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江山國色

正文 第五百零二章 東出關中 文 / 幸福來敲門

    武德三年,對於大唐而言,實際上僅僅是第二年。

    武德元年八月,李淵登基於太極殿,至武德三年九月,也是僅僅是正好滿兩年。

    兩年對於李唐這新生的帝國而言,說短不短,說長亦是不長。

    李唐先是迎來隴西薛舉,河西李軌的挑戰。關中位於中原之西,隴西在於關中之西,河西而位於隴西之西,相對中原而言,河西隴西乃是關中後方。

    李淵先平隴西薛舉,後聯合吐谷渾滅河西李軌,平定隴河二地。隨後李淵遣自己舊友,前朝名臣的楊恭仁為河西道安撫大使、檢校涼州總管,安撫河西。

    楊恭仁不愧幹吏,平定李軌之後,西北戎漢邊民,各得其所,自蔥嶺已東的西域各國,都向唐朝朝貢,甚至連西突厥統葉護可汗亦遣使來唐和睦。

    而在河東方面,李唐在建國之初的薄弱之時,亦是頂住了當時幽州刺史李重九六萬大軍精兵驍將進攻。唐軍初戰不利,隨後李世民出兵反擊河東,止住了李唐的敗勢,唯一不足的就是丟失了李唐龍興之地太原而已。

    在向南方面,李淵拜李孝恭為大將,南下取川蜀,李孝恭連收川蜀二十餘州。

    梁州總管,左武候大將軍龐玉於集州破獠,後唐軍又攻川蜀蠻酋冉肇則,兩軍戰於信州,李孝恭主力先敗,幸有大將李靖奇襲冉肇則,方才反敗為勝。至此川蜀大定。李淵以李世民為益州道行台尚書令,下轄六州總管,統轄益州軍務。

    收得河西,隴西。川蜀等地之後,李唐國力大增。李淵當下下令置十二軍,分關內道各折衝府隸屬於十二軍。

    以萬年道為參旗軍,長安道為鼓旗軍,富平道為玄戈軍。醴泉道為井鉞軍,同州道為羽林軍,華州道為騎官軍,寧州道為折威軍,岐州道為平道軍,豳州道為招搖軍。西麟道為苑遊軍,涇州道為天紀軍,宜州道為天節軍。以車騎府統領十二軍。

    每軍設將、副將各一人,以素有威名的人充任,十二軍士卒平日習以耕戰,待作戰時編軍作戰。唐軍府兵承襲舊隋精銳,故而十分驍勇善戰。

    武德二年八月,李唐總管段德操大破梁師都,段德操乃是北齊三名將段孝先之子,因功晉上柱國,賜爵平原郡公。梁師都一敗,連東突厥亦是震驚。

    李唐之勢已為諸侯所驚。李淵以戰為輔,以撫為主,派出夏侯端,李密分往山東招攬舊將。武德二年九月,三大反隋義軍中最後的杜伏威,在淮南降唐。

    李唐拜杜伏威為淮南安撫大使、揚州刺史、東南道行台尚書令,封為楚王。杜伏威持節,總管江、淮以南諸軍事,其刎頸之交輔公拓也被授予行台左僕射,封為舒國公。

    只是李密前往河南路上。聞李淵下旨詔歸不肯,結果為李淵麾下大將盛彥師伏擊。李密被殺,王伯當同死。

    當初率先反隋三大義軍首領,竇建德已為階下囚,李密身死。杜伏威降唐。眼下取而代之的,卻是得杜伏威歸順的李淵,囚竇建德的李重九,破李密的王世充,於中原三足鼎立。

    武德三年十月,建國兩年大唐之勢,已是如日中天,內憂已定,以是到了縱橫睥睨,席捲天下之際。

    長安深宮之中,琉璃瓦屋之下,雨水滾落如簾,無極殿上金戈士卒森嚴站立,大殿上空不斷響起了炸雷,那隆隆之聲,直如出戰前陣陣鳴響的戰鼓,震人心肺。

    無極殿內,李淵召集諸子,宗室,大將商議討鄭之事。李淵一身戎裝,按劍立於地圖之前,向群臣問道:「朕已下決定東出潼關,進取中原。」

    李淵聲音雖不高,但一字一句合著雷聲,聽得眾人耳中嗡嗡作響。眾人一併低下了頭,露出恭謙之色。

    「現在天下,河南有王世充,河北有李重九,南邊還有蕭銑,這三家諸侯,都可謂是不弱啊。」

    李元吉上前言道:「父皇,可是我們李唐更強啊。」

    李淵看向李元吉,笑了笑問道:「那四郎你說,我們該先打誰?」

    「當然是王世充。先鄭而後趙,先河南而後河北。」

    李淵呵呵一笑言道:「好啊,和朕想到一塊去了,裴卿你談一談王世充這位老友近況如何?」

    「諾。」

    尚書左僕射裴寂從位上起身,分析王世充自廢皇泰主,自立為帝后的局勢。

    自劉文靜牽扯入李密謀反一事後,這位太原起兵元謀功臣,可恕二死的劉文靜,一死都未能免,直接被李淵下令以處死。死了老對頭後,裴寂心中十分得意,殿上諸臣除了李淵三子之外,就以他身份最尊。

