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明末火器稱王

龍騰世紀 第29章 血腥之路 文 / 頑城

    金士麒早就聽說過,明軍早有預案:戰爭時關閉山海關,以激勵關外諸軍殊死作戰。但現在戰爭真的來了,關外兵將鬥志盡失,又逃命無門,也只剩下燒殺搶掠這一條路。

    「好吧,我帶你們去覺華島!」金士麒的聲音充滿無奈。

    那些兵匪們微微一震,覺華島這名字很響亮,那可是關遼軍的大糧倉啊。

    「其實我不想去!」金公子表露著心裡話,「我怕我爹管束我……你們想啊,困在那孤島上,四周都是大海,冬天把冰一鑿就更是插翅難飛。雖然安全,雖然糧食隨便吃,但島上除了魚蝦就沒別的,真是淡出鳥來!還有啊,那島上大軍上萬,艦船大炮無數,卻連個尋歡作樂的地方都沒有,真他娘的沒勁!」

    金士麒把自己氣得呼呼喘。

    「呸!」那黃臉首領憋不住了,「你別胡扯了,那龍武水鬼怎麼會收留我等。」

    「有我呀!」金士麒哼了一聲,「好吧,你們能送我覺華,我就收你們當我的私兵。」

    此言一出,眾人果然動容!

    私兵啊,可謂是軍中的貴族啊。待遇好、報酬高,有了軍功還容易陞遷。這些兵匪們大多是世代繼承的軍戶,亂世死裡求生的苦哈哈。若是當了私兵,那就是翻身了。

    黃臉首領也是砰然心動,聽這傢伙一番大話,還有身邊帶著那般美貌的女子,應該是個有來歷的人,說不定真是那水師將軍的公子。

    那公子正在趁熱打鐵,說著金府私兵的待遇,什麼「軍戶月錢二兩半,民戶良籍的三兩。若是有功勞苦勞、逢年過節,本公子還會打賞。一年下來怎麼也有五、六十兩吧……不想當兵,我一次給一百兩安家費!」這公子倒是極會籠絡人心。

    「大哥!」那黑毛漢子也湊過來,「這出頭的機會,一生能有幾次啊,」

    「這公子!」黃臉首領終於耐不住了,走進了一步,「你府上現在私兵有多少?」

    金士麒以為他在考問自己,便輕鬆回答:「五百人,由五位百總領著,上面還有一位親兵千總,還有位武藝教頭。」

    「好,我送你一程。」那首領應了,「到時候留不留在你府上另說,若是不留,每人百兩銀子你可是許下的,別怪我拿你做抵。若是留下,我們這些兄弟要單成一隊,我和我這兄弟為正副百總。」

    「君子一言!」金士麒立刻應了,還伸出手來。他那一顆懸著的心立刻落地,還沒等那首領跟他擊掌,他卻跌坐了下來。這時才感覺到,他身上已經被汗水浸透了。

    ……

    傍晚時,金士麒和莫兒跟著那伙潰兵進了那小村子。

    他之前只在外圍查看了幾眼,如今走進村子,才清晰地看見那處處慘狀。被焚燒的房屋仍然在冒煙,街頭的橫屍都已經凍結。斷壁殘垣之間哭聲不斷,還有傷者在哀嚎著。

    之前竄入村中作亂的那些兵匪還在,他們人數不足百。兩伙兵匪互相言語幾聲,分別佔了村子的東西兩端,都互相提防著。

    這伙兵匪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分成幾個小隊四處搜掠。所到之處又是一片哭喊哀嚎聲,不知又有幾人慘遭毒手。金士麒摟著莫兒躲在牆角,把她緊緊藏在懷裡。

    最後,那些兵匪搜刮了幾瓦罐糧食和三隻雞回來。

    天黑下來時,這伙兵匪佔了五間土房,還升起了火。隨後又帶來了一些老幼婦孺,人數近百。金士麒小心詢問,才知道竟是這伙潰兵的家眷。原來他們都是一個堡的世代相承的軍戶,本來有士兵80多人。戰爭爆發之後,管轄他們的百總就帶著親兵先跑了,剩下這些士兵也只能逃跑,家眷們也都一路跟隨。他們這幾天跟別人火拚爭鬥,遇到鄉民抵抗也有死傷,如今只剩下30名士兵。

