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逃宮棄嫡

龍騰世紀 253自動掛檔0529 文 / 唐妡

    皇上/長公主(額駙)/王爺(福晉)/皇后以及眾妃嬪稱皇太后為:母后

    所有人(皇太后除外)稱皇上為皇上.

    所有皇子/公主和阿哥/格格稱皇上為皇阿瑪.

    所有長公主稱皇上為皇兄或皇弟.

    皇太后稱皇上為:皇兒

    所有公主/皇子/阿哥/格格稱長公主/王爺為:皇姑/皇叔.

    所有公主/皇子/阿哥/格格稱皇太后為:皇奶奶/皇祖母.

    皇后的子女稱自己為母后;

    皇貴妃的子女稱自己為母妃,稱皇后為皇額娘.

    貴妃的子女稱自己為額娘,稱皇后為皇額娘.

    長公主稱皇后和皇貴妃為皇嫂.稱其它後宮妃子為某某娘娘或封號.

    後宮嬪妃稱皇后為姐姐或皇后娘娘.稱長公主為長公主.

    外臣,女官、太監總管,小宮女,小太監一律稱後宮女眷為娘娘.稱長公主為長公主.

    解釋1:哀家和本宮。

    哀家:專指太后(皇帝的母親)、太皇太后(皇帝的婆婆)

    本宮:可能指很多人,古代皇城中有很多宮殿,只要是一個宮殿的主人都可自稱「本宮」,比如,太子叫「東宮」,可自稱本宮,皇后可自稱本宮,還有一些人,只要是宮殿的主人都可自稱「本宮」,但太后和太皇太后一般不會自稱「本宮」。

    解釋2:哀家是皇后或皇太后的自稱。

    本宮,至少也得是擁有一定封號的妃子才能使用的自稱,比如東宮皇太后、西宮皇太后,沒有一定地位的妃子是沒有資格如此自稱的,否則就是一個死字。

    但是,「一定封號」的妃子,到底要達到什麼封號,並沒有詳細說明。

    由此看來,解釋1與解釋2已經有一定的出入。我們平時對於宮廷的瞭解,多數來源於文藝作品或者是電視作品,而關於學術方面的論證,比較難以找到。

    解釋3:公主、妃子對自己沒有特殊稱呼,「本宮」是電視劇的稱呼。

    皇帝自稱:「朕」。另外,有時候也用「我」或者「吾」

    皇后自稱:皇太后下制令時,自稱「予」,在便殿見群臣時,則稱「吾」,很多時候也用「我」

    后妃自稱:唐朝在正式場合用「妾某氏等」,(注意,並不是臣妾),平時則用「我」或者「吾」,宋朝後就多用「臣妾」。

    公主自稱:對皇帝,她也是稱「吾」或者「我」

    皇帝對兒子的稱呼:親暱一點可叫小名,平時可叫他的名或者稱呼其排行,如九郎之類

    皇太子自稱:平時還是多用「我」或者「吾」,另外對皇帝或者皇后或者時可用「兒臣」,對下人可用「小王」。

    太子則常被左右之人稱為「郎君」;諸王則被稱呼為「王爺」

    為了統一稱謂,減少犯錯的幾率,並且為了讓小說看起來不至於過分僵硬,後文采用第三種解釋,也就是說,太后、后妃、公主等人自稱的時候,會用「臣妾」或者「我」。皇帝多數自稱「朕」,比如在朝堂之上、與大臣議事,或在較正式的場合對宮眷談正事時,平時回到宮裡與家人輕鬆閒談,可以自稱「我」。

    四、關於另外的一些稱謂。一些稱謂如果完全採用古代用法,過於奇怪,也不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所以多數用了現今的稱謂方式。

    1、相公、娘子:戲文之中,夫妻之間,多稱呼「相公」和「娘子」,但是有人認為,在唐宋兩朝,是非常大的錯誤。按照一些人的看法,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識,一律可以稱為「娘子」,年輕一點的可以稱呼為「小娘子」。這裡「娘子」並非老婆含義,此外在宋代,「相公」就狹義來說,依舊限於對宰相的尊稱,但事實上,作為一般的高官尊稱也是可以,如岳飛就是被稱呼為「相公」。但是,小說裡為了符合一般讀者的習慣,還是將「相公」和「娘子」作為夫妻間的稱謂。

    2、「小姐」這個稱謂不能隨便用,早在宋代,「小姐」的含義就是「□」的意思,並不是指正經人家的姑娘。有人研究,最早出現的小姐稱呼官家女兒,是出現在戲曲中,平時的人們生活中,一般還是稱呼某娘子,某安人,某院君這些稱呼的比較多,小姐一直到了晚清,才被稱呼為富家的千金。但是,如果在小說裡,把千金小姐稱作「大娘子」、「二娘子」、「三娘子」「表娘子」,實在非常奇怪,我無法接受,所以還是用「小姐」的稱謂,並非指□。