    裴寂當殿言道:「自王世充廢皇泰主後,前朝大臣多有叛亂,如瓦崗降將裴仁基,裴行儼、尚書左丞宇文儒童等議殺王世充,復立皇泰主,事洩皆為王世充所殺。事後為了免除後患,王世充縊殺皇泰主,謚號為恭皇帝。」

    說到這裡,殿上有十幾名前朝舊臣,皆是目露感傷之色,皇泰主被殺後,前朝皇帝留下真正的宗室,也只有在幽京的齊王楊暕,以及長樂公主一脈了。

    裴寂卻絲毫也沒有悲傷之色,反而一副引以為快的神情言道:「王世充殺皇泰主,又在東都倒行逆施,早已是引起了眾叛親離。殿中監豆盧達,其大將程咬金,李君羨、田留安,牛進達,吳黑闥盡數降於我大唐。不僅僅是王世充麾下大將,連各郡百姓子民,也是紛紛逃往我大唐。」

    「王世充聞之之後,大為震怒,定以連座之法,一人逃亡,株連全族。而又圈百姓,以五戶為一保,若有一戶逃亡,盡數當誅。但王世充喪心病狂,殺得人越多,逃亡之人亦是越多,最後連百姓打柴亦是限以人數。甚至連大軍出征,也要抓軍卒家屬為質。」

    眾人聽了一併皆是搖頭,王世充真是人心盡喪。

    太子李世民出首言道:「王世充未殺皇泰主時,以舊隋名義招攬天下諸侯,倒是還有幾分氣象,眼下殺了皇泰主,大事去矣。」

    內史令蕭瑀不屑地言道:「成大事者當戒急用忍,王世充不懂忍耐,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是如此做法,曹孟德也是人人可學?」

    一旁納言陳叔達言道:「不過我聽聞去年東突厥處羅可汗派遣使者阿史那揭多,至東都洛陽獻良馬一千匹,並向王世充請求通婚。王世充答應突厥的要求,把宗女許配給突厥,還與突厥商定貿易,進行互市。我看若有突厥支持王世充,若要用兵是否詢問下處羅可汗的意思。」

    李唐上一度攻打李軌,結果突厥不肯,最後弄得割讓兩郡之地,並無數金銀給處羅。餵飽了突厥人後,李唐方才破了李軌。

    「處羅乃是番外之人,焉能管得中原之事。」一響徹的聲音在大殿上響起,眾人見得正是秦王李世民。

    陳叔達言道:「秦王,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千軍萬馬不可輕發,何況以我大唐的儲備來看,時機也是未到。」

    李世民言道:「陛下,李重九已連破河北六郡,現十幾萬人馬將劉黑闥包圍為洺州,水洩不通,一旦李重九擊敗劉黑闥,必然全力與我李唐爭天下。眼下大勢雖對我大唐有利,但時機稍縱即逝,若我們不能先破王世充,那麼鹿之誰屬,猶未可知。」

    李淵撚鬚沉吟,陳叔達已是默不作聲退到一旁。

    李世民見李淵不語,知是疑慮突厥,上前一步慷慨激昂地言道:「陛下,眼下四海之人皆承我大唐為正朔,獨王世充執迷而不悟。東都士民百姓來逃至長安,請師東征,此乃是天授之機,兒臣請率大軍攻下洛陽,擒王世充獻於闕下。」

    李世民出言,李建成並沒有當堂反對,最近事情一切皆是十分順利,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劉文靜被殺,在朝廷中失去一強援。李建成舉薦的大將段德操又破梁師都,令李淵龍顏大悅。

    至於李世民現在急於出兵王世充,顯然是要以滅王世充之功,挽回自己眼下不利的處境。

    李家諸子中,李世民最有將才,李建成也是心底有數的,所以他故而與李世民不睦,但也是知道李唐與王世充,這場決定天下歸屬的決戰中,若因一己之私,而撤李世民為帥,顯然對國家無益的。

    不過李建成也不能讓李世民太過得意了。

    當下李建成上前一步言道:「微臣也是附議,微臣聽聞打戰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們李家父子四人一條心,故而想和秦王一併上陣,並肩殺敵。」

    李淵言道:「誒,你是太子,怎可輕離長安,不行,不行。」

    李建成言道:「父皇,既然如此,那就讓齊王與秦王一起去。」

    李淵雙手拄劍,立於地圖前,向李元吉問道:「四郎,太原之役後,我一直留你在長安,即是不肯讓你再赴戎機,眼下大哥坐鎮長安不能前往,你可願意與二郎一起,為我李唐扛著這重擔來。」

    李元吉心底大喜,朗聲言道:「馬革裹屍方為男兒本色,兒臣不願安樂侯,只作大將軍。」

    李淵聽了頓時仰頭大笑,笑聲在空曠的殿內一震一震的。(。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