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試之後,考卷一律糊名,百餘篇十二名同考官交叉閱卷。
正如之前,第一卷,第二卷的內容都是不難,能參與考試的大部分士子,都是一縣一地的俊傑,或者士族之中的人才。一二卷答錯的人很少。
故而真正黜落,是在第三卷策論上。
按照李重九之前所言的那般,凡是兩位同考官有一人認可的,就可以合格通過。
十二名同考官,每人批改差不多二十卷,每看過一卷後,他們就在捲上寫上批注,無論可與不可,都要寫上原因。
同考官批注之後,合格的卷子,被送入郡守府後院。
其中若連第一卷第二卷都答不好的,第三卷又沒有亮點,想都不要想,同考官立即黜落。如此一百一十多張卷子,差不多就淘汰了三十餘卷。
能送到後院的卷子,一二卷肯定都是過關的,故而四名副考官主要精力也是放在第三卷上,以論高下。
同考官手中一同挑選了五十餘卷送入後院給副考官來批閱。
溫,陳,魏,盧四名副考官,可謂政務繁身,要他們每個人都仔細看這五十餘卷實在太難。
當下第一副考官溫彥博直接將卷子打了回去再議。
於是五十餘卷由十二名同考官連夜進行會商,眾人討論又黜落了二十多卷,這才剩下三十一卷給四位副考官。
下面三十一卷,眾人不敢大意,深知取才之道,乃是關乎一個人的終身大事,不可讓賢良遺漏,故而四名副考官每一卷都是需仔細看過。
每一捲上,四位副考官。必須在兩名同考官的批注下,寫在自己的批注。所以這三十一張卷子上需有六條批語。
這三十一卷都可謂涿郡一地的人才,幾位副考官,有時看到卷中之言,不是拍案叫絕的都有。
魏征則是面露微笑,這一次郡試看來還是為涿郡網絡的不少人才,自己身為郡守。能有幾名得力官吏幫忙。自是再好不過。
盧承慶則是心道,原來寒門,鄉野之中,也有不少人才。看來以後涿郡官場,非幾家士族可壟斷了。
而陳孝意卻是默默搖頭,畢竟這些人才都是拔入郡守府的,不能歸於刺史府麾下,如此不可惜了,但幽州能得此人才,也算對李重九的大業有所幫助。
溫彥博卻早就看好了幾篇,其中既有幾名才華不錯,切政見與自己相同之人。但卻遺憾未能入選的士子。他想考後。就招攬他們為自己的屬吏,作為自己的幫手。
四名副考官各自心思不同,最後費了三天功夫,按照郡學與在野各五人的名額,評出了十卷放在李重九的案頭之上。
四名副考官。以及郡學祭酒周旭,薛萬述之弟薛萬淑等皆站在李重九案前。
長史溫彥博言道:「此次郡試郡學士子的卷子,要勝過鄉野賢才,以及士族子弟一籌,以下十卷皆是其中翹楚。」
李重九一面讀卷,一面聽溫彥博等人的稟報。
這十卷肯定是翹楚,文中水平至少是比自己要高的,李重九索性就先看每卷後六名考官的批准後,再行看卷子。
對於李重九而言,最重要是決定名次的大權,也就是主考官,必須讓自己擔當手上。
歷史上最有名的牛李黨爭,就是一個例子,兩黨擔任主考官之人,打壓敵黨士子,搞得科舉烏煙瘴氣。
之後宋太祖開創殿試,於會試後再來個親自取士。殿試排定名次,而不作黜落,就是要將人才取次之權,抓在天子的手中。如此參與過殿試的士子,都可以說是天子門生,有了這層親近的關係。
同時也一定杜絕了牛李黨爭的局面。李重九此舉乃先行定下規矩,以免後人沖走前人的彎路。
與魏征他們費時費力看每一卷而言,李重九幾乎一目十行,將卷子看完。
之後李重九從十卷中抽出三卷,這三卷後面加得各種批注,如此卷可取第一,此卷三甲有名,此乃大才,不可遺失。至於其他七卷,就甚少有如此評語。
既然溫彥博,魏征他們的水平都高於自己,李重九還有什麼可懷疑。
李重九當下言道:「將此三卷糊名去了。」
不久三人名字報上來,分別乃是范陽盧齊卿,易縣趙欣,薊縣周洲。
李重九聽到這三人名字,心底有數,笑道:「這三人你們可認識?」
先是盧承慶站出身來,言道:「回稟上谷公,盧齊卿乃是卑職族侄,之前在族學讀書。」
李重九點點頭,此人乃是名人,太平廣記中記載盧齊卿有知人之鑒,善於薦人。
