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天馬行空四部曲

正文 第二十八章 天地不合,德爾菲神壇 文 / 龍吟月

    筆者少年時,印象深刻的第一人應該不是金庸,雖然小時候看過他的書,但忘了差不多,只是電視一直重播楊過、小龍女、令狐沖、郭靖、東方不敗、獨孤求敗。

    提少年時期是因為這一段歲月,筆者非常苦悶,指心靈上,筆者發現自己根與眼前的世界不合嘛!

    合不來又不能走,一適應它,二改變它。一個格格不入的世界,不快樂的,活著是不快樂的事兒,雖然外表上ziyou自在,內心卻無比的憂鬱。筆者喜歡用幽鬱。

    筆者的父母一天到晚都在外面打拼工作賺錢養家,而筆者一天到晚都在外面,敗家。慶幸沒做壞學生,因為筆者不屑惡人。

    漸漸的筆者喜歡發呆,空白的思考著,思考一堆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比如為什麼醫生沒有職業道德去行善呢?做這個職業就是有良心的人才能做,怎麼你們是為了賺錢才選擇做醫生?

    老師也是、法官也是,後來少年的筆者預言、預估未來必定會出事的,果不其然,筆者的世界出了一堆又一堆沒德沒品的人族,最近還發生黑心油、黑心食品,殘害了許許多多的人。

    當做官就是要貪才做的觀念形成時,就知道未來腐化了。然後呢,現在網上看些年少的人在說話,都不知道該笑還是吐雪了,幼稚無知的一大堆。

    發現他們都沒認真研究自己,只會怨聲載道或怨天尤人的,怪東怪西就是不怪自己。如此的社會,內心必定軟弱了。

    扯遠了,年少時印象最深的第一個人是蘇格拉底(希臘:Σwkptη,拉丁:s。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臘哲學家,和其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哲人。

    他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沒有留下著作,其思想和生平記述於後來的學者—主要是他的學生柏拉圖—和同時代的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劇作中。

    柏拉圖的《對話》一書記載了蘇格拉底在倫理學領域的貢獻。

    蘇格拉底對於西方思想最重要的貢獻或許應該是他的辯證法(用一個問題回答一個問題)來提出問題,這被稱為蘇格拉底教學法或詰問法,蘇格拉底將其運用於探討如神和正義等許多重要的道德議題上。

    這最早的記載是出自於柏拉圖的蘇格拉底對話錄上,蘇格拉底通常被視為是西方政治哲學和倫理學或道德哲學的奠基之父,也是西方哲學的主要思想根源之一。

    蘇格拉底認為每個人都生活在實在中,但有些人認識不到自己邏輯上的錯誤。因此有各種錯誤的想法。

    蘇格拉底用一系列的問題協助一個人或一群人來判斷他們的信念,例如神或正義是否存在的問題,指出他們的回答中的漏洞,藉此讓他們認識的自己邏輯和認識上的錯誤。

    這種方法是屬於假說消除的被動方法,隨著受測者承認更進一步的假說。在消除之前的假說的過程中必然產生矛盾。這種方法是用於逼使一個人檢視他自己的信念和這種信念的真實性。

    蘇格拉底經常說他的智慧是來自於體悟到他自己的無知。

    蘇格拉底可能認為做壞事是無知所造成的後果,做壞事的人必然沒有比他人聰明。唯一一件蘇格拉底經常宣稱擁有的知識是對於愛的知識,並以此聯繫他對於智慧的熱愛—例如對於哲學的熱愛。

    他從來沒有宣稱過他擁有許多智慧,他只不過是比別人更瞭解到:一個人要追求智慧就必須先熱愛智慧身。

    蘇格拉底相信人們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專注於發展自己的能,而不是去追求物質的富裕。

    他總是鼓勵別人注重友誼關係和參與社會的共同體,蘇格拉底相信這是使人們共同成長的最好方式。

    他的行為也都實踐了這些原則:到了最後,儘管他有機會可以逃離雅典。但蘇格拉底仍接受了他的死刑判決。

    他認為私自逃跑是破壞了他的共同體的決定;而如同以上所述,蘇格拉底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也無人能夠指摘。

    蘇格拉底教學中的一貫思路認為人類的確擁有某些美德。這些美德代表了一個人最重要的人品,而之中最居前的則是哲學或智慧的美德。

    蘇格拉底強調美德是所有事物裡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最理想的生命是將其一生奉獻用於尋找上帝。真相被隱藏在陰霾處之下,而哲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揭露出他們所知的竟是如此之少……

    一個人要真正做到至善。而不是僅僅依據他的意見行動;一個人必須瞭解不變的至善身。

    蘇格拉底相信理想存在於一個只有智者才能瞭解的世界,因此有人主張蘇格拉底相信只有哲學家才有這種能力統治其他人。

    蘇格拉底所相信的政治理念究竟為何,一直是哲學界最大的爭論之一。多人同意的一種說法是蘇格拉底並不相信哲學家可以擔任國王的概念,因為蘇格拉底始終拒絕進入政界或參與任何形式的政府運作;他經常指出他不可能去干涉或指揮其他人要如何生活。因為他根就還沒有徹底瞭解他自己。

    哲學家只是熱愛智慧的人,而且也不是真的具有智慧。

    蘇格拉底對話錄是一系列由柏拉圖和色諾芬所寫的對話記載。記載了蘇格拉底與其他當代人物的對話、或是蘇格拉底與他的學生之間進行的討論。

    在對話錄裡,學習似乎是一種回憶的過程。

    《認識你自己》,這句話原是刻在德爾菲(delphi)神壇上,蘇格拉底把它當做自己的哲學方法,他常在街頭及市場與人聊天,從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語句開始,一直往後追問探索,深入一個字的原義,一步步的迫使對方承認自己的無知。

    知道了自己的無知之後,才算是真的認識了自己,這也才是最高的知識。

    蘇格拉底要人們跳離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模式,進一步地瞭解自己思想的質。

    人活著如果只是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那麼人已失去了他獨特的天賦。因為人身是會思考的,但自己所認為的、看到、聽到,甚至於先前所發生的,都不一定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除非人能更深切地瞭解自己。

    蘇格拉底喜歡與別人談話,並迫使對方承認自己無知,在對方真正承認自己無知之後,也等於真正準備好去接受正確知識,這時他就開始帶領對方進行概念的追求。

    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遇見的都是單獨的、個別的東西,但我們有一種能力,把這些類似的東西用一種名詞去概括它。

    也就抽出他們的共同概念,這種概念即是一種共相。有了這種的共相的概念後,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沒有見過的事物,也會用這種這種概念去概括他。

    蘇格拉底認為這種共相的發現,是哲學分析、綜合工作中最基的法,否則思想根無法成立。

    再者,因為有這種思想歷程,雖然在腦裡的知識是共相、普遍的,外在世界存在的東西是個別的、單獨的,但我們可以在言談思想之中,用我們的思想與外界相通,因為人類思想中原就有這種分門別類的能力。

    ∷更新快∷∷純文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