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果蔬青戀

正文 第453章 苞谷揚名 文 / 鄉村原野

    老鱉娘急忙應道:「你去玩,你去玩!讓墨鯽和小魚兒陪你們一塊去。」

    轉頭囑咐閨女小魚兒道:「小魚兒,你帶良嫂子和吳婆子去。香荽她們瞧中了什麼,只管拿,找管事記個賬就好了。」

    小魚兒忙點頭。

    香荽笑道:「二嬸說真的?別回頭見我們挑了好的,又心疼後悔,說不記得說過這話了。」

    眾人都被她逗笑了,老鱉娘也笑了,越喜歡,大方地揮手道,她們姊妹只管挑,她一准不心疼後悔。

    偏墨鯽跟香荽好,即便知道她是說笑,也忍不住跟她保證道:「香荽不怕。那作坊也有我一份子哩。你看中啥,只管拿,將來從我嫁妝裡邊扣就是了。」

    眾人才笑完,聞言更加大笑。

    小魚兒忙瞅了墨鯽一眼,扯著香荽和她就出去了,綠菠青蒜也都跟著去了。

    等她們走後,劉家婆媳親切地招呼鄭氏姑嫂喝茶吃果子,說笑言談間,比剛才氣氛好多了。

    苞谷見姐姐們都走了,扶著房門框,探頭對外瞧。

    鄭氏忙問道:「苞谷,你想出去玩?」

    她剛想讓丫頭柳葉將苞谷送出去給紅椒帶,苞谷卻邁著小短腿跑過來,靠在她懷裡道:「不去。」

    劉大順的媳婦擔心小娃兒沒樂趣,便哄他道:「苞谷沒勁了?來,跟我家小七玩。你倆搶球去。我們都瞧著,看你倆誰跑得快,能搶到球。」

    小七是她大孫子,有四歲了。小娃兒聽了奶奶的話,興奮地追著一個絨布裹著的圓球,滿屋子折騰起來。

    苞谷卻沒反應,伏在鄭氏膝前動也不動。

    老鱉娘笑對鄭氏道:「小娃兒就要多動,才生的皮實。」說完也逗引苞谷,「苞谷。去跟小七搶,我們大夥兒看誰厲害一些。你大哥哥在戰場上可是大將軍哩,最厲害了,就是因為跑得快,才總打勝仗。你不要學你大哥?」

    苞谷聽了,望著她眨巴兩下眼睛。依舊不動。

    另一邊,小七卻在奶奶的指揮下,東奔西走,跑得氣喘吁吁,「小七。那邊那邊!」

    等小娃兒呼哧呼哧跑過去,還沒俯下身子,那球就被他三奶奶(泥鰍娘)輕輕踢了一腳。往對面滾去。

    對面他姑奶奶(劉小妹)立即喊道:「小七,這邊這邊!」

    於是小娃兒又轉回頭再追。

    再看苞谷,任人怎麼哄,也不肯動一步。

    大夥兒都納悶:這娃兒咋這麼呆頭呆腦的哩?

    要不是鄭氏身份不一般,她們準要大驚小怪地嚷「這娃兒莫不是傻子吧?」眼下是沒人敢說的,那也太沒眼色了。可她們的嘴上沒說,臉上的神情卻代嘴巴說了。

    也不知天底下的娘是不是都一個心思,那就是見不得人說自己兒女不好。因此,即便鄭氏一貫淡然,也被眾人看小兒子那懷疑的目光弄得不自在。

    她低頭問苞谷道:「不去跟小七搶球玩?」

    苞谷搖頭。

    鄭氏鬱悶極了。心道兒子太不給老娘爭面子了。

    劉大順的媳婦看著跑得歡實的大孫子,心裡十分得意,暗道張家娃兒也不是都聰明嘛。菊花生這老ど的時候,怕是年紀大了,所以養得不好,有些個傻。

    於是,她格外賣弄地招呼小孫子:

