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恐怖靈異 > 生命之謎

龍騰世紀 第四集 特異功能的天目屏幕操作效應 文 / 時空漂流者

    -易宏-

    ——人體科學的一個基本規律從十多年特異功能人才培訓、儀器觀測及應用開發實踐中,從特異感知、特異致變及特異功能應用過程中,通過對目標物及「工具」在特異屏幕上進行特異操作而完成特異功能現象,總結提出「『屏幕』特異操作效應」。它對於理論上探索特異功能的機理和本質,實踐上培訓人才、開發特異功能現象及其應用都有重要意義。它可能是人體科學的一個基本規律。

    一、人體科學的人才培訓、現象觀測、儀器測量、檢測儀器開發研製、總結規律、效益應用、理論探索等都是基本工作,1980年以來,我們在以上各方面都做了一些工作。我們不靠神鬼,不依賴「行家裡手」,在科研人員誘導培訓下,幾位小學生從「耳朵認字」、思維傳感等特異感知(esp)很快地發展到特異致變(pk)撥表、撥鐘。特異轉運,「折枝」、開花又收攏,特異書寫,特異計算器等等;1980年底以來,作者結合科學儀器測試,研製了「力學效應測試儀」和「生物射線檢測儀」;作了特異功能應用於種子萌發,聲樂應用,以及其他應用探索;總結了「非常規效應」、「雙向效應」,邵來聖和朱怡怡總結了「屏幕效應」。基於人才培訓、儀器觀測及應用開發實踐,結合國內外有關報道,我們總結提出「特異屏幕特異操作效應」簡稱「屏幕」特異操作效應。這對於理論上探索特異功能現象及其應用都有重要意義。它可能是人體科學的一個基本規律。

    二、1、特異感知(esp)中的「屏幕」特異操作效應(spoe)

    1980年4月29日,楊麗(女,11歲)在昆明大觀樓以特異感知辨認10米外的一個試樣時,她說先在「屏幕」上看到紙團,再展開完成辨色認字(實際上並非展開)。

    1980年5月25日,到《春城晚報》社「斷頁認字」,隨機從書架取一本書,楊麗、陳蕾手摸封面,按康副總編要求辨認書內某頁某行第幾個字,她們說,先在屏幕上看到書的頁碼,很快地「翻」到指定的一頁,再數行認字。

    1987——1990邵來聖等進行了從數米、數十米、數百米以及京-滬壹千多公里的思維傳感實驗,受試者是在特異屏幕上出現圖像再發出,接收者在屏幕上顯示圖像而完成思維傳感的。

    張寶勝「從我自己說起」:「當別人把字寫在一個小紙條上並揉成一團交給我以後,我用鼻子聞一下,立刻覺得呼的一下,眼前有些發黑,看東西不太清楚,這種感覺轉眼就過去了,然後眼前發亮,那個小紙團就在眼前,無論我看什麼地方它都在那裡,這時我就想著應該把它展開才能看見,於是紙團就展開了,上面寫的字和字的顏色就同樣都清清楚楚地看見了。從聞到看清上面的字所需時間隨紙團的大小和折疊層次多少而異,紙團越大,疊的層次越多,看起來越費力。例如有一次做實驗,3*3cm2的紙團我用了30秒,15*15cm2的紙疊的方塊我用了整整兩分鐘,因為第一次展開時我只『看見』了一張白紙沒有字,我想也許還有一層沒展開,於是我決定再展一次,於是我看見了寫在上面的字。」此為記實文字作品,可作參考。(美國)戴德.西裡歐斯在六十年代進行了數百次特異(pis)攝影。「某個做實驗者在自己頭腦裡描繪了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面容,戴德.西裡歐斯通過感應,pis攝影出的照片正是蒙娜麗莎肖像的局部特寫」「飛馳的賽車,經他psi攝影『拍』下來的照片,那車就像靜止一樣」。