    3、關於夫人。據說,夫人最早並不是稱呼平民家的老婆,指的是天子的妻子,周制中,一後三夫人,而到了唐朝,皇后在宮中被稱為娘子,四妃才能被稱為夫人。而官員的妻子,更不是能胡亂被稱為夫人,唐時,一二品的妻子,是國夫人,她們自然也能被稱為夫人,還有三品的,是郡夫人,其它四品以下的,就不能被稱為夫人的。宋明清,高官妻子,才能被稱為夫人,一般小官的老婆,不能被稱為夫人。如果按照這種規矩,許多古代小說,一些五官職的富□子,都被稱為夫人,已經是一種錯誤。

    那麼,如果富人之妻不能稱作「夫人」,那稱作什麼呢?說法一是,一直到了明朝,家裡的丫鬟,稱呼主母都是娘,少爺的妻子,則被稱為嫂子的。到了清朝,主母就是太太,少爺的妻子就是奶奶。而到了民國,一般人家的妻子,都是被稱為太太。另一種說法是,夫人這個稱謂,在嚴肅的正式場合極端嚴謹,但是實際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口語中都是被濫用的,即使在路上隨意將人稱作「夫人」,其實也未必違反禮儀,也就是說,規定是規定,但是實際情況是沒有完全按照規定執行。

    因此,為符合閱讀習慣,富人之妻或是敬稱他人之妻,也用了「夫人」,並非特指皇帝嬪妃或是高官之妻。

    五、關於太監。

    說到太監,他們的自稱,一般小說喜歡採用「奴才」或者「咱家」(「雜家」)之類的,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清朝時期的稱謂,而在此之前,太監們對著主人基本上都是自稱「奴婢」(並非特指女性僕人),「老奴」「小人」「小的」「內臣」,權大的甚至可直接稱「臣」。也有人考證,明清兩朝才把宦官叫「太監」,之前都稱「寺人」「宦官」「宦者」「宦人」之類的,是比較正式的稱呼。

    此外,有考證稱,宮廷中的宦官彼此之間一般都以「爺」互稱,姓張稱張爺,姓李稱李爺。遇到輩分比自己高的宦者應稱「師父」,對外人則通常自我謙稱為「刑餘之人」。但這「宮廷」,到底是哪朝宮廷呢?語焉不詳。不過依我的想法,「爺」這種叫法,恐怕也是屬於清朝的為多。據晚清宮廷中的太監池煥卿等回憶,「太監們不喜歡人們把他們直稱作太監,如果你把他們叫做老公,那簡直是罵他們八輩祖宗。」由此可見,在太監們的內心深處,還是希望人們能像普通人那樣的,稱其為「爺」的。當然,這些「考證」純屬搜索的資料,我尚沒有找到更確切的史實或者典籍出處,若是有人知道典籍出處,盼賜教。

    對於宦官的記載,明清兩朝最多,之前的因為時間久遠,記載都比較模糊了。到底採用哪種說法,其實我本身就非常迷糊。為符合現在的閱讀習慣,當然也不過於荒誕,我只能折中一下,還是採用「太監」或者「宦官」這種叫法,他對皇帝的自稱,還是稱「奴才」或者「小人」「老奴」,至於對外人,若是自稱「刑餘之人」,似乎有些過長而怪異,叫「咱家」好像清朝的味道過濃,折中一下,自稱「小人」或者「小的」,我反倒覺得這個自稱好像順耳點,若是非正式場合,也可自稱「我」。外人尊稱他們,也照一般的小說習慣,稱「公公「。若哪位朋友有何高見,也盼賜教。

    六關於貴族服飾顏色。

    有人研究稱:紫色用於服飾,起於春秋時,很多上層貴族喜歡。比如齊桓公就很喜歡服紫,使得紫帛供

    不應求。不過當時還沒有規定說什麼等級不能穿紫色。但到了春秋晚期,似乎那時紫衣已成國君專用之服了。《左傳》裡記有渾良夫三罪而被殺:紫衣、坦裘、帶劍。唐代是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紫貴於朱。宋代也是這個格局。

    但是,紫色在東周時期是屬於雜色,大紅才是正色,成語「惡紫奪朱」,意思是不正統的奪了正統的排場。當然,也有人提到「赤色」和「玄色」才是正統,也屬正確,傳說中的「玄衣纁裳」就是皇帝的禮服。一般來說,影視劇提到的明黃色,一般在上朝或是日常穿著,祭天祭祀祖宗的會穿赤玄二色禮服,當然,可能只是純屬漢人統治的朝代而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