    「小七好能幹!再跑快些。」

    「咱小七最乖……」

    小七經過幸苦的奔波,終於抓住了一回球,樂得呵呵大笑,極有成就感。

    眾人見他如此有趣,便又想出新花樣來逗他玩,有人喊道:「小七,我站著好累哩!幫我端個小板凳來。」

    於是,小娃兒急忙跑去外面,用雙手吃力地端了根小板凳進來送上。跨過門檻的時候,還差點跌了一跤。

    大家自然都交口稱讚他。

    跟著泥鰍奶奶又說要吃麻糖。

    劉大順媳婦便讓他從另一張桌案上將裝麻糖的碟子端了送給老太太,特別囑咐要小心,不能掉地上打翻了。

    於是小娃兒忙又去充當跑腿的,小心翼翼地端了碟子,放慢了腳步送過來。

    泥鰍奶奶接過那碟子,喜得在重孫子臉上狠狠地親了一口,說他長大了,能幹活了,曉得幫老太太送東西了。

    屋裡眾人,無一不誇這娃兒聰明伶俐,將來定是個出息的,又難得乖巧聽話,再看向苞谷,越疑惑。

    鄭氏更鬱悶了。

    苞谷在想啥哩?

    他覺得這場景和聲音有些熟悉,像極了那天在蘿蔔地裡,哥哥姐姐們哄自己拔蘿蔔的情形,大家都誇他「能幹」、「厲害」、「會幹活了」,結果,他把手給弄傷了。

    都說「好了傷疤忘了疼」,他手上的傷疤還沒好哩,還纏著布哩,哪能就忘記了!

    他不知什麼叫「吃一塹,長一智」,卻絕不願吃虧第二次。

    總而言之,別再想哄他!

    還有,娘說了,像他還小,不能幹活。

    還有啊,這麼些大人在屋裡,都坐著不動,倒讓個小娃兒端板凳、拿果子,太懶了!

    因此,他靠在鄭氏身邊,瞅著小七跟個傻瓜似的,被人使喚得團團轉,忽然笑了起來。

    小娃兒動了興致,覺得這樣很好玩,他自己又不想動,便有樣學樣,對小七道:「小七,幫我把花生端來。」

    小七雖比他大,卻比他矮一輩,鄭氏教他喊名字。

    小七聽了一愣,剛才都是大人使喚他,眼下一個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娃兒讓他拿東西,他就猶豫了,不知該不該聽話行事。

    見他不動,苞谷又哄道:「小七最厲害了!最能幹!」

    小七聽了這話,十分高興,忙轉身把一碟花生捧了過來。

    苞谷兩隻小手都纏著白紗布。其實手上水泡挑破上藥後,已經結痂了,都快好了,但鄭氏怕他玩的時候沾了灰,故而還用白紗布鬆鬆地裹著。

    當下,他也不接那碟子。伸出右手,用手指捏起一粒花生,再用左手摸摸小七的臉,誇道:「小七真乖。」

    將花生放在娘手上,讓剝米給他吃。

    小七笑嘻嘻看著他,依舊端著碟子站在他面前。一副等他吃完再拿的模樣。

    苞谷轉頭見小七還站著,忙縮縮胳膊,道:「不要了。」

    小七聽了,「哦」了一聲,又把碟子捧回原來的茶几上。

    苞谷覺得這樣很好玩。又叫道:「小七,把球給我。」

    小七急忙撿了球,「蹬蹬」跑過來遞給他。

    苞谷接過來放在腳下。使勁一踢,那球就滾向對面。

    他大聲喊道:「小七,那邊那邊,快追!」

    小七覺得跟同齡小娃兒玩開心些,於是撒腿就追了上去。

    撿了球,還沒踢哩,苞谷又喊「把球給我」,於是只好又送過來;然後再踢。再撿,再送……

    從苞谷喊小七端花生開始,一屋子人都驚呆了;再到苞谷踢球。小七撿球,大夥兒再也受不了——

    這娃兒,不但使喚人。嘴裡還不住喊,「小七最厲害」,「小七最能幹」,「小七真乖」,全是大夥兒剛才誇讚和鼓勵小七的話,他照樣搬過去了。

    也許是想看個究竟,又或者覺得苞谷還小,不好意思指責他,因此大伙都沒出聲,一邊看兩小娃兒鬧,一邊拿目光瞄鄭氏。

    鄭氏先前被她們用懷疑的目光瞧得不自在,眼下又被她們用質疑的目光瞧著,更加渾身難受,好像兒子這樣都是她教出來的一樣。

    這個老兒子,明明是很聽話的,為啥她總覺得比前面六個還要操心哩?

