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曼婚

龍騰世紀 227學規矩 文 / 秋李子

    每日一睜開眼,梳洗、用飯、定省、玩耍、裝扮、說話,乃至走路,都有一定之規,要輕聲細語,要笑臉迎人。這些曼娘從記事起,不,或者該說一生下來,就被這樣的環境包裹在裡面,很多東西都是自然而然的。

    但對從小生長在市井裡的吳凝雪來說,這些和自己長久形成的習慣是格格不入的。要改掉這些習慣對她來講也是痛苦的,更何況,學規矩只是第一步,之後還要學習怎麼應酬,怎麼對待下人,甚至要從頭開始學寫字。

    這,只是個開始。曼娘收起思緒對陳大太太道:「婆婆記得不錯,二十三妹妹出嫁時候正好滿十八,還記得她剛被帶回來的時候,剛剛一歲多,連排行都沒有。這會兒一晃眼,就如花似玉了。」

    陳大太太笑著說:「她是個有福氣的人,她有福氣,也才給徐家帶來這麼大的福氣。都是彼此成就的。」外室之女不被家族承認落入下流地方的多了去了,即便被家族承認回歸家族,說親時候總是有人會不悅她們的教養。

    像徐二十三小姐這樣在嫡母身邊養大,和徐家其他姑娘一樣,說親時候還得了陳太妃的青眼,得了這麼一門上好的婚事,萬中無一。

    曼娘不由笑道:「這也是環環相扣,若沒有……」那已被忘掉的往事又浮上腦海,曼娘輕咳一聲才道:「這件事有這麼個結果,我祖母在地下也會欣慰。」陳大太太拍拍曼娘的手:「說的是,老人家這輩子,不就盼著兒孫們都好好的?」

    面前是吳凝雪從沒見過的好料子,旁邊的人也很恭敬,但說的話卻讓吳凝雪覺得刺耳,她盯著那些料子:「這些不都是一樣的嗎?為什麼要區分出不一樣了,況且我們不是商家,為什麼要學?」

    兩個來教規矩的嬤嬤對看一眼,董嬤嬤已經道:「姑娘您這話錯了,主母主中饋理家事,這些料子好壞值多少錢,心裡都要有個數。免得日後管事們拿了差料子充壞料子,到時銀錢花出去倒罷,穿出去被人瞧見或是送禮出去被人笑話。」

    吳凝雪的眉頭沒有鬆開:「可持家總要勤儉,一件衣衫穿個三四年也沒什麼,又……」齊嬤嬤眼裡閃過一絲嘲諷,但面上依舊恭敬:「勤儉持家是好事,但在家裡穿幾件舊衣也沒什麼。總歸要出外應酬,別說各大府邸,身子有可能入宮朝拜。難道那時也要穿著舊衣?況且這應酬來往總要送禮,什麼樣的人家要送什麼樣的禮過去,都是有定數的。雖不能攀比,可也不能別人送五十兩,這邊只送值三十兩的東西過去。」

    吳凝雪聽的頭一陣陣疼,原本以為這些規矩都是極簡單的,不外就是吃飯要低聲,說話要細氣,別的也就沒多少。誰曉得這是從頭管到腳的,不是都說富家主母每日有下人服侍,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穿什麼就穿什麼,不要動一根手指頭。

    可現在怎麼要學這麼多?吳凝雪的眼神黯淡,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來難為自己的,一想到這吳凝雪就道:「我曉得,必是你們聽了五姨母的話,故意來難為我的。」董嬤嬤的唇微微一抿:「姑娘您這話就說錯了,說起來,陳徐兩家都不算很講究很嚴苛的人家了。若是這京內有名的林家,他們家的千金,除非生病,每日連午睡都不允許,每一季必要為長輩們各做一套衣衫鞋襪。至於平日的孝敬,陪長輩們說笑解悶,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齊嬤嬤點頭:「不但如此,林家每年不到十一月屋裡不能點炭火,來年一過立春就要熄滅炭火,主人不在屋內,那炭火必要熄滅,這還是幾件大的,至於別的小的,那就更多。」

    「我有個姐妹就被請去林家教導,去了三個月就回來了,說林家嚴苛,超出想像。飯桌上誰要不小心咳嗽一聲,就要去挨五下手板。」董嬤嬤也在旁邊幫腔。

    吳凝雪聽的頭越發疼,用手按下額頭:「我頭疼,能不能歇息一會兒?」兩個嬤嬤收了口,齊嬤嬤道:「姑娘要頭疼,歇息一會兒也沒什麼,不過姑娘這個月來,頭疼頭暈已經五回了,而原本要學的寫字也已耽擱了,算著時日,還有兩個月二十一爺就回來了,那時姑娘若還沒什麼起色,我們也不好交差。」

    不說還罷,一說吳凝雪覺得頭更疼了,來這裡也有三個來月,見不到徐明楠,每日這麼辛苦的學,還被她們說毫無起色。吳凝雪不由覺得委屈,眼裡有淚出來。

    董齊兩位嬤嬤對看一眼,還要再勸就聽到門外傳來笑聲:「姐姐,我聽她們說,有好料子,要來挑呢。」說著簾子掀起,吳小妹走進來,看見桌上擺著的琳琅滿目的料子,眼裡閃出亮光:「姐姐,她們說,這些料子可以挑一件來做衣衫。」

