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天馬行空四部曲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蕭颯秋景,山闊水長 文 / 龍吟月

    寫作境界:

    一有感而發,有了感覺而寫文。◎文學館r/>

    二命題而作,就是給了命題,能寫出文。

    三讓你寫任何東西都有感覺,都能寫出較好的文。

    文藝中的境界:

    清末民初鴻儒王國維在其著作《人間詞話》裡談到:「古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詞句出晏殊的《蝶戀花》,原意是說,「我」上高樓眺望所見的更為蕭颯的秋景,西風黃葉,山闊水長,案書何達?

    在王國維此句中解成,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瞰察路徑,明確目標與方向,瞭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後兩句詞,原詞是表現作者對愛的艱辛和愛的無悔。若把「伊」字理解為詞人所追求的理想和畢生從事的事業,亦無不可。

    王國維則別有用心,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後悔。

    第三種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引用南宋辛棄疾《青玉案》詞中的最後四句。梁啟超稱此詞「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這是藉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

    王國維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他以此詞最後的四句為「境界」之第三,即最終最高境界。

    這雖不是辛棄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遠意。做學問、成大事業者,要達到第三境界,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覆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有所發明,就能夠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以上所涉及的「境界」。主要指人所能達到的修為或程度,三境界說具有明顯的遞次而進的意義。

    王國維《人間詞話》還從其他角度對「境界」進行了劃分,如「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此外,他還有「境界有大小」、「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等多角度的對「境界」的闡述和劃分。

    在道家來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莊子說:「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於人制定了各種典章制度、道德規範,使人喪失了原來的自然本性,變得與自然不協調。人類行的目的,便是「絕聖棄智」,打碎這些加於人身的藩籬,將人性解放出來,重新復歸於自然,達到一種「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

    道教中的精神境界,道教把人生分為三境界:天界、人界、地界。

    活在天界的人好善,無慾,有智慧,無病的神仙境界。

    活在人界的人有七情六慾,有生老病死,有欲而不求得的煩惱。

    活在地界的人,也稱妖魔鬼怪的境界了。比如人們常稱的「色鬼」「殺人狂魔」「狐狸精」等這些就是活在地境界了。

    佛家中的精神境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或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對治道。

    三界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無邊際,故又稱苦界、苦海。

    欲界,即具有淫慾、**、**、食慾等有情所居之世界。上自第六他化自在天,中包括人界之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等二十處;因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稱欲界。

    色界,色為變礙之義或示現之義,乃遠離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眾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質,故稱色界。此界依禪定之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從初禪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凡有十八天。

    無色界,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稱無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

    哲學家馮友蘭在《新原人》一書中曾說,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於人做某事時,他瞭解他在做什麼,並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於他有了意義。

    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他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覺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於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

    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這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

    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並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並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後果有利於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於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還有的人,可能瞭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

    最後,一個人可能瞭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瞭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天地境界。

    生活中一說到境界就是愛的最高境界,服務的最高境界,時尚的新境界,懶人的新境界,車技的最高境界我們不自覺的都在追求著一種境界。

    境界究竟為何物?只在你我心中。

    ∷更新快∷∷純文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