    2、特異致變(rk)中的「屏幕」特異操作效應1980年4月,我們根據四個方面核對的信息(當時由於封閉的環境,對國外情況一無所知)對幾名具特異感知功能的少年進一步培訓各種特異功能,自力更生,勤學苦練。6月,楊麗在一天晚上訓練遠距「認字」時,眼前出現一隻小黑手,她相當懼怕,我們告訴她,不要害怕,那就是你自己的手,靜心練,可能完成「搬運」,並讓她念「小手小手你快來,快把xx(東西)拿過來」以便她集中精力,進入特異功能態。1980年7月10日晚,小麗完成家庭作業,自己靜下來練特異功能,不久在她眼前的「屏幕」上出現了隔壁廚房內奶奶衣袋裡的一件東西,於是她在屏幕上操作,讓要搬運的東西「跳起來」,操作幾次後,突然一道白光閃過來,那件東西來到了小麗手裡。數月艱苦訓練,「特異搬運」成功了!我們和她自己的興奮和激動是難以言表的!

    楊麗進一步自我培訓,使功能穩定也是在「屏幕」上特異操作的:初期我們把香煙編號1a,2b,3c等放在另一屋裡作為試樣要她做特異搬運,如是她按要求,在屏幕上出現指定編號8h的一支香煙,在「屏幕」上作特異操作,操作不好就亂「飛」。常飛到門後、櫃子下、衣箱裡等陰暗的地方,後來她自己反覆摸索操作,香煙「跳」不高,不能完成搬運;「跳」過高了,光一閃就亂飛;只有適當的時候「小手」一抓就能「定點起落」,抓到手裡。這樣,特異搬運的培訓和進一步穩定都在屏幕特異操作中完成了。

    1980年6月,一天楊麗獨自在書房練習特異轉運,眼前「屏幕」上出現了一根毛線針,於是她以特異「操作」讓針直立起來,「用力」往下壓,針插入舊桌子的桌面。她走過去一看,毛線針實實在在插在桌面,深入兩三公分。她激動地告訴我們她的新成果。於是我們嚴格條件,在10mm厚木板上和毛線針做上特殊記號放在套間桌上,嚴格監視,楊麗和我們坐在套間外,相距約5米,按屏幕特異操作,把木塊打穿,針就插在木塊上。

    1980年10月5日,愛到朱潤龍觀察人體使手錶走時紊亂的啟發,我們誘導、培訓孫莉萍、邵宏艷(女,均12歲)在特異感知(esp)認字的基礎上做特異致動撥動表、鍾成功,一般只需幾分鐘就完成。10月8日完成了離體特異撥表,也只需幾分鐘。據孫莉萍講,先在屏幕上顯現鍾、表,再在屏幕上操作,就完成了。怎麼操作,怎麼用力?她自己說不清。隨後,她按屏幕特異操作,可按要求精確地「撥」到幾點幾分。

    1980年12月28日,孫莉萍、邵宏艷二人作了一系列特異認字辨色、特異撥表等實驗後仍很興奮,主動應用屏幕特異操作、僅幾分鐘實現了特異遙控折斷小樹枝,並多次重複。

    趁熱打鐵,就在1980年12月28日,我們又誘導孫、邵二少年作特異開花。她們應用屏幕特異操作效應,迅速地完成了此新的特異功能棗將放在高11厘米的瓷茶杯內的(不接觸)迎春花蕾,經一、兩分鐘就開放了。過了幾天,小孫的功能又有個重要發展,將花蕾特異開放,雙將其特異收攏(基本還原),再特異開放。

    就在當天下午,我們到雲南省圖書館楊勝利(楊麗)家,小萍小艷為來訪的自然雜誌編輯朱怡怡一次次演示特異遙控折枝、一次次特異開花,並拍了照。接著我們進一步誘導她們按屏幕特異操作「轉運」,只幾分鐘便成功了,迎春花一朵朵被「轉運」進入高11cm加蓋瓷杯中,或者將瓷杯中的花朵特異轉運出來。

    由於應用了屏幕特異操作效應,一天之內從特異感知認字到特異致變折枝、特異開花以及特異轉運花朵,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和成功。