    說著吳小妹就上前指著:「這是提花緞子、這是萬字不斷的雲錦、這是什麼?」看到個不認識的,吳小妹的眉皺起,董嬤嬤已經笑了:「這是羽紗,拿了做冬日穿的斗篷的,旁邊那個,是猩猩氈,也是用來做斗篷的。方才小姑娘說的那兩樣,既能做襖子,也能做外衫穿。曉得了這些料子,還該曉得用來做什麼才好。不然遇到那種要用緙絲來做小衣衫的人,才真叫惹笑話。」

    吳小妹聽的點頭,吳凝雪看見小妹原本很歡喜,可聽了這番對話,不由道:「這些,我們……」齊嬤嬤笑的一臉慈祥:「吳姑娘嫁了二十一爺的話,小姑娘就是徐家小姨,難道還能似原先一樣在外住著,等到了年紀,也要跟了出去應酬,尋門差不多的親事才成。總不能叫二十一爺和什麼小商販做連襟,這樣的話,叫什麼六親同運?」

    吳凝雪被說的太陽穴兩邊騰騰直跳,丫鬟掀起簾子:「吳姑娘,我們太太來了。」姨母來了,吳凝雪從來到這,只見到過一回陳珍蘭,還是她送來一封徐明楠的信,此時聽到陳珍蘭來,急忙起身就往外走。

    董嬤嬤忙在背後喊:「裙子、裙子邊不能動。」吳凝雪哪聽得進去,飛奔到大門口正巧看見陳珍蘭下車,眼裡的淚不由就流下,上前拉住陳珍蘭的手:「五姨母,我……」陳珍蘭越過她的肩,能看到兩個嬤嬤臉都黑了,拍拍吳凝雪的手才對兩個嬤嬤道:「你們這些日子辛苦了。」

    董齊兩個嬤嬤齊聲道:「不敢稱辛苦。」陳珍蘭攜了吳凝雪往裡面去,笑著道:「你們都先下去歇息,我和吳姑娘說說話。」從人們應是退下。

    陳珍蘭坐下才對吳凝雪笑道:「這些日子家裡事忙,一直沒過來瞧你,可巧昨兒我兒媳婦送了些海貨來京,我想在你沒嘗過,也就帶來些給你嘗嘗。」陳珍蘭的溫柔讓吳凝雪鼻中一酸:「多謝五姨母惦著我,只是不曉得阿楠什麼時候回來。」

    陳珍蘭從進來時候就在打量吳凝雪,見她顏色比原來憔悴些,曉得是相思之苦,此時聽到問就道:「總要到過年時候。你在這裡好生住著,等學的差不多,到時再換了新衣,帶了首飾,走到他面前,跟脫胎換骨似的,他一定也很歡喜,你說好不好?」

    吳凝雪剛想接口說好,可想起學規矩的辛苦,眼圈又紅了:「姨母,並不是我吃不得苦,只是這些規矩,實在太過繁瑣。」陳珍蘭面上笑容越發溫柔:「我們都是打這樣過來的,再說在家裡可以任由著性子來,可這出門應酬,難道要被人笑話?況且以後你和難哥兒總會有孩子,也是要從小教導。不然學那些街上的野孩子一樣,見了長輩也不行禮叫人,看見好吃的就霸到自己面前,這看著也不像。」

    陳珍蘭溫言細語,吳凝雪也只有點頭,又說幾句陳珍蘭也就讓人把帶來的東西放下,自己帶人走了。

    吳凝雪站在門前看著陳珍蘭的馬車遠去,自從進了這道大門,就再沒出去過了,只能站在門口看外面農人來往,聽農婦們說笑,而不能跨出去。這種日子,自己真會習慣嗎?吳凝雪任由風吹在身上,看著那綠油油的的田野。

    「姑娘,您頭疼可好些了?若好些了,今日就開始學寫字吧。」董嬤嬤的聲音打斷了吳凝雪的思緒,她轉身看著董嬤嬤,一言不發往屋裡去。

    這幾個月來,董嬤嬤是看著她從剛開始的興奮再到推脫再變成今日的沉默的,並沒有試圖勸說,橫豎自己的任務只是在幾個月內把這些規矩都告訴她,至於她學到多少那就另說。畢竟這又不是宮裡的宮女,學不好就要挨上一頓打罵。

    三個多月學這些學的馬馬虎虎,新安郡主聽完陳珍蘭的話,對曼娘道:「看來你說的沒錯,這姑娘只怕真沒有多少真心。」曼娘聽出新安郡主的歎息,安撫地拍拍她的手才道:「那日冬雪去的時候,聽到阿弟和她說,讓她來見我。可她執意不肯,我就明白了。」

    真要想在一起,歷經重重險阻都不怕,更何況不過是見人陳情,學一些規矩禮儀。新安郡主歎氣:「其實我心裡,倒但願她是真心。」徐家這樣的聲勢,已經不需要再娶一個名門之女來壯聲勢,徐明楠又是幼子,只要不是對方下的套,成全了又怕什麼。

    陳珍蘭明白新安郡主的意思,這學規矩,實實在在是給吳凝雪的考驗,能通過就能成婚,若不能,也只有讓她離開。畢竟宅門內的各種繁文縟節、應酬往來,以後對孩子們的教導,都不是外面人輕易能知道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