    抵不過眾人目光,只得低頭哄苞谷:「苞谷,你自己去撿球,跟小七一起玩。」

    乖娃今兒不乖了,扭開小身子,舉起雙手給大家看:「手疼!」

    眾人先前已經問過鄭氏,苞谷的手咋了。知道是拔蘿蔔磨破的,過了好幾天,已經沒大礙了。見小娃兒居然拿這個做借口,一齊腹誹:手疼連腳也不能走了?再說,剛才明明看見他用手捧球的,咋沒聽見說手疼哩?

    苞谷又道:「小七厲害!小七撿。」

    鄭氏勸不動兒子,羞愧地低頭。

    劉大順媳婦看著大孫子被比他小的苞谷使喚得團團轉,嘴角直抽。

    剛才還笑人家傻,原來是個厲害的。

    泥鰍姑姑第一個回過神,拍手大笑道:「這娃兒,咋這麼鬼精哩?」遂教小七,「小七,你別這麼笨!苞谷雖然是長輩,也不能讓你幹啥就幹啥。不給他!讓他自己撿。」

    小七也不傻,也聰明著呢,於是再撿了球就不給苞谷了,揚臉神氣地喊道:「我踢,你自己撿。」

    眾人這才滿意,一齊看向苞谷,看他怎樣說。

    苞谷笑燦燦地從兜裡扯出一根兩三寸長的光滑竹管,放嘴裡使勁一吹,清脆的聲音響起,彷彿鳥鳴,「小七最能幹了!這個送你。」

    小七大喜,當即很沒骨氣地將姑奶奶的話丟在腦後,顛顛地捧著球跑過來,也不遞到苞谷手上——剛才苞谷說他手疼——體貼地把球直接放在他腳下,然後樂呵呵地接過短笛。

    送個球就能得一樣玩的東西,他覺得這交易很划算。

    再說了,他幹活賺玩具,不丟人!

    這短笛是板栗從元國弄來的,草原上人召喚鷹用的。

    苞谷對於自己的處理結果十分的滿意,湊近小七臉頰,用嘴唇碰了碰,學著泥鰍奶奶先前的話道:「真乖!真是乖孫子!」

    沒想到小七滿臉是汗,他碰了一嘴汗水,忙牽起掛在胸前的小帕子擦擦嘴,

    泥鰍姑姑等人看得目瞪口呆。

    愣了一瞬,才又是拍手笑又是歎,她一激動就忘了規矩,喊道:「噯喲!菊花,我受不了了,你這小兒子咋這麼神哩?」

    花婆子說話從不經大腦的,大驚小怪地嚷道:「老張家從你爺爺起,到你爹槐子,都是實誠人,咋這娃兒這麼壞哩?」

    她親家,也就是狗蛋娘生恐鄭氏聽了多心,瞪了她一眼,道:「這麼小的娃兒,知道啥好啥壞?他就是瞧我們逗小七熱鬧,覺得好玩,才跟著學的。」

    眾人也都說,小娃兒這麼大的時候,專門喜歡跟大人學舌頭、學做事的。

    劉家婆媳不好插嘴,只能乾笑。

    鄭氏再也不能置之不理,心虛地解釋道:「這娃兒太皮了!總也教不好。」低頭對苞谷喝道,「小七是你侄兒,不是孫子。孫子是老太太才能叫的。」

    苞谷見娘神情鄭重,忙點點頭,又把球踢了出去。(。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