    1981年1月,我們誘導訓練邵宏艷應用屏幕特異操作效應完成了特異書寫功能。

    1981年12月,我們應用屏幕特異操作效應培訓誘導小學生邵宏艷、孫莉萍、楊麗完成特異計算器功能(psiabilityforoperatingelectroniccalculator)。先讓她們常態下練習使用計算操作加、減、乘、除、開方等等運算,然後不用計算器,讓她們進入特異功能狀態時,在屏幕上「操作」「計算器」顯示結果,寫下來。我們核對結果,有的是八位數字,有的是九位,與培訓時使用的計算器有關。1983年4月,聶春榮同志(原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到昆,出了幾道題,結果有錯有對,其中5的開5次方,7的開7次方是正確的。到1983年共作了數百人次測試。

    1987年底起,復旦大學邵來聖等對六名具有特異功能的青年男女進一步誘發訓練「特異計算器」功能。先教他們在常態下使用加、減、乘、除、開方各鍵。訓練分四個階段進行:一、在每位受試者面前各放一隻簡便計算器,第一次只要求他們用意念掀下on/c鍵,顯示屏上顯示「0」。二、距離1米左右,依次訓練用意念撳一位數至三位數,在計算器顯示屏上顯出答數。三、將現場的計算器集中放入書包,按第二階段的訓練步驟進行。四、在現場無計算器的條件下按照以上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誘發訓練方法、逐步使他們掌握計算器的各種特異運用方法。據他們主訴,憑遙感功能或特異透視功能控知周圍有無計算器,再用特異「搬運」功能將計算器移來(在屏幕上)使用,然後仍將物歸原處。

    1982年8月至1984年8月,我們應用屏幕特異操作誘導孫莉萍、邵宏艷對煙草、甜葉菊、白菜等種子進行特異功能處理,使之迅速發芽。僅十分鐘,種子萌發,白白的胚根一陣陣脈衝式地使種皮裂開而露白。

    1993年12月4日,武漢中國地質大學測試中心301室,孫儲琳目光注視「光壓測試儀」3分鐘,真空玻璃球內4個葉片的轉子突然快速順時針轉動起來,與正常光輻射引起的轉動方向相反。據孫主訴:「要想使轉子轉動,首先必須使外面的玻璃殼在前額屏幕上消失,然後用嘴『吹』,一吹轉子就動(實際並未吹)。」後來沈老師要求反方向轉動,小孫很順利地完成了。

    1994年2月在中國地質大學南四棟221室一次例行實驗課上,主試人要求孫儲琳將她手中兩枚硬幣重疊面上分別用特異能量鑽兩個孔,幾分鐘後孫已完成。她說「當把硬幣握在手中時,放鬆入靜,前額屏幕上先出現一個握著硬幣的拳頭,逐漸,拳頭看不見了,出現了兩枚重疊的硬幣,開始時圖像不清晰,不穩定,逐漸變得清楚和穩定,此時進一步集中意念鑽孔,鑽孔的意念集中到一定程度,前額的屏幕上便出現了一根像水晶一樣透明的六稜棒,大小和鉛筆差不多,感覺它十分堅硬,將兩枚重疊的硬幣撐開,進一步強化打孔的意念時,六稜棒的兩側突然依次彈出兩個圓錐形的尖,『通!通!』脈衝式地在硬幣上打出兩個孔。打孔時腦子裡感到一陣衝擊波,似乎前額屏幕會被震碎似的」,實驗完成了。

    1994年9月孫儲琳在北京進行了一次意念改變「鑽具」孔徑的實驗。據她主訴,當六稜棒在屏幕出現後,她即向「自己」的「深層意識」提出「粗一點,粗一點!」的請求,結果六稜棒真的變粗了,打出的孔明顯地增大了,且接近表面的一段孔徑相同,很像是用鑽頭鑽孔時產生的效果。過去銃出的小圓孔錐孔內表面相當光滑,而意念鑽成的大孔內表面粗糙,有羅紋。

