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天馬行空四部曲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筆名天風,北大 文 / 龍吟月

    魔俠守護者之一魔俠─胡適

    胡適(1891─1962),原名嗣穈,行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上莊村人,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r/>

    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

    1910年(19歲)考取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生赴美國留學,於康乃爾大學先讀農科,後改讀文科,1914年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學於哲學家約翰、杜威。

    1917年(26歲)夏回國擔任北大教授。

    歷任:1917年(26歲)北京大學教授、1919年(28歲)北大代理教務長、1922年(31歲)北大教務長、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國公學校長、1932年(41歲)北院院長、天主教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1938年(47歲)中華民國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1946年(55歲)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亞圖書館館長、1957年(66歲)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於臺北縣南港鎮(今台北市南港區))院長等職。

    胡適還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

    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因此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並以《新青年》月刊為陣地,宣傳民主、科學。畢生倡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徵的治學方法。

    1891年12月17日未時生於江蘇川沙縣(今上海浦東新區)。

    1893年隨母去台灣其父胡傳任所。

    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隨著母親離開臺灣回上海,後回祖籍安徽績溪上莊,進家塾讀書。

    1904年與江冬秀訂婚,從三兄到上海,入梅溪學堂。1905年進澄衷學堂。

    1906年考取中國公學。1908年入中國新公學,兼任英文教員。1910年留學美國,入康乃爾大學選讀農科。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師從於約翰杜威。

    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同年。通過哲學博士學位的最後考試,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參加編輯《新青年》,回安徽績溪與江冬秀結婚。

    1919年接辦《每週評論》,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主張改良主義,挑起問題與主義論戰。

    1920年離開《新青年》,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暑期學校講學。

    1922年任國立北京大學教務長兼代理文科學長,創辦《努力週報》。在《努力週報》第二期(5月14日)與蔡元培、李大釗、陶行知、梁漱溟等聯名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

    1924年與陳西瀅、王世傑等創辦《現代評論》週刊。1925年,參加北京善後會議,並參與起草部分會議文件。

    1926年與其師郭秉文等人在美國發起成立華美協進社狂傲冷夫難馭妻。1926年─1927年遊歷英國、法國、美國、日本諸國。

    1927年正式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與徐志摩等組織成立新月書店。1927年在上海蔣介石與宋美齡婚禮上結識蔣介石。

    1928年創辦《新月》月刊。任中國公學校長。

    1929年在《新月》雜誌上發表《人權與約法》一文。標誌著人權運動的開始,隨後發表《我們什麼時候才可有憲法─對於建國大綱的疑問》、《知難,行亦不易—孫中山先生的行易知難說述評》、《新文化運動與國民黨》。

    1930年1月胡適、羅隆基、梁實秋三人有關人權問題的文章結集為《人權論集》交新月書店出版,後被國民黨政府查禁。

    在《我們走那條路》中提出:要剷除打倒的是貧窮、疾病、愚昧、貪污、擾亂五大仇敵。

    1932年任國立北京院院長兼中國文學系主任。並邀蔣廷黻、丁文江、傅斯年、翁文灝創辦《獨立評論》,胡適先後共為其撰寫了1309篇文章。

    1935年抵達香港,逗留五天,主要接受香港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37年77蘆溝橋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於8月19日要求胡適即日前往美國爭取美方對中國的支持。

    1938年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1942年,辭去駐美大使一職。旅居紐約,從事學術研究。

    1943年應聘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1944年在哈佛大學講學。

    1945年出任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代表在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制憲會議;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團首席代表的身份,在倫敦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制訂該組織的憲章。

    1946年7月回到北平,任國立北京大學校長。

    1948年解放軍兵臨北平城下,用電台廣播呼籲胡適留下繼續擔任北京大學校長,胡適不為所動,依然決定離開北平,飛赴南京。

    1949年,蔣介石派蔣經國赴上海訪胡適。4月,赴美國,發表《統治下沒有自由:跋所謂〈陳垣給胡適的一封公開信〉》,旅美時,與張愛玲相識,結下友誼;《自由中國》創刊,胡適任名義上的發行人。

    1950年應聘為普林斯敦大學葛思德東亞圖書館館長。

    1955年,中國大陸掀起批判胡適的運動,三聯書店出版發行了《胡適思想批判論文彙編》,胡適先生住在美國,他搜集了這八本書,認真作了批註。

    而批判胡適運動的起因,根據耿雲志的說法是:這句話我想是他一生裡,講的最有失紳士風度的一句話,他(胡適)說按照**當時的水平他考北大是考不上的,我估計這個話有可能傳到**的耳朵裡,所以**非常決斷地發動一場全國規模的徹底批判胡適的運動。

    1957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59年兼任國家長期科學發展委員會主席。1960年《自由中國》雜誌負責人雷震被捕,胡適一度受到株連。

    1962年心臟病猝發病逝於臺北縣南港鎮(今台北市南港區)。

    胡適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讀期間,師從約翰杜威,使其終生服膺實用主義(杜威式的實用主義,胡適自譯為實驗主義)哲學。

    北大學生對教師素來挑剔,北京大學學生顧頡剛介紹傅斯年去聽胡適上課,以決定要不要將這個新來的留學生從北大哲學系趕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