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天馬行空四部曲

正文 第二十六章 女皇帝 文 / 龍吟月

    魔俠圖錄守關者之─武曌

    武曌(624─705),亦作武照、武照,本名不詳,通稱武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文學館r/>

    唐高宗時為皇后(655─683),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

    683─690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在位),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氏為唐開國功臣武士擭次女,母親楊氏,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生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十四歲時因長得很美,而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高宗時為昭儀,後封為皇后,又上尊號為天後。

    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於稱帝后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氏另有廢除的尊號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等。

    武氏為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東)人,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生於帝都長安,一說生於利州。

    武氏是武士擭和楊氏的次女,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氏的本名沒有被記載下來,今有人推測為武元華。但這種說法僅參考了她兄弟的輩字,未參考其姐妹的名字。

    其父武士擭從事木材買賣,家境殷實,富有。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任職河東和太原之時,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

    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後。曾以元從功臣歷官工部尚書、黃門侍郎、判六尚書事、揚州都督府長史、利州、荊州都督等職,貞觀中,累遷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

    父親武士擭在貞觀九年(635年)逝世後,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對其母親楊氏失禮。

    貞觀十一年(637)。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氏有才貌,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

    武氏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對於太宗時期武氏在宮中的生活,史書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氏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太宗馴馬一事。

    當時,太宗有名馬師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武氏侍候在側,對太宗說: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壯武氏之志。

    貞觀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此後,在侍奉太宗之際,武才人和李治相識並產生愛慕之心。

    貞觀二十三年(649),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永徽元年(650),唐高宗在太宗週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氏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這時,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氏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

    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氏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氏已懷孕了,入宮後生下兒子李弘。次年,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六年(655),在後宮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謠言,傳說:王皇后與其母柳氏找來巫師,她們想企圖用厭勝之術將武昭儀詛咒而死亡。

    但這不利謠言無所證據下傳到皇帝耳裡後,在高宗大怒之下,聽信並將其母柳氏趕出皇宮,而且還想把武昭儀由昭儀陞為一品宸妃(唐朝後宮四夫人中本來並無宸妃此封號,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額已滿,唐高宗為了武氏,才創宸妃封號),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等人得知高宗欲行廢皇后而立武昭儀消息後,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也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請求立武昭儀為後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

    唐高宗又在李勣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

    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昭儀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顯慶四年(659),武皇后與唐高宗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於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

    顯慶五年(660),高宗患上頭風之疾,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皇后代理朝政。

    在麟德元年(664)與宰相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儀的廢後詔書還未草擬好,武皇后即已接到消息。

    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即被滿門抄斬。

    乾封二年(667)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監國。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後稱天後,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

    武後上表建議十二事:一,勸農桑,薄賦徭。

    二,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

    五,省功費力役。

    六,廣言路。

    七,杜讒口。

    八,王公以降(下)皆習《老子》。

    九,父在為母服齊衰(喪服)三年(過去是一年)。

    十,上元《年號)前勳官已給告身(委任狀)者,無追覈。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增加薪水)。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高宗詔皆施行之。

    武則天能夠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所編《兆人本業》農書,頒行天下,影響很大。而武則天執政期間,其宗教政策乃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武後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正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

    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時高宗風眩更甚,擬使武後攝政,宰相郝處俊說: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後乎!高宗才罷攝政之意。

    ∷更新快∷∷純文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