刑,則罰作奴隸苦工,故名墨為刑徒,實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為極。
墨子和弟子們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這樣,就被稱為墨了。而歷史上西漢淮南王英布遭黯刑後稱為黥布,也是一證。而翟確實是名,因《墨子》和《呂氏春秋》記載墨翟,往往稱翟。
墨子生於何處,現有書籍並無明確記載,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說法,曾有宋人說,楚人說,魯人說,印度人說等。其中魯人說已經為墨學界絕大部分人所認可。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據此有學者稱其為宋人。此說一直流行到清代。
清代畢沅注《墨子》時,據《呂氏春秋》高誘之注,並參照墨子諸多與魯陽文君的對話,推定其為魯陽人,即楚人。
宋人說和楚人說遭到梁啟超的批駁。在《墨子學案》中,據《墨子.公輸》歸而過宋,力證非宋人。據《墨子貴義》墨子南遊於楚。若墨子是楚國魯陽人,則當為游郢。
方授楚《墨學源流》,張純一《墨子魯人說》都對墨子宋人說、楚魯陽人說進行了批判。
姜寶昌《從高誘注論到墨子為東魯人而非西魯人》:畢沅誤讀了高誘注。
清代孫詒讓作《墨子間詁》,在附文《墨子傳略》中,第一次提出墨子為魯國人。其主要依據為:《墨子貴義》墨子自魯即齊。《墨子魯問》以迎墨子於魯。《呂氏春秋愛類》公輸般為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
著名墨學研究學者張知寒在《墨子原為滕州人》、《墨子裡籍新探》等論文中進一步考證,墨子出生地應為古代邾國的濫邑(現山東滕州境內),濫邑後來歸屬魯國。其主要依據有:
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之後,史載滕州東南有目夷亭。
墨子學說繼承了邾婁文化的傳統,而邾婁號稱百工之鄉,而墨子生活習慣和科技成就與此密切相關。
該學說現得到絕大多數墨學研究者(匡亞明、任繼愈、楊向奎、張岱年、季羨林)的認同。
胡懷琛撰《墨翟為印度人辨》、《墨子學辨》等論著,首次提出墨子為印度人。他認為墨並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蠻狄之音轉;而且墨子長得黑,主張兼愛、非攻,顯示墨子應該是婆羅門。金祖同、陳盛良則說墨子可能是穆罕默德以前的回教徒,衛聚賢考證墨子應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
早期墨家弟子很多,《公輸篇》:墨子之說楚王曰: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淮南王書》亦謂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但現存有關墨子及墨家活動的資料很少,而徒屬名籍亦莫能記述。
現存史料中可考之稱鉅子者有孟勝、田襄子、腹?等三人。
現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門徒逐漸增補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材料。
《琅環記》原文:墨子姓翟名烏。其母夢,日中赤鳥飛入室中。炎輝照耀,目不能正警覺。生烏,遂名之。
墨家,為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之一,創始人為墨翟,世稱墨子,墨家之名從創始人而得。
之後由於西漢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社會心態的變化以及墨家本身並非人人可達的艱苦訓練、嚴厲規則及高尚思想,墨家在漢武帝在位時代之後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