    為首的那兩個漢子是堂兄弟,黃臉的哥哥名叫馮虎,黑臉大漢名叫馮熊,名字可謂簡單粗暴。

    明代軍人喜歡用鳥獸之類的給孩子取名,譬如金家三兄弟的名字就是「士麒、士駿、士鵬」。估計如果金將軍和夫人生養得多,家裡也一定會佈滿名叫「虎豹豺狼」的一群弟弟。兄弟們湊在一起,就可以玩人形獸棋了。

    名叫馮虎的首領,之前是一個小旗長,平日裡管著十來個人,略有些手段。他安頓好了宿營,又指派了輪崗的兵士,以提防村子裡另外一夥兒人黑吃黑。之後便走到金士麒身前,公子下意識地把莫兒抱緊了。

    馮虎道:「去覺華島三天路,倒是不遠,只是不知道奴兵到到什麼地方。」

    「據我所知,建奴的目標是寧遠,應該沒人顧暇我們。」

    「建奴十萬眾!寧遠只有兩萬多兵,隨時可能攻破。怕是一天都擋不住。」

    「所以嘛!」金士麒抓住了話題,「馮首領,這一路上別再搶掠了。早點趕到島上,什麼都有!」

    「現在沒你說話的份兒!」那馮虎怒道,「別把自己當主子!」

    他吼了一嗓子,展示了威風,就離開了。

    金士麒摟著莫兒在屋角坐下。面前有篝火,身下有草墊,還分發了果腹乾糧,這日子也算是過得去了。

    莫兒之前受了驚嚇,一直默默無語地緊抱著他,許久之後才悄聲說:「公子,我們算是又當了俘虜?」

    「總好一些吧,至少不是綁著。」金士麒用袍子把她蓋起來。夜深人不靜,外面依舊是哭聲隱然傳來。

    ……

    接下來的兩天,這伙兵匪們便一路向東連續行進,沿途所見都是慘狀。

    大大小小的屯堡裡,士兵們幾乎全都逃散了。沿途上村落無不被搶掠焚燒,一路上都擠滿了難民,卻很少能聽到他們哭泣。那些人只是木然地在北風中走著,不斷有人被餓倒、累倒,最後只能蜷縮在路邊,等著被凍死。

    道路兩側的雪地裡,橫七豎八的都是倒伏的屍體,上面蓋著一風吹來的寒雪。偶爾有些人在那些屍體周圍晃悠著,翻找著什麼東西,或者割肉吃。

    若是災民中忽然響起喊叫聲,那多是遭遇了潰兵。他們搶走一切所見的糧食、棉衣、牲畜車輛,還有女人,遇到反抗揮刀便砍。他們席捲而去,只留下一群災民哭坐在路邊,在這嚴寒荒野中只能等死。

    潰兵多是幾十人的小部,也有軍將統領數百人規模的大部隊,隊中車馬隆隆還打著旗號。最遠的是從錦州那邊逃來的,一路搶劫奪掠著,向山海關那邊逃竄。

    一條淒寒的大路上,竟只有金士麒所在的這伙兵匪是向東走。他們要趕在建奴之前抵達覺華島。

    直到二十二日中午,他們終於抵達了一個名叫「沙後」的千戶所。

    那是少數沒有逃散的屯堡,城牆上還打著黃燦燦的旗號。看到這伙兵匪到來,那屯堡上立刻射了箭下來,不許大隊接近。最後喊了半天話,只容許首領馮虎和金士麒兩人過去。

    這屯裡駐紮的是寧遠所屬的部隊,又稱為「寧遠中後所」。守屯的軍官沒有露面,只有一個渾身披掛的百總站在城門上應答。金士麒報了身份,那百總便說:「巧了,金將軍的車馬昨晚在這裡過夜,早晨出發去寧遠了!」