    孫儲琳可以對同一枚硬幣先「打孔」,再特異「焙燒」,都是用「心靈能」進行屏幕綜合操作。

    孫儲琳主訴:「不管是什麼樣的特異功能,首先要放鬆入靜排除一切雜念,進入功能態,前額開始出現一個屏幕,通過調心、調息,逐漸由模糊到清晰,由不穩定到穩定,上面出現許多閃爍的彩色亮點,此時即可集中意念想要做的事情,比如說想燒硬幣,不管目標物在何處,都要先將其想到前額屏幕上來,直到清晰穩定為止,然後再想出一團火,火苗的面積小於硬幣,想像它具有很高的溫度,在意識調控下移動火苗,硬幣就一點一點地被燒燬;如果想在硬幣上打孔,就要在屏幕上硬幣的圖像穩定後再向『自己』提出在指定部位打孔的請求,狀態好時很快就出現一個象圓珠筆桿那樣的透明六稜棒狀工具,並自動對準所要求的部位脈衝式地伸出一個尖錐銃出一個錐形孔,如果想對手中的兩枚硬幣鑽孔,在鑽孔時六稜棒兩端先後脈衝式地出現兩個尖錐,結果就真的彈出一個大的尖錐,銃出一個大很多的孔,然後很快又收回去。做『rs念力攝影術』實驗時,前面的過程是一樣的,當屏幕穩定後,要將目標物(膠卷或底片)『調』到前額屏幕上,當圖像清晰穩定後,再意識調控由天目穴發出的屏幕上的亮點,形成各種複雜的圖形和字符,而且還要使光點始終準確地聚集到藥膜平面上,才能獲得連續的圖形。」

    1982年10月30日,雲南文山州委副書記趙廷光、州科委主任葉翠天及科委科協十六人在州科協會議室進行「摘花」測試,王月紅(女,13歲)從下午7點48分開始,7點55分說「看見了,花的顏色有點黃有點紅,好像是美人蕉」,8點5分說花進入杯內了,還沒停下來。她手裡抱著一個開口的杯子,在旁的人看杯內無花。8噗21分,花顯現了,確是一朵美人蕉花。

    對特異書寫的測試從1981到1984年先後66次成功,1986?1987年又進行了10次測試,5次成功。測試方法是將筆和白紙封於一個小盒(如扁平的注射液小盒)內,由受試者以特異功能按主試人要求「書寫」,完成後啟封核對,王利雲(女,15歲)首先試驗成功。問她是怎麼寫出來的呢?她說:先要將筆套拔開,第二把筆豎起來,第三開始「寫字」。我們感到奇怪。筆怎麼可能在這麼小的盒裡豎得起來呢?她說:盒子擋不住筆,好像沒盒子一樣。後來在對劉紅、黎紅、徐春、王月紅等的培訓中,告訴她們只要「見」到紙、筆或筆尖就「寫」,這樣特異書寫的時間大大縮短了。

    1996年8月,孫儲琳在雲南大學做實驗,兩次將炒香的花生米發芽,後經種植,開花結果。據孫主訴:炒香的花生米放在手心,加一點涼水,在屏幕上出現,加意念先變生,再操作使它發芽。

    3、屏幕特異操作效應與特異功能應用1985——1986年我們與徐西華,雲南藝術學院吳天祥合作,以特異功能調整歌手嗓音,立見奇效,並作了錄音選頻分析,開拓了特異功能聲樂應用領域。

    1990年小瑩向徐老師學習,並有自己的特點,為來訪的「日中人體科學交流協會」中山真理、本間修二等以特異屏幕操作效應調整歌唱:先進入特異功能態、在屏幕上「感知」歌唱者的嗓子、聲帶等有什麼毛病,發揮屏幕特異操作,並讓歌者做一個簡單動作,立見成效。

    1995年8月小瑩應用屏幕特異操作效應為祖母治病。祖母中風後遺症兩年了,雖能走路卻行動不便。暑假隨父到成都看望。思想不斷捉摸祖母的病。這天,陪父到四川大學,心繫住在四川工人日報社旁的祖母,不久,祖母和其大腦出現在屏幕上,身為醫學院大學生,「看」到大腦微血管有處不通暢,於是小瑩用一酒精棉球慢慢擦洗,再用其他辦法令其疏通。回到工人日報社旁的家,小瑩告訴祖母,祖母十分驚喜,隨即提了一個菜籃子從二樓下樓上街試一試,果真好了。行動輕便多了,就帶一籃菜回來。鄰居說八十歲的祖母今天特別精神,從背影看好像中年婦女走路有勁。