李重九笑著言道:「很好,原來是范陽盧氏的俊才,你叔父為我們幽州舉薦了好人才啊。」
盧承慶低頭言道:「不敢,還是各位同僚慧眼識珠才是。」
當下李重九拍板言道:「此卷可為前三。」
盧承慶當下大喜。
「至於易縣趙欣,薊縣周洲?」李重九言道。
周旭上前言道:「啟稟上谷公,這二人都是郡學學生,才學堪稱翹楚,平日二人即不分伯仲。」
李重九問道:「這趙欣可是出自涿郡趙氏?」
周旭言道:「正是,此人乃郡守府主薄趙何然的三公子。」
背景不小,李重九點點頭,又言道:「至於這周洲,若非年齡不符,我差一點還以為是周祭酒你的私生子。」
聽李重九調侃,眾人不由大笑,周旭連忙言道:「卑職乃是老實人,家裡夫人厲害,不禁得刺史如此玩笑,天地可鑒,此人與我沒半點關係。」
說到這裡,李重九伸指一敲桌案,言道:「我之前早有聽聞,此人在招賢館時,常愛大方闋詞,在士子之間引領輿論。但周祭酒卻對此人照顧有佳,你看此卷,六名考官意見各自不同。」
說完李重九將卷子一趟,六人一併上前。
陳孝意先言道:「啟稟上谷公,此人狂傲,言辭不留任何情面,國家取士,當用忠貞愛國之士,此人雖言之滔滔,但誹謗政體,實在乃是大逆不道,當罷黜之。」
陳孝意為人黑白分明,最恨那些悖逆之人了,而周洲此文中抨擊時政,不留情面,當然是最令他不快了。
魏征在一旁言道:「此言差矣,我聽聞父之過,子若聽之任之即是不孝,何況此言雖言辭偏頗,但震人發聵。」
薛萬淑言道:「魏郡守,我幽州自有法度,若是人人稍有不滿,即抨擊時政,那麼百姓紛紛效仿,豈有上下倫常之分。」
薛萬淑出言反對魏征,也是純為了私情。他與趙家關係一直不錯,他的妻子就是涿郡趙氏,趙何然也暗中拜託他打探兒子這一次郡試的成績。
他心知這一次榜首非趙欣,即是周洲,故而決定踩周洲一腳,幫趙欣一把。
溫彥博言道:「啟稟上谷公,此三十餘卷中,此卷為上上者,此周士子乃國家良才,但年輕人鋒芒太盛,將來必傷己傷人,需要挫一挫,磨礪其志,將來方可大用。」
李重九看向周旭言道:「此二人都是周祭酒你高足,不知你如何看呢?」
周旭額上冒汗,他知道李重九為他一直庇護周洲而有所不快。
但周旭也將心一橫,言道:「趙欣,周洲都是我得意門生,趙欣尊師重道,作為師長我平日對他也無可挑剔,這一篇文章我也看,作得是條理通暢,值得浮一大白。至於周洲為人平素十分溫和有禮的,待同學師長也十分親厚,只是他的父親為貪官所害,故而自小對官吏頗有惡感,難免憤世嫉俗了一些。」
「明白了。」
見周旭到了此刻還要保這位周洲,李重九真不免懷疑,此人是不是他私生子。
李重九當下不說話,提起毛筆在十張卷子刷刷定下名次,之後命人重新糊好,言道:「明日張榜公告!」
大事已了,李重九看眾人似仍略有所言,當下問道:「各位還有何事嗎?」
溫彥博上前言道:「啟稟使君,卑職與諸位同僚在閱卷之中,看得士子策問二十幾篇,上谷公當於幽州晉於帝位。」
二十餘篇?李重九雙目微瞇,若是只有幾篇不足為奇,但是二十幾篇一併如此,說明是有暗中授意了。
李重九當下言道:「這二十幾篇都是何人所作,立即察!」
「諾!」當下溫彥博,魏征一併查閱試卷。
不久結果出來,這二十幾篇多是郡學學生中請願所書。
聽此李重九看了周旭一眼,周旭當下言道:「卑職於此事無關,可停職接受調查。」
郡學連連出事,身為祭酒的周旭自是自處嫌疑之地。
但是李重九卻不敢對此事草率論之,一貫以來,地方士子都有清議之風,言及當今時政。
東漢時黨錮之禍,太學生數千人上書,以赴死為榮。
而現在李重九設郡學,縣學二級之制,僅僅在薊縣就有郡學生,縣學生兩百多人。
這些人的議論,可引領民間輿論方向,這也是就是為何李重九對於周洲在招賢樓,大方闋詞有所不快的原因了。
無風不起浪,士子借助郡試的機會,上書勸自己稱帝,李重九擔心此事恐怕是有人在幕後推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