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曼婚

龍騰世紀 243來信 文 / 秋李子

    曼娘瞧著秦婉柔說話時忍不住往上翹的唇,不由笑道:「就兩字,命好?」秦婉柔點頭,曼娘已經搖頭:「別人這樣說我信的,你說,我才不信。」秦婉柔伸手過去拉住曼娘的手搖了搖,嬌聲道:「信嘛信嘛。」

    曼娘噗嗤笑出聲,把她輕輕一推:「你還和我撒嬌,再過些年,你也要做婆婆了。」秦婉柔本來就勢要往旁邊倒,聽了這話就皺眉:「快別說這個,前兒娘娘召我進宮還和我說這事,還說,已經挑了幾個姑娘,都是相貌出色性情溫柔的,原本是給太子預備的,不過太子一人也娶不了這麼多,問我可想從中挑一個醫道官途。哎呀呀,他才十三歲,就要挑媳婦,真讓我不曉得怎麼說好。」

    世子長子的妻子,是王府未來的當家主母,皇后親自關心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曼娘不由抿唇一笑,秦婉柔板住曼娘的肩附耳對她道:「娘娘還說呢,瞧著你家睞姐兒是個尖兒,可這榮寵太過並不是件好事,也只有錯過了。」

    曼娘心裡是不願女兒嫁進皇家宗室的,嫁進去,尊貴是尊貴,可有些事就不好辦了。比如小夫妻吵架,在別人家或者只需娘家出面調停,可在皇家宗室,指不定就要去請帝后做主。曼娘淺淺一笑:「這樣的話不過是娘娘看在你我相處的好的份上才說的,睞姐兒她你又不是不曉得,愛說愛笑還不愛針線,做的那針線,也只有她爹和我婆婆閉著眼讚好。」

    秦婉柔又咕咕笑起來:「好了好了,誰不曉得你和表哥疼睞姐兒疼到骨頭縫裡,就不曉得誰摘了這朵鮮花去。不過呢,定是要有個極好的婆婆你家才肯把她嫁過去。」曼娘啐她一口,白她一眼,兩人都笑了。

    齊家的丫鬟已經過來,說前面酒席已備,請兩位入席。曼娘和秦婉柔說笑著往前面去,赴過酒席也就各自歸家。

    陳二奶奶長子定了親,心裡十分喜悅,這一路上都在說話,曼娘聽她嘴裡不住地贊齊姑娘好,抿唇一笑:「二嫂十分喜歡齊姑娘,這樣才好。」陳二奶奶喜的連眉毛都在笑:「不光是我喜歡,你大侄兒也偷偷和我說,見了齊姑娘,就不曉得該說什麼了。原來還都是孩子呢,怎麼這會兒,就會喜歡上人了。」

    陳二奶奶話裡,既歡喜又感慨,曼娘又和她說幾句,車到陳家,兩人攜手下車,秋霜已迎上來,行禮後道:「韓舅奶奶來了,正在那和太太說話呢。」韓氏要往揚州去,又請韓大爺送去,韓大奶奶來探小姑是平常的,曼娘應了,和陳二奶奶兩人往陳大太太那邊去。

    剛走到院門口,就見韓大奶奶走出來,曼娘和陳二奶奶急忙快步上前。韓大奶奶已經停下腳步對陳二奶奶笑著說恭喜,陳二奶奶應了才道:「舅奶奶怎不再多坐會兒,我們回來舅奶奶就走,別人瞧見了,該說我們對舅奶奶不恭。」

    說著陳二奶奶笑了,韓大奶奶也笑著和陳二奶奶說兩句,就往韓氏那邊去了。等韓大奶奶離開,陳二奶奶才道:「四嬸子被送去和四叔團圓,韓舅奶奶的心事,也能放下些。」曼娘嗯了一聲:「韓家那邊的表少爺,聽說也十分聰明,去年中了秀才,定了他蒙師的千金,還說瞧今年秋試能不能中,若能中了,到時兩樁喜事一起辦,若不能中,也是年輕小秀才,先娶媳婦也好。」

    陳二奶奶接口道:「這會兒四嬸子又被送去和四叔團圓,那邊親家老爺太太,這會兒想必更歡喜呢。」兩人說笑著進了陳大太太上房,給陳大太太行禮後陳大太太問過她們倆今兒去下聘的情形才對陳二奶奶道:「今兒有人送了封信過來,說是你那邊的姨奶奶要進京了,我也沒拆,讓人打發走了送信的,那信就放在你房裡。」

    陳二奶奶嫁到陳家四五年後,生母就過世,嫡母待陳二奶奶本就平平,把她嫁出去後也就完了一樁事,彼此除了年節再無來往,後來陳二奶奶父親告老還鄉,每年除了往家鄉那邊送一次年禮,再無別的音訊。此時聽到自己姐妹要進京,倒訝異一下:「還不曉得是我哪位姐妹呢。」

    陳大太太也曉得陳二奶奶和娘家之間關係不過平平,聽了就道:「送信的說是你長姐,還說經年未見,姐妹們也該團聚了。」長姐?那是嫡母所出的嫡女,別說自己這個庶出妹妹,就算是和她同母所生的那兩個妹妹,這位嫡姐對她們也是時時以教誨為多。