    從上述一些材料和實踐,說明人體進入特異功能態,屏幕顯現,在屏幕上特異操作實現和完成特異功能。屏幕特異操作與現實世界的效應有著密不可分的特殊關係,我們稱之為「屏幕特異操作效應」。

    三、屏幕特異操作效應(spoe)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氣功的作用與特異功能效應的聯繫與區別:進入氣功態,包括練功過程和發放外氣(治病、外氣麻醉手術等)都必須是意念越來越淡化,似有似無,以至「無我」,無意識。而特異功能從培訓、完成特異感知,特異致變以至應用特異功能治病、育種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意識調控,屏幕特異操作,思維操作比較氣功強一些。人體作為一個開放、複雜、有高度意識的巨系統,(1)經修煉可調控到氣功態,(2)也可經培訓而從常態進入特異功能態,(3)也可能眾氣功態調控到特異態,而基態為常態。從生物場的角度來看(外氣和特異輻射)生物射線對外的作用都是人體處於氣功態及特異態的生物場對外作用的效應,包括物理效應、化學效應、生物效應、人體效應,社會效應等等。

    四、北京大學陳守良等1980年提出了特異功能「特異認字」(esp)的普遍性。

    雲南大學羅新、朱念磷、姚鴻鈞等1980年提出了訓練可加強和開發特異功能(1981年5月重慶會議提交了論文「訓練在特異功能培訓中的作用」)。1990年8月,成功地對6名日本兒童進行了誘導培訓,4天時間,有4名能夠特異認字,其中一名可特異撥表。1992年3月1994年1月,汪中等先後在美國兒童特異認字誘發實驗,結果顯示美國兒童特異認字成功率很高。1992年12月,隗壽彰在俄羅斯對兒童進行了普遍性測試。從1979年至今,全國各省、市人體科學研究工作者對青少年的特異功能誘發培訓都從實踐上證明了特異功能的普遍性,可培訓而加強、開發。

    邵來聖、朱怡怡總結提出「屏幕效應」(1990)。本文作者以實踐為基礎總結提出了「屏幕」特異操作效應。「屏幕特異操作效應」在特異功能現象中具有相當的普遍性。雖然存在一類無意念的自發特異致動(spontancous柳k)或叫「吵鬧鬼」(plotergeist波爾戴熱斯),但屏幕特異操作效應為我們研究人體科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手段和探索窗口。

    應用「屏幕特異操作效應」有利於培訓特異功能人才,且可定向培訓,可能按定向要求培訓某種特殊功能,如應用於工、農業生產、或者其他應用。「屏幕特異操作效應」在工、農業、科學研究方面的實際成效,對於人體科學最終登上科學殿堂成為「主流科學」將具有戰略意義。「屏幕特異操作效應」進一步表明特異功能的可培訓性及普遍性,有利於消除神秘性,結合現代科學觀測,為人體科學是現代化科學技術體系中的一個大部門作貢獻。

    對於氣功,特異功能的本質的探索,多年來進行了許多思考,許多實驗,外作用信息載體是什麼?它有什麼特性,有什麼規律?類光性與非光性;電磁性與非電磁性;非常規效應;雙向效應;聚能效應;「虛力」效應;人與環境、人天觀;內作用整體調控;功能態學說;顯意識、潛意識與深層潛意識;多態理論;廣義物理學;特異時空;屏幕效應;生物射線與生物場等等。「屏幕特異操作效應」可能給我們提供一條探索特異功能本質和機理的線索,屏幕特異操作與現實世界的效益如何對應的呢?其時空關係是怎樣的?它與「生物射線」「生物場」關係如何?它如何測定?這裡有太多的未知待探索。屏幕特異操作效應有利於人類自身功能態的主動調控,人體科學與現代生命科學,基因工程並駕齊驅,作為生命科學的兩翼,將深刻地影響人類本身和人類的社會生活及未來。

    總之,屏幕特異操作效應對於人體科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將日益顯示其重要意義,它可能是人體科學的一個基本規律。

    Lvsexs(;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