    金士麒大喜,忙仔細問。原來那隊中果然有孫元化大人,還有他弟弟金士駿、田師傅和兩位百總,人數只有200人。

    原來他緊趕慢趕,比府上私兵們還是晚了大半天。

    那百總見金士麒談吐不尋常,而且相貌與昨日領兵的那個金二公子略有相似,便說可以讓這伙潰兵進入沙後所,條件是交出隊中的長兵器和鎧甲,以防作亂。

    金士麒有些動心,但又猜想這小屯子未必守得住,所以決定還是去覺華島。他向那百總問路,那百總就在城門上用手指著:向正東方向穿越樹林,二十里之後能到海邊,沿海邊繼續走就望見覺華島。若是想走大路,就繼續向寧遠的方向走,到了龍宮寺再折向南邊。

    那百總還補充了一條信息:「那龍宮寺是寧遠的儲糧所,他們正忙著把糧食也運到島上去!你們過去,可以跟他們順路去覺華島,更安全。」他歎了一口氣,「這次算遭難了,建奴老魔帶著八個兒子都來了,老子我算是交代在這了。」

    金士麒和馮虎匆匆謝了,便帶兵繼續趕路。

    經此一事,那馮虎也確信了金士麒所言非假,對他有稍微恭敬了一些。

    ……

    當日傍晚,金士麒眾人抵達了龍宮寺。與沙後所那種嚴防死守的情況不同,龍宮寺卻大門敞開,任憑四方難民和潰兵進入。

    這地方名為「寺」,其實那寺廟早就遷到了覺華島上,這裡空留一個名字。後來圍繞著舊址修起了一道城垣,變成了一座長寬各百餘步的屯堡。這裡是寧遠所屬的一處儲糧所,距寧遠只有五里路。

    只是天色已晚,漫天的都是雪霧,金士麒翹足了望了許久也沒見到傳說中的那座寧遠孤城。更不曉得弟弟領著私兵護送孫元化,是進駐了寧遠,還是已經折返去了覺華島。

    待進了龍宮寺的屯門,他們才明白這裡為啥會大門敞開。

    龍宮寺的守衛部隊早已撤退了,糧食更是搬運一空。但那城垣之內卻擠了數千難民,數千潰兵。那些糧倉營房自然被潰兵們佔據著,難民們只能聚在空地上點燃篝火。到處篝火滾滾,黑煙瀰漫,遍聞哀嚎,真宛若地獄一般。再仔細看,那些難民也多是青壯年,估計都是從東邊一路逃難而來,被兵匪們搶奪過許多次。他們多是妻離子散,只剩下苦命一條。

    馮虎那廝有些手段,竟然聯合了另外一路潰兵,殺進了一所糧倉,把之前佔據那裡的一夥人全都趕走了。雖然又有兩個士兵因此負傷,但畢竟分了半間糧倉,他們這百來人都擁擠進去。否則在外面待一夜,會凍死許多人。

    金士麒也算是享受到了這帶血的福利。他抱著莫兒擠在一群家眷老幼之中,身邊都是腥臭的氣味。他悄聲安慰莫兒:「明天!熬到明天,到了島上就一切都好了。有吃有喝有熱水,可以洗得乾乾淨淨……」

    ……

    次日,天啟六年正月二十三日。

    金士麒沉睡中,忽然聽到「嘶嘶」、「嘩嘩」、「咚咚」的聲音。他迷迷糊糊地的說:「莫兒,別鬧……」

    他猛然醒過來。

    他是被如狂濤般的哭喊聲驚醒的。莫兒也爬了起來,驚懼地與他對望,她面色蒼白如紙!

    吼叫聲、哭喊聲,夾雜著馬蹄聲,還有箭羽破空而來的淒厲風聲……那真真切切的聲音混雜在一起,正從糧倉外面傳來。

    糧倉裡的兵士們紛紛驚醒,忙爬起來抓著兵器聲聲吼叫著。突然那大門被撞開,有人衝了進來哭喊著:「奴兵來了!已經圍了我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