    此時竟會說姐妹們也該團聚的話,陳二奶奶一時不知心中該做何想,只是輕聲應是。陳大太太遲疑一下才沒把後面的話說出,畢竟這親戚上門,按理是該留在這住下,才是親戚間的情分,但嫡庶姐妹之間不和睦的也是有的,況且從那送信的人嘴裡,似乎那位姨奶奶處境並不是很好,丈夫已經去世,帶著幾個孩子過日子,好在長子還算聰明,年紀小小已經考中舉人,這位姨奶奶帶全家上京,一來是為明年的會試做準備,二來她兒子尚未定親,年輕舉人要攀門好婚事,哪有京城方便?此時和陳二奶奶境遇,算是換了個個,若留她在家住下,到時說不定反而麻煩工業之動力帝國全文閱讀。

    既如此陳大太太也沒和陳二奶奶說什麼那位姨奶奶住處的事,只又說了幾句陳二奶奶也就退下,等陳二奶奶走了,陳大太太才歎道:「我一直說,你二嫂娘家那邊雖然情分平平,可也從來沒出什麼事,這回她姐姐要上京,我怎麼覺得心驚肉跳?」

    曼娘笑著安慰陳大太太:「婆婆這是草木皆兵了,怎麼說也是親戚,能拉的拉一把,那不能的,我們也沒法子。」陳大太太點頭,但聲音還是有些歎息:「當年說這門親的時候,我恍惚也聽過,說你二嫂的嫡母待這個庶出女兒,也沒多麼好,當初挑中你二嫂,為的是她老實本分。現在瞧來,我當年也沒看錯,不過有這樣的嫡母,教出別的女兒只怕也好不到什麼地方去。」

    曼娘笑了:「婆婆這話,是心疼二嫂呢。」誰家的親戚誰家自己照顧,陳大太太先行想到這步,是為陳二奶奶想的。陳大太太聽了兒媳這話,笑著瞧一眼曼娘:「你啊,和原來剛嫁過來時候不一樣了,現在也會說話哄我了。」

    曼娘故意挑眉:「婆婆說媳婦說話是哄您,才沒有呢,媳婦這是心裡的話。婆婆與其想著我和原來不一樣,倒不如好好想想,這個月底給三侄女辦滿月酒呢。」陳五爺喜得千金,高興的不知道做什麼好,女兒的名字也在那想了半日,貴重的怕壓不住,給她起個平凡的吧,又覺得虧待了女兒,想了這麼些日子,還沒定下,全家也只有以三小姐喚之。

    一提新得的孫女,陳大太太也歡喜:「嗯,還要好好地給她起個名字,老五也不是頭一回當爹了,怎麼這會兒還這樣計較,為個名字折騰這麼久。」曼娘聽出陳大太太這話裡,抱怨不多,多的是滿滿喜悅,也笑著湊趣。

    說笑一會兒,曼娘也去吩咐廚房,備桌席留韓大奶奶吃飯,晚飯就擺在陳大太太屋裡,除了韓大奶奶這位客人,陳家除趙氏還在坐月子外,旁人都來陪了。韓大奶奶當然曉得陳家用意,對陳大太太道:「說起來,親家太太待幾個兒媳,真是如女兒一般,這回小姑病好了,前往揚州,夫妻定然是和睦的。」

    陳大太太要的就是韓大奶奶這句話,笑著道:「說我待幾個兒媳像女兒,這話就有些過了,我只是少些錯罷了。」韓大奶奶忙道:「親家太太還是這樣待人慈愛,聽說這邊大表少爺定了親,我還在想,這誰家的女兒有這樣好的福氣,能得這樣好的太婆婆和婆婆呢。」眾人都笑了,只有韓氏還是和平時一樣沉默,此去揚州,和丈夫之間,究竟如何,還要另看,只是夫妻之間的琴瑟和鳴,只怕再沒有了。

    送走韓氏,陳七老爺一家也到京,曼娘有四五年沒見過舅舅,在那邊陪舅舅舅母用過午飯,陳七太太對曼娘笑道:「你這些年在京,你舅舅還說,怕你日子過的不順,畢竟這外頭風光,內裡過不好的太多了。今兒見了你,是正經地容光煥發,你舅舅這才放心。」

    曼娘能感到舅舅對自己的關心,對陳七太太道:「京中還有五姨母呢,再說,甥女也不是那樣委屈自己的人。」陳七老爺正要說話,旁邊的女兒就睜大眼看著曼娘:「好奇怪,為何方纔你叫我爹爹為舅舅,可是這進來時,不是叫我爹爹為七叔?那我該叫你表姐還是嫂嫂?」

    這個女兒是陳七老爺在任上時生的,今年也有四歲了,陳七太太把女兒拉過來:「好沒禮貌,娘講給你的話你忘了嗎?你嫂嫂是你七姑母的女兒,又嫁回到陳家,所以你這會兒該叫她嫂嫂。可是你嫂嫂從小叫你爹爹為舅舅,改不過來也是有的。」

    小姑娘的眉頭緊皺:「這麼說,在這屋裡,該叫表姐,等出了屋,該叫嫂嫂,那等見到三哥,難道又要叫表姐夫。」陳七老爺開懷大笑,這個女兒在膝下,給他們添了多少歡喜,伸手出去摸摸女兒的發:「這些別說你孩子家,有些大人也未必清楚,你只要記得該叫嫂嫂就是。」

    小姑娘努力點頭,曼娘把小表妹拉過來,見她生的粉團兒一般,臉上一笑就一個小梨渦,笑著說::「這妹妹想來也破了舅舅的不少寂寞,等閒兩日,嫂嫂帶你去和你侄女們玩好不好?」小姑娘先說好,接著就搖頭:「為什麼我總是有很多的侄子侄女,姐姐哥哥們都很大,和我差不多大的,就沒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