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世紀初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以二進制解讀易經的六十四卦。盡在
萊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圖形,恰恰與他在二十多年前發明的二進制計數法相類似:yin爻——可以用0表示,陽爻—可以用1表示。
萊布尼茨又說以0和1二數可以表示萬物,一如易經中yin爻——,陽爻-生生不息,滋生萬物。000000為六十四卦中的坤坤;000100為六十四卦中的坤震;111111為六十四卦中的乾乾。
萊布尼茨還進一步附會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創造世界,坤000:為天地洪荒,萬物皆空;第一ri:艮001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010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111:乃萬物具備,是為主安息ri。
《易傳》又稱《十翼》,早期一般認為《十翼》出自孔子的手筆。
《周易註疏》曹魏王弼(卦辭、爻辭、彖、象、言)、東晉韓康伯(繫辭、說卦、序卦、雜掛)註《周易注》;唐孔穎達(574─648)疏《周易正義》十卷。五經正義、十三經註疏之一。
五行─陰陽─太極─無極。
宋代《三字經》提到: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史記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言》。
《周易、繫辭傳、上》把易的性質歸屬於乾,把簡的性質歸屬於坤。
《山海經》中說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
《周禮》鄭玄注引杜子chun云:連山,宓戲;歸藏,黃帝。
《周易正義》:王作《易》之時。正在羑里,周德未興,猶是殷世也,故題周別於殷。以此王所演故謂《周易》。其《周書》、《周禮》,題周以別余代。西漢司馬遷《史記》: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松崖鈔》卷一《上制軍尹元長先生書》。《四庫提要》稱發揮漢儒之學,以荀爽,虞翻為主,而參以鄭康成、宋鹹、干寶諸家之說。皆融會其義,自為注而自疏之。
數學科普:常識性謬誤令人憂。萊布尼茨所講以0和1二數表示萬物和易經六十四卦並無關係。
樓宇烈,袁宏與東晉玄學,收入《國學研究(第一卷)》,67─92頁。běi精:běi精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書,易經中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化的大源,它不但普遍而實質地影響了中國數千年來的學術、政治、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
尤其是陶冶了每一個中國人的人生觀。易經哲學之所以有如是大的影響力,乃由於內容既包括著宇宙萬物的原理原則,也包括著人生一言一行,正如繫辭傳說的: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伏羲氏畫卦:古代傳說伏羲氏畫八卦,為易經哲學的創始者。伏羲氏為中國古史中畜牧時代的開創者。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王,約當西元前4700年左右,就其時代之早而論,實為世界人類哲學的始祖。
繫辭傳記載他畫八卦的事云:古者包犧氏(按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周王演易:周王(前1232─1135)時當殷商之末,其時殷紂在位,天下大亂,王以憂患之心,發揚易經哲學,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作卦、爻辭,史稱王演易。
王之時,社會人民對鬼神之信仰極濃厚,王乃發明一種筮術,將易經哲學融入筮術占斷中,藉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之象;斷以吉、凶、悔、吝等語,由是指導、教化人民生活合理化,所以後來孔子稱讚王: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周王將伏羲氏的八卦哲學,進一步落實到民生日用上。
孔子贊易:王后五百餘年有孔子,孔子生於春秋之末。孔子繼承伏羲、王之緒,更對易經哲學宏揚開創,他作十翼以解釋王的六十四卦及卦、爻辭,摒除筮術占斷的神道氣氛,純粹以哲學思想說明吉凶之故,從此易經成為純粹哲學思想之書。
孔子的十翼,乃十篇字,後人稱為易傳,王的六十四卦象及卦、爻辭,則稱易經。孔子的最大頁獻是完成了易經哲學的龐大思想體系,在此體系中,宇宙、萬物,與人類都納入一則的道中,而人類以其天賦靈智,首出庶物,提高精神生活,追求道德,為人類未來展開一條光明大道。
孔子的宏揚易學,為易經哲學發展史中的最高成就,史稱孔子贊易。
伏羲氏、周王,與孔子被稱為易學三聖。
兩漢象數易學:孔子以後,易學衰微,至西漢初年,田何授易,乃又復興。唯西漢數術、災異之學盛行,易經哲學受此影響,乃與數術之學合流,致其用於占斷災異,世稱為象數易。
西漢易風,大體在宣帝以前,仍守儒門易義,自宣帝時孟喜開始,焦延壽、京房等都是占斷災異專家,也都是象數易的中堅分子。
至東漢,鄭玄、荀爽、虞翻等承之,像數易不止用於占斷災異,且用之於解經,此時易緯之書實為象數易思想之代表。
象數易沿至東漢之末,繁瑣而荒怪,乃有王弼注易之事。王弼易注掃象數之說,歸於義理解易,可說是兩漢象數易的結束。
宋元明易數及圖書之學:自王弼以後,佛學大盛而易學衰微。至宋代,易學始再復興。宋、元、明三代易學頭緒紛雜,約言之,周濂溪首推出太極圖說,後來發展成為一支。
邵雍的先天易數獨成一支。程伊川、張載雖有別,總可歸於義理一支。而河圖、洛書之學,普遍盛行。此外,由於世衰之故,有不少隱士著書,多承象數之學,見於道藏。此一期易學,至明季世,來知德可以視為易數及圖書之學的結束,而王船山可以視為義理之學的繼承者。至清世,雖有惠棟、焦循等研究易學,已不足言有大創建。
道:道為易經哲學的思想實質,易經之所以被稱為哲學,以有其道在。何謂道?古今思想家只可以就某一方面言其義,無法作周全的形容。
大體而言,可從以下幾方面認識:1、道是形而上的。2、道是普遍的法則。3、道是流行義,有生生萬物之德。4、道是一。5、道有簡易、變易、不易三義。
象:象為表現道的思想符號,易經哲學創立在字未發明之時,最早即以象表現道。像可以分為:1、八卦。2、六十四卦。3、各種形式的卦圖。
術:術謂筮術,乃周王所創立。其法以五十蓍策,輾轉計算,得出卦象,再根據卦象及卦爻辭以占斷吉凶。術之義同於象,也是表現易道的一種方法。
數:易經哲學中數的發展,極為複雜,因為卦象身即與數偕來。有天地之數,即由一至十,奇數為天數,亦為陽數;偶數為地數,亦為yin數。有命筮之數,指筮術中之七、九、八、6si數。
有先天、後天之數,乃象數易中合干支所講。有先天易數,乃宋邵雍易學所用。
字:易經中字部分乃後起,指卦辭、爻辭,及十翼之。字、術、數,與象同為表現道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