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天馬行空四部曲

正文 第四十五章 千古一帝 文 / 龍吟月

    隨後趙佗出兵攻打安陽王並將其趕走,接著還兼併了桂林郡和象郡。文學吧wxba趙佗考慮到象郡越人部落勢力過大,將象郡分拆為交趾、九真兩郡,僅派兩使者管理重大事務,日常事務仍由各部落首領自己管理。

    約公元前203年(漢高祖三年),趙佗以番禺為都城在嶺南地區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此外,西漢劉向所著的《說苑至公》亦記載,秦始皇曾經與博士們討論禪讓的問題:

    事緣六國破滅之後,秦始皇在某日召開廷議,以三王(即夏禹、商湯、周武王)行世襲制,而五帝行禪讓制,詢問群臣何者為優,然後擇而從之。由於這涉及皇位繼承的敏感議題,博士們都對此保持緘默,只有博士鮑白令之稱五帝讓賢,是視天下為官天下;三王世襲,是視天下為家天下。

    秦始皇認為自己德行繼承自五帝,故欲官天下,將天下留給賢德之人,並反問鮑白令之,何人能承繼自己的事業。鮑白令之當堂向秦始皇澆了冷水,指秦始皇行桀紂之道,在任期間推行多項工程,濫用民力過甚,與五帝的德行相比差得遠。面對鮑白令之的一番話,秦始皇沉默了好一會,面露慚色,最終打消了禪讓的念頭。

    事實上,由於戰國時早有燕王噲禪讓王位給子之的前科,而且秦始皇又自認為功過三皇,德兼五帝,有禪讓的念頭也不足為奇。只不過《史記》是研究秦始皇生平的最權威資料,《史記》沒有記載該事,意味著秦始皇談禪讓一事只能作為軼事參考。

    為了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女6000人渡東海求神仙。《楚義六帖》記載。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瀛洲(即今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秦氏為其後代,但是有後代學者對此提出了懷疑。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

    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

    他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征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對後世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

    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為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毀之者則稱其為**獨裁的一代暴君。

    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五百多年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中國其後近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和經濟上的統一。根據史書記載,夏朝萬國,商朝千國,周朝八百國,西周後期還有二百國左右。春秋時期一百幾十國,戰國後期形成七雄。

    這些國中之國書不同文、幣不同形、度不同尺、權不同衡、十里尚不同風。而秦始皇則前無古人地在中國大地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的大一統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秦以後。中國人使用的文字源於秦人,中國廣袤的國土是秦帝國的延續,中華民族的統一和融合在秦帝國時期開始形成,中國在政治體制和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無不打有秦始皇的深刻烙印:秦始皇在2000多年前建立的文治武功。自此始終與中華民族血脈相連。

    秦始皇在政治制度的最大創建是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確立了中央的權威和集權。

    除了政治體制的改革,秦始皇還廣泛統一了其他各種制度,包括全國的水陸交通建制(車同軌)、全國的文字(書同文)、全國的度量衡制度(度同尺、權同衡)和全國的幣制(錢同幣、幣同形)。

    他還試圖統一全國的思想(焚書坑儒),但由於手段過於暴力而沒有完成(統一思想要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才而得以初步完成)。應該說,正是由於秦始皇對征服後的土地注重統治和制度的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古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古羅馬的凱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制度和文化上的建設和統一,才使得統一的土地統治穩固,才使得中國在以後幾千年中都沒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樣經歷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滅亡,為現代中國的版圖奠定了歷史基礎。

    中國雖然經歷過長期的內亂分裂,不同地區的語言也差別很大,卻一直擁有同樣的文化,並且在數次分裂後又一次次地統一,是因為秦始皇統一了文字。

    秦始皇首創驛站制度,並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

    修驛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採用郡縣制這種先進制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古羅馬不能有效控制佔領區,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地的原有組織),仍舊類似於分封制,這是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郡縣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動,這就導致了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的出現。職業官僚和職業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並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歎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戰爭時期,秦始皇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統一中國後,秦始皇以秦國原有的法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全國統一的法律。秦始皇雖**,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

    總而言之,秦始皇一生並天下、稱皇帝、廢分封、置郡縣、征百越、逐匈奴、修長城、通溝渠、銷兵器、遷富豪、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以法治國、焚書坑儒,對於中國之大一統、對於中國政制之創建、對於中國版圖之確立、對於中國民族之傳承,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關鍵作用,堪稱千古一帝。

    ∷更新快∷∷純文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